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9月27號晚10點左右13歲的男孩因玩手機和家人發生矛盾跳河自殺,你怎麼看?

阿彪93708886



湖南婁底市新化縣某校13歲學生,於9月27號晚10點左右因玩手機和家人發生矛盾跳河自盡。這是時隔不足一個月,繼本月10日四川天全縣一初二學生因與家人一言不合投江自盡,在青少年學生中發生的又一起極端事件。對此談幾點看法:

第一、孩子從小該管得管,對無理要求,不能嬌慣。聽到這類孩子輕生的案例,讓人既心痛惋惜又覺得可氣可恨。我認為敢於與家長以死相拼的孩子往往是從小嬌慣所致,一出生要星星不敢給月亮,沒經受過拒絕駁回,等到想管的時候已經成性,脆弱的性格形成,就不好管了。新化縣這一個就認上了玩兒手機,天全縣那個淨想著吃零食。都是不服家長管教。


第二、要摸透孩子的心理,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是對什麼事物都感興趣,好奇心越強烈。尤其是近幾年流行的智能手機極具吸引力,讓成年人都欲罷不能,小孩子想玩一會就讓玩一會,大人也不必嚇得不得了,你越不讓他玩兒,他越想玩兒,反而給他造成一種飢渴感。什麼事都是越禁越壞,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也可以嘗試轉移一下視線,從多方面培養一下孩子的興趣愛好。

第三、父母教育孩子理念要一致,包括父母的父母,要協調立場,觀點一致,不可以有唱紅臉的唱白臉的,有意見背地裡去說,教育孩子要一致對“外”。不和諧的家庭出來的孩子逆反心理肯定要比和諧家庭出來的孩子強,也就是俗稱的擰。

您在生活中肯定還會有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您加入討論留言,也謝謝您點贊與關注!


赤橙黃綠青藍紫518


看了事件介紹,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們當地就穿的一句話。

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很多人吃不飽,更吃不上好的,我們流傳一句話:”豆腐是我的命,見了肉我就不要命”。現在可以換換了,“見了手機不要命”!



01、近期3起因為手機不要命的事件

1、8月18日下午1點過,四川省蒼溪縣浙水鄉一未滿20歲的大二學生玩手機遊戲時,因不想替母親取快遞,母子倆發生爭吵。一時想不開的他隨後跳入距家門不到20米處的二龍水庫,母親急忙下水去救。無奈水深又不諳水性,兩人都溺亡。

2、8月24日上午,在衡陽縣西渡鎮光華學校附近某一高層小區,因向母親討要手機玩被拒,五歲男孩逐把自己反鎖在房間,從三十一樓跳下摔死在五樓平臺。\t當事時孩子父母親以及爺爺奶奶都在家,可惜沒能及時阻止,救回孩子。聞者紛紛嘆息,小樹苗還沒來得及茁壯成長,便枯萎而死了。

3、9月27日,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就發生了一起,父母阻止孩子玩手機,孩子則一氣之下光腳跳進滾滾資江,最終死亡。

還有網上沒被爆料的。8月底,寧波婦兒醫院的一位醫生,發了一條朋友圈讓無數人吃驚,他寫到一晚上醫院送來兩名自殺的少年,原因都是因為不讓玩手機。



02 為什麼孩子會為了手機不要命?

現在手機能滿足很多人的心理需求,從而產生手機依賴。

不少孩子覺得,手機能給自己的,比親爸親媽還要多。有時候孩子甚至會認為:手機就是他,他就是手機。 手機代替父母,成了孩子的情感寄託和心理依靠。

一旦奪走他的手機,就等同於奪走他的身份、他的社交關係以及他少有的成就感獲得來源。這個時候,他當然要跟你拼命。



03、別讓手機害了一代人

一百多年前,在鴉片的毒害下,國力衰弱,屢受欺凌,至今還能讓人感受到屈辱。而一百多年後,當手機依賴成了人們普遍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很少有人擔心。

因為手機疏遠了親情,因為手機荒廢了學業,因為手機導致了家庭矛盾,因為手機影響了工作,因為手機損害了健康。。。手機在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帶給我們的危害也越來越多。

特別學生,意志力不強,自制力更弱,更容易產生依賴,危害也更大。倘若任由發展,被手機控制的一代人,沒有手機就不能活的一代人,還有什麼希望?



不能讓孩子贏了遊戲,輸了自己。防止手機依賴症,任重道遠!

