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什麼是髕骨軟化?

海南島國人


準確的說應該叫髕骨軟骨軟化症。通俗點說就是髕骨的軟骨由於外傷、勞損或退行性改變引起髕骨軟骨的破損、破碎、軟化後產生的一系列膝關節疼痛、不適的症狀的疾病。

解剖

在膝關節的解剖結構中,髕骨呈扁平的三角形。髕骨前面粗糙,後面光滑,有7個小關節面完全被軟骨覆蓋。髕骨的軟骨面和股骨遠端軟骨的髕面形成髕股關節。這7個小關節面可以保證在不同的位置與股骨的軟骨的髕面接觸,可以減少摩擦,有利於運動。

磨損了

髕骨軟骨面的勞損、破裂就會使軟骨面不光滑,在與股骨的軟骨面接觸後就加重致髕股關節面的粗糙,勞損、變性、局部軟化,失去彈性。週而復始,軟骨下骨質開始萎縮,可出現囊性變。關節間隙會有不同層度的狹窄,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

好發人群

與中老年易患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相比,髕骨軟化症好發於平時酷愛運動的年輕人。所以我認為髕骨軟骨軟化症的病因還是和膝關節的過度勞損有關的。

在髕骨軟骨軟化症的治療上還是應該以預防為主,避免劇烈的活動,避免膝關節軟骨的勞損、減輕體重。多采取保守治療。病情嚴重可以考慮關節鏡下的手術治療。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劉醫生談骨論筋⛄髕骨軟化症⛄

門診上經常遇到膝蓋疼的病人,但是他們的年齡都不是很大。所以考慮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就比較小,大部分是髕骨軟化症。其實它在醫學上的全名叫髕骨軟骨軟化症,是軟骨的破壞,不是髕骨的軟化。下面給大家說一下髕骨軟化症。



髕骨軟骨軟化症

髕骨軟骨軟化症是指髕骨軟骨面因為慢性損傷性改變,如軟骨腫脹軟化、龜裂、破碎、脫落,最後和它對應的股骨軟骨也發生同樣的病變,發展為骨關節病。


髕骨軟骨軟化症的病因

1.先天性發育異常或後天性膝內翻、外翻畸形等。導致局部受力不均,成為慢性損傷的基礎。

2.膝關節長期用力快速屈伸,加快磨損。如自行車、滑冰、爬山、爬樓等。

3.髕骨軟骨的營養主要靠關節液,當關節液異常時導致此病發生。

髕骨軟骨軟化症的症狀

1.初期為髕骨下疼痛,開始活動時明顯,稍加活動後減輕,活動量增大時又加重,休息後消失。後期不能下蹲、上下樓梯或突然無力摔倒(打軟腿)。青年運動員多見。

2.髕骨邊緣壓痛。伸直腿擠壓或推髕骨時可有磨擦感(哧啦哧啦響),伴疼痛。後期可有關節積液,大腿肌肉萎縮。

3.X片早期無異常。早期可見骨質增生。

1.出現症狀後,傷肢制動2周,同時進行抽膝蓋骨的鍛鍊。增加膝關節穩定性。

2.疼痛和腫脹加重時,可冷敷,48小時候熱敷和理療。

3.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增加關節液的粘稠度和潤滑功能,保護和修復軟骨。口服氨基葡萄糖、硫痠軟骨素等。

除了治療,平時也要注意保健。1.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動,如過度屈膝、下蹲、下跪和劇烈活動。爬山和騎自行車要適當減少。2.控制體重,減少對膝蓋的磨損力量。3.可鍛鍊大腿肌肉的力量。抽膝蓋。它的發達可利於膝關節的穩定性。不但可以治療髕骨軟骨軟化症還能減少膝關節不正常的撞擊,減少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



髕骨軟骨軟化症是引起青年膝蓋疼痛的主要原因。平時要注意鑑別和治療。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瞭解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打球打多了膝蓋一彎曲投籃就疼,這種屬於什麼問題?”

“我的沒那麼嚴重,只是上下樓會偶爾刺疼。“

"我是相同問題,也來報到一下!"

