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當年批評李嘉誠撤離大陸的人,現在還持有原來的態度嗎?你怎麼看?

其實生活有點假


李嘉誠撤離一部分資產,與目前的限購限售政策並沒有多大關係。就算他現在拋售,也不受限售限購政策的影響。對李嘉誠來說。最聰明的是把握住了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機會。進入時,是內地房地產市場剛剛起步,哪個投資都可以賺得缽滿盆溢的階段,且整整興旺了幾十年。撤出時,則是房地產市場達到飽和狀態,即將步入下行階段,也可謂真正把握住了機會。

也就是說,李嘉誠用的是眼光,而不是投機。如果現在誰再像李嘉誠那樣去投資,顯然是不合適的,也是條件不具備的。

也正因為如此,過去對李嘉誠撤離持有對抗態度,甚至喊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人,預計現在也沒有太多的想法了。資本就是逐利的,不可能明知已經進入賺錢盲區了,還不轉移方向。所以,真的沒有必要把一位商人的動機看得太複雜。除了賺錢,他們可能沒有太多的想法。


譚浩俊


當年批評李嘉誠撤離大陸的人,估計現在都要被自己當年幼稚的行為笑醒了。

首先,李嘉誠是一個十足的生意人,商人。商人的最大目標是什麼,用手中的資本,賺最多的錢,這一點,李嘉誠確實非常合格,他和他的兒子們,身體力行的。

其次,儘可能早預見的退出正在沒落的行業(李嘉誠認為是房地產),然後投入到服務行業當中(歐洲,尤其是英國的服務業,因為那兒老齡化嚴重)。這一點,李嘉誠贏了。

最後,李嘉誠是一個愛國商人,這幾十年來,一直熱愛著我們這個國家。而且,李嘉誠逃離的,只是房地產,在中國,他還有很多其他生意。

罵他的人,都是不明所以的鍵盤俠罷了。


董江波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前華人首富,李超人曾經大舉販賣國內的資產,然後轉而買入歐洲的資產,當年被媒體、百姓口誅筆伐。三年過後,再看李超人的做法,確實有遠見,不愧為前首富。

當年媒體批評李超人只知道做生意,錢賺夠了之後,不回饋社會,竟然跑了。即使現在看,媒體說的都沒錯,但是李嘉誠他真的是個商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賺錢,而不是回饋社會,他的做法無可厚非。

而且他的生意沒有撤出,他只是把持有的大陸的物業套現賣掉了,因為他當時覺著大陸的物業價格太高,而歐洲的物業價格低,低買高賣,不是很正常嗎?

那年和李嘉誠一起去歐洲買買買的,還有王首富,然而王首富的錢才是真正賺的百姓的錢,其大筆海外投資後,馬上被神秘力量收拾,從此走下了首富的位置。

王是藉助政策東風發家的暴發戶,而李一度是大陸最重要的外資投資商,地位必然不同,這也是當局默許李超人撤走的原因。如果李留到現在,受到外匯管制影響,恐怕就很難脫身了。


首席投資官


擁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會在市場陷入全民瘋狂之前急流勇退,很顯然,李嘉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2013年陸續拋售掉手中的物業,在2015年陸續處理掉地產等重資產,雖然這幾年,地產還是比較瘋狂,依舊漲幅比較大,但是李嘉誠作為一世梟雄,考慮的會比較長遠,要知道賣重資產不比賣小菜,從你準備賣到你找到合適的買主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沉澱,如果等到現在才決定賣出來,考慮到目前地產的嚴監管,而且資產數額又大,如果不提前售出,有價無市的現象就會出現。

可能此前大家不太理解,但是從2017年高層對於地產定下“房住不炒”的大基調開始,以及今年對於房地產的嚴調控,無論是從高級別的措辭,防止房價過快增長大歐防止房價增長,還是銀行在房貸上的收縮以及提高首付比例,都能夠感受的到,所以大家終於開始感概李老的遠見卓識。

而在拋售完大陸重資產之後,大量的變現資金李老也沒有閒置,而是大量開始投資歐洲,要知道歐洲在那會才經歷一輪歐債危機,而且英國也處於脫歐的關鍵時期,整體環境比較差,這樣投的確很冒險,但是經歷了大風大浪洗禮的李嘉誠,在常人看來是“危險”的時候,他反而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在這一點上面,同股神巴菲特投資理念頗為相似,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因為恐慌拋售了自己手中的股票籌碼,而巴菲特卻一反常態,大量的買入,而事後來看,美國經濟復甦,近10年的長牛讓其資產得到了大幅的增長。

