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熱點丨“放管服”改革滿意率97.68%的背後,湖北是這樣乾的……

97.68%滿意率的背後

——我省“放管服”改革觀察

热点丨“放管服”改革满意率97.68%的背后,湖北是这样干的……

群眾滿不滿意,是檢驗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

8月上旬,省政府督導組深入17個市州,全面準確核查,以嚴督實查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

省政府督導“放管服”改革問卷調查顯示,企業、群眾對改革滿意率達97.68%。

97.68%滿意率是如何實現的呢?

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動力——

擠幹水分,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

8月23日下午,武漢經濟開發區育仁幼兒園有限公司董事長易靜在企業開辦專區提交了企業申辦資料。

次日上午,易靜就拿到了公司開辦所需的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發票、印章等全套證件,“真不敢相信,效率太高了!”

今年5月以來,全國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8.5個工作日以內,武漢市進一步壓縮到4.5個工作日,同時,將開戶許可證審批時限壓縮到4天。

“企業開辦涉及環節多、部門多,只有改變傳統的辦理模式,才能真正壓縮辦理時間。”武漢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7月19日,該局設立企業開辦專區,將分屬多個部門的工商登記、涉稅事項辦理、社保登記和公章刻制等業務,全部集中到企業開辦服務專區,一個窗口即可辦完所有業務。

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財富。

省政府督導組發現,我省各地紮實推進簡政放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現項目審批時間、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

在荊門,該市高新區啟動“36證合一”,推進“零審批”“零收費”等改革,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

在鄂州,對外承諾設立登記辦照時限由過去5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行當日辦結。

簡政放權是一場需要耐心與決心的拉鋸戰。

督導組發現,有些地方放權不協同、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善,一些基層部門存在部分下放權限接不住、管不好的問題。對此,督查組要求立即整改,毫不走樣地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

監管效能不斷提升——

先建後驗,監管“零容錯”驗收“零容缺”

8月10日,襄陽盛世隆旅遊產品創意產業園項目建設熱火朝天。

“原以為要一年半載才能動工,有了‘先建後驗’,去年11月開工,預計今年年底就能完工。”

談到項目驚人的推進速度,襄陽盛世隆旅遊產品開發公司綜合辦公室副主任熊威興奮不已。

去年5月,襄陽市提出對工業項目變“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即企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按照政府設定的准入條件、建設標準和相關要求,進行踐諾把關,即可開工建設。待項目竣工後,相關部門再進行集中聯合驗收。

“先建後驗,並非簡單地簡政放權,其背後是更嚴格的監管和驗收。”襄陽市行政審批局投資促進科科長吳洋說,該市遵循過程監管“零容忍”、聯合驗收“零容缺”等原則。

加強事中事後的過程監管,及時糾錯改錯。企業拿到施工通知單開始施工後,施工中必須嚴格落實各項承諾事項,凡違反承諾的嚴格實行“零容錯”,責令其停工整改。

放要放得開,管也得管得好。

省政府督導組發現,各地在簡政放權的同時,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行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監管效能正不斷提升。

咸寧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在城管、農業、商業部門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行信用監管,實施聯合懲戒18起、聯合激勵9起。

武穴探索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執法部門由52家減少到15家,形成了實施範圍全域化、職能整合集約化、機構設置扁平化、協調配合一體化的綜合行政執法新模式。

通過深入交流、實地走訪,督導組認為,相關許可事權下放後,由於相應的監管保障不足,基層難以落實監管職責。需要進一步加大跨部門、跨區域協同監管、聯合執法、部門聯動、上下聯動。

政府服務更貼心——

“雲簽名”公司執照,“刷臉”可完成公司註冊

“上午在網上註冊,下午就領取電子營業執照,不需跑腿,太方便了。”

拿到“雲簽名”電子化營業執照的宜昌一公司法定代表人蔣先生連連稱讚。

據悉,以往辦理電子化營業執照時,需要持有支持銀行發行的數字證書(即UKEY),部分創業者因程序過於繁瑣,並未嘗試。

宜昌創新推出“雲簽名”,申請人無須到工商局窗口提交紙質資料,也無須到銀行辦理實體UKEY,只需選擇“宜昌雲簽名”,註冊並通過刷臉方式完成高級實名認證,領取數字簽名碼。

“申請人只需利用手機,在家裡就可輕鬆完成數字證書領取、電子化平臺簽名,對互聯網+政務服務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宜昌市工商局登記註冊分局相關負責人說,將來,會有更多企業採取全程電子化模式辦理登記。

減少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奔波之苦,是衡量服務型政府建設成效的一塊“試金石”。

督導組發現,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不斷提速,綜合窗口設置加快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格局初步形成。

荊州推進事項標準化,在全省率先開展鄉村兩級便民服務事項目錄和服務指南編制工作,為政府服務“一張網”覆蓋到村奠定了基礎。

十堰深入推進“互聯網+放管服”改革,基本實現市、縣兩級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效激發。

