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們平時夜晚肉眼看到天空的星星都是銀河系的星星嗎?其他星系的星星能看到嗎?

哥本哈根31


是的,除了極個別情況,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一顆一顆的星星都是我們附近的鄰居。

為啥呢?

我們人類能看到東西,是因為有光子進入我們的眼睛。恆星雖然威力強大,能發出很多光子,但是這些光子是向各個方向去的,於是離恆星越遠,單位時間內在單位面積上接收到的光子數就越少,當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單位時間內的某個單位面積上(比方說一平方釐米)可能一個光子也接收不到了,這樣我們就看不到遠處的這顆恆星了。

那怎麼才能看到呢?

一個方法是增大接收光子的面積,雖然有整容手術可以把眼睛變大,但是也變不成銅鈴或者臉盆那麼大(真那樣估計得嚇死人了),所以我們發明瞭望遠鏡,單個望遠鏡的口徑可以做到幾十米甚至幾百米,於是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子,就能看到更暗更遠的天體了。

第二個方法是增加接收光子的時間,也就是加大曝光時間。人眼擅長的是發現變化,這樣才好發現危險,當年人類的老祖宗要是真能在夜晚站那一動不動長時間曝光看星星,倒是可能看到更多的星星和美麗的星雲,但是搞不好就被老虎給吃了,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了。感謝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有了照相機,有了CCD,通過大口徑望遠鏡的若干個小時的曝光,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以外非常遙遠的天體。

最後,如果遠處天體的亮度大大增加了,發出的光子變多了,那麼我們也就有機會用肉眼直接看到它了。1987年一顆位於大麥哲倫星系(我們銀河系的鄰居)的超新星爆發,用肉眼就能看到,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只不過這種肉眼可見的超新星並不多,屬於可遇不可求的,所以開頭說了“極個別情況”。


喬小海


如果單指恆星的話,的確,你能看到的星星都是在銀河系內。

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光年,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為3萬光年。我們看到的星星,絕大部分都是恆星,也有少數離我們較近的行星因為反射恆星的光而被我們看見,晴朗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啟明星,也就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能夠看到的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距離太陽為8.6光年,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雙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為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據不完全統計,銀河系裡的恆星有2000-3000億顆,而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星星,不過幾千顆而已,可以說是目光短淺了。


人眼可以看見最遠的恆星是HD61227,距離地球四萬光年,視星等為6.34,它的亮度就比較暗了,在條件不夠好的情況下難以看到,能夠看到的HD188209,距離地球1.48萬光年,視星等5.60,算是比較亮的一顆星了,銀河系直徑為10萬光年,如果不算上系外超新星爆炸的話,那麼我們看到的星星就在銀河系內。但是,除了恆星行星之外,我們還能看到系外星系(暫且也把其當做天體,視為星星),事實上,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遠的天體不是恆星,而是系外星系,其中最為人類熟知的是仙女座星系M31,仙女座星系M31是本星系群中的星系,和我們的銀河系一起集中了本星系群的絕大部分能量,它的視星等為4.36,距離我們254萬光年。肉眼看仙女座星系,呈微弱且模糊的光斑。


在南半球肉眼可見兩個河外星系:大麥哲倫雲、小麥哲倫雲。雖然說用肉眼能夠看見的最遠的星系是仙女座星系,但是對於不同人來說能夠看到的最遠距離是不一樣的,對於某些視力更好的人來說,肉眼可見的最遠天體是三角座星系(M33),距離地球295萬光年,但是因為它的視星等為5.72,顯得有點太暗了,大多數人是看不見的。


鏡像科普


回答你的問題需要先定義“肉眼看到的星星”的內涵。

如果說這個星星是指肉眼可分辨成一顆顆的星星(尤其指恆星,行星等),那麼人目前肉眼可見的都是銀河系內的星星。按照天文學定義肉眼可見星星亮度在6.5等以上,則全天可見的恆星約6000顆。這些都是銀河系以內的恆星。因為銀河系直徑約10萬光年,約含1000億顆恆星,只有距離較近和較亮的星星可以被人類看見,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當然實際能看到多少,根據環境和視力水平而不同。

但是如果你所說的“肉眼看見的星星”是泛指夜空中肉眼可見發亮的星體,則答案就不同了。因為有一些銀河系以外的星系也可以被肉眼看到。其中最著名的是仙女座大星系。見下圖



這是我最近拍攝的星空圖。當然照片比肉眼看到的要明亮。圖中上方黃色圓圈中的就是仙女座大星系。在遠離光汙染的環境中是可以目視到的。它在我們肉眼看去就是一個模糊的光斑,視力好的仔細分辨大概可以看出橄欖形。一般來說就感覺是夜空裡的一顆“星星”,但它實際上是遠在銀河系之外的星系。而且比銀河系更大(大約兩倍的質量),距離我們約220萬光年。在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來自網絡)中如下,這才可以分辨出星點來。



