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清亡國都一百多年了,還有懷念大清的人嗎?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好友


當然,目前有很多懷念滿清甚至想活在滿清的人,看看某位磚家的言論就能知道。有位號稱史學屆良心的磚家說“聽到某皇帝的名字,都能瞬間暖流入懷直接達到生理高潮了”

閒話少說,滿清,作為一個黑暗反動落後而又愚昧的半封建半奴隸時代,想必一個正常的中國人是不會懷念它的,但當今社會,偏偏有一些“人”懷念它,鼓吹它,甚至顛倒黑白的編造歷史,誤人子弟。這些人包括一些包衣身份的磚家,一些自認為自己是蝗族還活在夢裡的流著高貴血液的精神病患者,最後就是被辮子戲洗腦整天想著穿越過去蒙受皇太極康熙以及四阿哥,八阿哥福康安恩寵的腦殘們。以及一些奴隸還沒當夠的人。正是這些人,把中國的媒體和史學屆搞的烏煙瘴氣,是可忍孰不可忍。

看看這些人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麼吧,大家都知道,滿清,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內貪汙腐敗對外割地賠款,對人民採取高壓政策,文字獄,留髮不留頭的大屠殺。以及實施多年的八旗政策造就了一大批趴在中華民族身上吸血的蝗蟲。而到了最後,竟然還以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喜。連皇帝都跑到日本給自己換了個日本祖宗回來。

可一些人卻偏偏創造了愛民的努爾哈赤多情的皇太極英勇的多爾袞,創造了康乾盛世,創造了滿清無昏君,創造了亞洲第二滿洲,創造了滿清國土1300萬平方公里,蒙古西藏新疆東北都是滿清為中國帶來的,彷彿沒有滿清,中國就沒有這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樣也不知道以前的中國老百姓是不是生活在水裡……滿屏的辮子戲更是愚弄老百姓,把明晃晃的大辮子和奴才思想廣為宣揚,實在是居心莫測。有之前寫的打油詩為證。

常聞大清盛世名,恨不生在留辮時。

但見聖祖千古帝,日射兔子三百隻。

納姑入宮無人比,三朝老臣囚到死。

重信守諾逼三藩,不平條約此方始。

又見勤政先鋒帝,自行出書我沒弒。

十全老人詩萬首,大中小學無人知。

民眾安居從不反,天國起義幹我事。

孝聞天下要修園,八大胡同有同治。

先戰世界英豪舉,再陪聖後嬉華池。

偽龍床上丟社稷,祖宗換給老奴知。


關河南望


當然有人懷念大清了。

1.最懷念大清的人應該是日本人,為什麼?因為中國只有回到大清的落後時期日本才能打敗中國、日本才能侵略中國、日本才能從中國掠奪財物。

2.第二懷念大清的就是英國人,如果中國回到大清英國就可以繼續賣鴉片給中國、繼續發大財。

3.第三懷念大清的應該是美國政府,因為現在中國在各方面的競爭力給美國造成的壓力太大了,而且根本沒辦法遏制,所以美國當然希望中國回到大清。

4.中國內部有那麼一小部分慕洋犬和姦細也希望中國回到大清,它們最不希望中國在各方面超過它們的美國親爹。



明宇智遠


大清確實值得稱讚!滿清統治中國近三百年,剿滅了太平天國這個邪教組織,消滅了義和團等愚民,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了不起的就是一個小滿族能投機取巧,迅速奪取政權,小數人統治多數人,小數人打壓多數人,而且治得服服帖帖,可以說是滿清的偉大!清朝的乾隆皇帝,康熙皇帝都是一些很有作為的皇帝。各地官員沒有人敢以各種幌子欺壓百姓,愚弄百姓!

統治近三百年,說明清政府得人心,暖民意,尤其是晚清,與世界各國相處融洽,同心協力消滅了洪秀全這個邪教組織,同時湧現出了大批傑出人士: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將俄國人趕出了新疆,收復了大片土地!