我是【文軒閣】你若認同,歡迎關注+轉發,期待您的看法!


文軒閣


從小就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包括他的生活各方面行為舉止和道德修養。別一味的放縱,有什麼就給什麼那就是等於提前給孩子掘墓,尤其是現在的孩子懂事早,接觸的事物也多了,一般都是人家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對孩子生怕委屈了孩子似的,其實這種是方式不對的。

我家是農村的,小時候一牆之隔的堂嫂提個尿桶在門口的水溝裡打水兌尿好去地裡澆菜,那個臭氣熏天的搞的我們家還在吃飯都難以下嚥了,我氣死了,那時候大概是五六歲,站起來就去把門砰的關起來了。誰知道呢,我父母還對我責怪來著,說我不該這樣衝!

其實我的意思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人家做錯事你不能跟著做錯,要關門也要輕點。就像有時候人的惡念起來了如果不及時遏制的話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就像慾望,一旦萌芽就會無限生長。那麼自然的,到了那個時候除非你把那慾望的根拔除,否則是不可能制止的。

而孩子,從小習慣了一有要求就給予了滿足那麼一旦有一次你覺得孩子的行為該糾正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斌哥1774


表面上看,這位小男孩是因為媽媽不讓他玩手機才自殺。而事實上,自尊心被消磨殆盡,才是他自殺的根本原因。

手機遊戲成癮,本身就很容易成為一種傷自尊的行為。儘管,在其他人看來,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但是,事實上,這是自我向情緒屈服的結果。遊戲成癮不同於正常的遊戲,正常遊戲是被自我允許的,而且是受自我控制的。但是,遊戲成癮則相反,自我在成癮情緒面前無能為力,在抵抗一段時間之後,不得不選擇妥協。



為了緩解自我的挫敗感,通常成癮者會採取各種心理防禦。比如說認同、自我麻醉、合理化等等。這樣,對成癮者來說,他們又可以心安理得的玩遊戲了。一旦這種心理防禦建立,想幫助成癮者擺脫心癮,就很難了。

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指責!


如果家長在這時,認識不到孩子玩遊戲的心理動因,而只是簡單的對孩子玩遊戲的行為進行指責,只會進一步的增強孩子的無力感,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並且,他們會認為,別人的指責才會讓他們自尊受損的根本原因。不管別人的初衷是好是壞,都會讓孩子對他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
所以,對於手機遊戲成癮,防重於治。在治療時,一定要在心理諮詢師的指導下,用合理的方法,幫助孩子戰勝心癮,成為自己的主人。不然,很容易釀成各種各樣的悲劇!


姜丁粽子


最近又一個孩子因為手機和家人發生了爭執,不僅打勸自己早些休息的姐姐,並且離家出走跳了河。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孩子因為手機和家裡發生爭執,也不是第一個孩子因為手機被收而輕生,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我們都會心痛,看到父母在一邊哭得死去活來我們都感到難受 。很多人都有疑惑,為什麼一個千把塊的手機能輕易帶走一個孩子的生命,為什麼孩子會那樣輕易為了手機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1事件回顧

該男孩一家在新華街上住,孩子讀初中,事發當晚孩子放了晚自習後就開始玩手機,所玩的手機就是普通的智能手機。因為他明天還有早自習,姐姐和母親勸他早點休息,讓他停止玩手機,並且沒收了的手機。結果發生了爭執,爭執的過程中,男孩把手機摔了,並且動手打了姐姐,姐姐因此受傷流血。然後他一個人跑出家門,在新化縣資江一橋上縱身跳下,他的年齡永遠定格在14歲,大好的青春因為一部手機而失去了顏色。

而近兩個月已經有多起類似的事件,如果僅僅是個例那麼我們可以說是孩子過於寵溺的緣故,但是多起事情的方生,就需要深思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孩子會對手機這樣依賴?

02 為什麼孩子會為了手機不要命?

當我們很多家長覺得照顧孩子比較吵鬧,給了孩子一部手機,世界瞬間安靜,也不用擔心孩子會亂跑出現問題。但父母卻不知自己悄悄被手機取代。

關心:人都是有各種感情需求的,比如被關心、被安慰,而這種需求孩子逐漸通過手機得到了滿足。我今天心情不好,小哥哥可以給個贊嗎?我的xx丟了,小姐姐可以給個心嗎?甚至出現了,我媽媽去世了,可以給個贊關注下嗎?讓人愕然。還有平日裡無人關注,而在網絡裡搖身一變成了呼風喚雨的網紅。孩子的感情需求通過朋友圈和視頻軟件傳播,並得到滿足,他們能不對手機依賴嗎?家長漸漸還有位置嗎?

