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開學第一課》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在網絡上刷到最多的吐槽竟是"請幾個陽剛之氣明顯不足的娘娘腔先唱首歌是幾個意思?"

事情是這樣的。

《開學第一課》節目組邀請了幾位當紅偶像明星助力,但不少家長和旁觀者表示不滿,他們辱罵這些明星"不男不女",指責央視的節目這樣做是傳播不正確的審美觀,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會讓下一代"越來越娘"。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之後,有網傳央視製片人的朋友圈裡,針對這些指責是這樣回覆的:請這些小鮮肉,還不是因為你們家孩子喜歡看?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製片人的這個疑似回覆一出,事情就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炮轟小鮮肉"的層面上了。有人開始問,這種"小鮮肉經濟"是如何形成的?

"小鮮肉經濟"如何形成?

現在的小鮮肉,眉清目秀,塗眼線唇彩,顧盼生姿不輸任何女明星。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所有人都是這個打扮,這種款相,就有問題了。這樣的明星,更像一個個從生產線上走下來的商品。

"小鮮肉"流水線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女性權利意識的覺醒,互聯網模糊了男女之間的差異。女性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也就伴隨著她們在審美消費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像男性更喜歡嬌弱的女子一樣,女性對男性的審美喜好慢慢從傳統的硬漢轉向了清瘦文弱的"韓風"類型。高曉松曾說:"我們現在喜歡的偶像,是被保護者。"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其次便是商家的刻意推崇。你們喜歡什麼樣的我們就大規模地給你們什麼樣的。在這樣的商業利益驅使下,娛樂圈對這種"男性女化"的審美過於迎合,推動一波又一波的年輕偶像追求這樣的"潮流"。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這兩條原因兩相加合,社會影響潛移默化。最終連《開學第一課》這樣義務觀看的、當以教育意義為重的央視節目,也落得個"你家孩子就想看他們"的俗套。

但這種"潮流"的背後,從沒有人問過這些男明星,是真心喜歡自己的裝扮和風格,還是在競爭漩渦中疲於奔命,有苦說不出?也沒有人問過自己是不是也曾心甘情願地為這種"潮流"買單,卻在它降臨到下一代的時候,轉而開始擔憂?

每次爭議的背後,總有其因果。有爭議發生的時候,光指責一個人或者其中一方,往往是有失公允的。

比起審美標籤,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內涵

審美這種事,有標準嗎?我覺得沒有。

有人看不慣一個男子長相精緻,在妝容和衣著上刻意講究,看不慣男人舉止不大氣,說話輕聲細語,情感豐富內心敏感。同樣的,當一個女子打扮中性,過分凌厲的時候,也會受到相當的詆譭。

陰柔沒有問題,陽剛也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對審美單一化的引導和強加的審美義務。

哥哥張國榮當年也有陰柔嫵媚的一面,梅豔芳也一度以雌雄莫辨的氣質示人,但他們最後都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藝術成就受世人愛戴。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周杰倫剛出道的時候,被人指責唱歌像個娘們一樣哼哼唧唧,應該學學蔣大為那種洪亮的唱法,如今依靠自己的唱作天分成為一代天王。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外表柔弱的馬天宇一個人養一大家子人,成名後自費為村裡修路、建希望小學。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在某個節目上,謝霆鋒曾經說過一段話表示韓風沒什麼不好,但他有些厭倦,男性應該找回自己的荷爾蒙。他說的這段話裡有一點我很認同,那就是"我們應該找回我們自己"。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尊重每個人的審美自由,是"你可以不喜歡,但不應該看不慣"。而每個人按照自己喜歡的形態去生活,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應該有的審美寬容。

而關於"男生該有的荷爾蒙",我倒覺得,無論外表,負責任、勇敢堅定、眼界開闊等等這些美好的品質和內在修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荷爾蒙"。

但如果我們從小教導男孩子,不要像個女孩子一樣弱不禁風,不要像個女孩子一樣這樣那樣,那麼請問他會怎麼看女孩子?為什麼非要拿他跟女孩子比?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不要要求所有男孩子們非要像個男人,教他怎麼做個人。

更多相關內容,歡迎來蜻蜓FM,收聽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

如何看待“娘炮”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