因而給到我們的啟示就是:在看待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把眼光放長遠一些,眼界太宅的人,終究難有大成。



侯哥財經


李嘉誠,一個坐擁2400億的可憐人!亞洲首富做得最穩的人,縱橫商海七十餘載,創造無數奇蹟,李超人的遠見卓識,堪稱大智慧。

當年13年在房地產火熱時,陸續拋售國內物業,在大陸、香港地產上套現高達1010億港元,轉投歐洲擴張收購,買下了大半個英國

李嘉誠家族已經掌控英國30%的通訊(假設O2談成了就是60%)、30%的電網、28%的客運鐵路、25%的天然氣、7%的供水,而且這種投資隨著內地資產的套現只會持續增加!

當初的跑路,一度讓其備受爭議,如今回頭看,王健林落寞,馬雲辭退,也只有李超人是真正的急流勇退,全身而退,押注英國而贏得缽滿盆滿,財富真正留給了自己的家族。這一點上,商人的“政商”嗅覺你不得不佩服。

在中國,李嘉誠一直是有傳奇與爭議的人:有人恨他,有人怕他,也有人愛他;有人詆譭他,有人鄙視他,也有人崇拜他;有人神話他,有人妖魔他,也有人正視他。

但是李嘉誠說“我今年87歲了,已經是古稀之年,安全比利潤對我來說更重要。我從來就不是大家說的是什麼超人,我可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我其實更是一個普通的人,甚至是一個老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而不想在晚年再橫生枝節。我也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商業在我故去之後,正常運轉,得到良好的繼承。”

股海獵人


李嘉誠拋售房產離開其實就知道房產達到了最高點,因為房價永遠上漲本身就是十分荒謬的事情,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李嘉誠當初離開很多人不理解,因為當時房價還在上漲。可是現在大家發現,李嘉誠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現在房子是有價無市了,沒有人接盤了。

李嘉誠作為一個嗅覺靈敏的商人當然會有自己獨特的判斷,只是外人很難感受到罷了。現在不少人說李嘉誠判斷對了,其實當初的懷疑就是沒有道理的。房子早就處於飽和狀態,已經進入過剩時代。另外很多舊房子,過了50年就成為危房了,沒有居住價值了,這些房子將一文不值。

房價高漲時,一些舊房子還能出手,一旦房價低迷,一些老房子真是送人都不一定有人要了,因為養這些危房是要付出代價的,還要交房產稅,又不能居住。日本房價暴跌之後就出現了大量房產送人都沒人要的情況,因為這些房子已經沒有任何價值,只有負擔了。


深度軍備


就生意談生意的話,我認為李嘉誠的戰略是明智的,因為家大業大不得不提前逐步的撤出。

很多人說,現在開始賣房產那就賣不掉了,看李嘉誠三四年前賣那還能賣好價錢呢。所以,這些人認為,當初笑話李嘉誠的人,現在笑不出聲來了。現在不僅是國內,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地方遇到了糟糕的問題,比如英國,歐盟等。

就像炒股,我們散戶的錢不多今天想賣就賣了,對於超大戶來說,它要看5年,10年的趨勢,做出賣出的指導方針後,它要一邊賣還要一邊買,要製造些假象,也要利用些資源掌握些規律,在上漲階段,你就是拿著大喇叭喊著我要賣股票了,也沒人跟隨,也沒人恐慌。就如2013-2015年期間李嘉誠賣房地產。

但我有以下3點提醒:

1、李嘉誠撤離大陸這樣的說辭是有問題的。

依託於大陸,成長於大陸的巨型企業集團和眾多教育呀,醫療,公益等項目的綜合體,李嘉誠是不可能撤離的。他的動作只是很小一方面的商業炒作而已。

2、說長江實業也好,和記黃埔也好,這些企業集團的動作已經不代表是李嘉誠的動作了,我認為十幾二十年來,這些集團主要的經營者早已不是李嘉誠了,他不可能做那麼細緻的工作了。即便拋售大陸的產業是這些李嘉誠名下的大公司做出的,不代表是李嘉誠的意思。不要把現在當權者的行為都跟李嘉誠本人掛鉤。