最近這幾天,好多小夥伴都讓我談一下髕骨軟化症和髕股關節炎引起的膝關節疼痛。不難發現,籃球、羽毛球,幾乎陸地上的運動愛好者都因此病影響活動,比較典型的就是NBA勇士隊的庫裡、湖人隊的科比以及網壇大腕納達爾都曾通過打PRP來治療此病。

廣州馬拉松賽前後也有大量的髕股關節炎病人來我門診就診這個病。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原因導致膝關節疼痛呢?

膝前疼痛主要是由髕股關節面的軟骨病變引起,一般稱為“髕骨軟化症”、“髕骨關節炎”、“髕股關節炎”等等。嚴格來說,40歲以下的髕股軟骨病變稱為“髕骨軟化症”或“髕骨軟骨軟化症”,40歲以上稱為“髕股關節炎”,髕骨軟化症和髕股關節炎是同一個疾病的不同時期。

流行病學統計上,髕骨軟化症<20歲的發病率為25%,到40歲的發病率為85%,>50歲的發病率為100%。挺可怕的一個發病率,難怪廣大運動愛好者都深受此困擾。

>>>>為什麼有這麼高的發病率呢?

咱們拆解一下動作:首先,我們在進行跑步跳躍活動時需要彎曲我們的膝關節。

此時髕骨上方的股四頭肌和下方的髕腱就會分別向上下兩個方向牽拉髕骨,根據力學原理,產生一個壓向股骨的合力,形成髕股關節之間的壓力,這個力量過大就會產生損傷。

由於膝關節的股四頭肌和髕腱不是形成一條直線,而是向內形成一個鈍角的。

根據力學原理,兩者的合力會形成一個向外的合力,這樣髕骨就會有外移的傾向。

而人在屈曲30-90度的時候,股骨關節面形成的是一個淺溝,對髕骨的包容不夠,髕骨因為力的牽拉容易發生向外的擺動,這就會造成髕骨關節面的外側壓力過高,內側壓力過小。

→→→有趣的是,壓力過高和過小都會引起關節面軟骨的損傷,從而引起髕股關節炎的發生。

不少小夥伴還有的在問:“但我是膝關節屈到某個角度特別痛,是什麼原因?”

膝關節屈到不同角度,髕骨與股骨的接觸部位不同。因此,不同部位的軟骨磨損會誘發膝關節屈到不同角度產生疼痛。

患者常問我:“這個病目前能否治癒呢?我聽到的有些專家這個病不可逆,有些卻說可以治癒? ”

這個病目前是一大難題,以前的科比是每個賽季結束後都去歐洲打PRP。

這個病據報道是100%發作的疾病,也就是說你年輕時候不患病,年老時候一定會患。

>>>>那麼得了髕痛怎麼辦?

日常生活方面:

1、少爬樓梯少爬山

2、防寒保暖

3、走路控制在一條直線上

4、增強股四頭肌的力量,推薦游泳或靜蹲

藥物方面:

2、考慮關節打玻璃酸鈉甚至考慮用PRP治療


溫馨提示:線上科普不同於線下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


PS:過段時間我

整理一些關節、膝關節科普以及鍛鍊等視頻。

希望大家多關注肩關節、膝關節相關科普或者補充相關問題,我會抽空整理並解答~


伯健醫生說運動


長期以來, 髕骨軟化症一直是康復醫學關注的課題之一, 它又稱髕骨軟骨炎, 是髕骨軟骨因勞損創傷發生侷限性軟化、纖維化、碎裂和脫落、變性甚至軟骨床骨質外露而引起的膝關節慢性疼痛的一種退行性疾病。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到底什麼是髕骨軟化症?與膝骨關節炎又有怎樣的區別與聯繫呢?以及出現髕骨軟化症的原因和康復方案。

1. 髕骨軟化症是什麼?

