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艦什麼時候建成的?

小莉²º¹²


這個事情比一般人想象得要早。

你知道飛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吧?對了,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進行了第一次成功的飛機飛行試驗,通常被認為是飛機的誕生日。

而“航空母艦”的想法,在飛機產生之後不久就出現了。1909年,一個叫克雷曼·阿德的法國人寫了一本書,名字叫《軍事飛行》,明確提出了在大型軍艦上起降飛機用於戰鬥的思想。

美國人第一次進行了軍艦起降飛機實驗

勇於實踐的美國人更是說幹就幹,在1910年11月14日,就進行了在軍艦上起飛飛機的嘗試。那是在美國的新型輕巡洋艦“伯明翰”號的甲板上,一個名叫尤金·伊利的民間飛行員,駕駛一架“柯蒂斯”式單座雙翼民用飛機,勇敢地進行了起飛。飛機離開艦身以後,眼看就要晃晃悠衝向大海,千鈞一髮之際,尤金終於把飛機拉了起來,成功飛向了天空。隨後,飛機在附近的陸路上實現了著陸。

兩個月後,尤金·伊利再次駕駛同一架“柯蒂斯”式飛機,開始了在軍艦上的降落試驗。這一次飛機是在陸地上起飛,降落在 “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的甲板上,靠著攔阻索的幫助,這次飛機降落也成功實現了。

“伯明翰”號巡洋艦上進行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飛機起飛試驗

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

因此說,第一次軍艦起降飛機實驗,是由美國人實現的。

英國人完成了第一艘航母改建

既然船艦上起降飛機是可行的,那就趕緊建造專門用來起降飛機的船艦吧。

最初的所謂航空母艦,都是由商輪、巡洋艦改造而成的。

1917年3月,英國著手將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艦“暴怒”號改建為飛機母艦,但這個改造不太徹底,有很多缺陷。從1917年開始,英國又將建造中的客輪“卡吉林”號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這種長達168米的全通式飛行甲板,極大方便了飛機的起降。1918年5月,“百眼巨人”號改裝完工,排水量14450噸,最大航速20節,可搭載飛機20架。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美國人也開始了改裝航空母艦的步伐。1920年3月,“木星”號運煤船進入諾福克海軍船廠,進行為期2年的改裝。船上架起長162米、寬19米的飛行甲板。船上還安裝了升降井。改裝後的“木星”號被重新命名為“蘭利”號,由於它很像一輛帶篷的馬車,又被戲稱為“帶篷馬車”。“蘭利”號最大航速只有15節。但它的載機數量可以達到33架。這在改裝航母中可算一個驚人的數字。

日本人建造了第一艘從頭建起的航母

1917年4月,英國海軍部在一家大型造船廠秘密訂購了一艘航母,命名叫“競技神”號。英國要搶在各國之前建造真正的航母。該艦全長182.3米,排水量1.09萬噸,航速25節,搭載飛機20架,設有貫通式飛行甲板,甲板中段的右舷建有島式上層建築,成為以後航母建造的樣板。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競技神”號逐漸放慢了建造速度,一拖就是5年,直到1923年才正式加入英國皇家海軍服役。

但是,日本為趕在英國“競技神”號之前完工,爭奪世界航母第一國的稱號,1919年開始建造“鳳翔”號航空母艦,1922年底建成服役。該艦長168.25米,排水量7470噸,航速25節,搭載飛機21架,採用貫通式飛行甲板和島式上層建築;日本建造的這艘航空母艦,被稱為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

不過,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發揮作用併成為絕對主力,已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事情了,而在二戰中大出風頭的那些明星航母,比如美國的 “企業”號、“約克城”號、“大黃蜂”號,日本的“蒼龍”號、“翔鶴”號,在航空母艦發展史上,已經屬於第三代了。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洪良