3、不管什麼時候,做多中國是國內偉大企業家應有的信念。

我記得有句名言:沒有人可以通過做空自己的祖國而強大的。當下環境複雜而微妙,需要更多人看好中國,做多中國,之前的房地產不行了,能源消耗型的產業不行了,但人工智能呢,生物醫藥呢,區塊鏈呢,新的一批做多中國,看好中國的年輕企業家正在佈局當中。

批評李嘉誠撤離中國,這類說辭是武斷的。現在看,撤離中國依舊代表著巨大的風險,看好中國,押注中國,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財經作家邱恆明


中國有句老話,慈不掌兵,義不經商。對於李嘉誠這種十足的商人來說,做生意不賺錢,那都是可恥的事情,所以李嘉誠的發展之路,就是一個典型的生意人攻城掠地的做法,我們無論怎麼評價李嘉誠,他也不會按照我們的思想來佈局,他包括身邊都有一大幫軍師和智庫,這些人對於李嘉誠要投資或撤走的任何一個項目,都是經過謹慎考慮的。

當初批評李嘉誠的人,包括大罵李嘉誠無恥的人,有三利思想誤區:一種是純粹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這種人不僅僅對李嘉誠是這樣,包括對其他人,例如曹旺德也是如此,凡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抨擊他人的,往往聽起來振振有辭,不過實際上,這種人真正的道德水平,也真的不怎麼樣。第二種是善良純樸的人,他們往往有著一份難得的家國情懷,認為沒有國就不會有家,認為沒有國家優越的投資環境,就不會有李嘉誠的發展;第三種純粹就是吃瓜群眾,唯恐天下不亂,根本就巴不得網上有多熱鬧就多熱鬧。

但是,做生商,市場上的事是很殘酷的,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事,沒能生存,談何發展,更不要說什麼體面做人。李嘉誠的資產也是一點點積累下來,底下養著那麼多員工,包括還有銀行要週轉的錢,他自私自利完全有他的合理性。

還有一點,大家別忘了李嘉誠在香港,之前是港府大力支持,跟英國人是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懷,互幫互利,所以他在大陸通過房地產賺到了很多錢之後,預測到房地產行業已經趨於飽和,所以選擇撤退,首先就是英國。而大家認真一想,英國那些給李嘉誠投資的都是最基礎的民生和國家項目,這是細水長流,也是別人奪不走的項目。

今日面對國家經濟的優化和結構調整,房地產肯定要慢慢讓位於高新技術和實體行業,從表面和短期來看,李嘉誠是精明的,但是從我們國家的整體發展趨勢來講,李嘉誠專注的英國是無法與強大的中國相比的,所以李嘉誠以後會後悔,而那麼批評李嘉誠的人,始終還是批評對了!


亞北農產品


李嘉誠基本拋完後說:房價會暴跌。

當初很多人都不理解李嘉誠的做法。

以為李是不是有什麼內幕消息,或者是一起參與某種國家級的戰略。

如果從商業角度來看,李嘉誠這一撤資投到歐洲,是徹底的失敗行為。

題主應該問一下李嘉誠有沒有後悔當初。

我國的房價,目前來看只能說趨於較平穩,完全沒有大幅降價的任何跡象。

在未來十年內都不可能大幅度下降,只有週期性上漲。



心靈書法學堂


三年之前,李嘉誠拋售手中的大陸和香港資產,轉而投資歐洲市場,在當時大陸房地產市場火爆,歐洲有些動盪的情況下,李嘉誠的決定讓大眾看不懂,更是有甚者拋出了“別讓李嘉誠跑了”這種與市場運行完全相反的論調。

三年過去了,李嘉誠也退休了,慢慢轉向幕後工作,關於三年前他“瘋狂拋售大陸資產”的討論也越來越少了,不少人也能看到他的眼光之厲害,在一個非理性的運行環境下,資產並不安全,而且如果到今天再拋售恐怕要困難得多,而且會貶值得厲害,至於可見的未來,狀況應該也不會更好。



作為華人財富的代表,李嘉誠呈現了一個現代華人擁有財富的優雅,承接的是張騫,胡雪巖那批儒商的風範,在大陸很少能見得這種風範的商人。


當然,商界紅場也是爭奪激烈,真正要走到李嘉誠今天這個地步,肯定有其大智慧在,至於其中點滴故事裡是否還有另外一面,恐怕只有李嘉誠才知。

你覺得李嘉誠拋售大陸資產的決定明智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