髕骨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連接於股四頭肌與髕腱之間,位於膝關節前方,股骨下端前面。正常髕骨呈尖向下的三角形,前為粗隆,後面光滑稱髕骨關節面。

髕骨軟化是指在膝關節活動的時候,髕骨處於不正確的位置上導致的髕骨軟骨損傷;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膝骨關節炎。

2.髕骨軟化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 髕股關節對合不良

先天的髕骨發育障礙、位置異常及股骨髁大小異常,膝關節內、外翻及脛骨外旋畸形等均可使髕骨不穩定,產生髕骨半脫位或側傾,在髕骨滑動過程中,髕股關節面壓應力過度集中於某一部位,成為慢性損傷的基礎。

  • 膝關節負荷量過大

隨著全民健身的興起,人們對運動需求越來越高。有的參加了馬拉松,有的參加了越野比賽,有的是籃球愛好者,有的是登山愛好者等等。而髕骨軟化正把它的魔爪逐漸伸入這些運動愛好者身上。另外一個群體就是運動員了,由於高強度的運動訓練所致。

  • 軟骨營養障礙

髕骨軟骨是一種無血管神經和淋巴管的組織,關節滑液是其營養液。滑液是位於關節腔內的少量、淡黃色、清亮的液體, 在正常的膝關節內約有1-2ml滑液。

當關節活動時, 軟骨受壓變形, 基質內的細胞外液被擠壓出, 當負重解除壓力消失, 則軟骨因其彈性使之恢復, 由此獲得營養。相反若壓滲作用消失, 關節軟骨因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而發生退變。

3.得了髕骨軟化症之後該如何康復呢?如何慢慢迴歸運動,迴歸高質量的生活呢?

對髕骨軟骨症進行康復治療的主要思路是恢復髕股關節活動的正常機制及順應性,減輕日常生活活動、體育運動中的髕股壓力。

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 增強膝關節穩定性

  • 改正髕骨運動軌跡

首先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我們主要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包括臀肌、股四頭肌和小腿三頭肌的力量。

臀大肌力量訓練

臀中肌力量訓練

股四頭肌力量訓練

小腿三頭肌力量訓練

其次我們需要改正髕骨運動軌跡。通過加強肌肉力量會緩解這種由下肢力線對位不正、生物力學關係紊亂引起的慢性勞損。但是如果繼續迴歸高強度的運動當中,建議佩戴相應的護具來改善髕骨的運動軌跡。

但是護具不能經常帶,這樣會弱化我們機體用來穩定膝關節、穩定髕骨的肌肉。

另外可採用理療減輕炎症,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以及延緩膝關節軟骨退變。

最後,由於每個人的病情不一樣,康復方案也會有所不同。如果症狀較輕的患者,可以嘗試著做一些康復訓練;但是如果症狀比較嚴重者,建議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進行評估,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方案。

好了,今天的銳博小課堂就到這裡了。趕快康復起來吧!


銳博運動康復陳老師


在骨科門診,中青年人(20-50歲)膝蓋疼痛的問題是非常常見的。按理說年輕人風華正茂,不應該出現像老年人一樣的膝蓋疼的問題,但是殘酷的現實卻是,不少二三十歲、四十出頭的人卻在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不敢使勁,或者突然腿發軟。還有的出現蹲起困難,膝蓋怕冷,陰天下雨膝蓋不舒服,更嚴重的還會有膝蓋的反覆腫脹積液,長期不能除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其實是發生在中青年人群中,尤其是女性人群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膝關節疾病,學名叫髕骨軟化症。第一次聽到自己得這個病的不少人會嚇得腳軟,骨頭軟化?!不可能吧?!這以後可怎麼辦?!會不會殘廢?!先別怕,這不是什麼大病,只是膝關節軟骨的一種正常的早期退變,先給你們吃一顆定心丸,再聽我下面慢慢道來。

問題1:髕骨軟化是什麼病?怎麼會得?

想要知道這是個什麼病,就要先了解下什麼是髕骨。

在我們的膝蓋前方,有一個圓形的骨頭。我們每個人都能摸到的,你摸摸看。如果你把腿伸直,放鬆,這塊骨頭你可以左右活動它,這塊骨頭就是髕骨。我們知道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首創了圍魏救趙、圍城打援等經典戰術),就是被他的對手龐涓挖去了雙腿的髕骨,終生殘疾,改名孫臏。

髕骨是“鑲嵌”在股四頭肌肌腱上的一個骨頭,它充當著股四頭肌發力“支點”的作用,對於膝關節發揮正常功能至關重要,約四分之一的膝關節痛是因為髕骨病變引起。

那麼好端端的髕骨怎麼會軟化呢?

