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房子不能像商品一樣形成惡性競爭呢?這樣百姓都能優惠了,可以遏制炒房嗎?

全國物聯卡專賣店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值得思考並討論。


討論之前,咱們先看看財智成功總結的房價高漲三大核心原因:1、地價高;2、貨幣超發;3、炒房的公司和個人多。


地價高,並且土地是國有的,也就是說是唯一的賣方市場,招拍掛的銷售策略決定了地價大幅下降的難度極大,不可能市場化。首先從地價上來講,絕對不存在惡性競爭,也不允許惡性競爭。


實際上,即便是以2018年物價上漲的程度,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商品房一平米建築成本都不會超過2000元。之所以小產權房售價不到商品房的50%,地價至關重要,但是小產權房能爭得過商品房嗎?不能,因為房子還綁定了社會福利,比如子女入學資格。


至於貨幣超發,這是央行的事情,多數情況下是通過各種貸款和債務形勢進入流通領域。能夠發行貨幣的獨此一家,絕無競爭。


就國內投資渠道來說,創業投資風險太高,能夠容納天量資金的除了股市就只剩下樓市了。股市太熊,樓市就成為唯一選擇,所以超發貨幣大量流入樓市,出現了長達二十年的大牛市。


最後再說炒房,不管是公司炒房還是個人炒房,結果就是推高房價,相應推高地價,然後賣地收益更高了。


炒房的公司也好,個人也好,自己的錢不夠,就得貸款,貸款就能給銀行穩定的利息,這可是優質貸款,於是銀行也開心了。炒房的錢多數都是銀行提供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銀行是最大的炒房客,這一點無庸置疑。


完整的利益鏈條已經形成,成本也在那裡擺著,誰來惡性競爭呢?做生意家裡沒礦的話誰能虧本賣呢?


你想低價賣,你能低價拿到土地嗎?你能低價拿到貸款嗎?你能蔑視法律的威嚴嗎?沒有正規手續的小產權房,你有實力轉變成商品房嗎?


是的,都不能,所以絕對不會形成惡性競爭。


財智成功


我想,題主所說的“惡性競爭”,應該是指的降價促銷。或者叫,打價格戰。

的確,在傳統理念中,降價促銷是銷售的主要手段。

但是,在房地產行業裡,一般情況下,幾乎沒有房地產企業會以價格戰作為自己的銷售手段。

首先,房地產是生活必需品。

這種生活必需品的意義在於,你在某些時間節點必須需要。比如結婚,比如上學。

第二,房產是超級奢飾品。

房產,是徹頭徹尾的奢侈品,並且不是誰都能隨便買得起的奢侈品。

第三,房地產的保存時間段很長。

有的產品,有保質期,保質期一過,就會貶值。

而房產,在某一個時間段內,不存在保質期的說法。甚至,會有越保存越升值的可能。

既然不擔心貶值,不擔心變質,如果沒有回款的壓力,也就沒有必要為了這兩個原因促銷。

第四,因為土地供應的限量特性,房產在某些地區某個時間段是稀缺品。

物以稀為貴,既然是稀缺品,就沒有必要促銷。

第五,每一家房地產企業都有自己的特徵,每一個項目都有自己的針對人群,房地產企業之間的直接交鋒不多,針鋒相對的惡性競爭不多。

所以,除非土地供應量放開,讓房產成為不是稀缺品的商品,否則很難出現題主說的價格戰。

其實,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收購往往比價格戰更有效。


靜觀財經


惡性競爭有個前提就是能隨時隨地生產。也就是有了需求,供給馬上就能供應上。如社會對某個床單有需求,床單廠家立馬把閒置產能利用起來,組織棉紡材料,印染材料都不需要什麼時間和周折。房子則不然,一是生產週期長,蓋房從土拍到成型最快也得需要1年時間。二是生產材料被壟斷。土地總量控制。你想蓋房沒有土地供給或者土地供給被限制住你懂的。所以房子生產週期長,土地供給等方面的限制因素不是有了需求就能馬上滿足。所以難以迅速形成有效供給自然難以形成惡性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