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每日一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十一講(下)


「每日一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十一講(下)

「每日一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十一講(下)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下)

三、全面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

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是一個整體性目標要求,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促進、不可分割。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

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體人民。沒有全民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當前,影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和欠發達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的力度,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把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僅是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力發展水平層次多,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沒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針對全國講的,不是每個地區、每個民族、每個人都達到同一個水平,不能把相關指標簡單套用到各省區市,那既不科學,也不現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堅持一定標準,又要防止好高騖遠;既要考慮到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又要立足於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

四、奪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

決勝階段最為關鍵,衝鋒時刻愈顯奮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到了一鼓作氣、決戰決勝的歷史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衝刺的歷史時刻。完成這一戰略任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的最大光榮。”要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美收官。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戰略、主權、軍事等方面的風險。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並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風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黨的十九大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首要戰役,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要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摸清風險底數,堅持標本兼治,注重以完善體制機制來防範化解風險。要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提高動態監測、實時預警、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防範“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衝擊,防止小風險演化成大風險,防止外部風險演化為內部風險,防止經濟金融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防止個別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風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環境。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到2017年年底,全國貧困人口還有約3000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居住在艱苦邊遠地區,處於深度貧困狀態,屬於脫貧攻堅“最重的擔子”、“最硬的骨頭”。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重點解決好深度貧困問題,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結合實際實施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注重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脫貧致富內在動力。堅持“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既不能降低標準,也不盲目抬高標準。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大氣、水、土壤等汙染問題仍較突出。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總體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重點要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化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社會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強環保督察,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保護格局和氛圍,使生態環境改善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包括各領域全面發展進步的龐大系統工程。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提高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整體水平。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關鍵階段,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衝刺的艱鉅任務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肩上,每一箇中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領導幹部要勇於擔當,人民群眾要增強主人翁意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擰成一股繩,立下愚公志,打贏攻堅戰,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鬥志、紮實的努力,投身新的歷史進軍,奪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