其實叫是叫髕骨軟化症,實際上全稱是髕骨軟骨軟骨症。都吃過豬骨頭,豬骨頭有“脆骨”,這種脆骨就是軟骨,它們非常光滑,是我們關節的摩擦面。而長期的摩擦會導致軟骨的退變或損傷,這種退變也是分程度的,最早便是軟骨變軟,也叫軟骨軟化,接下去如果退變繼續,就是軟骨變薄,再接下去就是軟骨脫落了。所以,軟骨軟化是軟骨退變的早期階段,還有救!

文字有點多,看看圖。

這是我們膝關節骨骼的側面圖,前方的那一塊獨立的骨頭就是髕骨,髕骨下面黃色圓圈圈起來的就是髕骨的軟骨,可以看到這些軟骨是不同骨骼之間的接觸面,起到減少摩擦力的作用。而右邊這個圖就是軟骨發生了退變、軟化,引發了疼痛。

換個角度看一看,接觸面的軟骨發生了退變。

再來個仿真圖看一看,髕骨下表面的軟骨就像我們刷了好多年的牆漆一樣,出現了脫落(這是髕骨軟化繼續發展的結果)。

再來看看在關節鏡直視下,正常的軟骨,雪白光滑,完美。

而出現磨損、軟化的軟骨,表面毛躁、損壞,看著都疼。

看完這組圖,大家對髕骨軟化症的情況和進程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知道了是這裡出了問題,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才導致了我們的膝蓋疼,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問題2:我又沒摔傷,髕骨怎麼會軟化呢?

有幾類人特別容易得這個病

①:運動員。

②:部隊軍人。

③:缺乏鍛鍊的女性,辦公室女性為主。

④:胖子。

⑤:經常爬山爬樓的人。

⑥:需要反覆蹲起的工作者。

我們不難看出,這些人要麼是大量運動,要麼是平時不怎麼動,要麼是體重大膝蓋負擔重,要麼是反覆高強度用到膝關節,要麼是平時不鍛鍊,短期內為了減肥或者心血來潮,猛練幾天。總而言之,讓髕骨受到了過度的或者相對自己體質而言過量的摩擦,讓軟骨難以適應,出現了加速退變。

說到這我還想講一下我們軟骨的一個基本知識。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活動,軟骨每天也都不停的被磨損掉一部分,同時也一刻不停的進行著自我修復。這就像我們中學化學學過的動態平衡一樣,我們看起來它好像沒什麼變化,實際上每一分每一秒它都是變化的,只是處在凋亡和新生的一個平衡之中。在我們還是翩翩少年時,軟骨修復能力極強,每天磨損3份,可以修復10份,多出來的7份就是修復潛能,就是說你磨3份,我就修3份,你磨8份我也能修8份。所以小孩子再怎麼劇烈活動,基本很少出現這些軟骨磨損的問題。中學時候使勁折騰,天天打籃球、跑步、爬高上低,也沒見幾個膝蓋疼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修復能力減弱了,而體重增加了,磨損增多了。就好比每天需要磨5份,身體也剛好能修5份,也能維持動態平衡,但是潛能沒有了。一旦出現了過量的損耗,就會供不應求。於是,你去了趟張家界,爬了兩天山,回來膝蓋疼好幾天,為什麼呢,因為你爬兩天山一下子磨掉了100份,你每天只能修5份,就算你回來一動不動還得20天才能修好。何況你每天還在上班下班做家務?不止是爬山,你跑步了也一樣,你加班勞累了也一樣,你部隊訓練了也一樣,你想起減肥就不管自己身體狀況如何猛跑了幾天也一樣,總之,你短時間內磨損的多了,修復跟不上,身體就給你發出警告,讓你疼,讓你休息,讓你少磨損,好能每天節省出一點修復值來彌補之前的過多損耗。

