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他,喊得出每一個生產隊長的名字

一心為民 浩氣長存——追記原湯浦公社黨委書記王志良(二)

黃頌翔 陳海熊

又到一年清明時。原湯浦公社黨委書記王志良的墓地早就有了為他上墳祭祀的群眾。時代滄桑鉅變,王志良離開人世間已30多年了,可是許多群眾至今對他念念不忘。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後,湯浦村民準備建立一個王志良事蹟展覽室,並在永元秀塔一側為他樹一個銅像。

——題記

他,喊得出每一個生產隊長的名字

豎立於湯浦永元秀塔一側的王志良銅像

過去的農村幹部大多與群眾打成一片,王志良可以說是最突出的一個。湯浦的老幹部們回憶說:王志良有“三個認得”。第一個是認得全社一百來個生產隊長。達郭村有個新隊長叫毛守忠,王志良馬上記住,第二天見面就喊出名字。第二個是他認得湯浦每一方土地,無論畈田山地。當時湯浦有許多“插花田”,幾個村田塊夾雜,王志良都說得出。第三個是認得各生產隊的田間管水員,有一次正要擱田放水的時候,王志良發現有幾塊田還沒放水,他指名道姓叫人帶口信去說:“我把田水放了,叫他過來看看。”

他,喊得出每一個生產隊長的名字

“鈧銑書記”王志良

王志良有個習慣,喜歡走畈看田。他從百官或章鎮回湯浦,進了湯浦地界就下車,然後走田埂繞一大圈再回到住地。他還有個習慣,喜歡揹著鈧銑出門,群眾稱他是一個“鈧銑書記”。他這樣踏看田畈,主要為了向村裡通報情況,順便就是勞動。湯浦人說,王志良喜歡幹活,犁、耙、耖樣樣在行,至於如何培育壯秧、均勻密植、合理施肥、及時擱田等等,他都有實際的經驗。

王志良是個閒不住的人,範爾高回憶說,一天晚上王志良跟他約好第二天去看田畈,定好踏看路線,不料天亮時大雨傾盆,範爾高猶豫著說:“在下大雨——”王志良說:“是落雨,不是落子彈。”於是兩人蓑衣笠帽捲起褲腳出門,從湯浦到蔣村,翻嶺到越明村,再翻嶺到達郭,細細地走了整整一天。範爾高清楚記得,王志良告訴他說,看田頭要查死角,大畈的情況多數人都看到,我們到一個村,要專門去幹部少去的地方,如果那裡的作物長勢好,那麼生產情況肯定不錯。

王志良直肚直腸,見著不對就要批評。有一次正是水利工地忙碌的時候,中午時一位縣裡幹部與公社一位副書記正在喝酒,王志良見了就直接批評。又一次,有位剛提拔的年輕公社副書記,他住的村沒有及時完成20畝沙墩地的平整任務,要耽誤種春小麥,王志良當著村幹部面批評他:“你身為領導,婆婆媽媽,責任到哪裡去了,幹勁朝氣到哪裡去了!”事後王志良說:耽誤正事就要觸靈魂,年輕幹部尤其不能拖拖拉拉。

王志良勞力更勞心,他到一個村,總是先讓支書、大隊長彙報情況,然後由他補充,他所瞭解的農事、村事往往比村幹部更全面具體更說到點子上。當時一些村幹部見到他就怕,但他真是帶動了一些村幹部的作風轉變。

1979年,16號颱風連夜暴雨,湯浦至達郭村的大路被淹,王志良半夜帶人抄山路趕到達郭,再帶村幹部趕到山上的甘山水庫,他唯恐水庫出事。每當“雙搶”時節下雨,王志良不管風雨再大,必去各村倉庫檢查稻穀,落實安置措施,他唯恐潮谷黴變。

王志良有魄力,又有發展眼光。長山改道後,原溪灘大片面積成為新增土地,又位處全社中心,王志良提出,一是搞公益,把原在狹窄的湯浦街上的供銷社、衛生院等單位移此新建,開始小城鎮建設起步。二是辦企業,王志良力排畏難情緒,爭取縣政府和有關局辦支持,以村自籌資金方式,辦起了湯浦銅管廠。當時黨委有意見分歧,有主張辦畜牧場、桑牧場的,是王志良冒著風險拍板辦廠。王志良為辦銅管廠曾多次碰頭受阻,最後終於獲得縣領導支持。當時他組織了手拉車隊,去70里路外的棉紡廠,拉來銅管廠必需的槽鋼。

他,喊得出每一個生產隊長的名字

湯浦,如今銅管與童裝雙翼齊飛

萬丈高樓平地起,湯浦從當初萬餘元資產的企業起步,發展到現在的“銅管之都,童裝之城”,擁有上百億的工業資產;湯浦百姓的年收入從人均不過百元提高到現在的近2萬元。撫今思昔,王志良若地下有知,也當含笑於九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