09.11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向您隆重介紹,我曾經奉獻青春,拋灑汗水的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這裡就是我成長的地方,我的根就在這裡。30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就走上了教學崗位。三尺講臺,撰寫我的青春。我的喜怒哀樂、油鹽醬醋全部的全部融進這片養育我的土地裡,我可以驕傲地告訴你,這裡就是我的青春寫照,生命價值。今天,舉杯回首,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就像一杯杯美酒,回味無窮!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新建的民族小學面貌(1)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新建的民族小學面貌(2)

1952年前,天峻縣只有一所千戶秋什傑出資主持的賬房寄宿小學校,學生103名。這所學校的興辦,是天峻縣教育史上的創舉。1957年7月,在縣藏族小學內設一個漢族班,學生10名,這是縣完全小學的前身。

1966年1月8日,兩所小學被縣人民委員會更名為“天峻縣完全小學校”和“天峻縣藏族完全小學校”。1967年3月6日,因形勢所需,把縣完全小學改名為“紅衛學校”,藏族完全小學改名為“紅旗學校”。當時的藏族完全小學(紅旗學校)因為無人管理和過問,學生全部回家放牧,學校其實名存實亡。

1974年7月,在天峻縣完全小學內設一個藏族班,這是天峻縣民族中學的前身。1977年,天峻縣民族中學正式建立,內設小學五年級班,這其實就是天峻縣民族完全小學的前身。

1983年9月,天峻縣民族完全小學正式建立,縣民族中學的四年級班和4位老師一併轉至民族完小。建校當年,只有 4個教學班,27名學生,5名教職工。(注:四年級4個人,三年級3個人,二年級10個人,一年級10個人)

此後,民族完小有過兩次更名:1996年9月更名為天峻縣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學;2012年9月更名為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新時期新建的新校園

30年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短。

30年以來,民族小學人一路歡笑一路歌聲,把最美好的青春無私奉獻給了天峻草原,把最美的故事留在了這個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裡。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鼓號隊(1)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鼓號隊(2)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鼓號隊(3)

1995年6月,天峻縣委縣政府召開的全縣教育工作會議決定,發揮縣城民族寄宿制小學的優勢——集中辦學,把布哈河兩岸8個鄉社的大部分適齡兒童招到縣城民族寄宿制小學讀書,新建一所容納千餘名小學生的教學樓,解決全縣50%的牧民子女的入學問題。這是縣委和縣政府交給縣城民族寄宿制小學領導和教師們的一項艱鉅任務,更是對縣城民族寄宿制小學的一次考驗。

從1983年建校的那時起,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就已經肩負起義務教育布哈河兩岸牧民適齡兒童的重任。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牧民群眾對文化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模糊階段,對文化教育和生產、生活水平的辯證關係悟性不高,只知道讓孩子放羊成婚成家,沒有思想覺悟考慮孩子的未來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1)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2)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3)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4)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5)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6)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7)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8)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校園展開的活動(9)

學校領導深深意識到,機遇難得不能錯過,必須緊緊抓住它。學校領導在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中國教育發展剛要》、《教育法》和《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意見》,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同時,首先從加強制度建設,狠抓管理入手,學校先後建立了《教師崗位責任制》、《教職工獎罰制度》和《教學常規檢查制度》等一系列強化學校管理的有效措施。

1995年9月,青海省教委副主任馬依沙一行到天峻教研,提出集中與規模效益問題,要徹底杜絕“一二年級滿堂坐,三四年級空位多,五六年級沒幾個”的瓶頸局面。為此,縣委縣政府果斷決定:天棚、關角和快爾瑪三校合併至縣城民族寄宿制小學,至此,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成為全縣的重點窗口學校,成為全省牧區寄宿制樣板學校。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2000年海西州民族寄宿制學校管理現場會在天峻縣召開,會議充分肯定了“集中辦學”的優勢,為普及六年義務教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創造了良好的基礎。集中後的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不論在學校管理上還是在教育質量上都充分顯示了比較獨特的優勢:實現了人力、物力、財力的集中投入,教育資源得到充分挖掘,第二課堂開展的有聲有色,學生的漢語聽、說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彈指一揮間,30個春秋就在眼前了。回顧30個冬去春來的日子,這裡面蘊含著多少辛酸和甘甜,一路歡笑一路歌聲,這就是所有在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工作過、學習過的人的真實感受。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青春風采