百花長廊


清朝的制度相對於來說不敢苟同,乾隆時期的文字獄,後來的閉關鎖國,末期的割地求和,簽些喪權辱國的條約等等都是為了致力於他們那個小圈子的利益,也就是所謂的貴蔟,不肯變法也是為了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清朝的落敗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有多少革命先驅者用鮮血築成當今之中國,我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定當成為可以和美國媲美的又一個超級大國。懷念你大爺。


局外人127675376


有啊!懷戀康乾盛世,隨之而來貪腐賣官盛行卻無能為力,懷戀太平天國鬧了多年,中國死去的上億無辜民眾,懷戀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被列強打得丟了北京,燒了圓明園皇帝沒了脾氣,懷戀慈禧太后說出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的面目猙獰,懷戀甲午戰爭最後鄧世昌的同歸於盡,懷戀戊戌變法的一聲嘆息,懷戀李鴻章裱糊大清一般的賠款割地出去的港澳之地。

因為忘卻中國近代歷史的殘忍,必然不會珍惜現在的和諧社會,國家的繁榮昌盛都是近代無數英雄的犧牲和付出換來的,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超級強國美國平起平坐的談判了,軍事上美國在朝鮮吃過虧,因為都是有核國家,為了壓制中國的發展不被中國從世界老大的位子上擠下去,不得不選擇貿易戰,而且根本佔不到現在中國領導人的便宜,這正是中國強大的體現。



紫玄修行


沒有人懷念晚清。

中國人民更懷念領袖毛澤東!

敢於懲戒邪惡,用行動打擊邪惡,真實為人民服務。


雪豹司


這個問題完全是來拉仇恨的,我估計現在除了一些滿洲的貴族後裔很少有人懷念清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朝是落後恥辱的代名詞。

但是清朝也並非一無是處,最起碼的清朝還有兩大貢獻

1、清朝時期基本確定了現代中國的領土,並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大融合。

清朝全盛時期領土面積超過了1300萬平方公里,這些領土實實在在的處於清朝集權統治之下,包括外蒙、外興安嶺、庫頁島、帕米爾高原皆在清朝實際控制之下。

清朝統治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大融合階段,在這段時間奠定了以漢民族為基礎的中華民族的基礎。

2、清朝貢獻了人口爆炸式的增長。

隨著土豆、番薯、玉米被大規模種植使得養活更多人口成為可能,再加上清朝實行了“攤丁入畝”取消了人頭稅,使得農民不在瞞報,人口得以爆發式的增長。

但是大清值得懷念嗎?非也非也。

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以少數人統治多數人本就捉襟見肘,再加上面對外來侵略,很多時候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得不犧牲國家的利益,這就是清朝晚期不斷的割地賠款也不願賭上國運拼死一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外來侵略者沒有打跑,自己的統治就已經被推翻。

有人懷念大清嗎?當然有。

經常有報道說一些人在現代社會依舊穿著清朝服飾,留著標誌性的鞭子,而且有些人甚至長期穿著滿清服飾,下圖中這個人名為愛新覺羅·州迪,自稱是皇室後裔,多爾袞十世孫,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

記住一個關鍵詞“自稱”皇室後裔,因為根據歷史記載多爾袞只有一個獨生女,並沒有親生兒子,所以談不上十世孫。

滿清滅亡後真正的皇室成員大都隱姓埋名過著隱居的生活,甚至很多人為改為漢姓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據州迪自己說,他們家族也長期隱藏著自己的身份,隨著時代的變遷,他覺得沒必要再隱瞞自己的“皇族”身份,開始關心清朝的傳統文化,所以穿起了明黃服飾,並紮起了鞭子。


一點點歷史


滿清三百多年前入主中原,身份地位是中華天朝帝國統領者,應審時度勢闊盡胸懷借鑑接納西方歐洲國家近代工業大革命之潮流,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改變中國落後的生產力,不應頑固的拒絕西方國家與清朝中華通商請求。嚴厲封關鎖國把中國從宋代開始萌發的資本主義海洋貿易經濟掐斷,使中國近代國運陷入停滯衰落。更因為了鞏固滿清政權統治猜忌防杜漢人,採取嚴厲限制漢人種種政治經濟文化的主動權。漢人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智慧積澱創造的優勢民族。正如:歷史專家1234567論文說得很對:(滿清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中國,以皇族利益高於中華利益,對中國根本沒有責任心和推動力)。同樣是東亞文明圈國家,十九世紀日本的明治維新與清末的洋務運動,對新興的近代工業大生產革命態度:日本經明治維新幾十年十九世紀末葉一躍成為東亞第一世界級強國;相反滿清的洋務運動(百日新政)便人頭落地新政被取消!所謂新政只是曇花一現葉公好龍白夕結局而已!滿清皇朝當政就是中國近代國家淪落半殖民半封建的地步根本之原因!清初年窮兵黷武統合滿漢蒙回藏為首五十多個民族的國家。並大力開拓疆土為中國成為世界大國建立基礎,這點是值得後人懷念,也是滿淸對中國歷史做出了偉大貢獻!一一一但假如滿清政權不下臺,漢人撐握國家政治主動權,那中國最終只會在東西方殖民帝國侵略分裂割據之下,國運是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是亡國奴國破家亡。我們也同時反對北洋軍閥與國民時期之種種弊政與抗日救國不力。我們的出發點不是種族攻擊歧視是反對它們政策對國家不利。一一一新中國七十年奮搏現國強兵壯一躍當前世界第二強國,也是二十一世紀唯一能與美國形成東西輝映的兩大超級大國地位。這才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衷心的希望。


