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大臣給皇帝上奏摺,竟寫了1萬餘字,皇帝勃然大怒:拖出去,打!

在古代,大臣們向皇帝陳述事實、提建議是有規矩的,這就是奏章。有清一代,多稱為奏摺。奏摺,也叫摺子、奏帖或摺奏,始用於清朝順治年間,一直用到清朝滅亡,歷時兩百餘年。

不過,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故事卻並非發生在清朝,而是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間的事。

大臣給皇帝上奏摺,竟寫了1萬餘字,皇帝勃然大怒:拖出去,打!

茹太素,山西晉城澤州縣大陽鎮人。《明史》中評價他“以平允稱”、“抗直不屈”,不過,太過正直的人難免有一個缺陷,那就是迂。公元1730年,茹太素中舉,後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也就是監察百官的官職。三年後,他又改任為四川按察使。又過了一年多,茹太素調往刑部當差。

性格迂直,茹太素把這個也運用到自己所寫的奏章之中。上學的時候寫作文,老師常常教導小編,寫得越多越好,這樣能多得分。茹太素的老師想必也這麼教過,於是乎,他每次寫的奏章都要至少七八千字。為了“顯擺”自己的能耐,他在奏章中用了許多生僻、晦澀的詞語。

大臣給皇帝上奏摺,竟寫了1萬餘字,皇帝勃然大怒:拖出去,打!

朱元璋每次閱讀茹太素的奏章,總是氣不打一處來。

公元1375年12月,茹太素再次給皇帝上奏章,這一次更狠,洋洋灑灑,揮毫潑墨,寫了將近兩萬字,可以趕上一部小說了。朱元璋那天脾氣估計也不大好,懶得看他的奏章,就讓大臣王敏念給他聽。王大人念茹太素的奏章,念得也是口乾舌燥,足足唸了一萬六千多字,朱皇帝是還沒聽出個所以然來。

大臣給皇帝上奏摺,竟寫了1萬餘字,皇帝勃然大怒:拖出去,打!

朱元璋對此勃然大怒:“羅裡吧嗦,太讓人討厭了。”隨後,他就派人將茹太素揍了一頓。朱元璋徵求宋濂的意見,宋濂為茹太素說好話,稱他只不過是盡忠罷了。不久之後,朱元璋再次靜下心來閱讀茹太素的奏章,發現其中寫的幾點還是挺有用的,就採納了其中的四點意見。

藍玉謀反案爆發之後,茹太素也被捲入其中,遭連坐而死。

對於這位迂直的大臣,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