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新時代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價值意蘊

意識形態工作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是當前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力,保障文化安全與文化正確發展道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新聞輿論和網絡輿論傳播正能量,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到實處,才能確保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新時代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價值意蘊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充分體現了黨在意識形態工作中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也為新時代抓好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科學指南與根本保障,彰顯了深刻的價值意蘊。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力

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百年曆程來看,時代孕育思想,實踐催生理論。從馬克思主義落地生根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累累碩果,從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意識形態的源起生成和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歸屬。新時代有新使命,新階段有新任務。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就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力,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創新成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和精神指引。

站在新的歷史發展方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目標是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新時代,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必須以鞏固馬克思主義根本指導思想為前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最現實、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中國人民的精神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同時又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生動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闡釋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內涵、奮鬥方向和戰略安排,其中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責任擔當、鮮明的人民立場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是新時代凝心聚力的強大思想武器。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要求我們要善於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使廣大黨員和全體人民學習之、接受之、運用之、信仰之。新時代,要做到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理論武裝,關鍵在於要發揮黨員群體的先鋒模範和宣傳建設作用。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作為先鋒隊和領導核心,必須做好示範,要在黨員群體中形成強大的理論武裝,充分發揮好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的理論教育功能,使廣大黨員幹部全面認識新思想、熟練掌握新思想、深入研究新思想,使新思想成為廣大黨員幹部打開理論創新的閘門、攻破發展瓶頸的強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還要教育、鼓勵廣大黨員幹部敢於發聲、善於解惑,在群眾工作中充分運用理論,幫助人民群眾體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科學內涵、思想魅力與實踐價值,並以之為指導對各種複雜的社會思潮進行明確辨析,自覺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此外,要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還應該注重理論宣傳的方式方法:一是傳播方法要多樣且新穎,善於運用新媒體的發展新趨勢,展開各類線上線下的名嘴宣講、文藝宣講、分享交流會等活動;二是表達方式要溫暖、接地氣,善於結合現實特色將系統、深刻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使人民群眾善於接受且樂於接受;三是宣講手段要有創意和新意,要靈活運用圖表、漫畫、微視頻等新穎的表現形式,使新思想愈加鮮活起來。

保障文化安全與文化正確發展道路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根據我們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立足於國際國內形勢日趨複雜的現實狀況,只有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才能保障文化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和正確的道路發展,為一切現實行動提供最根本的思想保證。

從國際環境來看,地緣博弈、恐怖主義、“逆全球化”等勢頭此起彼伏,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也持續尖銳且複雜,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稱為所謂“普世價值”、聲稱“憲政民主才能救中國”等反動鼓吹層出不窮。此類反動勢力的不軌圖謀目的在於從意識形態領域侵蝕我們黨和國家的血脈和靈魂,動搖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從國內環境來看,歷史虛無主義、質疑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性質等思潮不斷對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思想造成衝擊;市場經濟伴隨的逐利屬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備受挑戰;新媒體急速發展帶來了宣傳管理工作的不可控性和日趨複雜性,這些情況使得鞏固和發展主流意識形態文化變得十分緊迫且必要。

意識形態工作本質上是政治工作,政治和經濟共同決定文化的性質和形態。堅持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我國以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和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決定。遵循這一科學理論邏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做得好、做得成功,就能更好地在文化生活中激揚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在新時代全面保障國家的政治文化安全,更好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意識形態領域作為政治安全的前沿陣地,當文化安全和科學發展道路得到保障,就能為政治安全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國家,面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目的是要“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三個維度協同推進,將牢固樹立黨在意識形態工作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有利於全體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首先,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上的緊密團結著眼於政治文化角度,旨在全民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使全體人民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次,促進全體人民在價值觀念上的緊密團結著眼於主觀意識角度,旨在形成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充分弘揚集體主義精神的先進觀念。經濟上的無情掠奪、文化上的瘋狂輸出、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是西方國家純粹利己主義價值觀念的充分體現,而我國在價值觀念上異於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核心所在就是對集體主義精神的弘揚與踐行。培養和弘揚以集體主義精神為內核的價值觀念,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結合,引導黨和全體人民追求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整體利益,在團結奉獻中實現個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最後,促進全體人民在道德觀念上的緊密團結著眼於倫理情操的角度,強調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全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統一價值標準,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是其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社會系統得以運轉的基本精神依託,它不僅作用於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並且深刻影響著每個社會成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始於思想領域,思想防線一旦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一切與人民為敵的勢力,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的團結,尤其是在思想領域的緊密團結。對於全體人民團結的力量,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鄧小平同志也曾在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鬥,就是靠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讓人民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新時代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使社會系統正常運轉,社會秩序有效維護。使黨和人民在思想上更加緊密團結,牢牢築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的防護網,為推進共同事業,實現共同利益奠定根本基礎。

