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底層溶氧的作用

同人一樣,錦鯉也必須在有氧的條件下生存,不同的是人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而錦鯉呼吸的是水體中的溶解氧。水體缺氧可使其浮頭,嚴重時泛塘致死。養殖水體溶氧的作用和意義不可謂不大,可是,我們講增氧,通常的措施是增加表層或中上層溶氧,而對底層增氧關注比較少,其實,底層溶氧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增氧方法上應當加以重視。

一、底層溶氧的作用

1、養殖水底生態需要足夠的溶氧

水體底層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大,佔養殖水體總耗氧量的40%,而正常生長條件下,魚及其他水生生物耗氧只佔12%。

2、水底溶氧高促進物質快循環

水體底層含有大量的死亡藻類、浮游動物屍體以及殘餌、糞便等,有氧條件下,能加速它們的氧化分解,促進水體有機物質循環。同時,高溶氧還是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的催化劑。在養殖中後期,調節水質,使用微生態製劑如EM菌、芽胞桿菌、硝化細菌等,理論上講,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分解水體大分子有機物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為什麼有時候效果不好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有益菌需要在有氧的條件下發揮作用,池底溶氧太低,不但活菌製劑發揮不了作用,而且還會造成魚缺氧,甚至死亡,所以,養殖水體充足的溶氧是推動和加速物質循環的前提。

底層溶氧的作用

3、水底高溶氧能使有害物質無害化

底質的變化是導致水質變化的條件,良好的底質條件是水質穩定的基礎,所以穩水必先改底,而改良底質最好的途徑之一是增加底層溶氧。

底層豐富的溶氧加速有害物質無害化——使氨氮下降、硫化氫消除、酸鹼度穩定、化學耗氧量下降。有資料顯示,將1000g氨氧化成硝酸鹽需要消耗4570g氧,在水體溶氧低於3mg/L時,硝化反應受阻,而低溶氧常常處於水體中下層,同時,溶氧下降導致CO2量上升,結果使pH下降。

4、高溶氧的水底能抵禦不良氣候的影響

抵禦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突襲,需要無害化的水底,就算遭遇自然災害襲擊,也不會因水底理化因子急劇變化而形成強烈的應激反應,那是因為水底經常性高溶氧的作用。

5.水底高溶氧能降低飼料係數

許多魚類習慣水底攝食,有資料顯示:當溶氧為1.6mg/L時,魚攝食減少,飼料係數比溶氧為2.24mg/L時高一倍。如果水底溶氧極低,魚類不攝食,沉底飼料不被利用,飼料係數升高。溶氧影響消化率,溶氧高消化率高,相應飼料係數降低。

底層溶氧的作用

二、水底溶氧狀況

水體溶氧來源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空氣融入水體,包括換水增氧、人工機械增氧和風力自然增氧等,約佔溶氧總來源的10%;其二,光合作用產氧,約佔溶氧總來源的90%。

有資料顯示,浮游生物分佈在水體表層,水面下1.2m以上,超出這個範圍,光合作用極弱,幾乎沒有溶氧產生。水體溶氧的補償深度=透明度x 1.5,水體表層40cm內溶氧為過飽和狀態,100cm以下,溶氧低於2.0mg/L。

養殖水體表層溶氧較高,底層溶氧極低,而底層溶氧消耗量及需求量卻很大,這是養殖水體的突出矛盾。因而,努力研究和探討養殖水體底層增氧技術,對於改善水質條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養殖水體底層增氧技術

養殖水底增氧主要依靠人工增氧,料臺附近或投料區是加強底層增氧的重點區域,高溫季節或養殖旺季是底層強化增氧最關鍵的時候,強化底層增氧的主要方式方法概括如下。

底層溶氧的作用

1.底層預埋管道,利用空氣壓縮機充氣增氧。原理同觀賞魚水族箱一樣,把空氣壓入水底,通過預埋管道從底層增氧。此方式適合全天候採用,每公頃水面,在水底預埋10組管道,每組管道長20m。

2.把表層高溶氧水交換到水底。

可採用三種方式:①抽表層高溶氧水向水底輸送。此方式可以在池內進行,也可以在池與池之間進行,每套設備配一臺抽水機,選1個表層取水點和5個水底管道出水口,出水處帶壓力噴出為佳。宜選擇在晴天11—15時進行。

②葉輪式增氧機,晴天中午(12—14時)開機l一2小時,把表層溶氧交換到水底,向底部增氧。

③抽底層低溶氧水向空中或表層噴灑(也稱射流式增氧),促進上下水體交換,此方式適宜在晴天白天進行。以上三種方式不宜在光合作用弱或無光合作用的時段進行,因為上層溶氧降低後如得不到補充會導致整個水體缺氧甚至“泛塘”。

3.直接向水底施用增氧劑如過氧化鈣、過氧化氫等(嚴重缺氧浮頭時採用)。

4.根據底層生態需要,設計和研製底層特別增氧機如裝有臭氧發生器的增氧機。以增加水底溶氧,同時殺滅有害菌,氧化有害物。

底層溶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底層增氧固然重要,但也要適度

,因為水體底層還要考慮菌相平衡,如果好氧菌過度繁殖,厭氧菌就會受到抑制,水體微生物失衡,魚的免疫力會降低。如果控制底層溶氧達到3—3.5mg/L,或者一天中只有3小時左右底層溶氧低於2.5mg/L也屬正常。

四、結語

在養殖生態系統中,底層溶氧和中上層溶氧同樣重要。有些人雖然在水質改良上投入不少,可是還會出現底質惡臭以及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含量居高不下的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忽視了底層溶氧狀況,特別是水深在2.0米以上的養殖水體。

在錦鯉生長旺季,採用上、中、下立體增氧措施,並配合使用底質改良劑和微生態製劑,使養殖水體各水層有足夠的溶氧來維持物質和能量循環,是保持水質穩定,加快錦鯉生長的重要管理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