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令妃不是皇后,為什麼能掌管後宮多年呢?歷史上真實的令妃美嗎?

ww13142010


最早聽聞令妃的大名,還是在風靡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還珠格格》當中,劇中的令妃端莊賢淑,深得乾隆帝的寵愛,與心腸歹毒的皇后形成強烈對比。雖然瓊瑤的這部言情劇涉及的歷史知識大多都是杜撰,但在令妃魏佳氏頗得乾隆帝寵愛這點上確實是與史實相符的。

據史料記載,在元配皇后富察氏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病逝後,儘管乾隆又冊立了嫻妃那拉氏為皇后,卻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時帝后反目,不廢而廢。同年,乾隆冊封令妃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事務長達十年之久。
令妃魏佳氏是內務府包衣出身,其父為內官領魏清泰(內官領是內務府中的官吏),其祖父武士宜曾任內務府總管,因此,魏佳氏雖然身份低微,但家世背景大致屬於中等官僚家庭。令妃的家世背景,在最近的熱播劇《延禧攻略》中有所體現,劇中的女主角魏瓔珞就是以令妃魏佳氏為原型而創作的角色。
與家世背景相比,令妃魏佳氏入宮後的表現更為引人注目。令妃是乾隆帝后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嬪,共誕育皇子四人,皇女兩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令妃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誕下皇十五子永琰,後改名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母憑子貴,令妃也從乾隆十年(1745年)的一介貴人,二十年間一路晉升為皇貴妃(1765年)。從生育子女的數量上可以看出,令妃頗得乾隆帝的寵愛,乾隆帝在冊封魏氏的語句也頗多溢美之詞。例如乾隆在冊封貴妃的冊文中寫道:“令妃魏氏,素嫻女誡,早侍掖庭。勤慎居心,柔嘉著範,欽承聖母,供內職以無違。敬佐中宮,稟徽音而有恪。”而令妃名號當中的令字,在古代漢語中便有美好的意思。
從郎世寧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令妃眉目清秀,五官端正,確實是一位標準的古代佳人,難怪一生窮奢極欲的乾隆帝會對她另眼相看,寵愛非常,以致於在那拉皇后不廢而廢之後,讓令妃統攝六宮事務,儼然是乾隆後宮的無冕皇后。而令妃的兒子嘉慶帝繼位之後,追封她為孝儀純皇后,真正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並與乾隆帝合葬於清東陵中的裕陵。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歷史茶坊



首先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歷史上令妃的畫像(27歲)如上圖所示。歷史上並沒有對令妃容貌描述的記載,但是從現代的審美來看,27歲的令妃眉清目秀,溫婉大方,屬於耐看型的美女,簡言之就是令妃勝在氣質而不是容貌,後宮的美人眾多,乾隆寵愛令妃也許就是因為她獨特的氣質美。

令妃在乾隆十年受封為嬪,僅十九歲,乾隆帝封其為“令嬪”,“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根據《鴻稱通用》的記載,“令”對應的滿文為“mergen”,意為“聰明的,睿智的”。也可見令妃是“美好”的,而不是“美麗”的,同時又聰穎睿智,雖然乾隆被後人詬病其審美一般,但是也不會拒絕一個“美好”的女人啊。

第一個問題,我已經在別處回答過。如下:

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其實很值得考究。

一定要注意這個細節!!令妃在成為乾隆寵妃之後的八年裡,沒有懷孕,更沒有生孩子。而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為乾隆生下了6個孩子,可見當時的令妃是多麼受寵。乾隆三十年的時候,令妃被晉封為皇貴妃,架空繼後的地位。

其實這個很好解釋,在令妃之前,乾隆的寵妃純貴妃在後宮專寵,令妃彼時尚未得到乾隆的垂愛。在《延禧攻略》中,令妃是因為母親難產去世給她留下的陰影,所以服用避子湯,後解開心結才停止服用此藥。這種說法不嚴謹且帶有玄幻色彩,但是也是基於歷史巧妙設置的情結,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富察皇后死後,後宮一度無人掌管,嫻妃在此時得到太后的賞識,晉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之後又晉封皇后。但是對於乾隆而言,烏拉那拉皇后無法跟富察皇后相比。最後那拉皇后斷髮之舉,又把與乾隆的情分斷地一乾二淨。其實,從富察皇后死後,乾隆就沒有再立後的打算,嫻妃在短時間內晉封為皇后,只是乾隆看了太后的面子而已。

實際上,皇貴妃形同副後,只是名號不同而已。令妃在當時的後宮中權力極盛。

從戲劇化的角度來看,延禧攻略中令妃最終沒有成為皇后是有據可依的,令妃與富察皇后的感情太深,她不願意替代富察皇后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因此即使乾隆有意要晉封她為皇后,她也會拒絕。當然這種說法在劇中是沒有體現的,只是我入戲太深罷了哈哈。


蓬了個蒿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暑期過去了,本年度最火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也完結了,但是《如懿傳》接著上檔,《如懿傳》的歷史背景跟《延禧攻略》幾乎完全重合,講得也是乾隆時期的後宮故事。正是得益於這兩部劇的接連上映,人們對清宮的熱度也一直在保持。