發揮網絡時代輿論傳播正能量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網絡虛擬空間越來越成為意識形態領域角逐的主戰場,存在輿論觀點的碰撞,思想力影響的競爭,東西方文化的衝突,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多層面較量。從靜態衍生到動態發展,從理論灌輸到實際執行,能否佔領意識形態的制高點,能否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生死攸關至為重要。思想安全與網絡安全休慼相關。思想安全是網絡安全的本質要求,網絡安全是思想安全的根本保障。網絡安全不容忽視,思想安全居於首位。中國共產黨責任在肩,不容懈怠。這就需要牢牢掌握黨在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一方面,這有利於充分利用新聞輿論和虛擬空間傳播正能量,淨化網絡空氣;另一方面,這有利於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責任感、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從而優化黨的領導力。

新聞輿論和網絡空間作為現代中國社會的主流傳播渠道和傳播場合,對於在整個社會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國社會正能量的縮影,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價值取向的統一,是客觀真實反映社會物質關係與廣大人民群眾美好向往的總和。新時代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要求提高主流媒體在新聞輿論上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同時也要通過加強互聯網的內容建設和綜合治理營造晴朗的網絡空間,唯有如此,才能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在提高主流媒體在新聞輿論上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方面,首先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是新聞傳播的根本守則。其次,加強新聞輿論傳播手段的建設與創新是重點環節,這一環節的關鍵任務在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新舊媒體的深度融合需要傳統媒體與時代發展接軌,不斷打破理念、體制、機制、技術等多方面的枷鎖,也需要新媒體重視內容生產,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兩者實現優勢互補,通過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等方面的資源整合,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最後,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需依靠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依靠新舊媒體的深度融合建成新型主流媒體集團,推出更多高質高效的媒體產品;另一方面依靠當代媒體集團自身做好對新聞輿論“時”“度”“效”的把握。所謂“時”是藉助移動互聯網彰顯時效性,遇到重大事件、突發事件時,在第一時間發聲,及時搶佔輿論制高點;“度”是合理適度性,要做到不過度、不誇大、不隱瞞,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新聞事實;“效”在於突出實際宣傳效果,要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實現輿論引導,讓新聞輿論更加及時地發出人民聲音、展現主流思想。

在互聯網的內容治理、綜合建設與空間營造方面,主要目標在於要使這一平臺成為凝聚共識、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同目標、共同價值觀的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互聯網平臺凝聚共識的功能,並指出:“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什麼是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為了形成這個同心圓,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重要場合發表講話,主要觀點有三點:其一,黨的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通過在網上的“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傾聽民意、回應關切、解疑釋惑;其二,要在互聯網核心技術這個“命門”上實現突破,打造過硬的技術、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掌握我國互聯網發展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其三,網絡建設為人民,網絡建設靠人民,要通過增強人民群眾的主體責任感,讓人民群眾自覺成為清朗網絡空間的參與者與營造者。

這些建設和治理措施將藉助新聞輿論和網絡空間充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感召力,以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基礎上保持全社會共同的基本價值追求,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將這股正能量內化形成人民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思想文化的情感認同,外化引導人民養成社會主義向上向善、崇尚公平正義的行為習慣。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制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對於思想輿論領域的紅、黑、灰三個地帶,要守住紅色主陣地、壓縮黑色負面地帶、爭取灰色地帶轉化為紅色地帶。這是我們黨意識形態工作內容的生動概述,也從側面說明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比較複雜,黨員幹部需要很高的政治素養和政治能力才能正確有效地對其進行分析研判與應對處理。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要求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各類問題,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錯誤觀點。首先,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是對黨員幹部政治責任感的鍛造。在具體工作中,要求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強調各級黨委對意識形態工作負總責,強調各級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工作緊密結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使各類陣地始終成為堅持正確導向、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的堅強陣地,決不給錯誤思想觀點提供傳播的渠道。其次,對於不同問題的區分和錯誤觀點的反對抵制,是對黨員幹部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的鍛造。這項具體工作要求相關的理論工作者們要始終把握好政治立場的堅定性和科學探索的創新性的有機統一,對於嚴肅的政治原則問題、深刻的思想認識問題、探索性的學術觀點問題要加以區分,要堅持既不喪失政治敏銳性,也不隨意上綱上線的原則;對於各種思想觀點都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把尺子先量一量,做到腦子特別清醒、眼睛特別雪亮、立場特別堅定、聲音特別明確。因此,只有增強各項工作本領和政治能力,才能提高黨員幹部的政治責任感、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才能保證我們黨能穩穩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

(作者簡介:劉玖玲,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彭升,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