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所普通中學擁有60多名行政人員正常嗎?

聽說名字長的運氣很好


不正常,非常不正常!不過,不是這所中學不正常,而是你的認知不正常,你的行政人員的概念是錯誤的,你把所有帶點“帽子”的人員都說成了行政人員,自然也就不正常了。

一所學校的行政人員是很少的,並非是“戴帽子”的都是行政人員,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及其副手,都是業務部門負責人,分管不同的業務,比如教務、德育、總務、共青團等。

學校真正的行政人員就是校長和副校長,別的都不是行政人員。比如黨委或者支部負責人,是黨組織負責人不是行政人員,比如工會主席,那是群團組織負責人,也不是行政人員。

即使是把這些人員都算上,也不可能算出60多名行政人員,這所中學都變成教育局了。可能是題主連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等都算作行政人員了吧?

一般中學,按照頂配,支部書記一名、副書記一名、校長一名、副校長三名,工會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團委書記一名、副書記一名,教務處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德育處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校班主任一名,總務處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財務處人員兩名、保衛科主任一名。

再怎麼配,都配不出30人的規模,即使是這些人都被硬說成是行政人員,也沒辦法湊齊60人。這已經是超級中學的配置了。這些所謂的行政人員裡,絕大多數都是兼職,當怎麼上課還怎麼上課。

別把行政人員誤讀了,概念錯了,帶來的問題也就大了,學校變成老幹局了,都是幹部,怎麼可能呢?


當代師說


提問題的人不正常,或者這問題提的不正常。

我教書三十多年,還沒有見過聽過一所中學有60多人是行政人員。至少我見過的除校長書記紀檢書記保衛科長外其他“領導”都是教師兼任。

我現在所在學校,有6000多學生,教職工450人。不帶課的有校長、書記、紀檢書記、辦公室主任、文書、保衛科2人、圖書管理員2人,處室幹事10人,醫務室2人,總共也就20人左右。所有副校長,主任,副主任都是兼課的教師,只有業務能力強,成績突出的教師才有可能當“領導”。

估計問題的人不懂得什麼叫“行政人員”,瞎問。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從社會現實來說很正常,從學校教育工作來說極端不正常。

現實中就是這樣,人浮於事,機構臃腫,應該是教育系統一大特色,且這種特色有無邊界擴大的趨勢。比如,一朋友所在的學校,為一所普通的鄉鎮初中,當時教職工(含幾個工人)約一百零幾人,就設置有校長一人,副校長四人,其他科室的主任副主任更不用說了,連個團委書記、副書記都是中層領導編制。現在另一朋友所在的學校,也是普通鄉鎮初中,還多設有辦公室主任一名,手下有辦事員;有科研處主任一名,資助辦主任一名,團委副書記、書記各一名,除了校長兼支書,還有一名相當於副校長的的專職副支書,這黨辦裡還有教師兼任的黨辦辦事員兩人。最要命的是,聽朋友說,有通知說初中生還有少先隊員,為了開展少先隊工作,又添了一名相當於學校中層領導的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該校教職工可能約為120人左右。而另一個朋友所在的一個縣,教體局裡就超規格從各學校抽調到局裡工作的教師就有三十到四十人,這些人表面是借調,其實都是年復一年在那裡工作。

這樣設置好處是非常明顯的:

一,有助於編材料。因為教育系統檢查多,彙報材料多。開學準備,開學初,開學中,學期結束,衛生撿查一檢查二檢查三,安全檢查一二三,團難學生資助檢查一二三四,報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什麼五創九優,什麼爭先爭X,什麼學先學Y,;:~:〈!?、‘;【{}】’〉、:〈•¥%〉ˉ

二,有助於執行上級下達的任務。上級臨時下達的任務很多。當任務下達時,只要大領導一開口,那麼多領導就組成了一個骨幹團隊,分工明確,不容置疑地將上級指示執行到底。

三,有助於壓制不同的聲音。不管什麼時候,總有一些人會有不同聲音,出面表達不滿的總是少數,領導團隊人數多了,對抗力量懸殊,不同聲音就不見了。聽說曾經有過五個校長為一件小事同時在現場做當事人工作的事。作用可大了。

四,《~〈“?、……:、”〉》、

當然,那麼多的領導,壞處也非常明顯:

一,當領導了,上課就少了。那麼課,只能讓可憐的教師上了。

二,等到分扣百分之三十的工資作積債效的錢了。只要是領導,分得的績效都是最高的那一類,許多教師累死累活分得的還是那麼一點,大部分人超工作量地工作,績效連個平均數也不到。

