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每逢週末休息,打開票務軟件,挑選一部可以和家人分享電影,似乎已經成為大眾休閒娛樂的普遍操作。

在這些可供選擇的電影中,9.9元、19.9元的票價琳琅滿目,那麼選擇一部既實惠又喜歡的影片再好不過了。

但是,最近多方途徑得知,電影局即將下達“新規”。從10月1日起,有關部門將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線上票補。

如此,意味著9.9元、19.9元的票價將會消失。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2014~2018,

四年“票補”畫上句號

票補,意為片方和票務平臺共同承擔一部分票價,讓利於普通觀眾,以期取得票房和觀影人次上漲、口碑相傳的效果,進而撬動市場,贏得更大的票房數字。

而這個產物,其實在好萊塢是不存在的。在中國,它生於2014年,當時也是貓眼、格瓦拉等頭部平臺快速崛起的時期。為了搶佔市場份額、爭奪用戶數量,“線上”票補成功促進了用戶下載、註冊、購票一系列行為。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數據表格來自中國產業信息網)


當初,“線上”票補的流行使大量觀眾湧進低價票的市場,並帶動影片預售票房大幅上升。如《心花路放》就是中國首部預售過億的電影,互聯網入場讓許多傳統電影公司看到希望。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到2015年時,線上“票補”瘋狂擴張。《天將雄獅》《小時代4》等影片的“票補”金額都有所上漲,片方看到“票補”能夠帶來的利益鏈,電商平臺和片方之間的利益對賭也越發複雜。

那年,中國電影票房為440億元,其中有30億到50億元的比例是來自票補。票房確實對拉高票房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中虛高泡沫也有不少。同時,電商票務平臺火熱繁榮,拋棄線下選擇線上購票的觀眾越來越多。

自古就有物極必反的道理,2016年粗放型的“票補”果然有所縮減,這個時候,口口相傳的“口碑”作用、電影KOL的評析佔據一席之地。簡而言之,即便前期“票補”得很厲害,如果內容不行還是會大跳水。

隨後到了2017年,電商平臺燒錢補貼得過於厲害,只有淘票票在虧損的情況下依然繼續強化補貼攻勢以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而“票補”的主力軍繼續往上游推動,電影片方在宣發影片、擴大市場、吸引人群的道路堅持不懈。

有數據表明,去年

票務平臺投入的“票補”大概不到8億,但片方投入“票補”超過12億。

春節檔、國慶檔、賀歲檔等重要假期,我們可以看到9.9、8.8、6.6元等超低價電影,怪誕得甚至超出想象,就有觀眾曬出淘票票上的購票記錄,“5塊8的《空天獵》,空調房睡一覺都回本了……”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瘋狂的時代已經過去,市場需要停下來冷靜。今年“票補”迎來終結,其實早在春節檔前就有預示。

當時的“限補令”,要求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2月15日至3月2日)春節檔期間,各大片方將聯手限制票補——全國影院票價(普通觀眾實際支付部分)不低於19.9元;在補貼的票數方面也有限制,單部影片不得超過50萬張。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稍加限制,緩和“票補”過頭帶來的市場不公平競爭,讓排片率迴歸到良性競爭的起跑線上,也給小成本影片、文藝影片吸一口氣的機會。

直到如今,“票補”時代終於即將迎來終結。

“票補”沒了,

到底是一件好事壞事?

新規之下,票務平臺彷彿面臨著被“圍剿”的壓力。

今年4月,淘票票總裁李捷曾表示,“票補絕對不能成為電影競爭地唯一武器,但在短期內沒有辦法消失,我們不贊成馬上取消票補”。但僅僅半年過去,這件事就成真了。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沒辦法買到低價票是最擔心的問題,想看的電影票價過高,有可能導致那些衝著低價票去電影院的人直接放棄

有網友表示,“可能看的不會那麼頻繁了,有些不去電影院也一樣能看的就不去了。”也有學生黨說,“以後可以少一個約會項目了。”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票補”退出歷史舞臺,是時候和9.9、19.9元電影票說再見


減少觀看電影的人次,是“新規”之後最直接的反應。但線上沒了“票補”,並不代表著線下不會有優惠活動。

比如,影院推出會員卡折扣活動、電影票+小食優惠價,“價格戰”依然會在各大影院間線下進行。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驅除“票補”這個怪胎性質的行為,對於整個電影行業都會起到淨化作用。

以往“票補”所引發的惡意競爭、幽靈場、假票房,甚至影院會有“吃票補”的行為,都會有所遏制。電商票務平臺、片方宣傳方各司其職,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將會促進行業迴歸良性的狀態。

而大量票補作用下,影響影片排片率,進而操縱前期票房的情況也會有所改善,讓電影迴歸“內容為王”“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讓小成本、文藝類型的電影也爭取到發光發亮的時間,這種內容硬槓硬的形勢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這四年間,想要帶領票務平臺走進大眾視野的“票補”可以說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接下來就是把票房交還給市場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