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小心,別讓你的“不經意”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小心,別讓你的“不經意”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做父母的都知道,時下最火的課程中“專注力”課程要算其中的一個,因為目前孩子成績不好、好動、磨蹭、情緒不穩定等都被歸結為是專注力差導致的。所以很多家長將孩子送進專注力培訓班,打算讓孩子接收科學系統的專注力培訓。可是在我看來,一些家長忽視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導致孩子專注力差的一個很大原因可能就出現在你的身上。

去年夏天,我帶孩子去北京旅遊,由於天氣較熱,有一個下午我們一直泡在書店裡。期間有一位奶奶帶著個五六歲的孫子也在這家書店裡。小男孩看到我女兒拿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在書架的地上津津樂道地看著,他也拿起一本書坐到了我女兒旁邊,他的奶奶看到這一幕後立刻走上前來說:“寶貝,快起來,地上多涼。”小男孩起來沒有幾分鐘又坐在地上,因為書店裡很多人都是坐在書架角落或空隙間的地上在看書。奶奶又走過來:“不是說了嗎,地上涼不能坐,涼到了該肚子疼了。”小男孩這次站起來後,把書送回了書架,開始到處溜達看熱鬧。轉了一圈好不容易又回到書架前開始翻書時,奶奶又跟了過來問:“渴不渴,寶貝兒,喝口水吧。”小男孩搖搖頭說不渴,但奶奶不甘心,把水杯打開,一邊送到小男孩嘴邊,一邊說:“從小就不愛喝水,看總上火生病吧,生了病打針吃藥多遭罪……”小男孩不情願地喝了一口又移動到我女兒身邊坐下看她在看什麼書,這下可惹惱了他的奶奶,“不是告訴你不能坐地下嗎!走吧走吧,一點都不聽話……”說著拉起小男孩悻悻地走出了書店。

前後這近半個小時的時間裡,我一直在旁邊看著,曾試圖上前勸解那位奶奶,告訴他孩子沒有想象的那麼嬌氣,他能開心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就好。但奶奶那一直緊張兮兮的眼神和對孩子的不停嘮叨,讓我知曉我一句兩句的勸說似乎並不會有效。我相信,奶奶是打心眼裡愛她的孫子,可她卻不知道,她的這份帶著打擾和嘮叨的愛,已經把孩子的專注力給毀了。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每個孩子剛出生時的專注力都是差不多的,但為什麼有些孩子會逐漸喪失這種本能呢?不得不說,這跟成長的環境有關係,跟帶孩子的媽媽、姥姥、奶奶和阿姨都有關係。

大家仔細想想,我上述講到的情景,是不是在你的家庭或者你的身上也出現過呢?比如孩子在吃飯,老人在一旁說:“小心,別燙著。”“別吃那麼快,對消化不好。”“多吃點”。孩子在寫作業,陪在身邊的你可能會看手機打發時間,或者緊盯著孩子寫下的每一字,時不時地嘮叨字寫得不好看、格式不對等等。如果是真這樣,你說孩子能專注的吃飯或寫作業嗎?

有專家列舉出一些破壞孩子注意力的行為,家長們都來看看這其中有沒有你的影子:

1, 不分時機的干擾

從幼兒園回來的樂樂,坐在椅子上認真的寫拼音,姥姥一會過來說:“餓了嗎,吃塊點心不?”一會又說:“渴不渴,吃塊西瓜吧。”本來專注寫作業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擾。

2, 經常進行催促

週末爸爸帶孩子去動物園遊玩,孩子對爬高跳躍的小猴子極其感興趣,站在那裡看了很久也不捨得離開。同去的爸爸不停地催促:“走啦、走啦,前面還有好多動物沒看呢。”爸爸的思維是從現實的角度出發,認為買了一次門票就要儘可能的多看看,而孩子的專注力卻在他感興趣的事情上,爸爸的催促會打斷孩子的注意力和發現力。

3, 強迫孩子聽從安排

同同在沙灘上搭沙灘城堡,爸爸走過來發現城堡沒有門,爸爸說:“你的房子沒有門怎麼能進去?我來幫你裝個門吧。”“我的城堡不需要門。”“沒有門,人怎麼進去?你聽我的,咱們在這開個門正好……。”沒經同同點頭,爸爸就更改了他的城堡,同同沮喪地停止了自己本來玩得很開心的遊戲。

4, 不給孩子獨處或安靜的空間

欣欣是個還看書的孩子,原來每天寫完作業後她都會捧起自己喜愛的漫畫書入迷地看。她的奶奶是個好客之人,晚飯後總有一些鄰居到她家來串門拉家常,有說有笑地在屋子裡嘮個沒完,時間一長,欣欣不能安靜的看書,漸漸失去了專心讀書興趣。

這麼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這一關很重要。要想孩子專注力高,做家長的就要改掉愛嘮叨的習慣,要對孩子多些耐心,多給他們一些默默的、不打擾得陪伴,減少對他們的不良干涉,多營造安靜舒心的環境,讓他們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