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體內有18斤宿便,是真的嗎?有何依據?

毛毛褲先生


假的,哪有什麼宿便而言,無論是傳統中醫還是現代醫學中都沒有宿便這一詞,這只是商家在推行自己的產品時的一個噓頭:”什麼清腸毒,排宿便”而且我還看到很多的產品營銷人員把排出來的黑便拍下照片來,讓人家看,還自圓其說,這就是體內的宿便。其實就是帶有刺激性的瀉藥成分。真是有些不可思議。



其實,食物的消化吸收這一過程,是食物進入口腔經過牙齒咀嚼,從食管進入胃,在胃液的分解下,進入小腸,然後再經過胰液和膽汁及小腸液進行消化,絕大部分營養成分在小腸吸收,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會暫時在大腸儲存,然後經過細菌的作用,分解產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的代謝產物。而這些代謝產物也極少在體內停留,多食用可溶性膳食纖維,就可加速代謝物的排出。這是整個一個正常的消化排出過程。就算吃進去的全部不吸收,也沒有這麼多的糞便。



所以說,根本就沒有宿便一說,更何況什麼18斤宿便,要是這樣,你每天只管拉了,不用做別的了,一點的科學依據沒有。

廣告中所稱的排宿便,也是想讓你大量排便,然而排出去的都是身體的水分、電解質和未經充分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起初是讓你自我感覺好像瘦了,其實結果不僅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反而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李愛琴營養師


受了這麼多年醫療教育也沒有看到哪本醫學教科書上提“宿便”這個詞。看來我是孤陋寡聞了。我對於宿便的認識完全來自於廣告,有些通便藥的廣告天天喊著“清腸毒、排宿便”的口號。可是怎麼正規醫學教育就沒教過呢?對於這件事我是呵呵了。

跟身邊人的交談中,我瞭解到一般人對“宿便”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大部分停留在電視廣告上的介紹。有的人甚至認為有“幾年的”或“幾個月的”“宿便”停留在腸中,而且宿便量很大,更有甚者提出有18斤之多。所以,大部分人理解的所謂“宿便”就是長期停留在腸中的糞便,日積月累越來越多。我累勒個去,這要是把宿便排出來那不就成功減肥了嗎?呵呵,純屬無稽之談。

其實,糞便基本上不會長期停滯淤積在結腸腸管中,它就像流動的河水一樣,一直在向前推進著,停留數年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當食物殘渣從小腸進入結腸後,它一方面將內容物不停地攪拌、混合,另一方面又將其向直腸方向推進。結腸的運動有三種方式:分節運動、蠕動及集團運動。分節運動是一系列有規則的環形收縮,起到攪拌和混合糞便,而不是推動它們前進的作用;蠕動收縮波推動糞便至直腸,它是一種使糞便後方的肌肉收縮,而其前方的肌肉鬆弛的運動形式。這兩種運動方式有利於腸腔內細菌的生長,並有助於半固體樣糞便的形成;集團運動,是一種強烈的蠕動波,推動糞便前進相當一段距離,每天大約2~3 次。在這樣又揉又擠又推的運動中,什麼糞便也不可能長期淤積在結腸中,所以說結腸中一般不存在宿便,推進得慢倒是可能的。

糞便可能在排出前停留在直腸中數天方被排出。事實上,人類的直腸中段擴張稱為“壺腹”,也正是為了在排出前貯存糞便,直腸中有糞便積留,即使積存2~3天甚至更長時間也是正常的。不可能每人都是1天1次排便,3 天甚至7天排1次便都是可以接受的。應該說對於大部分情況,如沒有什麼痛苦和症狀就是正常,就不是病,大可不必大驚小怪,更沒必要長期口服減肥茶等保健品。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張之瀛大夫