現在手機滿足了很多孩子的各種需求,產生手機依賴也就是一種必然。不少孩子覺得,手機能給自己的,比親爸親媽還要多。手機就是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孩子的情感寄託和心理依靠逐漸被手機替代。一旦奪走他的手機,就等同於奪走他的身份、他的社交關係以及他少有的成就感獲得來源。這個時候,他當然要跟你拼命。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從兩三歲就開始培養孩子對手機的這種依賴。

結語:別讓手機害了一代人

一百多年前,在鴉片的毒害下,國力衰弱,屢受欺凌,至今還能讓人感受到屈辱。而一百多年後,當手機依賴成了人們普遍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很少有人擔心。

因為手機疏遠了親情,因為手機荒廢了學業,因為手機導致了家庭矛盾,因為手機影響了工作,因為手機損害了健康。手機在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帶給我們的危害也越來越多。

特別學生,意志力不強,自制力更弱,更容易產生依賴,危害也更大。倘若任由發展,被手機控制的一代人,沒有手機就不能活的一代人,還有什麼希望?


佩弦教育


這事別賴手機,手機不背鍋,這是人的問題,第一是孩子個人問題,第二是家長教育問題。

手機每個孩子幾乎都有,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手機上癮,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因為手機跟家長衝突,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自殺,自殘。所以這還是個人問題。

手機是中性的,沒有立場的,在不同人的手裡能夠發揮不同的作用,手機作為通訊工具,已經必不可少,智能手機更是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只把手機當做遊戲裡,並上癮,這就是個人問題了。

手機對孩子影響較大,所以家長應該做好手機的使用工作,至少保證孩子不能手機上癮,還有,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必要給他們手機,孩子小,自制力薄弱,自制力也差,所以容易上癮。

手機對孩子的危害還有,對視力的影響,這是生理因素,還有心理因素更重要,對生活失去興趣,人變得懶散消沉。有暴力行為,對親人施暴,等等,嚴重的,可能導致自殺。

所以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家長來解決,不要過早的給孩子玩手機,孩子玩手機要有一定的限制,要可控,同時,家長也要做榜樣,以身作則。


韓東言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我們不禁要發問?為什麼小孩這麼愛玩手機?為什麼小孩這麼脆弱?家長究竟該怎麼做?

下面我就結合案例來談談:

首先,我們處在一個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我們不能逆時代潮流而行,禁止孩子玩手機絕對不足取。

智能手機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大人都無法離開手機。何況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呢?面對手機的便利性、娛樂性,人們普遍是沒有抵抗力的。既然無法避開,不如順勢引導。

其次,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來說說我是如何教育自家孩子的。我家的孩子與千千萬萬的孩子一樣,喜歡玩手機,喜歡玩遊戲。我與他約定:

平時(週一~週五)少玩手機。在保質保量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每天可以玩10~15分鐘。玩什麼內容,我不限制。週六週日,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可以玩一個小時。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與玩手機掛鉤。每次考試成績下降,取消玩手機“福利”兩個星期。考得好,獎勵玩手機時間。

所以,我家的孩子一直可以玩手機,但成績一直很好!

第三,平時注意對孩子的挫折教育、生命教育。

我認為玩手機事小,生命教育事大!屬於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你揮霍了,也就徹底沒了。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愛生命!我們不能粗暴的隨意處置生命!從某種意義來說,生命不是你一個人的。也就是說你不是為你自己一個人活的!

當然了,這裡涉及到家庭教育問題。限於篇幅,無法展開。這也不是本篇要說的重點。我會在我的頭條號“姑蘇講堂”裡做專題講座。歡迎關注、閱讀!