劉衍泰


中國人口眾多,什麼樣的人都有。當然有懷念滿清王朝的人。下面舉幾個例子。

第一,愛新覺羅州迪。此人自稱多爾袞十世孫,居住在廣州。但問題是根據史書記載,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並沒有兒子。不過乾隆時期讓多爾袞弟弟多鐸的子孫繼承了多爾袞的爵位。但根據愛新覺羅宗親會的辨識,說此人並非滿族。有人說他原本姓周,而民國成立之後,滿清宗族改姓,並沒有使用周姓。現在的滿清宗族後裔,以金姓,趙姓,肇姓居多。就一般常識推論,應該是一個沽名釣譽的騙子。但不管怎麼說,他既然以多爾袞的後裔自詡,那當然是一個懷念滿清的人。

第二,日籍滿人金美齡。金美齡是滿清皇族後裔,有日本血統。長期居住在日本,但是和臺灣方面關係密切,曾經出任過陳水扁時代的顧問。在日本鼓吹臺獨,散佈反華言論。總體來說其行徑和歷史上的川島芳子大體一致。這些人對於失去政權心有不甘,因此寄希望於中國內亂之後,重新奪取政權。雖然不認可自己是中國人,但卻總是希望能夠成為中國人的主子。很難想象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居然還有做著這樣春秋大夢的人。如果說川島芳子時代,還能憑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渾水摸魚的話,那麼在現代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她也只能如狂犬一般亂吠一氣而已。不過不管怎麼說,像這樣的人,心中肯定還是萬分懷念滿清時代。

第三,此人具體名字記不清,據說是一位陳圓圓的研究者。由於研究的太投入,所以把自己帶入了進去,因此留了一個辮子。在一個小圈子範圍內有一定知名度,但大眾幾乎無人知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少不知名的普通人也在懷念著滿清。其中以滿清貴族當中的一部分旁枝別葉最為明顯。滿清宗室後裔,凡留在大陸的一般都非常低調,儘可能的避免和政治扯上關係,因此也不會在公開場合宣傳自己對於滿清王朝的留念。反倒是一些旁系人員,表現的很是活躍。


用戶4325101516


中學時代寫作文最喜歡舉的例子就是我大清的千古一帝了,擒鰲拜、平三藩、滅準噶爾單、收復臺灣,一個排比句用下去總感覺很好。那時候也很佩服康熙大帝,希望他真的能再活500年。後來隨著知識閱歷的不斷豐富,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才恍然大悟,那時候的自己多麼幼稚。

辜鴻銘先生說我們中國人有兩條辮子。辛亥革命一聲槍響,國人頭上那條有形的辮子剪掉了,那麼經歷100多年,我們心中的那條無形的辮子真的就剪掉了嗎?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了,大部分人已經站起來了,可總還是有那麼一小撮人奴顏婢膝站不起來。是的,崇洋媚外已經不能形容他們。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山東大學留學生事件”,引發社會輿論沸騰。最近又鬧出了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事情。遠的還有某電視臺主持人下跪思密達藝人的事情。

如今的某些國人已經不只是崇洋媚外,害怕列強那麼簡單了,他們是隻要是外國人就怕的嘴臉。

“大清”已經滅亡一百多年,他所造成那一百多年屈辱史,我們不敢或忘。前世之事後世之師,以史為鑑才是我們要做的,而不是去懷念一個懦弱無能、昏庸殘暴的朝代。

今天的中國人,有資格、有能力站起來挺直腰板講話。但任重而道遠,我們還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