三,評先評優幾乎都是領導優先。職稱幾乎都是各種優與先堆砌而成。優先沒有了,你的職稱幾乎就完了。而沒有高職稱,你的工資也完了,除此之外,還說明你沒本事,被人瞧不起。而優先名額有限啊,領導那麼多,何況有時還要照顧領導的家屬呢。聽說有一學校就因一領導連續幾年將優先給自己家屬引起了眾怒,甚至有老師當面向其發飈,但有什麼用呢。

四,人不患難,患不公平。一般老師越來越喪氣。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環境和氣氛都死氣沉沉。

五,領導多了,講話就多,會是經常開的,時間是不短的,每一次會議都充分考驗你對黨的教育的忠誠的耐力。

六,在校園裡走,三走兩轉,上個廁所碰到的都是領導。有些蠻老的,一邊拉個褲襠拉鍊,一邊謙恭地向比自己小孩都小的領導打招呼:XX主任…或者:YJ副主任…


用戶5614402935689


一所普通中學擁有60名行政人員肯定不正常。這裡可能有兩種原因。

一是學校真的不正常。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沒有哪個學校,有那麼多的行政人員。所謂的行政人員,就是行政編制的。一般學校裡的行政人員,也就校長、副校長才算行政人員。而一個股室的領導,是不算行政人員的,如教務、團委、教研、政教、總務等。

二是可能你不太正常了。你這個問題,可能帶有個人情緒。所謂的行政人員,一般是指有行政編制的。一個縣級的教育局,才有11個行政編制。其它的,都是事業編制。如教研室、招生辦、基教辦等,都是事業編制。

所以,希望你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學校的領導機構。即使是領導過多,那也是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去反映的。現在是網絡時代,有的是門路。


通靈師犁子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學校所有人員的工資,都是政府發的,說白了,就是納稅人的錢,所以,教育局長和校長都不心疼。把一個一線教師提拔到行政上,他肯定要感謝校長,或者教育局長,而局長或者校長自己不用花一分錢,又落下好大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

其實,目前,大部分地區,教師資源還是很缺的,特別是農村,很多村裡的小學撤了,致使一個七八歲的小孩上學要走十幾里路,有的村小學雖然沒撤,但是為了省錢,只聘用臨時人員,工資低,又不用給交五險一金,有很多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不是一線教師或者每週教學低於多少節課時的,不得參與職稱晉升,按目前工資標準,一線教師上浮20%,行政人員下浮20%。

我不是教育系統的,我說了不算。


大叔級職稱


一個初中:校長一正三付。書記付書記委員紀檢宣統黨小組長。第一支書第二支書第三支書退休支部書記。教科室主任付主任,政教室主任付主任,辦公室主任付主任,教務室主任付主任,一正二付,支部委員,總務室主任,食堂主任,財務室主任。工委主任,經審主任,生活主任,宣傳主任,這是工會領導班子成員。另外還有學生一處二處三處,搞得象中統一樣,專抓學生錯誤。大休就這樣,也不算多。一個鎮也的在位的,二線的鎮領異也有幾十嘛!這是好事。一增加就業;二利於團結,三是讓一部人先富起人。你看現在一個衛生院也有這科那科專家。現今的中國到處是領導、專家、大學生。一派欣欣向榮。


具體283


這是不正常中的正常現象,這類事多著呢。比如安徽農村小學,有的只有三四個學生,但教育經費都按100人下拔(1至100人都是按一百人下拔的),國家配備的書籍,教學儀器,體活器材,電腦等相當多都成了"垃圾″,時間稍長一點就去向不明。教室蓋好了,標準也蠻高的,但學生沒了。給國家教育投資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但然這中間"獲利"的人還是挺滿意的。


難忘1966


不多啊,一個學校300教師的話,百分之二十不上課就是60多人,很正常。

我們學校不到300教師,主任以上37人,各種幹事後勤加起來60多,真正上課的不到200人,幹活的就那麼多。

不上課的人大約三分之一,但是後勤幹事等也是必要的,比如看宿舍的就二十多人,沒有還真不行……

分工不同,各司其職。


北方課堂初中物理


聊聊吧。不當之處海涵,全當我瘋人瘋語啦。

所謂行政人員,按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學校校長是行政人員,其它人員包括副校長都算不上的,副校長最多算是行政儲備人才;至於正職主任,副職主任,一般指直管教育部門的中層管理人員,說白了就是當地教育局承認的管理人員,同時,要對他們進行年終工作考核的,不合格的不再繼續聘任。這些副校,正職副職主任,人員是極少的,大約10人左右,這些人管理是很嚴格的,即使是校長,對於這些人也是隻有用,而沒有直接免除的權利。

