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長沙會戰的方先覺後來如何了?

胡楊霖


黃埔三期第一個晉升軍長的人

雖然在國民黨內部一直有一句,學非黃埔,省非浙江,淚眼汪汪,然而並不是黃埔學生都能受到老蔣的重要,黃埔一期作為老蔣嫡系的嫡系,那是將星璀璨,但是黃埔二期和三期則有點相對暗淡不少。

方先覺作為黃埔三期的學生卻並非這樣暗淡無光,在考入上海法政大學後投考黃埔軍校,在北伐和老蔣與地方軍閥的戰爭中,方先覺表現尚可,中原大戰時被任命為少校營長,但是直到1936年8月,方先覺才擔任李玉堂第三師的上校團長。

1938年第三師擴建為第八軍,李玉堂升任第八軍軍長,方先覺隨之升任第九旅上校副旅長,當年十月在組建的預備第10師中,方先覺被提升為預10師少將副師長,1939年方先覺因為在日軍的冬季攻勢中,雖然成功奪取了目標陣地,但是預10師的師長蔣超雄一路卻遭到日軍的激烈抵抗,所以,方先覺部也受到嚴重威脅,在堅守五晝夜後,被迫放棄陣地,事後升任預10師師長。

可以說在成為預10師師長之前,方先覺表現並沒有多亮眼,反而多數以副職參與戰鬥。

1941年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方先覺的預10師參加會戰,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是國軍對日軍的一次重要的勝利,尤其是薛嶽創造的天爐戰法更是大放光彩,但是薛嶽所謂的天爐戰法,關鍵點就在於爐底,對長沙的防守,由於方先覺所在的第10軍堅守長沙,出色的完成作戰任務是促成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在該次戰役中,表現最亮眼的就是方先覺,戰後第10軍的李玉堂升任第27集團軍副總司令,而方先覺則在次年被提拔為第10軍軍長,至此在第三次長沙會戰後,方先覺成為黃埔軍校第三期中第一個成為軍長的人物。

長沙會戰後的方先覺

在接下來1943年的常德會戰中,方先覺奉命馳援常德友軍,在馳援過程中,方先覺制定了第3師為右路軍,預10師為左路軍,第190師為預備隊,結果第3師和預10師都遭到阻擊,尤其預10師更是師長陣亡,然而,第190師由於受到薛嶽的越級指揮,沒有進行支援。

雖然,常德會戰取得重要勝利,但是第10軍損失慘重,薛嶽和方先覺也發生了矛盾,這也為方先覺後來的不幸埋下了伏筆。

1944年日軍在進行最後的掙扎對國軍進行激烈打擊,發起了豫湘桂會戰,其中在湖南部分的戰爭,被稱為湖南會戰,歷時三個月,是中國軍隊抵抗最為頑強的一次戰役,,也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

對於此戰役,老蔣也感嘆,是中國長期戰爭中最壞的一年,也是其生平所受最大的恥辱。

在整個湖南會戰的衡陽守衛戰中,方先覺的第十軍長達47日的防守最為壯烈,最後由於全局已經淪陷,方先覺只能選擇投降(方先覺稱為停戰),日軍想要方先覺當漢奸,但是方先覺沒有同意,後來在偽軍的幫助下逃出日軍的勢力範圍,返回重慶,受到重慶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並被任命為第36集團軍中將副司令。

在解放戰爭中,方先覺調任青年軍第207師中將師長,1946年調任第88軍軍長,後改編為整編88師,結果改來改去,把方先覺的領導改為薛嶽了,薛嶽和方先覺在長沙會戰後的常德會戰中就有矛盾,這次真是冤家路窄了。

在後來的戰鬥中,方先覺果然被薛嶽擺了一道,被撤職查辦,在後來,方先覺也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雖然後來被調任第六兵團擔任中將副司令官,但也隨機被打散,1949年隨部撤往臺灣。

在臺灣方先覺退役之前也始終沒有晉升為兵團司令,1968年以陸軍中將的官階退為備役。

可以說,方先覺作為黃埔三期的名將,其實真正亮眼的表現也只有第三次長沙會戰,在後來常德會戰中沒有到達戰場就被擊潰,在衡陽保衛戰雖然功勞卓著,但敗仗永遠不會當做戰績來炫耀,這是常識,在解放戰爭中,依然失敗,很多時候,我們想當然的將其總結為薛嶽給其穿小鞋啊什麼的,縱橫認為方肯定有自己的不足。


史論縱橫


看了其它的問答,許多答主覺得題主問錯了,應該問的是衡陽會戰。其實,題主從長沙會戰問方先覺將軍後來情況怎麼樣,並無問題。方先覺率領預10師在參加第三次長沙保衛戰之後,才因為作戰有功,晉升為第10軍的軍長。也正是方先覺當上了第10軍軍長,擔負起更大的責任,才有了後面更多的故事。

方先覺後半輩子的起起落落都離不開一個人——薛嶽。 第三次長沙會戰可以稱得上大捷,常凱申校長當然要論功行賞,方先覺便順利榮升為第10軍軍長,一時成為了常凱申校長器重的紅人。第10軍是國府的戰略級王牌軍,屬於第九戰區轄下部隊,戰區司令就是薛嶽。

隨後常德會戰打響,方先覺率領第10軍援救被困的57師。第10軍屬於擅長防守的部隊,日軍抵抗非常激烈,救援進展不大。這時候,薛嶽突然橫插一手,越級指揮第10軍,使其損失慘重。方先覺與薛嶽吵了起來,從此兩個人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再接下來便是對方先覺後半生影響長遠的衡陽保衛戰。戰役的經過大家都非常清楚,方先覺苦守47天后,率領殘兵向日軍投降。當時,國府曾組織多次救援,但效果都不佳,如第74軍攻到郊區便退了下來。國府軍隊救援不利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是薛嶽手底下兵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薛嶽和方先覺的關係微妙(你懂的)。

方先覺投降後,日本進行了大肆宣傳,特地選擇“先”與“和”兩字,成立了以方先覺為軍長的“先和軍”。方先覺當然是假投降,無時無刻不想著逃離日軍控制。此時,重慶方面也在組織力量營救方先覺。兩個月後,軍統情報人員與方先覺接上頭,共同商議營救計劃。方先覺平常給看管自己的日軍的印象是很輕鬆,一點都不想逃跑,他還經常與看管的日本士兵下棋、打牌、喝酒,漸漸贏得其好感。當逃走的日期確定後,方先覺晚上宴請所有人喝酒。當負責看管的日軍官兵喝得醉醺醺的時候,方先覺乘機在軍統人員接應下,踏上了進入重慶的道路。

方先覺到了重慶,日本人又氣又恨,但無可奈何空嘆傷。問題是,對一個有過投降日軍經歷的將軍,國府方面會怎麼安排呢?

方先覺到重慶後,被委以軍權,歷任第36集團軍副司令,第207、206師師長。在解放戰爭快要爆發的時候,方先覺又調任第88軍軍長。不是冤家不聚頭,方先覺前腳剛到徐州,接著薛嶽又成為了其上級。很快,薛嶽便以作戰不力為由,撤銷方先覺的職務。

在這之後20年,方先覺基本都是虛職,再也沒有統領過軍隊。由於經濟拮据,方先覺晚年過得一般,1983年因心臟病去世,他的老冤家薛嶽直到1998年才去世。

總結一句話:人生大起又大落,不是冤家不聚頭!

參考文獻:

1.周龍:《戰神薛嶽》

2.張和平:《落日孤城:中日衡陽紀實》

“許述工作室”成員“醉臥沙場”主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