張之瀛大夫


我不是專家。只說我的個人經歷,你來判斷。

我做過一次腸鏡檢查。要求前一天晚上不要吃肉,多吃菜喝粥。吃完後要番瀉葉泡的水,就是中藥的瀉藥。喝了足足兩升,當晚就開始瀉,實際排便量與往日沒什麼不一樣,也沒見到什麼特別的、黑色、乾結狀的東西。一夜無話。第二天早上仍然吃粥,吃了一種西藥,我懷疑就是“鋇餐”之類的東西,繼續排洩,最後下來的類似於清水了;頭暈眼花,中午繼續吃粥。下午終於可以做了。

嗯嗯,過程就不詳述了,總之有點怪異的不舒服感,倒也不算太疼;還有就是操作人竟然都是女的.....腸鏡室裡的我一個男護士都沒見到。拍好的片子很快就出來,照的很清楚;由於“腸道準備比較充分”(就是排洩比較乾淨,報告上這麼說的),結腸內部竟然意想不到的清潔、光滑,沒有任何礙眼的東西存在,更不會有什麼如黑色、板結、舊輪胎狀的宿便了。

我想,任何一個做了結腸鏡檢查的人,都不會再去相信什麼莫名其妙的“宿便”的說法了;更何況是18斤!完全不存在的。


雨夜飛揚


我天,18斤宿便,也真是敢講,如果人體內真的有這麼多宿便的話,大家還減什麼肥,跑什麼步呀,直接把宿便清理掉就能瘦18斤。。如果真的有,那估計全世界的馬桶都得發瘋。

哈哈哈,忽然想起一個笑話,說有個人去醫院看病,對醫生說:“大夫,我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吃什麼拉什麼,都好長時間了,我該怎麼辦呀?”,醫生略一思考,回答:“那你只能吃xiang了。”雖然只是個笑話,但是,吃什麼拉什麼,這個經歷想必很多人都有過,(今天這個問題有點太重口味了,吃飯的同學迴避一下哈,正在上廁所的同學也可以迴避一下,以免想象力太豐富),那你說肚子裡隔著18斤的宿便,剛剛吃的西瓜子怎麼這麼快就出來了呢?難道那18斤宿便還會讓路不成?

再說,18斤啊,就說18斤的米飯,我們放進肚子裡,那都得把肚子撐個包吧,那為啥還要那麼多妹紙有A4腰呢?腸子能待的位置就小肚子那一塊,下面是腿,實心兒的,肯定不能往下,但上面是胃,別告訴我是往胃裡擠的,那要是一不小心打個嗝,嘔個吐。。。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其實人體胸腔,肚子裡的那些器官,你別看小,但都是受不得擠壓的,一擠壓就要出問題。所以,18斤宿便,沒存的地兒呀。《花千骨》裡好像有虛鼎一說,但是專門用來存宿便,也是奇葩的不行。

總的來說,18斤宿便,那是不可能滴,人體的新陳代謝隨時都在進行,任何代謝物都存不了那麼多,那麼久的。


一切正在發生


沒有、沒有、真的沒有。醫學上並沒有“宿便”這個詞彙,我想應該是商家杜撰出來刺激購物的,另外與它對應的“排毒”也沒有這個專業術語。18斤這個數又是從何而來,更不得知了。

食物進入人體首先到達胃、小腸。小腸進行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剩餘的進入結腸。結腸通過蠕動,推動食物緩慢前行,同時吸收大量的水、電解質,逐漸到達直腸。直腸內就形成最初的軟便了,在直腸內積存到一定體積時,會產生便意,刺激人產生排便想法。整個過程很漫長,大概需要30小時時間。但腸道時刻都處在運動狀態,同時吸收食物營養物質。

大便量與進食量、種類、腸道蠕動功能都有關係,一天不大便,並不會對健康有嚴重影響。只要長期的排便習慣是規律的,而且排便過程順利,沒有乾結或費力現象,都是健康的表現。

至於“排毒”就更不靠譜了。商家針對“宿便”給出的解決方式是“排毒”,要麼是刺激性藥物導瀉、要麼是腸道水療——其實就是灌腸。這兩種方式風險都極高。不僅不能從根本解決便秘問題,而且長時間會導致排便的神經反射減弱,形成依賴性,反而出現便秘。腸道不斷收到藥物刺激,影響自身內環境穩態,不能充分吸收營養物質,還破壞腸道菌群,頻繁灌腸還有誘發腸穿孔的可能。腸道內壁也會出現色素沉著,粉紅色的腸粘膜變黑。出現腸黑變病。