不過,在學校還存在一種管理人員,那就是校聘管理人員,這一部分人員是學校內部任命的,他們工作內容由學校定,考核及任免也是由學校自己進行(就是校長說了算,類似於警隊的輔警,必要時就是老百姓一個,這花活兒有意思吧?),這是當地教育部門放權給學校校長的,僱傭這些校聘學校管理人員的費用也是有學校自己定的(一般費用從教師績效工資里扣除的),一般當地教育部門是不好太乾預學校內部管理的,畢竟,給一把手校長一定的權限才好開展工作。那麼這一部分校聘人員數量就大勁兒了,人員自身情況及目的性也很複雜,設置各類學校管理人員目的性也比較複雜了些。這就要看各個學校內部是怎麼想這個事的。

其實,作為非教育部門一線的人員,還是很難理解學校怎麼有那麼多所謂的管理人員呢?

我舉個例子,比如,你年級是否設置了年級主任?初一,二,三,就3人;各學科的教科研組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政治,歷史等,這也得10人上下;教導主任,政教主任,總務(後勤)主任(這裡人員較多),校長辦公室主任,教科室主任,會計(現在叫報賬員),少先隊(團委)輔導員,黨支部,工會,關工委,信訪辦,校車辦(沒有可以不設),督導辦公室,衛生防疫辦,體藝衛科,電教科等,都是對應相對的教育主管部門設立的。重要的部門事情繁瑣,在配上助手,這麼一算,就很可觀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構,兩方面。一,當地教育部門,先去當地教育局看看裡面有多少科室,一切就明瞭了大半;在看看社會上其它一些Zf管理部門,特別是輔警這個事情,折騰明白了,也就別抱怨了。理解就好,不理解就保留意見吧。

不過,說真,學校內部管理人員多,只不過是幹活的人多了罷了,個人覺得,只要校長沒意見,就行了。畢竟一所學校的管理,單單校長一個人是管不過來的。


陳愛仕達su


正常,但是“行政人員”的概念不“正常”,因為學校的組成是“教、職、生”,即老師、職工、學員。老師是“主持人”,是有教師資格證的正式人員,是名義上的管理者。職工是“協助者”,有公家的人,這部分人極少,絕大多數人是“臨時工”,絕大多數屬於“半被管理者”。學員是被教育的對象,屬於完全被管理者。所以,學校的領導,無設論“官職”大小都是“管理人員”而非行政人員,因為他們領的是教師崗位工資而不是行政級別工資,因此,他們才是學校的“管理人員”,也就是教職工眼中的“官員”。

“管理”很寬泛。只要是涉及到學校的事務都要有人去管理,就會有人去負責,就會產生“當官的”,分的部門越細,“當官的”就越多,有背景有門路的越多,“當官的”就越多。

首先是頂層。黨支(委)部,校長。主要是書記、校長、副校長。這是學校核心部門。其中,書記1人,校長1人,副校長若干名,校長助理若干人。這“若干人”就有講究,正常情況下,一般學校配校長助理1人,副校長1到2名,所謂“若干”就是由“有背景有門路”產生的,這樣就會產生校長助理2名以上,副校長4名以上,聽說一個學校有8位副校長。下面不再對“若干”進行詮釋。

黨支部(委)副書記若干人,根據組織機構,有委員3人及以上。副書記和委員是全體黨員選舉的,但如果不是上級任命的,就不能享受“當官的”待遇,也就不能算“管理人員”,但他們在有些人的眼中卻是“當官的”。

其次是辦公室,由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幹事若干人組成。這個部門的人,都或多或少享受“當官的”待遇。

第三是工會,由工會委員會和財務委員會組成。主席1人,副主席及委員若干人,主任1人,副主任及委員若干人。這些人員由會體工會會員選舉產生。只有主席和下文任命的副主席外,其餘人員不能享受“當官的”待遇。

第四是後勤,這個部門近年來十分發達,也讓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助理若干人,下面有會計1人,出納1人,財務若干人,這些人員都可以享受“當官的”待遇。

第五是教導處。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幹事若干人。這些人都享受“當官的”待遇。它管理的部門相當多,每一個部門的“正職”都可以享受“當官的”待遇。

還能享受“當官的”待遇的部門“正職”有團委書記,科研室主任和副主任,督導室主任和副主任等。

如果不許兼職,算算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