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誕生於1917年,當時英國的暴怒號裝甲巡洋艦為了支持英國海軍艦載機的實驗首開先例的將軍艦前部的武備和設施全部取消並鋪設了飛行甲板,然而此時期的暴怒號載機巡洋艦隻是具備了搭載艦載機的能力而非是全通甲板的航母,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的全通甲板航母應該是英國於次年改裝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本來是一型大西洋商船,但是在經過臨時的改裝之後具備了機庫和升降機等設施,是一艘真正意義的航空母艦。 但是,百眼巨人號只是由商船號臨時改裝而來,艦載機搭載數量並不是很高。世界上第一艘以艦載機為武器的航空母艦是於1922年下水的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而值得一提的是,次年英國最先建造卻晚幾個月下水的竟技神號航母就完成了舾裝工作,可以說假如英國只要稍微再快一點,就可以奪走世界上第一艘專用型航空母艦的頭銜,而從背後也能看出,日本對於新技術的理解和學習甚至要比航母誕生之國的英美還要快。

而在二戰中,塔蘭託空襲和珍珠港空襲已經使得海基航空力量徹底崛起,到了二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已經擁有140餘艘航空母艦,同時期被德國重創的英國也省吃儉用的生產出了40艘航空母艦來應對德國的潛艇戰。時間來到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下水,這艘排水量接近10萬噸的超級巨獸在古巴導彈危機和越南戰爭中都有著很好的表現,以至於到了2012年企業號才正式退役。


浩漢防務論壇


您好,我是齊奧爾科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918年英國將一艘巡洋艦改裝成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艦。但當時的艦載飛機只能為艦隊實施偵察。航空母艦也只是一個海上機場,是戰列艦的附屬艦。隨著飛機機載武器的加強,活動半徑的擴大,人們逐漸認識到艦載飛機也是一種有效的作戰手段。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航空母艦就嶄露頭角,取得了顯赫的戰果,最終取代了戰列艦,成為海上兵力的核心。在短短的7年多,航空母艦的地位和作用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顯示它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 強大的攻擊威力

航空母艦具有巨大的空中攻擊力——艦載機集群,可以用它的艦載機對任何艦艇或陸上目標發起攻擊並加以摧毀。二次大戰中,1941~1945年間,海軍航空兵出動了35萬架次。被擊沉的大型水面艦船中有一半以上是航空母艦艦載機擊中的。即使是巨型艦船也不能倖免。

德國和日本在二次大戰前夕建造的四艘巨型戰列艦“卑斯麥”號、“梯必次將軍”號、“大和”號和“武藏”號都是在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打擊下沉沒的。

  • 高度的作戰機動性

高度的作戰機動性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不但能突破各種障礙,快速投入攻擊,而且能在完成任務後迅速撤離。利用航空母艦的這種優勢,出其不意地攻擊對方,往往能以極小的代價換取巨大的勝利。

  • 有效的空中掩護能力

航空母艦搭載一定數量的戰鬥機就可以奪取指定海域的制空權,有力地掩護水面艦船、運輸船隊順利完成它們的任務。通常認為有了空中掩護可以使艦船的損失率降低一半。沒有這種空中掩護,再強大的艦船也會被擊毀。1941年12月英國的遠東艦隊在馬來半島以東海域向北出擊時,沒有航空母艦護航,二艘主力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被日本飛機擊沉,使英國失去了最強大海軍國家的地位。


齊奧爾科夫


我來給大家說說吧:

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艦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 早在1913年日本就著手進行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最早的航空母艦是從一艘叫做“若宮”號商船改造來的,

“若宮”號航空母艦應該是現代航空母艦的雛形!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是日本於1919~1922年建造的“鳳翔”號航空母艦。1919年日本開始籌劃建造,歷時3年。


1922年,“鳳翔”號航空母艦在日本橫須賀海軍船廠造成。“鳳翔”號航空母艦在世界上算是一艘相當小的航空母艦,它的標準排水量只有7470噸,但是作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它揭開了航空母艦的輝煌歷史,從那以後,航空母艦作為世界上最具殺傷力的戰爭軍艦在世界各國紛紛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