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楊靖宇曾孫馬鋮明的“開學第一課”

編者按:2018年“9.18”紀念日前夕,新華社記者來到吉林省通化、白山、延邊等地,行進千餘公里,尋訪當年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付出生命的英雄們的足跡。在一路行進走訪中,記者多方採訪核實,通過與十多位傳承者的深入交流,生動還原了楊靖宇、陳翰章等著名抗戰將領和多位抗戰英雄的戰鬥足跡,從不同側面展現出他們無私無畏的革命情懷,以及後人對他們的崇敬和懷念。希望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事蹟,能讓更多人記住,在吉林的白山松水間,曾有無數熱血兒女為了國家的和平安寧而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讓我們一起對英雄致敬、緬懷!

新華社長春9月18日電(記者 胥舒驁 劉碩)在吉林省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天津大學大四學生馬鋮明眼中含著淚水,對著曾祖父楊靖宇的雕像深深地鞠了三個躬。開學之初,馬鋮明向學校請了假,跟隨新華社記者尋訪英雄楊靖宇當年戰鬥的足跡。

小時候,在家人的隻言片語和書本中,曾祖父楊靖宇在馬鋮明的心中是一個模糊的印象。他為什麼離開妻兒、遠赴他鄉直至獻出生命?他是怎樣一個人,有哪些英雄事蹟?他克服了怎樣的困難和挑戰?尋訪之路讓曾祖父的形象在馬鋮明心中清晰起來。

“你是我們的貴客啊!”在吉林省磐石市朝陽山鎮紅石村,聽著抗聯故事長大的老人孫世東聽說馬鋮明是楊靖宇的曾孫,拉住他的手久久不願鬆開。人們對楊靖宇最質樸的愛讓馬鋮明落了淚。

“楊靖宇?好,好啊!”吉林省通化縣興林鎮曲柳川村村民姜忠有今年整整100歲,由於年事已高,他有時都不能認出自己的兒子,但當馬鋮明提到楊靖宇時,他依然記得。

“父親曾幫楊靖宇指路,與將軍有過一面之緣。”姜忠有的兒子姜士強說,楊靖宇為人和藹可親,問路時還曾幫助姜忠有犁地。“警衛員告訴父親千萬別和任何人提及此事,於是他一直保守秘密,解放後多年才和我們提起這段往事。”

馬鋮明鑽進山溝裡,在沒過腳踝的泥中穿行,探訪一個又一個密營遺址,對書本上的講述有了直觀的印象。

摳下樹皮,剝開橡子,馬鋮明吃了一頓貨真價實的“抗聯飯”。橡子看起來像乾果,但口感極為苦澀,馬鋮明皺著眉頭嚥了下去。榆樹皮咀嚼起來像稿紙,吞嚥時像砂紙,令馬鋮明難以下嚥。“難以想象有人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堅持作戰數年,我的心裡充滿了佩服。”他說。

“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濛江縣三道崴子被敵軍包圍,他用子彈回應了日軍指揮官的勸降,與敵人激戰到最後一刻,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敵人剖開了楊靖宇的胃,裡面只有未及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在楊靖宇將軍殉國時背倚的那棵樹下,馬鋮明聆聽著曾祖父壯烈犧牲的過程。

戰爭的殘酷讓馬鋮明理解了曾祖父當年的選擇:“也許他當年隱姓埋名、離開家人、音信全無,才是對我們最好的保護,在那個戰爭年代,這也是一種愛。”

“楊靖宇將軍的胸懷是廣闊的。”靖宇縣政協文教衛委副主任王德金告訴馬鋮明,楊靖宇堅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把義勇軍、山林隊等力量都團結到抗聯的隊伍中,在他生命的最後關頭,他和戰友兵分兩路,自己引開敵軍,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

“曾祖父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身後,有千萬中國人為祖國而戰,這也是他義無反顧、慷慨赴國的原因,這裡有他熱愛的土地和人民。”馬鋮明說,“我也要把曾祖父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因為這不只是我們的家族記憶,也是值得每個中國人銘記的抗爭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