粉紅色腸道黏膜

如果你的排便習慣規律的,不論是1天排一次,還是3~4天一次,並且沒有排便不暢、乾結症狀,不需要服用促排便藥物或灌腸。如果確實有便秘症狀,需要尋求消化科醫生指導,從根本上解決便秘問題。

傳播靠譜的科普知識,歡迎大家關注Doctor心管家。


Doctor心管家


本來沒有宿便這個名詞,都是現在的偽專家造出來的!

為了賣產品各種噱頭層出不窮,宿便貌似也是其中一個,居然還知道有18斤,哪位大師給的結論?你稱過呀?

對於便秘我們更多的還是要了解自身情況,對症解決,其實也沒多困難。

中醫認為慢性便秘大多是由於熱病傷陰,產後血虛,老年陰血不足,脾腎陽衰或病後體虛等引起的陰血不足或陽氣虛衰所致。陰血不足、腸道失潤;氣虛無力排便;陽虛寒凝,氣機阻滯,故而大便秘結。治法“虛則補之”,補益之法是治療慢性便秘特別是老年性非器質性疾病所造成的便秘的常用方法。

滋補品:桑葚膏,一次15克,一日2次,脾胃虛寒者慎服,兩儀膏,每次15克,一日2次,兼有外感,或陰虛內熱者禁止使用。

中成藥:便秘,腹脹,口燥為血虛腸燥,可服潤腸丸,一次9克,一日1~2次,孕婦及身體虛弱者忌服;或服麻仁丸,一次9克,一日1~2次,孕婦、老年、體弱者不可常用;腹中冷痛,小便清長,大便難,舌淡,為陽虛便秘,可用半硫丸,一次1.5~3克,一日一次,孕婦、老人、氣虛者,產後血虛,胃腸燥熱便秘及小兒禁止使用。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關注我獲得更多胃腸調理解決方案


名老中醫匯


人體內有18斤宿便,是真的嗎?

這是忽悠“排毒養生”的騙子們炮製的一個噱頭,當然是胡說八道!

但是,要具體講,首先要明確一下概念。

“宿便”,人的常規配置

如果按照一般定義,糞便是指人或動物經過肛門排洩的排遺物,主要是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

這樣講,人體內壓根就沒有糞便,遑論“宿便”。

但是,按照消化道分工,正常情況下,進入大腸的基本就已經是不能消化係數的食物殘渣,將之稱為糞便的話,每個人體內都積蓄著一定量的糞便。

按照字面意思,“宿”是指過夜。“宿便”也就是在結腸內會停留過夜的食物殘渣。

那麼,每個人結腸內都積蓄著相當量的“宿便”。

為什麼這麼講呢?看一下食物進口後在消化道的歷程就明白了。

食物進入胃後,存在一定時間的滯留,然後被排往小腸。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食物中絕大部分可消化成分都會被小腸吸收,進入結腸的基本就是食物殘渣。除了這些食物殘渣,每天還會有約1500毫升水分進入結腸,因此結腸開始階段這些食物殘渣仍呈稀薄的糜狀物。其中90%的水分被結腸重吸收會血液,食物殘渣才逐漸濃縮並最終形成固態的糞便。每天隨糞便排出的水分約150毫升

通過實驗,可以測定食物在各段消化道運行停留的時間。

一般狀態下,以通常的混合食物為例,胃腸各部位排空和通過時間為:

就是說,一般的混合性食物,通常經過6~8小時可以進入結腸,在結腸運轉1~2天,最終在整個胃腸道內轉運總時間約1.5~2,才會排出體外。

這樣,即使從食物殘渣進入結腸開始計算,在結腸內停留時間都超過24小時,無論怎麼計算,最終排出的都是“宿便”。

結腸內積蓄著多少“宿便”呢?