一茬又一茬的退了休的老教師、老職工捧著一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心,無私地把青春獻給了草原,獻給了民族教育!現在又有一批批青年教師在沿著老前輩的足跡,繼續在這裡拋灑汗水放歌教育!而這一批批青年教師的美好童年曾經就在這個小學裡度過的,這的確讓人欣慰。

30個春夏秋冬,素質教育活動陣地風雨無阻,第二課堂教育內容豐富多彩,才使打造了具有現代意識和民族文化特色的“雙語”學校。在短暫而漫長的辦學過程中,培養合格的小學畢業生是目的,圍繞目的而奮力拼搏是每一個人的信念。一個小孩子的心裡想法和大人一樣,在夥伴面前唱一首歌,在父母跟前跳個舞,這些都是在展示一種勞動技能,一種喜悅的自我表現。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幸福校園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幸福校園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幸福校園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幸福校園

圖文紀實:這裡曾經是你和我,還有他的那些日子!

幸福校園

1993年春節,青海廣播電臺藏語廣播播放了在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錄製的“少兒春節文藝晚會”節目。許多住在深山裡的牧民從收音機裡聽到自家孩子演唱的歌曲、酒麴著實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麼多年過去了,牧民們還記憶猶新,難以忘懷。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孩子的教育不單單是書本知識,還要滲透多種方式的教育手段。

從1996年以來,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得到廣大牧民群眾的好評。校鼓號隊應邀參加了海西州民族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少兒文藝活動多次得到青海廣播電視臺藏語中心的好評。1997、1998、1999和2000年連續協助青海省廣播電視臺藏語中心拍攝錄製“少兒春節文藝晚會”,曾兩次參加全省“雪域杯”少兒文藝薈萃大賽,並在第二屆大賽中獲得團體第一名。2010年青海藏曆新春《今天是大年初一》專題文藝晚會在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拍攝錄製。此次活動學生參與人數達300餘人,教師10多人,編排節目30個,排練時間約30天。此類活動中,學校始終注重的是孩子的天賦、愛好和個性特長,決不會把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被教鞭扼殺。

退休教師金冬蘭漢族女教師,不會說藏語,但她用心和學生溝通,教育效果往往好過會說藏語的藏族老師。她說過,課堂上師生之間交流的關鍵雖然在語言,但是最直觀的還是情感交流,一個無聲的手勢,一個關愛的微笑,一個信任的眼神恰恰勝過無情的教鞭。像金冬蘭一樣有著一顆慈母般心的老師何止她一個,老教師才讓卓瑪、鮑敏、青託,青年教師冬花、達娃卓瑪、楊倩吉、劉玉萍、馬玉萍、桑吉草、春花等等老師都是慈母嚴父。

當一輪畢業班大循環結束之後,把畢業學生全部安全地送到上一級學校,這些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才算鬆了一口氣。一輪畢業班就是六年時間啊,這中間要讓學生掌握的東西太多。學會寫,學會算,學會講漢語、英語、學計算機、體育達標、音樂歌舞,還有出操做操等等,哪一樣不在時時地牽掛著老師的心!這中間老師雖然有過彷徨,有過失落,有過流淚,但是這些老師情灑三尺講臺,心裡裝的全是學生。即使在工作中出現過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過失,但還是依然投身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在這些老師的情感世界裡,依然情滿講臺,流淚和關愛一樣幸福。

2012年以來,天峻縣第一民族小學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新課改新理念,拼棄所有的傳統教育模式,緊跟形勢,與時俱進。在有關新課改的報道中這樣寫道:新課改即相對於舊課程、傳統教學所做的改革。是為了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而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是課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變革。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校領導組織全體教師認真領會《新課程改革剛要》精神,一方面積極參與國家培訓、省域培訓的項目和新課改培訓,另一方面加強校本培訓,就地取材,讓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能力和教學技能。

建校30年,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室寬敞明亮,學生公寓溫暖如春,餐廳乾淨衛生,校園乾淨整齊。

建校30年,全體教職工發揚艱苦樸素、無私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才描繪出草原一般美麗的格桑花,才創建了歌聲伴著書聲、老師牽著學生的美麗幸福的校園!(寫在建校30年之際)

在此,我謹向在民族小學的所有退休教師和在崗的所有教師致敬,闔家歡聚,身體健康!

(限於篇幅,未能面面俱到,請相關人士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