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關於那些挖參人和長白山人蔘的傳說!

人參,滿語為“奧爾厚達”,意為“百草之王”,民間又稱地精、神草、鬼蓋、長壽花、棒槌等。

關於那些挖參人和長白山人參的傳說!

人參,是東北長白山區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掌狀複葉輪生,初夏開淡黃綠色小花,傘形花序單個頂生,秋天結紅色扁圓果實。因它紡槌或圓柱形的肉質根,對某些疾病有療效和對人體的滋補作用,而進入人類的視野,被重視、追捧、炒作和神化,成為名滿天下的“關東三寶”之魁。

最初,人參沒有人工培育,都是野生的。在採挖人參的千百年中,參農形成了獨特的挖參習俗,並且衍發了許許多多傳奇故事。

人參為什麼叫“鬼蓋”、“人銜”

2000多年前,我國秦漢時期就發現了人參的藥用價值,並載入了《神農百草經》(秦漢人假神農之名而作)。因其主根和莖幹連接處能看出它的生長年齡,故稱為人銜;又因其喜生於陰溼處,又稱鬼蓋;後來的醫藥家們,據其年深日久長成,又有人形,逐漸以人蓡或神草名之;之後,嫌蓡字過繁,改成個參字。也有人說它吸收了土裡的精華,稱它為土精、地精……但是,“棒槌”這個俗名,一直在民間使用著。

關於那些挖參人和長白山人參的傳說!

明人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人參根含皂苷、人參酸、揮發油、植物甾醇、維生素等。其功能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主治氣虛欲脫、脾虛食少、肺虛喘乏、津少口渴、驚悸失眠等症。它就是一味普通的中草藥,把它當做萬靈神藥,是不科學的,它既不能起死回生,也不能包治百病,不過它對人體確實有很大滋補作用,身體虛弱的病人吃了尤其有好處。

七兩為參八兩為寶

人參在東北人眼裡就是財富,可愛已極,所以才被排在“關東三寶“之首。關於人參,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說,老山老峪裡有一座只有幾戶人家的小屯子,夏天裡突然多了個小胖小,紅兜肚,光腚,頭頂上繫個沖天小辮,大眼睛,圓圓的胖臉蛋,一笑倆酒窩,可愛憐人,天天出現在屯子裡和孩子們玩……時間一長,被屯裡一個年紀最大、見多識廣的老頭髮現了。老頭悄悄找來一根紅線,讓自己的孫子偷偷系在小胖小的沖天辮上……玩夠了,孩子們各回各家了。老頭急忙瞄著紅線找下去,翻山越嶺,一直找到後溝熊瞎子崖下紅松林裡,紅線頭正拴在一非常壯實的棒槌梃(莖)上。老人喜出望外,跑回家取來挖人參的專用木鏟,一口氣挖了三天,挖出一顆像小棒槌大小的人參,捧回家一稱,十二兩(老稱十六兩一斤)啊!山裡人都知道,”七兩為參,八兩為寶“,超過八兩的參,價錢就會翻上幾番。老頭把寶貝抱到城裡,賣了一百兩銀子,發了大財……

關於那些挖參人和長白山人參的傳說!

從植物,從藥材的角度,國人也都是喜歡人參的。浙江山陰有一位讀書人叫楊賓,到東北探視被流放的父親,寫了一部《柳邊紀略》,其中就有一首寫人參的詩,全文是“土產參為貴,今時貢帝京。營州非舊種,上黨亦空名。碧葉翻風動,紅根照眼明。人形品絕貴,聞說可長生”。

挖參人有自己的“黑話”

參農長期與人參打交道,形成了一整套的挖參規矩。

①挖參人。②人參植株。③人參。

挖參通常在二十四節氣的穀雨後、白露前,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份到九月份之間。

進山採參時,一般是多人搭夥,稱為“拉幫”。但特殊情況下,也有一個人進山採參的,人們把這種獨自進山採參的叫“單棍撮”。

“拉幫”一般都是三、五、七單數人結夥,叫“單去雙歸”,人參也頂一個人,預示會採到參。進山時,有一個大夥都信得過、且有豐富放山經驗的“山裡通”當把頭。據傳說,早年有孫良、張祿兩個人結夥走山,一春一夏,挖了許多棒槌,糧吃光了,在準備下山的前一天,張祿卻走丟了。孫良不肯丟下朋友,自己逃活命,在山林裡忍飢挨餓,找了七天七夜,餓、累吐血而死……他後來成了走山人的保護神“老把頭”。

入山時,採參人都帶著小米、鹹菜和炊具。進山後的第一件事是選好地場,在窩風向陽山坳裡用樹幹、樹皮搭個窩棚,以備居住。除了搭人住的窩棚外,還得再搭個小窩棚,這個小窩棚是用來供奉山神爺的,這是挖參這行特有的規矩。因為深山老林氣候變化無常,野獸時常出沒,為了保證挖參順利,供奉山神是件最大的事。

關於那些挖參人和長白山人參的傳說!