好,你又老了十歲,二十歲。你現在每天只能修復二三份了,而你每天損耗四五份,那麼你的膝蓋就每況愈下,軟骨再也回不到年輕時候的樣子,而且還不斷的退變,從軟化到變薄再到脫落,露出軟骨下面的真骨頭,軟骨是基本沒有神經分佈的,所以再怎麼磨也不太疼,但是軟骨下的骨頭可不一樣,神經豐富,磨它們一下你試試?壓它們一下你試試?而且這些骨頭在摩擦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碎屑,也會釋放很多化學物質,這些東西就會導致膝關節炎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關節炎了。人老了,修復越來越少,趕不上每天的磨損,膝蓋就再也回不到當初了。

瞭解了軟骨修復的過程,再回頭想想你近期都做了什麼,就知道自己為什麼膝蓋疼了吧。

你若問我“醫生,我多久才能好”,那我要反問你,“那要看你超量磨損了多少,還是你自己軟骨此時此刻的修復能力怎麼樣,每天修復的減去每天新磨損的就是你每天能彌補的修復能力,總共需要多少天能夠把之前的彌補上,自己算算唄”

你若還問我,“醫生,你讓我休息,可是我不能不上班啊”我也只能回到你“反正你活動量越多,每天磨的就越多,修復減去磨損所省的就越少,彌補之前損傷的時間就越久”

這個數學模型方便我們理解軟骨損傷和修復的過程,其實體內的過程比這要複雜的多。什麼飲食、天氣、情緒、內分泌、免疫、基礎肌肉狀況什麼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如果你是從本文一開始一字一字讀到這的,相信你自己也知道怎麼治了。

A:休息。減少軟骨新的磨損,尤其是上下樓梯、下蹲、爬山、跳躍、過量行走等。

B: 減肥。體重是持續的、時刻的增加著軟骨的負擔。一個180斤的人就相當於一個120斤的每天揹著60斤的麻袋在生活,你還告訴我你沒什麼重活?!你就是重活!(我也是重活...)

C:注意保暖。我之前有文章專門講過天氣變化為什麼會導致膝蓋不舒服,有意者請自行查閱。

D:吃點軟骨營養素。比如氨基葡萄糖、硫痠軟骨素,這些可以給軟骨修復提供原材料,加速軟骨修復的能力和時間。當然這也得你的軟骨能利用上才行,如果車間設備都壞了工人都罷工了,你原材料採購的再多也沒有,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重度關節炎的人吃氨基葡萄糖沒用的原因。(額外說一句,氨基葡萄糖每天的葡萄糖服用量極少,和你有沒有糖尿病沒關係)

E:潤滑關節。你不是摩擦會損耗軟骨嗎?我就給你往膝蓋裡打點潤滑劑,減少摩擦,也是一種辦法。這就是玻璃酸鈉。(注意,玻璃酸鈉不是封閉,封閉特指用局麻藥物和激素進行注射。之前有我的文章專講封閉該不該打,可自行查閱)

F:疼的厲害的時候,可以吃點消炎止痛藥物。此處的消炎是消除由於軟骨碎屑等引起的無菌性的炎症,不需要打青黴素!!不需要打頭孢!!不需要打抗生素!!看著很多病人和部分基層醫院醫生對醫學知識的匱乏,濫用抗生素,想想就心塞。

G:如果慢性的膝蓋疼引起了滑膜炎,膝蓋積水。不要盲目抽水!請到正規醫院治療,年輕人的滑膜炎首先排除風溼系統疾病,如果明確為髕骨軟化引起,一般不會太多水,只需進行消炎止痛、休息即可。如果確實積水很多,影響活動,脹痛的厲害,可以抽水後加壓包紮幾天,輔以臥床休息。也可以抽水的同時打一針封閉,消退滑膜炎。

有的病人按照上面的回家治療了,沒兩天就問我怎麼還不好怎麼還疼?沒兩星期就又問我怎麼還是有點疼?!我就想問你怎麼就這麼著急呢?你急著上班急著照顧家急著出差,你也不能逼醫生和你一起急啊,關鍵是逼醫生也沒用啊,還沒到時間啊!然後又要問我“醫生還要多久能好啊?”於是得到回答“請參照上文問題2”。

問題4:如何預防髕骨軟化的發生和復發?

