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部某省一所鄉村小學11名專職教師,只有61名學生,鄉村教育為什麼留不住學生?

微言心理


中部某一所鄉村小學是一名專職教師只有61名學生,鄉村教育為什麼留不住學生呢?

你說的這個情況比我這個地區有的學校生源還是多的!我這裡有個學校14個在職教師,只教學40多個學生,有的一個班僅有七八個人。為什麼鄉村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首先,受國家農村樓房化影響,原來農村村民住的都是平房,後來國家提倡住樓房,好多農民都去鎮上買樓房!開始的時候買樓房國家給補貼,一部分人買了,一部分人因為沒有錢或者是持觀望的態度留了下來,村子裡走了一部分生源,但是隨著人們對樓房的看法的改變,隨著農民體會到了居住樓房的優勢,尤其是冬天取暖舒適,所以更多的人去鎮上又買了樓房,雖然國家沒有了補貼,買的是高價,但是人們依舊堅持去買樓房,這就使農村的生源進一步的減少,而且是越來越少。

村子上只剩下的那些非常貧困的家庭和老人!造成了現在每個班只有五六個人的局面。


第二,農村青壯年出外打工的影響。 現在農村經濟薄弱,在農村農民們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去掙錢。農村的青壯年們都跑到城市裡去打工掙錢,他們打工時間久了就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了城市讀書。不但如此,有的孩子上到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而且出去之後就再也不回來了。以後到了結婚的年齡即使在外面在城市裡租房也不願意回再回來種地,這樣就造成了現在農村生源的青黃不接。

第三,農村人教育意識的提高,尋求高水平的教育的需求!尤其是農村一部分富裕起來的農民,由於經濟的提升,眼界相應的寬了,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把自己的孩子轉學到城區就學!

全國大部分地區農村的生源都在不斷減少,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隨著農村教育的不斷提升,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改善。相信東村的生源會在不斷的迴流,不久將來,我們會迎來農村教育的春天。

我是松高尋鶴,專心教育研究多年。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景行說教育


我所上班的學校所處的位置正好是在主城的邊緣,是上級圈定的可以接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的學校,因此對為什麼農村學校生源越來越少還比較瞭解。我們學校過去由於地處城市邊緣一直生源不夠足額,校長傷透了腦筋,我們教師還要給指標,動員一個學生獎勵多少現金,那滋味真不好受。記得那時候還沒有多少進城務工的農民,農村人也還沒有大量的移民城市。曾經何時,一轉瞬間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幾年時間下來農村學校漸漸沒有了生源,幾經農村學校合併撤校,曾經每個隊村都有的村校幾乎全部撤銷。現在的情況是,我們這所曾經四五十個教師編制的不起眼的初級中學,不斷擴張教學樓起了一棟又一棟。教師也從大學畢業生及農村邊遠教師充實了進來,現在無論是硬件和軟件都在大幅度提升,生源也是如波濤洶湧滾滾而來。學生都是隨父母進城的孩子,也有羨慕城市教育教學環境的投親靠友的。那些比較邊遠一些的農村學校沒有了生源也的確是處境尷尬啊。生源就是學校辦學經費的保障啊,失去了生源,經費不足,難以為繼啊。沒辦法,這是歷史的選擇。


貓哥162604536


鄉村小學11個專職教師,而學生僅有61人,師生比不到1:6。大家一定覺得這是師資的浪費,是什麼原因導致農村小學留不住學生呢?

一、城市化進程中,沒有多少村民留在鄉村。曾經回老家農村辦事,發現原來有100多人的村組,除了幾個老頭、老太外,僅有兩三戶帶著孩子留在農村的。其他人基本上都在縣城或市區買了房定居,孩子帶在身邊就讀。就算沒買房的,人在城裡打工的也會把孩子轉到城裡中小學上學,方便照顧。

二、農村教育的質量也需要提高。前不久報道的湖南新化縣水車鎮荊竹小學期末考試成績單:一年級的15人中,語文考個位數的有6人,最高分僅為30分,數學考個位數的有3人;二年級的19人語文成績中考個位數的有5人,數學只有4人及格,最高分67分。這樣的成績怎麼與城裡孩子競爭?他們還有未來嗎?如果農村小學的教育質量如此,誰還敢把孩子留在村小呢?