如果把全部結腸內容物都算成“宿便”,可以用兩種方法進行估算其量:

1.每日排便法:只要在排大便前後各稱量一次體重,就可以比較精確獲得當日排便的重量。

因為,我們每天進食的食物種類和量通常是相對均衡的,因此,正常人正常進食和每天排大便一次的話,每天的大便量也會相對均衡。

有人統計過,成年人每天平均排洩大便900克左右。以結腸內蓄積1.5~2天的食物殘渣計算,共計約1.35~1.8公斤。

2. .結腸容量法:

一般來說,成年人大腸平均長度為1.5米(比如一項研究實測的男性平均166釐米,女性為155釐米)。雖然各段內經不完全一致,大致在5.5~7釐米(一項研究中,回盲部8.7,升結腸6.6,橫結腸5.8,降、乙狀結腸6.3和直腸/乙狀結腸5.7)之間。以平均6釐米計算,將整個大腸視為圓柱體計算,總容量約4200毫升。

但是,結腸並不是正圓柱體,上面的結腸帶和結腸袋使得容量明顯打折。正常情況下直腸和乙狀結腸遠端是空的;隨著水分的吸收和大便的成型,橫結腸後半段和降結腸也是部分空虛的。

而且,腸道並不僅僅是一個管道,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器官,結腸需要不斷的進行不同的蠕動。某些時候,特別是排便前還需要幅度很大的集團蠕動。這就要求結腸不可能實實在在充滿,而是必須留有空間。

綜合估算,把計算的總容量打五折,約2100毫升,以比重為1計算,總的內容物重量在2.1公斤左右。

有人估算過,成年人總的結腸容量約64盎司,合1892(64X29.57)毫升,內容物重量在1.3~2.3公斤(其中還包括後來被重吸收的水分)。

總體上,各種估算得出的數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整個結腸內容物重量約3~5斤,其中包括後來被吸收回血液的水分。

因此,人體內有18斤宿便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宿便”有毒嗎?

結腸內除了食物殘渣,膽汁排洩物,水分,還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很多成分的確具有毒性。

但是,胃腸道內膜與皮膚一樣,具有完整強大的屏障功能,稱胃腸屏障。

完整的胃腸屏障將非常“髒”的胃腸道內容物與體內環境很好的隔離開來,除了像水、酒精等小分子物質可以隨著濃度梯度擴散被吸收,幾乎所有的吸收都是有專門運載體負責轉運的耗能過程,是高度選擇性。

就是說,只要不是人體“設定”的,絕大多數物質都不可能越過胃腸屏障進入人體。就如同空氣中的物質不會穿越皮膚屏障進入體內一樣。

因此,雖然“宿便”內存在大量毒性物質,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它們卻不能越雷池一步進入人體。

所有宣稱“宿便”有毒,排便就是排毒的說法都是極端無知的。


掙脫枷鎖的囚徒


宿便這個詞,專業的醫學書籍上並沒有,更多的是通過廣告才知道還有宿便這個詞。宿便,其實就是企業為了銷售產品做出來的噱頭而已。這廣告上一說你的體內有多少多少的宿便,也就是這些宿便引發了各種問題,比如皮膚暗啞、色斑等等,好像一切的根源都在宿便上,您就必須用過產品排出宿便,事實是這樣嗎?

“宿便”是根本不存在的。從食物消化的過程來看,食物在經過口腔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後,通過食管進入胃部和胃酸,各種消化液充分的混合,然後進入腸道通過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結腸、直腸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進入結腸,食物殘渣中的水分才能被吸收,殘渣開始聚集成形才算形成糞便;而且大腸中的糞便也不是牢牢地粘在腸壁上,如果需要,清理起來是比較簡單的事,比如我們在醫院所做的腸鏡檢查。我們的腸道中可能會存在一部分的食物殘渣,這部分時候殘渣如果停留的時間稍微長一點,會產生一部分氣體,導致排氣較多。

