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美物 是博物志檔案推出的國寶系列欣賞欄目,歡迎持續關注!


今天博小志要帶你欣賞的是故宮的琺琅藏品:勾蓮紋嵌石多穆壺、金胎掐絲琺琅嵌畫琺琅執壺、畫琺琅八稜開光提樑壺、


掐絲琺琅勾蓮紋嵌石多穆壺

這是清乾隆年間的作品,通高為53.4cm,口徑為10.4cm,底徑14cm。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此壺為圓筒形狀,僧帽口,龍柄,龍流,蓋頂嵌珊瑚珠為紐。在鏨刻鍍金的口沿、橫箍和底座上嵌有多色的寶石,整體流光溢彩、富麗堂皇!壺通體飾纏枝花卉紋,花朵大小有別,排列有序。足上嵌長方形銅鍍金片,上陰刻“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長方形銅鍍金片,上陰刻“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

此款多穆壺是蒙、藏少數民族盛裝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風情。清代滿族亦以此盛裝奶茶,乾隆年間曾以多種工藝進行仿製,有瓷、銀、漆器等質地,但在裝飾上又融進了漢文化的元素,因此粗獷、柔美兼具,一般都製作得十分考究。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畫琺琅八稜開光提樑壺

清代乾隆年間作品,高為37cm,口徑為9.1cm,底徑為13.5cm。壺為八稜形,八面做開光的處理,內彩繪設色山水和花鳥圖各有四幅,相間排列。提樑鍍金嵌金星料石,銅鍍金曲流,下為銅鍍金“∽”形足架,架內有一畫琺琅菊花紋小盒,可盛燃料,用以加溫。壺底、盒底均署“乾隆年制”款。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此提樑壺的製作集金屬、琺琅和料器加工為一體,其造型為仿西洋的式樣,而圖案主題則是中國傳統的山水花鳥畫,用筆出自宮內名家之手筆。這是一件融東西方文化為一體的畫琺琅精品之作。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署“乾隆年制”款


金胎掐絲琺琅嵌畫琺琅執壺

此為清代乾隆年間作品,通高39cm,最寬28cm,口徑7.3cm,足徑12.3×11.7cm。為盛酒之器。壺身通體以掐絲琺琅西番蓮紋為地,蓋、頸、肩、腹、足等處有對稱佈置但大小、形狀各異的畫琺琅開光,開光內飾人物、山水、花卉、庭院等圖案。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壺頸鏨飾花卉、如意雲頭、蕉葉紋各一週。流、執柄、橫樑與壺體焊接之一端皆裝飾張口龍首。壺蓋與梁以金鍊系連,蓋頂圓託內鑲嵌紅珊瑚珠。梁、柄所飾花托內鑲嵌青金石、綠松石各一。壺底雙欄方框內鏨刻楷書“大清乾隆年制”款。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此壺造型沿用明代金執壺樣式,開光內圖案雖作中國人物、景緻,卻雜糅了歐洲繪畫的表現技法,是一件中西合璧的皇家藝術珍品。

美物|第75期 珍品 乾隆帝的3件各異皇家珍品琺琅壺 國家寶藏


注:
掐絲琺琅和畫琺琅都是由西方引進的技術。前者大略在元代進入中國;後者則於清代康熙、雍正時期,在兩位皇帝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由歐洲引進,並在清宮造辦處燒製成功。畫琺琅普遍流行於乾隆時期。琺琅器以銅胎居多,金胎相對少見。清宮生產的琺琅器,胎體厚重,琺琅色彩豔麗、細膩,非地方產品所能比擬。

歡迎繼續關注第76期國寶,更多難得一見的寶貝。

博物志檔案現已推出國寶系列欣賞欄目《美物》,每期關注1-3個難得一見的文物。國家寶藏


你喜歡那一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