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差,待遇不高,優秀老師不願去教,導致教學質量差,學生成績差。於是大家都把孩子轉學到城市學校,村小沒有了生源。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只能是村小繼續合併,農村中小學更加難以振興。

個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在一些僻遠落後農村的教學點,這種現象比較普遍。這些地方一般距集鎮中心很遠,交通不便,村民也很少,學生數自然更少。如今這些教學點已成雞肋。若撤掉教學點,低年級學生不能到中心校住宿,校車接送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太高,還很不安全。若保留教學點,每個班級的學生太少,按1:20的標準配備教師,根本無法排課;按課程安排教師,又會嚴重超編,浪費教育資源。

鄉村學校留不住學生,不能怪鄉村教育。根本的原因,是鄉村留不住人。但鄉村留不住人,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

鄉村的人哪兒去了?自然是去了城裡。

去城裡幹什麼?一是工作,二是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不但沿海發達城市的經濟得以騰飛,連內地世世代代耕田種地為生的農民也沾了光,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論農民工曾經有多苦,為城市流過多少血多少汗,受到資本家多少剝削,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上下五千年來的中國農民,是從未如此富有過的。哪怕是僅依靠出賣勞動力的群體,其收入水平也已逐漸逼近乃至超過縣城的“中產階級”。

2002年,我裝修自家的二手房,請的泥瓦工日薪30元,小工日薪20元。當時我是工齡7年的初級教師,平均月薪1000元左右,略高於泥瓦工。

2018年泥瓦工日薪達350元以上,小工200元。我是工齡23年的中級教師,平均月薪4000元左右,遠低於泥瓦工。

農民手裡有了錢,該怎麼花?

首選在農村建房。如今農村的房子,若按套數計算,空置率至少在60%以上。房子越建越多,人卻越來越少。

次選進城買房。手頭的錢沒有投資渠道,存銀行會貶值,只有在城裡買房,既能保值增值,還能自住。不如索性將家搬過來,將孩子轉到城裡讀書。城裡的學校條件好,老師水平高,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至於自己,繼續外出打工,讓老父老母在城裡照顧孩子,兩頭不誤。或者自己在城裡做點小生意,在工業區上班,都行。如今內地的工資水平比沿海也低不了多少。

可以說是城鎮化進程加速,也可以說是城市不斷吸乾了農村的血液。總之,農村日益凋敝。鄉村學校也逐漸撤併、消失,只剩下一所中心小學和少量教學點。不客氣地說,教學點的學生,他們的家長大多是被經濟社會淘洗之後遺棄在鄉村的貧困群體;教學點的老師,也多是年老的本地教師、代課教師,或過客匆匆的支教生。

鄉村教育如何振興,是個重大課題。也許可以乘國家正在實施的“鄉村振興”大戰略的東風得以破局。讓我們共同期待。


毫米


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1、一方面,由於大多數的青壯年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掙錢,家裡一般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剛開始或限於經濟或者眼界限制,這些外出的人群只是覺得只要每月按時寄錢回家給老人和小孩就可以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呆在城市、發達地區的時間長了,會發現一部分具有憂患意識的打工人早就把孩子帶在身邊,哪怕就讀的只是“農民工子弟學校”這樣帶有偏見性的烙印的民辦學校,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也比老家的小鄉村學校要好。因此,他們深感老家跟外界的距離越拉越大,更想到“如果不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他們也象我們一樣在離鄉背井給人打工”。因此,他們不管帶孩子外出會增加多少成本和苦累,也堅持帶著孩子一起到外面跟著自己讀書。農村人愛跟風,也覺得這既能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也能夠讓孩子天天都能見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親情感情的培養也有好處,於是一個見一個跟著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一起讀書和生活,時間一久,很多村莊便出現了空巢村——十戶有七、八戶沒有人在家,孩子們在外地讀書的比例也高達80%-90%以上,這已是當下中國農村不爭的事實。

2、另一方面,由於鄉村老師的待遇、生活各方面都不如城裡的高,平日裡除了上課之外,要是家裡遇到什麼事,辦起來也很不方便,沒有城裡的輕鬆。因此,好多鄉村學校已留不住那些能力強、文憑過硬、業務水平較高的老師。留在農村學校中教書的老師,要麼是年紀稍大的,要麼是本地人,因為要照顧家裡才留下來的,也有一些是到剛從學校畢業的,需要下到農村學校中打磨一兩個學期或者一兩年就要往城裡調的新生老師。這樣的境況,使得不少家長不願意拿孩子的學習來賭,因此即便不把孩子帶往自己在外省打工的地方,也會考慮讓老人家帶著孩子到鎮上、甚至是縣城或市裡的學校讀書,老人們則全程陪讀。這樣的現象近年來更是普遍,甚至已超過了把小孩帶到外省讀書的勢頭。