姑蘇講堂


手機是現在這個社會上幾乎每一個人都擁有的高科技產品,手機有利於我們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便利,可以隨時隨地的打開手機看看新聞等好處。但手機上的遊戲,卻又是一個令現在父母十分頭疼的事情,遊戲有助於我們百忙之中娛樂一下,放鬆心情緩解壓力;但是在沉迷遊戲的小孩子身上,卻造成了很多事故。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手機用得好就是一個很便利的高科技,但用不好就會給家庭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在現今階段,父母很難避免買手機給自己的孩子,畢竟手機能提供的便利是有目共睹的。決勝網認為,在買手機的過程中,父母就可以開始給孩子有一個概念,就是手機是需要靠他自己的努力而換取的。可以在與孩子約法三章之後才買手機給他。


在孩子拿到了手機之後,父母必須多加關注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畢竟現在的手機內容太多,好的壞的內容都會有意無意的呈現在孩子的面前。而對於孩子玩遊戲的情況,父母更加需要多多留意。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必須扮演很好的引導者,在這時候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遊戲與學習哪一個才是他的人生中更重要的東西。父母可以跟孩子協商必須在課業完成之後才能玩遊戲,也必須規定一天不能玩超過多久等,這樣也有助於孩子規劃自己的時間。


13歲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時期,父母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他們身上,這時候陪伴是很重要的。父母也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多多陪伴孩子,帶孩子出外走走,看看窗外的世界,而不是跟孩子一起宅在家裡玩手機。雖然是難得的週末,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是更為重要嗎?


決勝網


手機之禍,手遊之害,手機遊戲真的毀掉不少孩子的前途。昨天下午放假前,我還特別給家長髮短信,管好自己孩子,讓孩子與手機保持距離,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現在是讀書求知的年齡,不要被手機網遊牽著鼻子走。我跟學生也經常講,手機伴你一生,手機也可能毀掉你一生。雖然這樣說,但我知道,效果其實是非常有限的。手機遊戲,網絡遊戲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強了,父母管不了,老師其實也沒有多少辦法。學生沉溺於手機遊戲問題,真的不僅僅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問題,而是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新帶初一,開學沒幾天,就有一位家長專門跟我說,老師,我的孩子天天抱著手機玩,我實在管不了了,我收了他的手機,他在家裡又鬧又跳,象瘋掉了一樣。老師,幫幫我吧,他比較聽老師的話。家長眼中帶淚,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持續數年的放縱,又豈是一位班主任短時間能改變的。班主任二十載了,最近這些年,真的目睹了不少學生因為沉溺於手機遊戲,與父母冷眼相對,甚至惡語相向,這些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下滑,身心更是受到嚴重傷害,身體也受到傷害。有孩子因為手機遊戲問題與父親發生激烈矛盾,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

悲劇。可是該怎麼辦?頭條朋友們,說說你們的想法。


途蟲的百味人生


真不願看到或聽到這樣的新聞:孩子因為玩手機而跳河自殺,實在是太脆弱了,長大了或許也經不起大風大浪。再就是,現在的手機真害死人,父母從小要正確引導。

其實,這種孩子多數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經常會和大人對著幹或頂嘴,你說他一句就回敬你數句。更有甚者直接回懟:你指西,我偏去東,常嗆的大人一愣一愣的。

常聽家長訴苦:唉,現在孩子大了,不可一世的樣子!其實,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無一例外都會經歷這麼一段時期,可能有的明顯、有的大膽,有的來陰的。

我覺得,作為家長一定要淡定,孩子正在火頭上,切忌以暴制暴、火上澆油。應儘量剋制自己——多冷靜、多哄哄,儘量掃孩子順毛,以幫助孩子度過這段危險時期。

有些孩子或許也是從小沒教育好,缺乏良好的關愛或家教,實是被寵壞的中國式子女。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壞孩子!每個孩子生下來都似一張白紙,作畫人就是其父母——白紙變成美畫or劣畫,關鍵在父母的“神操作”上。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等到家庭的溺愛變異為"一種包庇護短的呵護、有訴求即答應的滿足"時,它就不再是愛,而悄然變成了一把能置人於死地的"溫柔刀",這種孩子稍一遇挫折就往往“繳械投降”!

一個人的優秀並不是學習成績,智力也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人格。

本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上,就痛批過某些學生,太缺乏“逆商”,沒有一點抗挫能力——因暑期也出過類似事:大二學生因玩遊戲未幫媽取快遞,被罵而跳河自殺,媽媽想不通,也跟著跳了……

接著我又批某些學生:如果想讓自己短命,不如讀幼兒園時(二三歲)就自生自滅。父母辛辛苦苦養到大二,一下就沒了,誰也不好受。

然後鄭重對學生說:你們的命已不完全是你們自己的了,是父母的、是國家的,你們無權自殺、浪費,必須好好地活著、健康地活著,並爭取為人類多做點義務或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