千百年來,上山打獵、挖參、採藥的年年不斷,在長白山上留下不少窩棚、馬架子、地窨子。有些常來常往者,甚至在山上蓋起了像模像樣的房子,清一色的圓木,連皮都不剝,有的枝丫處還帶著綠葉。房間裡用具一應俱全,缸裡有米,樑上有肉。採參者進得屋來,別問有沒有人,只管吃,只管住。臨走時,在灶坑裡抓把灰撒在門口就行,主人就知道來過客人了。

照山裡的規矩,晚上想找地方住宿,清亮亮地喊一聲:“有亮子嗎? ”如果有人回:“房上瓦,臺烘著! ”那就是受到邀請了,儘可去住。這是山裡慣用的黑話,問話是:“有點燈的地方嗎? ”回答是:“有一間正房,炕已經燒熱了,正等你來住呢。 ”

挖參前得用蒿草燻蚊子

尋找人參時,採參人排成一排,彼此距離約一棍,稱之為“排棍”。排中間的人叫“挑杆的”,一般都由把頭或經驗豐富的人擔任。搜索過程中,如果有人發現了人參,就要大聲喊:“棒槌! ”,這叫“喊山”。把頭接問“什麼貨? ”發現人瞅准以後就要立即回答,說出幾品葉。然後,大夥接著說“快當!快當! ”,這叫“接山”。

什麼叫幾品葉呢?品葉是識別人參年份的最為簡單的方法。一年生的人參由三片小葉構成,俗稱“三花子”;二年生的由五片小葉構成,形如人手,俗稱“八掌子”;三年生的兩個杈,每杈五片葉,俗稱“二甲子”;四年生的三個杈,俗稱“燈臺子”;五年生的四個杈,俗稱“四品(也稱批、匹)葉”;六年生的五個杈,俗稱“五品葉”;也有生六個掌狀複葉的,俗稱“六品葉”。

如果接完山以後,又發現看錯了,目標是一棵草而不是人參怎麼辦呢?按規矩,即使是草也要挖出來拿著,這叫“喊炸山”了。有時發現的不是一株人參,而是一片或一簇,就按打頭的一棵是幾品葉來回答。

喊完以後,把頭先用拴有銅錢的紅絨繩套在參葉上。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人參生長在茂密的草叢中,拴上紅繩是為了醒目,便於識別。而不是傳說的那樣,說人參娃娃有遁地的本事,只有用紅繩拴住了,它才不會逃跑。

拴完紅線以後,把頭要在人參周圍的地上畫一米見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個人用的索拔棍,稱之為“固寶”。其他人點燃蒿草燻蚊蟲,以便把頭集中精力挖參。

挖參時先破土,然後用光滑的鹿骨釺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參鬚子,那動作像極了現在的考古挖掘。把參須周圍的土摳淨後,再用青苔茅子將參拉出來。隨後,用青苔茅子、樺樹葉、摻上一些原土,把人參包起來,用草繩打成“參包子”。

挖完參要砍“照頭”,即由把頭在附近選一棵紅松樹,朝著挖參的方向,從樹幹上剝下一塊樹皮後,在白茬樹幹上用刀刻槓。放山的人數刻在左邊,有幾個人就刻幾道槓;右邊刻的是幾品葉參,幾品葉就刻幾道槓。這是為了使大家知道這個地方曾經挖過人參,是人參生長區。

這樣一棵完整的人參就挖出來了。

採參相當於玩命

採參人有一句順口溜:都說人參是個寶,參苗卻要血來澆,根根白骨拋山崖,採參人不如一根草。

採參人,身上幾乎都是傷痕累累。小傷是樹枝刮的,石頭碰的,小動物咬的、撓的,大傷就是碰上了老虎、熊。有一個採參人在山上碰上了兩隻熊,讓熊把半拉臉都舔沒了,耳朵也給咬下去了。

人參旁邊都有毒蛇護著,人們傳說,毒蛇是老天派來保護人參的。其實,毒蛇守在參苗旁是有它的目的的。長白山裡有一種棒槌鳥,紅眼珠,黃眼圈,尾巴上有花點,叫起來很好聽,聽著像是喊“王敢哥哥”、“王敢哥哥”。採參人挖棒槌,就盯著棒槌鳥,跟著棒槌鳥走,準能找到人參,因為棒槌鳥喜歡吃人參果。蛇也知道它好這一口,就專門守在人參旁,像一根爛木頭一樣,一動不動。棒槌鳥來吃人參果,自己把自己送到了蛇的嘴邊。人參沒結果的時候,蛇不來,果落了以後,蛇也不來。採參人呢,也是沒結果的時候不來,落果後也不來。所以,就像老天安排好了似的,想挖參就得與毒蛇打交道。說起來也真有意思,棒槌鳥把採參人引到人參旁,棒槌鳥吃人參果,毒蛇吃棒槌鳥,採參人打毒蛇挖棒槌。稍有不慎就會被蛇咬死,化成一抔土,再來滋養參苗。

這長白山裡邊的事就是有意思,誰也容不下誰,誰也離不開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