我拍攝的上圖仙女座星系右下方圖片邊緣處另一個圈起來的是三角座星系,它比仙女座大星系小很多,距離約240萬光年。但視力很好的人據說也可以目視得到。用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來自網絡)如下:


事實上夜空中這樣的“星星”不少。著名的18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編著的梅西耶天體表中包含了110個看起來模糊的天體,其中包含40個河外星系,它們亮的可以被肉眼看到,比如仙女座大星系(編號M31)。三角座星系編號M33。小的也可以用小望遠鏡看到。而這個星表主要是北半球的,也不完全全面,只是比較著名的天體較多。所以說肉眼可見的銀河系以外的“星星”並不止一個。見下圖梅西耶天體:



另外,南半球可見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也是肉眼可見的。他們都是銀河的伴星系,距離大約17和20萬光年。肉眼可見光斑就更大了。見我在南非拍的下圖:(銀河左下方亮斑就是大麥哲倫星系,大麥左下方靠近地平線的還有個小麥,因為靠近地平線霧霾導致暗淡難以分辨,實際更亮點,肉眼可見)

關注我的頭條號:正宗星語者,分享更多星空知識與美圖。


正宗星語者


如果只是指恆星的話,肉眼確實只能看到銀河系內的恆星,而且大多是在1000光年以內,整個天空不會超過6000顆。鑑於銀河系的直徑超過十萬光年,我們能看見的星空僅佔銀河系的1%,真可謂是目光短淺了。

但如果說我們就完全看不到其它星系的恆星了,這種說法還是不準確的。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說其它星系的超新星爆發,其亮度可以超過整個星系恆星發出的光芒總和,所以可以短時間內被我們肉眼看到。比如1987年16萬光年外大麥哲倫星系的一顆超新星爆發,而最遠的甚至達到了75億光年,為2008年的一次伽馬射線爆。

那麼我們的肉眼是不是就只能看到銀河系內的天體了呢?這種說法也是不成立的,事實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仙女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等3個星系,還有人說能在最理想的天氣條件下看到三角座星系。只是這些星系都是模糊的一團,肉眼無法看見裡面的恆星。但如果這些星系的亮度都提高一些的話,我們的夜空將是極其壯觀的,因為雖然相聚遙遠,它們在我們的視野中還是會佔據很大的面積。比如仙女座離我們250萬光年,它在我們視網膜上的直徑卻可以達到滿月的7倍,而相距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系則更為恐怖,可達到20個滿月直徑,即使是相距19萬光年的小麥哲倫星系,大小也有8個滿月直徑,可惜這兩個最壯觀的星系都只能在南半球看到。


徐德文科學頻道


平時夜晚,肉眼看到的,螢火星星,大多數都是太陽似的,一個個恆星體,應該說銀河系的。推測銀河系,直徑在10萬光年左右。離地球村最近的河外星系,分別是大、小麥哲倫雲,相距20萬光年遠。顯然,肉眼很難看到的。


杜空



所有肉眼可見就是圖上黃色圓圈內區域


Lee130150571


銀河系直徑大概是10萬光年,我們太陽系是屬於銀河系第三旋臂外圍,其實我們夜晚所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銀河系的,如果單從說用肉眼看系外星系的話是很難看到的,因為距離都比較遠就拿離我們最近的星系仙女座(距離240萬光年)來說不借助天文望遠鏡人的肉眼很難發現因為它太黯了,在加上現在環境汙染所以還是洗洗睡吧!


生無可戀唄v吃


補充一下其他人說的針對一顆顆肉眼了辨認的星星的說法,北半球可見的仙女星雲 南半球可見的大小麥哲倫都是河外星系,肉眼看上去就是霧濛濛的一團,而且星系是星星的集合,所以其他回答裡特別提到是一顆顆肉眼可辨


oldhen


我們的太陽並不在銀河邊緣,在太陽系外還有兩道銀臂,我們肉眼看到的都是銀河系的星星。在晴朗的夜空仰望星空,一道星雲橫亙在頭頂上,就像一道天河,銀河系的得名,大概是這樣叫出來的吧。恆星行星在夜間都是發光體,肉眼能看到的都是銀河系的星星。要想看到銀河系外其它星系的星星,就要用天文望遠鏡設備,聚焦觀測宇宙深空,能看到更多的系外星星。


自然風161212381


只知宇宙是充滿愛情的,太陽很美很亮,但追求者太多,火大都給拒絕疏遠了,繼續追的:太近高溫無生物,唯獨對地球有待觀察,讓它萬物生長、每天如此,地球也天天圍繞著它轉,常年陪伴,對地球還算有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