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解读|同样是心理测试,凭什么网易的又火了?

<table><tbody>

除了干货,其它什么也没有

职场

数据

新媒体

设计

极客

/<tbody>/<table>

昨天有没有被网易“第五人格”的推广 H5 刷屏?这是计老师测试后得到的二维码卡片海报▼

解读|同样是心理测试,凭什么网易的又火了?

从一个“心理测试”这个模式来考量,正如我们在《深度分析:用H5狂吸15亿粉丝只需一个办法》提到的,即便的 Facebook 的 Social Marketing 战场也一样屡试不爽。

而从“游戏推广”的这个模式考量,相比王者荣耀 H5 系列的共鸣式切入,“第五人格”这次用了浅植入深触达,确实辐射到了更多用户。

那么问题是,同类型的 H5 这么多,凭什么网易又火了?

第七期 H5 殺手训练营即将开营!让你从零基础开始,一网打尽 H5 商业作品设计、微信高级交互图文排版等硬核技巧,而且将获赠我们的新书《硬核运营》签名本,与《Prezi 完全解读》两本 JZ 系图书,图书将在正式发售后统一邮寄给你!

细腻交互

利用拟态设计,网易的这款 H5 的开场形式上中规中矩。然而在交互上请仔细观察▼

解读|同样是心理测试,凭什么网易的又火了?
  • “直接答题”的漂移路径:加速-减速;

  • “了解一下”的缩放动作:加速;

  • 文字气泡的放大动作:过度放大-收回;

也正是因此,不少用户看到这份作品的直观感受是——好流畅的效果哇!

缓动函数

决定一个 H5 商业作品细腻与否,关键在于缓动函数的应用。缓动函数,是视觉设计与交互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参数支持方式,重点在于模拟物理量对元素的作用效果。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物体是能永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它们往往受到一个或多个力的作用,也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动画的感官。

如果在 H5 设计中只是机械地为素材添加动画,产生大量类似匀速直线运动的“不科学”效果,则最终作品就会显得“生硬”。

但是,我们无法要求 H5 识别各种物理作用力,并通过计算演示其对应效果,但以下这些作用力却又广泛发生在各类动画中: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F=ma;

  •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F=-F’;

  • 摩擦力 F=μ×FN,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动量守恒定律 m1v1+m2v2=m1v1′+m2v2′;

  • 阿基米德定律 F=γV;

  • 胡克定律 F=-k·x(弹性定律);

  • 表面张力;

如文字气泡的放大回收效果,实际就是在模拟胡克定律式的效果。

既然我们无法让 H5 学会公式运算,那么描述动画更简便的策略是——确定任何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移,即获取一个“位移-时间”关系图像。并且为了进一步优化识别的便捷性,我们将位移和时间都设为 1。

由此,匀速直线运动的函数图像如下,它对应着 CSS 里运动属性的 linear 线性动画。线性动画会在多个指定值之间平均分配时间,然后在每个停止点之间进行匀速动画▼

解读|同样是心理测试,凭什么网易的又火了?

至于加速、减速,则有如下函数效果▼

解读|同样是心理测试,凭什么网易的又火了?解读|同样是心理测试,凭什么网易的又火了?

尤其通过调用 JQuery 中的缓动函数库,我们能为 H5 设计增加更多富有表现力的动画过程▼

解读|同样是心理测试,凭什么网易的又火了?

见微知著。网易的大多数作品,除了我在《随笔|为什么网易H5总能刷屏?》中已经谈过的方法论问题,设计细节上也是猪厂的强项。

那么,如何作为运营人,如何跨入 H5 营销圈,自己上手为公司设计优秀的投放级 H5 呢?我将在线下培训中解读更多案例,并提供教学指导▼

解读|同样是心理测试,凭什么网易的又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