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折騰一天才能辦完的手續,現在一個窗口,一會兒就能辦好,再也不用排長隊了。”說起在車管所辦業務的變化,從事多年運輸行業的湖北武漢市民張女士由衷感慨。
張女士遇到的變化,是近來公安交管部門“放管服”改革成效的一個縮影。經過前期試點,9月1日起,20項改革措施在全國全面推行。當天全國共有2635名車主跨省異地檢車,3230人憑身份證省內異地申請駕駛證,87名車主辦理車輛異地轉籍。
化繁為簡提高效率 提升群眾滿意度
群眾的難點堵點痛點,就是改革的突破點。
夏日炎炎,浙江寧波市車管所大廳涼爽宜人,舒適的座椅、飲水機、水杯、雨傘、辦事指南等便民服務設施擺放井然。
拿到駕駛證,正準備離開的市民陳文高十分高興,“以往來辦業務,每次都要請半天假,在車管所排長隊,還要幾個窗口挨個排隊,苦不堪言;沒想到現在這麼方便,還能通過手機app,實時查詢業務進程。”他到寧波市車管所全程10分鐘,就順利拿到了駕駛證。
南京市民李先生對“放管服”20條舉措也連連稱讚,“想著要來換證,走到門口一摸口袋,發現身份證沒帶,這麼大熱天,又要白跑。於是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大廳問問,誰知道,工作人員告訴我車管業務可以‘刷臉’,在窗口掃碼辦理、人臉對比,不一會兒我就辦好了,連交費都是手機上交的。”
“以前材料、環節多,群眾不熟悉,辦事不方便。如今我們著力於後臺核驗,最大限度減免材料,就是要讓群眾有更好的辦事體驗。”公安部交管部門負責人表示。
為了順利推進流程再造,公安交管部門近年來大力發展“互聯網+”交管技術創新,加強跨警種、跨部門政務互通,逐步打破省際壁壘,做到網上信息共享、精準核查,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有更好的辦事體驗。
權力下放機構下沉 釋放更多改革紅利
公安部統計顯示,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迅猛增加,近5年來,全國各類交管業務量年均增長超過10%,服務管理供需矛盾日益凸顯。交管部門主動加快理念調整,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切實減輕了居民負擔,激發了市場參與主體的活力。
為此,在此次改革的新舉措中,交管部門將服務延伸至汽車4S店、駕校、機動車檢測站、醫院、二手車市場等2萬個相關單位,極大減輕了企業和居民的時間成本。
“之前同事買新車,得專門去車管所上牌,還要幾天後再去取一趟;最近我在4S店買了車,發現店裡就能代辦上牌,幾十分鐘新車就可以開回家了。”重慶的肖女士興高采烈地講述著“放管服”新舉措給她帶來的便利。
“南京車管所管轄的業務每天多達兩萬筆,但是來車管所處理的只有2000筆左右,大多數都分流給代辦點了。”南京市車管所所長金良說。
為了彌補“就近辦”死角,一些地方交管部門還開辦了“流動車管所”。在海拔1800米大山深處,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牛莊鄉村民冉昌民在家門口拿到了簽有“檢驗有效期至2019年05月鄂E”字樣的摩托車行駛證附本,成為建國後牛莊鄉在家門口成功辦理車駕管業務的第一人。他高興得合不攏嘴,“再也不用奔波幾個小時山路辦事了!”
作為國家機關“放管服”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交管部門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持續釋放便民紅利。2016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有序推進車檢、駕考、機動車號牌管理、跨省異地繳納交通罰款、交通事故快處快賠等改革措施,共減少群眾辦事直接經濟成本200多億元。
多級監管層層壓實 紮實推進服務優化
目前,我國機動車超過3億、駕駛人接近4億,均居世界第一。向如此龐大的群體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需要讓各項改革措施更好地落地生根。
廣東總隊車管處2017年起內設監督科,全省11個支隊設立相應機構崗位,9個支隊建立了監控中心,明確形成了總隊、支隊、車管所三級監管制度,初步形成車駕管業務大監管格局。
在江蘇泰州,在崗位設置上相互制約、監督,辦理違章信息修改等業務時,一名民警受理,一名民警複核,並報領導審批。
在廣西,交管部門打造“車駕管綜合監管中心”,將車管所、駕校、4S店、安檢機構等124個車管業務網點全部納入視頻監管範圍,通過自主研發的“業務預警系統”,精細分析大數據,對考試合格率偏高、短時同型號車輛上線驗車以及違規、超期業務等實施預警,以數據監管倒逼業務規範。
“放管服”改革,要“放”到位,也要“管”得住,最終是為了“服”得好。公安交管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本著“業務延伸下放到哪裡,監管就跟進到哪裡”的原則,健全監督機制,加強智慧監管建設,確保放而不亂,促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轉自公安部交通安全微發佈
晴暖回家路,蜀黍伴您行!
閱讀更多 德州交警直屬五大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