兩部劇不同的是女主角不一樣,《如懿傳》是以周迅飾演的繼皇后為主角,而《延禧攻略》是以令妃為主角。相對來說,《延禧攻略》更符合歷史,因為歷史上乾隆就不喜歡繼後,倒是跟令妃感情極深。

令妃在歷史上卻有其人,原姓魏,是漢軍旗包衣,也就是奴才出身,地位地下。入宮後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寵愛,令妃被抬旗,賜姓魏佳,從此令妃也擺脫了包衣身份。令妃進宮初期沒有子嗣,沒有背景,但是升為妃位只花了三年時間。

令妃得到乾隆的寵愛後,相繼為乾隆生下了6個兒女,期間還流產了一次,乾隆為了補償令妃的流產,升她為貴妃,生下十五阿哥後又被升為皇貴妃。之後乾隆的繼皇后被打入冷宮後,令皇貴妃代替皇后掌六宮事,直到她因病去世。

令妃終其一生也只是皇貴妃,雖然位同副後,但畢竟不是真正的皇后,為什麼令妃能掌管後宮這麼多年呢?

一、乾隆寵愛

乾隆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痴情種子,跟《延禧攻略》中演繹的一樣,乾隆皇帝跟富察皇后的感情在歷史上也是伉儷情深的。富察皇后的賢淑、溫柔、端莊、大氣都讓乾隆皇帝深深著迷,在為還是四阿哥的乾隆選秀時,雍正一眼就看中了富察皇后,欽定他為乾隆的福晉。

可惜富察皇后因為接連痛失愛子,精神上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最後在跟乾隆南巡途中在濟南因病去世。除了富察皇后,乾隆還有一個非常喜歡的女子就是令妃,乾隆對令妃的寵愛絲毫不亞於富察皇后,甚至達到了專寵的地步。

有這樣一個傳說,乾隆皇帝的寢宮裡,其他東西都有太監來時常更換,唯有兩樣東西,乾隆下了死命令,絕不許動。一件是富察皇后的衣服,一件是令妃的玉枕。這兩件東西一直襬放在乾隆的寢宮裡,足以見乾隆對兩人的感情。

而且乾隆對令妃是專寵,在後宮,一個女人要讓皇帝坐到專房之寵,難度之高簡直無法想象。但是令妃做到了,乾隆對令妃的感情很深,一直都很寵愛她,就算偶爾會有年輕貌美的妃子進宮分散乾隆的注意力,但乾隆對令妃的愛沒有少一點,而且看膩了新人之後,照樣又會回到令妃身邊。

令妃跟乾隆的感情還有一個佐證就是令妃幾乎沒有遇到低谷期。從得到乾隆的寵愛起,令妃幾乎就沒失過寵,就算年齡漸長,就算生了六個孩子,令妃一直是皇帝的寵妃,一直是後宮戰鬥力最能打的人之一。

所以令妃得到乾隆皇帝如此寵愛,在輝發那拉氏皇后被打入冷宮,六宮無主之時,她掌管六宮多年就合情合理了。

二、母以子貴

上文我們說過了,令妃是乾隆皇帝一生之中最愛的兩個女人之一,又得到了皇帝的專寵。在後宮之中,得到皇帝的寵愛除了能揚眉吐氣,高人一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福利,那就是懷上龍胎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很多。

古代後宮如果能懷上龍胎,那就相當於得到了開啟晉升通道的金鑰匙。如果能生下一個兒子,至少也是妃位,自然也會更得皇帝寵愛一些。所以古代有句話叫“母以子貴”,就是如此。

令妃得皇上專寵,自然少不了懷孕的機會。自從生下第一個孩子七公主之後,令妃就一直沒停下生孩子的腳步。十年間生了6個孩子,而乾隆總共才二十多個兒女,由此可見令妃有多受寵了。

令妃的兒女多,自然受到皇上的關注也多。不僅有七公主這一乾隆最喜歡的公主之一,還生下了十五皇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令妃不僅生下了六個孩子,還有一個未來的儲君,乾隆對令妃的愛更深了。這也是令妃能得到專寵的原因之一,別的妃嬪幾年都不見得能懷上一個,她是懷了一個又一個。

令妃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母以子貴”,因為七公主深得皇上喜歡,十五阿哥又被乾隆秘密立為了儲君,令妃的地位也扶搖直上。生下七公主後,當時還是令嬪的魏佳氏直接被升為令妃,之後又因為流產,被升為貴妃,生下十五阿哥之後,又被升為皇貴妃。

我們可以看見,令妃往上爬的最後關鍵幾步都是因為生孩子而晉升的,甚至包括乾隆皇帝為令妃抬旗,讓他進入上三旗,也是因為孩子的緣故。所以令妃能掌管後宮多年,不光是因為乾隆對她的寵愛,還有母以子貴的原因。

令妃作為漢人包衣出身,能入宮成為皇帝的女人就已經非常有福氣了。但是令妃不斷的晉升,以皇貴妃之尊掌管後宮,成為後宮最大的贏家,靠的就是兩樣法寶,一個是皇帝的寵愛,一個就是母以子貴。

至於令妃美不美,那就更好回答了。乾隆是出了名的好色,能讓他專寵的女人除了聰明,姿色肯定也是一等一的,甚至令妃生了幾個孩子,年紀也大了,乾隆對她的愛還是一如既往的多,要說令妃沒點姿色,那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