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只知道“秋凍”+進補?!做對這八件事,幫你擺脫疲勞和秋燥!

秋季不僅是收穫的季節

也是養生的最好季節

特別是經過了“苦夏”的煎熬

不少人在進補上

可是下足了功夫

再加上“春捂秋凍”的

傳統思維

一不小心

就補過了頭,凍出了病

秋季如何調整身體狀態

為適應冬季做好準備

中醫科的馬玉棋大夫

為你準備了9條養生提示

只知道“秋凍”+進補?!做對這八件事,幫你擺脫疲勞和秋燥!

提示一:初秋宜清補 深秋宜溫補

秋季養生可以分為初秋和深秋2個階段。初秋是指雖然季節上已經立秋但氣溫依然較高,氣候炎熱中逐漸乾燥,使人容易疲乏;深秋是人們感到有寒意即將進入冬季前。

初秋時應多吃新鮮少油食品,如:百合、蓮藕、山藥等。注重“養陰”, 飲食不要過量。

有的人認為:秋季是大補的季節,剛立秋就開始大補,這是錯誤的做法。因為初秋氣溫通常還較高,空氣溼度還較大,經過夏季人們的脾胃功能減弱,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從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因此,初秋宜清補。可常飲冬瓜湯、百合湯、紅棗湯、綠豆湯等,以生津除熱。

深秋季節,正處於秋末冬初的時候,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上要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引起各種消化道疾患。

這時可適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並以滋陰潤燥為主,如:可以選食瘦豬肉、鴨肉、兔肉、雞肉、清蒸鮮魚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只知道“秋凍”+進補?!做對這八件事,幫你擺脫疲勞和秋燥!

提示二少辛增酸貴養肺

肺氣的強弱決定皮膚的好壞,所謂“肺主皮毛”,也就是說,皮膚要靠肺氣的充養。

因乾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秋燥容易傷及人的肺臟,耗傷人的肺陰,使人出現口咽乾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結等症狀。

根據“燥者潤之,滋陰潤肺”的補養原則,要選用滋陰潤燥、補養肺氣的食物和藥物進行補益,例如:銀耳、甘蔗、梨、芝麻、蓮藕、木耳、香蕉等。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飲食還要“少辛增酸”。少辛是指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這些食品屬於辛散之品,與秋季收斂之性向背。

增酸是指適當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等,符合秋季收斂的特性。此外,喝啤酒可改為喝少量紅酒。

提示三秋凍因人而異

通常,老年人身體機能減退,秋天的起居應特別注意,秋凍要因人而異。天涼,血管容易處於收縮狀態,導致血壓升高。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有可能因此血壓上升,誘發中風。

秋天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身體虛的老年人要適當添加衣服,不要過於追求秋凍。因為老年人著涼會激發原有的哮喘、氣管炎等疾病。

體內熱盛有火的老年人也不能太凍,受涼後反而容易引起內熱外寒型的感冒。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也要注意,防止受涼後誘發心絞痛。

只知道“秋凍”+進補?!做對這八件事,幫你擺脫疲勞和秋燥!

提示四不宜劇烈運動

秋高氣爽,是老年人戶外鍛鍊的好時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老年人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

老年人要根據自身體質情況和身體狀態,選擇適宜的鍛鍊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耐寒能力。

可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體活動,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等,在散步走路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鍛鍊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經過鍛鍊後,感到輕鬆舒適,這就是效果好的標準。通常老年人行走1000至2000米,或行走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就應該坐下來休息半個小時。

提示五精神愉快呵護心

中醫認為心和肺同居胸中,二者相輔相成,心主血、肺主氣。所以,人體氣血的運行與心肺密切相關,心有病,氣血不能運行,肺的呼吸當然會受到影響。

所以人的許多病,不是心累及肺,就是肺累及心,甚至心肺同病,這就提示要養肺不忘記呵護心。

主要是不能太“累”心:不能過度累心,這是呵護心的第一要義。平時一定要注意養心、靜心,尤其肺氣虛弱的人更要注意養心。

提示六秋季防便秘

如果秋季經常生氣容易便秘,這是因為秋天在五行中屬金,金克肝木,就是說,肝氣易受肺金的壓抑。

加之秋天蕭瑟,萬物凋零,觸景生情,人易生悶氣,平時心情抑鬱的人就會肝木不舒,導致肝脾失調,大腸蠕動減慢從而形成便秘,尤其是多發生於女青年及更年期女性。

只知道“秋凍”+進補?!做對這八件事,幫你擺脫疲勞和秋燥!

提示七睡子午覺解秋乏

秋高氣爽時人反而會感覺疲乏,這是因為到了秋季,出汗減少,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人體進入生理休整階段。

一些潛伏在夏季的症狀就會出現,身體也產生莫名的疲憊感,比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就是所謂的“秋乏”。

要緩解秋乏,一定要睡子午覺,可儘快讓體內陰陽恢復平衡。晚上爭取10點前入睡,防止白天犯困,同時,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困頓情緒。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

凌晨0-4點,人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中午12-13點,是人體由陽入陰開始的階段。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具有防病保健的意義,符合養生的道理。

秋季養生要做到生活規律,心無雜欲,飲食合理,就會讓您度過愉快的金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