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媽媽越懶,孩子越開心


想想看,當我們通過努力,做完一件挺有挑戰的事情,是不是很開心呀?就算累,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吧?

孩子也是這樣呀。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週六的時候跟涵涵一起去遊樂場玩,她要玩串豆豆的遊戲,刷卡後,我們就選擇了要做的圖案。

這時,旁邊一位小女孩也是剛選好圖案坐下。女孩大概七八歲的樣子,是由爺爺陪著的,爺爺在一邊數格子,孩子直接拿相同的顏色填充。

後來女孩的媽媽來了,小女孩向媽媽求助說:“媽媽,這裡我跟爺爺倆人弄了半天都還沒弄好,你趕緊看看。”

媽媽看了看說,你看這樣這樣,這不是就可以了嗎?看你跟爺爺笨的(是嗔怪的語氣,並不是真正指責),女孩直接把工具遞給媽媽,媽媽動手做了起來。做完後,女孩把作品交給店員,讓幫忙壓好。然後交給爺爺,就去玩其他的了。

反觀很多自己做完的孩子,都是興致勃勃地親手交給店員,然後迫不及待地等著作品出來,在等待作品降溫的時刻,時不時還要拿手指試試溫度。拿到手裡之後,小臉上洋溢著富有成就感的微笑。

見過很多急於去指導孩子,甚至包辦的家長,孩子並不開心。我們去指導,只是生怕孩子做的不好,做的不對;我們包辦,是因為覺得孩子能力不足。

從根本上來說,這都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為了滿足自己,滿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覺,滿足自己覺得孩子離不開自己的感覺。

媽媽越懶,孩子越開心


我們之前說過,放手不等於放任,總是放任不管,孩子會習得性無助。所謂放手是指,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們最好不要插手。

比如3歲的孩子,你不必追著餵飯;4歲的孩子平常跌倒了,肯定會爬起來;5歲的孩子,應該自己穿衣服,這些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包辦不但會剝奪孩子培養獨立的能力,還會讓孩子事事依賴,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做完某件事的成就感,又談何自信呢?

他小時候,你包辦,長大後,一遇見困難就找你,你卻嫌他不夠獨立,不夠有擔當,誰知過呢?

不包辦代辦


如果父母不懂得放手,孩子會產生依賴心理,一遇到問題就找爸爸媽媽。長大後,也很容易被困難打敗。

就像新聞報道的,很多學習成績很好,但生活上全賴父母照顧的孩子一樣,面對論文沒通過,考試沒考好,這樣在普通人看來的小事,他們也會覺得天塌下來了。

因為學習是他們的全部,其他都被父母包辦了,當學習都沒能做好時,他們會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世界就坍塌了。

媽媽越懶,孩子越開心


還記得那個17歲就考上中科院的神童魏永康麼?學校將其勸退的理由是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差。

那個學習上的天才,在生活中簡直就像弱智一般。下雪天穿著單衣、拖鞋在校園裡穿梭,平時髒衣服、髒襪子堆得寢室裡到處都是,跟同學也無法正常交流。

魏永康的母親,曾學梅認為,孩子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於是,這位媽媽將家中所有的家務活都包下了,包括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

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魏永康讀高中的時候,曾學梅還親自給他餵飯。後來讀湘潭大學時,曾學梅也一直跟在兒子的身邊“陪讀”,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

可當曾雪梅得知兒子被退學的時候,她衝兒子喊道:“這麼好的機會,你不爭氣,你不如去死好了!”

真的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總感覺一個正常參與生活瑣事,力所能及的事可以親力親為的人,才會開心快樂,不然就像靠程序代碼活著的機器一樣,多麼無聊啊。

揚長避短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你的孩子不可能是全能的。

每位父母都是自家孩子的超級粉絲。在最初的某個階段裡,我們都會覺得孩子很聰明,很了不起,樣樣都出色。

但見的人多了,很多父母就會明白過來,我的孩子並不是天才。

可是有的父母還是會比較,看見朋友的孩子都報了各種興趣班,就逼著孩子學著學那,看見別的孩子會加減法了,認字了,會背詩了,也逼著孩子去學。

媽媽越懶,孩子越開心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做《管道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年輕人,一開始給村民們提水賺錢。他們都很努力,但努力的方向不一樣。

其中的一個年輕人,想的是增加來往提水的次數,和換更大的桶來賺更多的錢。

另一個人繼續不慌不忙地正常工作,但他卻利用業餘時間,在建一條管道。

起初這個想法遭到了眾人的一致嘲笑,但是三年後,無論他在度假還是睡覺的時候,他的管道都在幫他賺錢。

而那位一直堅持提水的年輕人,已經被累的越來越體力不支了。

他們一個在賺快錢,每天都能有所收益,效果看得見,一個卻在賺長久的,和翻倍增長的錢。

這不正像我們養孩子一樣嗎?

加減法、識字等,這些都是立馬能看到效果的,思維的培養,或許不如直接灌輸知識效果快,但它卻是在幫孩子建立“管道”,管道建成了,學起知識來才會更輕鬆,才會水到渠成。

媽媽越懶,孩子越開心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小時候最重要的是建立思維模式,而不是能背多少知識點,因為思維能力比知識重要。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媽媽,他們看見別的孩子的長處,就去跟自己的孩子比較,若是孩子這方面不足,就開始焦慮,然後想辦法去提高。

我們拿別人的長處去和自己孩子的短處比,當然會很累呀。

如果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揚長避短,讓孩子的長處更長,短處只要不阻礙長處發展就好,那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是不是會更開心。

這樣的媽媽看似很懶,但卻是把精力放在了刀刃上。

不要再去比較了,想想自己孩子的長處吧。再看看我們周圍的很多人,一輩子都在改缺點,等到臨老的時候,成了一個沒有缺點的普通人,而那些一直專注於自己長處的人,早就奮鬥到了金字塔尖,他們的缺點也早已被優勢的光芒所掩蓋。

所以,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揚長避短。不是勞心勞力的彌補不足。

媽媽越懶,孩子越開心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說,我們不要被孩子所綁架,也不要被孩子的困難綁架,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決定,讓他們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兒。

我們經常說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其中最經常提到的是要注意誇獎的方式。

其實,培養成長型思維還包括,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儘量先讓他自己嘗試著去解決。有了自我解決的這個過程,孩子才會知道,原來我只要努力,就能夠有所收穫,而不是運氣使然。

詩人於戈曾說:“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畢竟你替孩子規避的那些挫折,有朝一日生活總會如數奉還。

本文插圖源自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