前面ABCDEFG都是亡羊補牢,當然你足夠年輕的話,你這次補了牢,剩下的羊這回就算保住了。但是要想長治久安,還需要進行一番鍛鍊。國內的病人喜歡吃藥,不要急著罵我,雖然大家每天抱怨著醫生給亂開藥,但是實際上很多病人你不給他開藥他還真覺得你沒給他好好治!

運動系統的損傷,往往需要運動康復的手段才能夠預防和根治。藥物最多隻是輔助,緩解一下症狀,想要長期預防,吃藥是不行的。

要想讓髕骨磨損減慢,首要的任務就是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之前我們已經講了,髕骨是“鑲嵌”在股四頭肌肌腱裡的一塊骨頭。

強壯的股四頭肌可以起到穩定髕骨的作用,讓膝蓋在屈伸活動的過程中,髕骨在特定的軟骨軌道上運行,受力均勻。

而股四頭肌肌力不足的話,在日常活動或者體育運動時,髕骨會偏離正常軌道,出現異常的活動軌跡,受力不均勻,出現軟骨加速磨損。所以女性容易得髕骨軟化,就是因為女人股四頭肌有幾個強壯,寧願腿疼,不能腿粗啊!

除了穩定髕骨外,加強股四頭肌肌力還能夠穩定膝關節其他結構,延緩關節炎的進展,是對膝蓋確切有益的康復鍛鍊。而其他我們平時所知的鍛鍊,如爬山、跑步、跳繩、馬步、太極,均是犧牲膝關節換取其他肌肉和器官的健康,所以膝蓋有病的人不適合。游泳對膝蓋損耗較少,是膝蓋不好的人群的很好的鍛鍊方式,可以游泳受季節、時間、地點和費用等限制,不方便。騎車也可以,但是騎車又增加了交通風險,並且在我國鍛鍊騎車你將無私的充當起人肉空氣淨化器的角色,還是算了吧。

股四頭肌的鍛鍊在家中即可完成。

直腿抬高鍛鍊——適合老年人或者是膝關節近期疼痛嚴重或者術後康復期的病人。

靠牆靜蹲適合除了上述比較“虛弱”的病人之外的其他人群,但是要注意姿勢,仔細看我的配圖說明。

直腿抬高動作要點:好腿屈膝,傷腿抬高,離床約30~45°,堅持住,到大腿肌肉發抖發酸,堅持不住再緩慢放下。這樣算1次,每天堅持練習30次。

下圖是錯誤動作:

如果你把人家直腿抬高的動作做成了這樣,你就成功的把練腿變成了練腰了!最高抬到45°!再高就反而偷懶省勁了!不信你自己試試,最費勁的就是45°,等到了腳底朝天,不是吹牛,有獎金的話我能堅持一天。。。

靠牆靜蹲動作要點:膝關節角度大於90°,不要太靠近牆面,兩腿與肩同寬,兩膝蓋不要向內夾,也不要向外張開。做的時候感覺膝蓋壓力不大,大腿在受力,就對了。後背和脖子靠在牆上,注意不要在太滑的地方練習防止摔倒。圖上我穿著拖鞋,在光滑的地上摩擦其實是錯誤的,險些滑倒。

每次堅持到大腿痠,發抖,算1個,每天5-10個。

或者每次堅持1分鐘,每天20次。

下圖是典型的錯誤動作:

腳後跟太靠近牆面,身體重心前移,體重壓在膝蓋上,不僅起不到康復鍛鍊的效果,還會加重膝蓋損傷,越練越重。

做靠牆靜蹲的時候,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①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膝蓋疼不疼

②我的後背和後腦勺靠在牆上了嗎

③我有可能會滑倒嗎

除了上述2個鍛鍊外,如果是身體狀況較好的人,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器械加強訓練。