3、還有一些家庭,由於家裡比較窘困,孩子讀了幾年書成績不太好的,便順理成章地早早就讓孩子棄學,跟著父母到外地做學徒,或者在家裡幫大人們做點事。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原本持“讀書無用論”的家長也意識到了“沒有文化,將來更難賺錢”這一點,這一類的現象也漸漸減少了。

綜上所述,農村孩子在鄉村學校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一方面是父母對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則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我相信隨著美麗新農村和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在不久的將來,鄉村校園一定能迎來它新的發展機遇。也希望廣大農村的適齡學童們,能夠儘早迎來可以安安心心在自己家鄉讀書的好時光。


視覺作家李承駿


鄉村小學為什麼留不住學生?

我這個曾在農村小學呆過多年親眼見證這一變好的老師來回答一下。


從題主描述來看這個學校還有11名專職教師應該還是個完小校,像這樣的完小校我們這邊都少了,我們這裡的一個鄉鎮下村小最多一兩所完小或供低年級孩子讀的教學點。

我親眼看著一個個鄉村學校從一個班都好幾十人的完小校演變成今天這樣,原因我來分析如下。

首先,最最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家政策的扶持。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村大量農民進城務工,造成了農村學校出現大量留守兒童,為了農民工隨遷子女進城入學可以更安心,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取消原來規定的外來人員子女在當地學校就讀收借讀費,並且提出了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指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書本費、免學雜費,補助寄宿生活費)的政策,也就是說農民工子女隨遷入學照樣可以享受“兩免一補”的政策,農民工子女也就可以進城接受良好的教育了,一下子就降低了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鄉村小學的學生數就少了。


第二、鄉村小學人數變少,本來以前一個班可以有語數兩名教師,現在就剩幾個學生一個班,多數班級就成了一個老師包一個班,老師工作量大,一人每天需要備多種科目的課,浪費教育資源,這就出現了撤點並校,也就是一般的學校高年級班級併到了鄉鎮所在地學校去,多數的是整個學校撤點,因為加上有國家的“二免一補”政策,學生到並校點後成了寄宿生,學校給補助生活費,一日三餐國家出錢,聽說伙食還是挺好的,家長們也願意撤點並校,畢竟大學校教學條件好。


第三、鄉村小學留不住年輕老師。我們這邊規定本科畢業的老師下鄉教學三年可以參加進城選調,專科畢業的呆滿五年。哪個年輕老師願意一輩子呆鄉村呀?所以這村小隻是他們的進城踏板,一個個都走了。這樣就造成農村學校老師不是老的老師就是剛畢業的小青年老師,家長們也不願意孩子在村裡讀,想盡辦法帶孩子進城去,畢竟現在村民也很重視孩子的學習。

所以嘛?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了。


採山時光碎片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師生比!

筆者曾經在2016年,去江蘇沭陽縣的一所鄉村中學上課。我精心準備了一堂課帶過去,到了學校一看,傻眼了!全校初一到初三,三個年級總共只有71個學生。但是,老師卻有82人。

在後來與校長的交流中發現,學生都跑到縣城去了。老師的編制在鄉村,跑不了,只能在這待著。大家輪流上班、輪流休息!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教育產業化

沭陽縣所在的宿遷地區,曾經是落馬明星官員仇和的主政地。他當時主張教育、醫療產業化。將醫院、學校賣掉。大力扶持私立教育。結果在沭陽、泗陽、泗洪等縣城,出現了數家航母型的巨無霸學校。每所學校人數可達2萬人。然後將全縣最好師資往這樣的學校配置。導致全縣的適齡學生都往縣城擠,造成鄉村學校空心化!

教育的非均衡化

與蘇州教育不同,蘇北的教育非常不均衡。蘇州每所學校,包括哪怕是鄉鎮中小學,無論硬件、軟件都非常強大。有外地網友驚訝的發現,在蘇州一不起眼鄉村角落,都會有特級教師、教學名師。在他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其實,這正是蘇州特別之處--教育均衡化!

鄉村一旦缺少了優秀師資,學生自然就會往別處流,最後造成空心化的尷尬狀況。

生源爭奪功利化

今天的教育競爭,往往就是生源的競爭!在富裕了中國,大家硬件都很好。師資也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生源爭奪就成了致勝的關鍵了。

鄉村學校在私立學校、重點學校、中心校的一輪輪掐尖後,便只剩下可憐的一點點的家底了。

其實,這種教育壯況對教育是不利的!尤其是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負擔!

