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國產航發取得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飛機要換“心臟”了

大抵是為了慶祝祖國的生日,這半個月來我國軍事裝備各方面的進展不斷,除了廣為人知的航母艦載機模型上艦,055萬噸大驅裝備升級,以及轟20的重大進展得到央視確認外,中國科學院於9月27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再次為我們展示了一項中國航發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這一裝備的成功研製,實現了我國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氣膜孔的“冷加工”突破,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意味著我們的大飛機要換國產心臟了。

國產航發取得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飛機要換“心臟”了

隨著如今軍機的戰力不斷提高,對航空發動機推重比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因為推重比的大小直接決定著戰鬥機的性能,而要增加推重比最關鍵的就是提高熱效率,這對材料的高溫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關資料表示,曾經我軍為了提升殲-8F戰鬥機的性能,將渦噴-13的渦前溫度提高了15攝氏度,直接導致發動機故障頻發。這正是因為發動機渦前溫度的升高也大大惡化了發動機中各個高溫零部件的工作環境,導致發動機零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降低。

國產航發取得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飛機要換“心臟”了

要在極高的溫度下實現發動機安全高效高壽命的運轉,目前國際公認的方法只有兩個,一是研發耐高溫的合金材料,二是發展先進的高溫零部件冷卻技術。但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第五代單晶葉片材料,其熔點也很難超過1227攝氏度,這一溫度比渦扇-10B“太行”發動機的渦輪前燃氣溫度還低200。

國產航發取得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飛機要換“心臟”了

而這次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突破性進展正是第二種方法,該所開發出了國內最高單脈衝能量的26瓦工業級飛秒光纖激光器,研製出系列化超快激光極端製造裝備,在國際上率先突破了小空腔(0.5毫米)葉片對壁無損傷微孔加工的世界技術難題,實現了超高精度的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氣膜孔的“冷加工”,而氣膜冷卻孔的作用正是解決航發在超高溫及超高壓等苛刻條件下的冷卻問題,這一突破性的進展促進了我國航空發動機的升級,更為我們的大飛機換上“中國心”打下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