問題5:髕骨軟化需要吃什麼藥嗎?或者針灸、火療、艾灸等等。

不需要。

請在膝蓋上放一條熱毛巾即可。


骨往筋來


所謂的髕骨軟化,全稱是髕骨軟骨軟化症,還有許多其他名詞來描述這種綜合徵,例如髕骨關節綜合症、髕股關節痛、伸膝裝置發育不良及膝前痛綜合徵等等,但都未被普遍受。


病理變化

髕骨軟骨軟化的基本病理損害與創傷性關節炎是不同的。髕骨軟骨軟化最初病變位於軟骨深層的基質成分和膠原纖維的改變,軟骨表面依然光滑,這種病變可以觸摸到,但是看不到。

臨床表現

髕骨軟骨沒有神經末梢,因此不是疼痛的直接來源,隨著髕骨軟化的發展,關節軟骨碎屑進入關節內,可對滑膜產生化學刺激,導致疼痛。有些患者可描述為一種絞鎖或打軟腿的感覺。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滑膜炎,可有膝蓋飽滿或腫脹。



治療需依據引起關節面改變的病因,應該直接針對病因,而不是針對關節改變這一結果。最常用的是保守治療,比如非甾體類消炎藥、股四頭肌功能鍛鍊和膕繩肌拉伸。值得一提的是,在診斷髕骨軟骨軟化中,關節鏡檢查是非常靠譜的。


保守治療無效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主要的術式有:1.關節鏡下髕骨刨削;2.局部缺損切除和軟骨下骨鑽孔;3.脛骨結節前移達到髕股關節力學性減壓等等。


骨科醫生老牛


什麼是髕骨軟化?髕骨軟化症是髕骨軟骨軟化症的簡稱。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髕骨關節軟骨的退變致軟骨軟化,以膝部疼痛無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主要病理變化是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包括軟骨的腫脹、碎裂、脫落,最後可引起股骨髁的對應部位也發生同樣的病變,從而導致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那髕骨軟化的症狀體徵是什麼呢?主要在於你怎麼去看這個問題。

早期的症狀就是膝關節的不適感和痠軟無力、沒勁,以後出現疼痛,半蹲位和下樓梯時尤為明顯,這是髕骨軟化症早期出現的比較重要的症狀。

臨床表現為“前膝疼”、“髕股疼”及“髕後痛”,久坐後疼痛明顯,劇烈運動後加重.髕骨、髕周、髕骨緣以及髕骨後方壓痛明顯.嚴重者膝關節活動受限,不能單腿站立,少數有膝關節“假絞鎖”及“打軟腿”症狀,晚期可出現髕骨摩擦音及跛行.反覆損傷後,脂肪墊出現反覆性炎症增厚,故膝在過伸時也可引起疼痛,同時還反覆出現關節積液。

如果你出現上述的這些症狀,千萬要引起重視,不要當成活動多了的一般性腿疼不當回事,另外生活中傷害腿部的活動和運動我們也要盡力而為,千萬不要運動過度導致我們的腿部受到傷害。

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需要運動的話,運動之前一定要給關節先進行活動,不要讓關節猛一下的受力。飲食中要養骨,多吃一些含蛋白質多的食物,比如青菜,海鮮等食物。在一個要保持好體重,不要給膝關節帶來更多的負重,這樣的話,可能你最平常的一個運動就是在傷害你的膝蓋。如果出現膝蓋不適,請立即停止運動,去正規醫院進行相關的治療。


康復匯


髕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上極與股四頭肌腱相連,下極由髕韌帶固定於脛骨結節。其關節面與股骨內、外髁相互形成髕股關節,膝關節屈伸時,髕骨在股骨內、外髁間由近到遠呈S形滑動。

髕骨軟骨軟化症是髕骨軟骨面因慢性損傷後,軟骨腫脹、侵蝕、龜裂、破碎、脫落,最後與之相對的股骨髁軟骨也發生相同病理改變,而形成髕股關節的骨關節病。最主要的原因包括:

1.先天性髕骨發育障礙、位置異常及股骨髁大、小異常;或後天性膝關節內、外翻,脛骨外旋畸形等,均可使髕骨不穩定,在滑動過程中髕股關節面壓應力集中於某點,成為慢性損傷的基礎。