所以,筆者對蘇州的均衡化教育是非常讚賞的!


姑蘇講堂


  鄉村教育留不住學生,也難留得住教師,這是農村教育的一個困境。

  筆者在教育部門工作,一所農村小學只有幾十、甚至幾個學生的情況並不少見。究其原因,一方面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農村進城的人越來越多,農村學校的生源自然減少;二是農村學校由於條件艱苦,難留住優秀的教師,因而學校對當地生源的吸引力越來越低。

  當前,在一些遠離城鎮且人口密集的農村地區,當地小學的生源還是比較充足的,一所有數百人規模的小學,師資水平、教學質量也是比較有保障的。困境在於一些人口稀少的農村小學,生源越來越萎縮,並形成惡性循環——學校規模越來越小、教師越來越少,當地群眾對學校辦學質量的信心越來越低,有條件或對子女教育比較重視的家庭都會想方設法將孩子送到城鎮讀書,留在當地的孩子越來越少。

  筆者走訪過不少只有幾十個、甚至幾個學生的農村小學。這些小學生源雖然越來越少,但只要生源仍沒有完全消失,學校就必須持續長期存在——雖然質量並不能保障。由於農村尤其是山區人口稀少、低年級學生遠途上學或寄宿均有較大困難的情況下,通過撤併校點或集中辦寄宿制小學的方式也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比如撤併校點往往會遭到當地一些群眾的牴觸,這就是困境所在。

  農村尤其是山區農村教育的出路在哪裡?歡迎您的討論、點評。


高考志願梁老師


這兩天答的問題都與鄉村小學學生流失有關,看來為鄉村教育憂慮的人士還是很多的,這是一個好現象,大家都關注,都重視,就能群策群力,為振興鄉村籌謀劃策。

對於目前鄉村小學的現狀,我的意見是真正落實鄉村教師待遇,讓鄉村教師安心留在鄉村學校,提高留在鄉村學校讀書孩子的家長重教意識,共同教育好在鄉村就讀的學生。

如果不這樣做,今年的11名教師,明年可能就只有三兩個了,今年的61名學生,可能會變成個位數。

有人罔顧事實,把責任全部推到老師身上去,說什麼老師沒教好,學生才流失的。有人又把原因都算到孩子們頭上,好像這些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笨蛋就是問題孩子。這些都是違背事實的胡言亂語。

鄉村學校學生銳減的真正的原因在於:

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正處於城市化的進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農二代其實已經不生活在農村了,他們已經是城市的市民,只是戶籍制度沒跟上發展的步伐,他們的戶籍沒能得到解決而已。這些農民身份的工人,有的在城裡買了學區房,有的租房居住,把孩子帶到了城裡學校讀書。

二是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出生率持續走低,孩子絕對數上是減少的。雖然全面二胎政策實施了,但這個政策的效果還不明顯,反映在入學上,還要等到幾年之後。

三是私立學校到鄉村學校掐尖掐走了一部分學生。對於私立學校,國家的政策是鼓勵的,招生上比公立學校的就近入學佔據很大優勢,可以跨區招生,農村的一些成績好的孩子就被私立學校招去了。

指望學生迴流到鄉村學校是不現實的,流失只會越來越嚴重。現在要做的,是穩住,採取措施,穩住老師,穩住學生,正視現實,家校合力,辦好現有狀況下的學校。


當代師說


我怎麼就遇不到這樣輕鬆的學校呢?

我也在中部某省,也是一所鄉村小學。可我們這裡所有的鄉村小學教職工都不超過6個人,並且這樣的學校學生都在100人以上。學生人數不超過100的學校最多隻有5名老師,有許多老師都是包班上課(就是一個人給一個班上所有的課),總之每個學校的老師都忙的不可開交,因為除了正常的教學,還有幾倍於教學任務的其他工作要做。


吐了這麼多嘈,下面回答正題。其實答案太簡單了:經濟落後是造成鄉村教育留不住學生的根本原因。現在每一個有經濟能力的人都會去城鎮,而不會窩在鄉村,特別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所謂人往高處走,不就是這個道理嗎?至於說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對鄉村教育政策傾斜什麼的都是治標不治本,不過也沒有辦法,畢竟經濟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實這是一個可怕的循環:越是經濟不發達,教育越落後,教育越落後,經濟越不發達。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農村老師只能儘自己努力為鄉村教育做貢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