市場上銷售的一些排出宿便的產品,其成分往往離不開番瀉葉。番瀉葉其實就是一味瀉藥,泡水飲用後大約4~8小時開始出現腹瀉,一趟趟地跑廁所,最後讓您感覺直接爬不起來。番瀉葉藥性比較猛,通過腸粘膜和神經從刺激腸蠕動,屬於猛藥,短時間之內就有非常好的排便效果,一般是建議儘量少用或不用。這樣帶有番瀉葉成分的排毒產品,其實就是通過腹瀉的讓您排除大便,讓您誤以為是把自己體內積攢多年的宿便排洩出來。

如果您真的有些排便困難或者出現便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燕麥、各類的蔬菜和水果。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大便自然而然就通暢了。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網上說,普通人的身體裡平均有3~6kg宿便,把這些都排掉,人不知道能輕鬆多少呢...

廣告裡說,清宿便,排腸毒!

可這宿便到底是啥,真的需要定期清理它嗎?

“宿便”是個假概念!

“宿便”根本不是醫學名詞,只是很多商家為了賣產品造出來的新詞。從字面上理解,宿便是指在體內超過1天的,也就是“隔夜便”,但誰能吃完就拉?

食物變成便便,本來就得1~3天

正常人吃進去的食物,需要經過胃→小腸→大腸→直腸,並且攢夠了30~100ml才會想拉,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3天。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我們拉出來的便便,已經在身體裡跋涉了1~3天,離開身體時候早就是舊便便了。

宿便有毒?

真相:好久不拉也沒毒,只會越來越幹

很多人說“宿便”一直待在腸子裡,會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很多有毒物質,被腸道吸收後對身體不好。

但大腸只會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留在大腸裡的便便只會被反覆地榨乾水分,並不會“腐敗變質”,產生有毒物質。

即使好久不拉,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待久了,也只會被分解出更多氣體,讓你放屁更臭,和毒素半毛錢關係也沒有。

腸子有褶皺,會積存“宿便”?

結腸粘膜光滑有粘液,不會存宿便

小腸大腸都是一直在蠕動的,推著食物向下;腸壁粘膜也會分泌粘液,潤滑便便、防止它粘附;而且它一旦進入乙狀結腸和直腸就已經變成條狀了,根本沒有機會和空間被卡在褶子裡變成“陳年便便”。


好大夫在線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宿便這個虛假概念是保健品商家炒作出來的,任何一本醫學書,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裡面都沒有宿便這個詞兒。

食物從吃進去到排出來,大約要經歷1到3天的時間,根據每個人腸道功能和大便習慣的情況不一樣,時間有長有短。



腸道一直不停地將食物往下推送,一邊推送一邊消化。消化不了的食物殘渣進入結腸之後,會和結腸內寄生的大量細菌混合在一起。正常的腸道菌群是人類健康的保證,是消化食物最後的一個環節之一。結腸通過節段運動、蠕動和集團運動將食物殘渣逐漸的向直腸推送,同時吸收其中的一小部分營養和水分,最終形成半固體狀的大便進入直腸。直腸中段可以擴張,用於暫時儲存大便,所以直腸是具有儲存大便的功能的。最終大便會排出體外,只要排大便的時候順利並且大便是成型的,從每天排便一到兩次,到三四天排便一次都是正常的。

另外,有傳言說結腸一節一節的,鼓出來的部分裡面就會殘留宿便。其實這是是結腸正常的結構,適應結腸節段運動,裡面不會有大便存留。

我們的腸道每天都在重複這樣的過程,腸道內根本沒有什麼東西是積存在裡面的,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長期留在腸道內,除非是寄生蟲。所以腸道內根本沒有什麼宿便。

保健品商家通過炒作宿便的概念,來推銷他們的清腸保健品。事實上這些清腸保健品多多少少都會對腸道產生一些損害,影響腸道的功能。這些經常保健品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瀉藥,例如決明子、大黃等。長期使用這些瀉藥會干擾腸道的正常運動節律,導致大便必須依賴瀉藥才行,還會導致結腸黑變病等疾病。


如果有便秘,請把問題交給醫生,自己不要隨便用瀉藥。如果沒有便秘,就把大便的事情交給我們的腸道吧,幾萬年了,我們的腸道乾的很好!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