2.膝關節長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髕股關節的磨損,如自行車、滑冰運動員的訓練,是本病的常見原因。

髕骨軟骨的營養主要來自關節滑液,各種原因所致滑液成分異常,均可使髕骨軟骨營養不良,易受到輕微傷力而產生退行性變。


我們是倡導循證營養的科學團體,期待您的關注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茄子營養師


髕骨軟化症是髕骨關節面軟骨損傷引起的退行性變化,包括軟骨的腫脹、碎裂、脫落和侵蝕等病變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如果不加以治療,會導致股骨髁與髕骨相對應的關節面也發生同樣的變化,從而出現髕股關節的反應性增生,最後形成骨性關節炎。

髕骨軟化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於30~40歲發病,且女性高於男性,與髕股關節的解剖以及生物力學有關。一般認為髕骨軟化多存在先天髕股對位不良,加上後天髕股關節的過度負荷、甚至直接創傷,從而出現髕骨軟化症。

一般表現為膝痛或疲軟無力,以上下樓梯最為明顯。休息後症狀消失,活動則加重。檢查髕股關節疼痛明顯,髕骨壓磨試驗有粗糙的磨擦感、磨擦聲和疼痛不適。診斷時根據這些症狀和體徵,結合輔助檢查,就可以確診。輔助檢查各有長處,X線檢查對於早期診斷意義不大,建議行MRI檢查,可以反映髕股關節的對位情況,尤其軟骨損傷程度。

由於軟骨損傷後再生修復困難,因此預防的意義遠遠大於治療。

首先,應該重視髕骨軟化的先天性因素:髕股關節對位不良,最常見髕骨脫位半脫位或者不穩定。這類患者多發生青少年,在體育或者日常活動中,關節屈曲時受輕微外力常常會摔倒。對於這類情況,應該早期就診進行髕骨不穩定的矯正手術,這樣可以恢復髕骨穩定性,避免髕股關節的磨損。否則由於髕骨異常活動,會早期出現髕骨軟化。

其次,應該避免對髕股關節的過度負荷。改變日常生活的一些習慣:如女同志愛穿高跟鞋、鍛鍊身體時長時間蹲馬步等。這些習慣會加重髕股關節壓力,久而久之,出現髕骨磨損軟化。生命在於運動,但是注意保護關節。可以採取騎單車或者游泳的鍛鍊方式。

再次,避免關節的損傷,尤其時屈曲時對髕骨的直接撞擊損傷,戶外遠足或者爬山時佩戴護膝可以預防意外。


醫數


介紹髕骨軟骨軟化之前我們還是來先認識一下基礎的解剖,這樣解釋起來才更容易理解。



髕骨

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也就是我們膝蓋前面的“波稜蓋”,主要作用就是增加肌力距,提供股四頭肌支點,讓人體的運動更省力。髕骨訓的下方同別的骨骼一樣,都有一層軟骨覆蓋。

那麼什麼是髕骨軟骨軟化呢?

所謂的髕骨軟骨軟化就是當髕骨不在正常的股骨滑車軌道內活動時,就會發生異常的磨損,是髕骨軟骨發生磨損,龜裂,脫落。甚至增生,發生髕股關節炎。軟骨一旦受損,幾乎沒有癒合能力,所以,這種損傷也困擾了很多的患者。



髕骨軟骨軟化的根本原因是髕骨的外移導致髕骨的異常磨損導致。我可不是推崇我的運動康復,這個損傷,沒有運動康復還真是不行。你通過醫院的理療,藥物,玻璃酸鈉,氨糖這些結合起來,或許症狀會有所緩解,但你根本的問題依然存在,活動一段時間磨損又會出現。是不是很傷腦筋呢😊。



所以,要想標本兼職,除了配合常規的藥物理療外,必須配合康復訓練糾正髕骨的位置。包括股內側肌的增強,外側的放鬆,膝關節穩定性的練習等。

大家有這方面損傷的,相信這個損傷已經困擾您很久,跑遍各大醫院,沒有根本解決。需要系統的康復訓練方案可以聯繫諮詢我。我會通過系統評估診斷,給出大家合理的康復建議。歡迎大家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