隨州將不動產登記、交易、稅務等服務窗口整合為“聯辦窗口”,以不動產登記窗口為主進行“一窗受理”,群眾辦事只跑一次。

“行百里者半九十。”督導中發現,服務不斷優化的同時,也存在一定改進空間。如何進一步破除信息孤島,解決政務服務“三集中”不夠,推進中介服務市場均衡發展、提高服務質量,尚需各地各部門下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共同發力。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热点丨“放管服”改革满意率97.68%的背后,湖北是这样干的……
热点丨“放管服”改革满意率97.68%的背后,湖北是这样干的……热点丨“放管服”改革满意率97.68%的背后,湖北是这样干的……
热点丨“放管服”改革满意率97.68%的背后,湖北是这样干的……

市州在行動

热点丨“放管服”改革满意率97.68%的背后,湖北是这样干的……

圖為:8月29日,武漢駿方微電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未來科技城的人才企業服務中心稅務自助終端設備上,數分鐘便完成了稅務發票認證工作。

武漢

深化“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改革

8月1日至3日,省政府督導組對武漢市實地督導瞭解到,武漢市繼續深化“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改革,著力打造審批服務最優城市。

督導情況顯示,武漢“三辦”改革力度大成效明顯。所謂“馬上辦”是“即來即辦、立等可取”;“網上辦”是“一網覆蓋、網上辦結”;“一次辦”是“一件事情、一次辦結”。截至今年6月底,該市“三辦”事項共計1萬餘項,其中,“馬上辦”佔比57.1%,“網上辦”佔比52.1%,“一次辦”佔比82.9%,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社會各方點贊。

行政審批再創新提速。武漢市政務辦編制完成文化、餐飲、醫藥、衛生等領域的九大類“情景式”審批辦事指南,更好地方便企業群眾“辦成一件事”;市城建委推出施工圖審查一站式免費並聯辦理;市公安局在全國首推“電子證照卡包”;市國土規劃局牽頭推出不動產交易、稅收、登記“一網受理、一窗辦結”機制。東湖高新區上線“企業登記信息遠程核實系統”;漢陽區推出遠程模擬審批。

“多證合一”取得新突破。6月1日,該市全面實施“45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工作模式,打通數據傳輸通道,及時將企業信息推送給行政審批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避免企業反覆提交、往返跑腿。

十堰

探索“六個一”便民審批服務新模式

省政府督導組對十堰市實地督導瞭解到,十堰市“放管服”改革正積極探索形成“六個一”便民審批服務新模式。

一是實施行政許可權“一章審批”,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組建市、縣行政審批局。二是實施審批服務事項“一次辦好”,已向社會公開市級35個部門288項“一次辦好”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三是實施政務服務“一網辦結”,與湖北政務服務網無縫對接,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50%以上。四是實施工業項目“多評合一”,將評估評審、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時限,由改革前150個工作日以上壓縮至45個工作日以內。五是實施實體大廳“一門直通”,在“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基礎上,將市級480餘項審批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市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企業和群眾“進市民中心一道門,就能辦成所有事”。六是實施辦件受理“一窗通辦”,將部門分設的辦事窗口整合為綜合窗口,建立“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現“一窗通辦”。

去年,十堰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新增市場主體增長率、市州政績目標考核均位列全省第二名。今年上半年,該市政務服務中心累計辦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65萬餘件,審批效率同比提升70%,服務新增市場主體2000餘家。

荊門

實行清單監管優化營商環境

省政府督導組對荊門市實地督導瞭解到,該市堅持有序地“管”,實行清單監管,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探索推行部門監管清單制度,通過整合相同、相近事項,制定《市級部門監管清單管理辦法》,督促各部門主動履行監管責任。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18.1萬戶市場主體名錄庫、8473名執法人員庫,上半年“雙隨機”覆蓋率達48%。

規範中介服務。率先在全省編制公佈涉審中介服務事項、機構和收費“三張清單”,制定中介機構管理、中介市場培育、政府購買服務“三個辦法”,推行中介服務進園區、進大廳、進平臺“三個模式”。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中介機構查詢平臺和“中介超市”,與重點項目建設無縫對接,152家市內外中介機構信息錄入平臺,32家中介服務機構集中入駐中心,43家市內中介機構在省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管理平臺註冊登記。

大冶

“網上中介超市”為企業減負5000萬

省政府督導組對黃石市實地督導瞭解到,大冶“中介服務超市”已為36個項目提供300多項中介服務,直接為企業減負5000萬元,服務時限由20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60多個工作日。

大冶在行政服務中心搭建集合“網上信息公開、搖號、考核、監督、成果發佈”功能的網上中介超市,由政府統一出資購買中介服務,為企業提供免費優質高效服務。根據服務事項類別,發佈公告公開徵集中介機構,選擇有一定資質中介服務機構入駐“網上超市”。項目業主需要中介服務事項時,向政府提出申請,由政府經過競價或搖號等方式確定中介機構,其提供的服務經對應的行政審批部門評價,並達到一定標準後,再由政府付款。

熱文推薦

喜訊|湖北兩地入選全國5A級旅遊景區50強!看完服氣

關注|2017年湖北省旅遊發展評價結果揭曉啦!

旅遊 | 湖北各大景區七夕送福利!免費玩!免費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