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購買完俄羅斯航母的印度,還是遲遲學不會造航母嗎?原因是什麼呢?

曾涵旻



多次出塢下水的印度“維克蘭特號”中型航空母艦,它承載著印度航母國造的夢想和印度“全球海軍大國的幻想”!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從艦船製造工業來說,“維克蘭特號”數次出塢下水對於艦體的損害是比較大的。

為啥說有很大的損害呢?我們看到其它國家的航母下水時在船塢內施工建造的完成度都很高,基本上都在80%以上,然後才能出塢下水,而且還需要在棲裝碼頭靜置一個星期或者10天左右的時間,然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棲裝工程。
美軍福特級航母“肯尼迪號”


這在船塢內進行模塊拼裝作業。

那麼,靜置這一個星期或者十天的意義何在?這麼多天的靜置在船舶製造工業當中有一個術語叫做“應力釋放”。這個詞彙的解釋就是:當今航母的建造目前大多采用分段模塊建造,船塢內總裝這樣的工序,但是各模塊在建造完成之後,再總裝焊接的過程中每一塊鋼板和每一條焊縫之間在“內應力”的作用下會產生相互間拉扯的現象,雖然在每塊鋼板的切割和每一條焊縫的焊接,在船塢內施工中達到了圖紙設計要求,但是艦體在塢內的總體受力卻與在海水當中受的力不一樣(浮力影響)!所以,為了讓艦體適應海水的浮力,就要將新建造好的艦體系泊一個星期以上,讓艦艇的各部分支撐結構都把應力釋放出來,消除鋼板與鋼板、焊縫與焊縫、結構件與結構件…之間的相互拉扯和適應在海上當中的承受力。應力釋放,是造船工業當中必備的一個工藝流程。


這張衛星圖片上“維克蘭特號”完成度最低的時候,就因為建造速度極慢!船廠要使用它佔用的乾塢建別的船…等船建好出塢以後,“維克蘭特號”再一次進入乾塢內繼續建造。
又一次因為,佔用船塢太久被拖出來“一邊涼快”。

就這樣的出出進進,使艦體的結構應力不斷的增加然後釋放,再增加再釋放…這樣肯定會使使艦體結構出現改變,內部尺寸會出現嚴重的偏差,影響到以後設備的安裝…即便是“維克蘭特號”最終服役,它的服役壽命也不會太久,也許20年左右的時間就會退役!這遠遠低於現代航母的平均50年服役期。


“福特號”開工儀式時,第一塊鋼板切割。但是,能製造航母用鋼是國家目前世界不超過6個,特別是軋製鋼板所需要的5500毫米軋輥長度的“寬厚板”軋機,世界上不超過8臺(其中一臺可能報廢了),印度不在此列。

現代航母的建造是一個國家現代大工業水平的集中體現,而船舶製造業涉及到了所有的基礎重工業,沒有紮實而先進的:鋼鐵,有色金屬冶煉與加工工業、重型機械製造工業、電子電器設備製造工業、化工化學工業、橡膠工業…要想建造自行建造航母是絕無可能是事情!也許連噴塗在艦體上“樹脂瀝青防鏽漆”都製造不出來,因為這種漆也是高級化工製品,並不是哪個國家都能生產的!

另外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工業人口的問題,由於建造航母雖涉及的行業太多,整個製造鏈需要1000萬以上的重工業人口才能將這條生產鏈運作起來,哪個行業薄弱就會影響到航母建造的速度。

“維克蘭特號”多次下水,建造緩慢的主因就是印度的重工業基礎落後、不完善形、不成規模和工業人口(造船行業)數量太少的原因所導致的!建造航母是所有海軍的夢想,但目前世界可以完全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不包括上面的艦載機)就四個,而且都是重工業強國!印度作為“前工業化國家”,有建造航母的決心是值得表揚的,可是這個過程過於坎坷,仍需要走相當長的路。


皇家橡樹1972


學?印度工業化都沒做完,學什麼?

印度現在並沒有完成工業化,而且工業化基礎比新中國的還差,當年中國接受蘇聯的工業援助之後,武器基本實現了制式化,大部分工業品都是可以自產的。

相反你雖然說看見印度造阿瓊、光輝、加爾各答級驅逐艦,但是這些根本就算不上自主製造,而是一個簡單的組裝品。艦體特種鋼來自俄羅斯、總體設計法國、雷達以色列等等西方國家,說白了就是大雜燴。

印度連航母最基本的特種鋼都無法制造,你還指望他能學會製造航母?基礎材料科學連中國都很差,更別說印度印度的基礎材料與美國恐怕差半個世紀。

如果印度沒有真正的搞國產化,他的工業永遠也發展不起來的,靠買買不來工業化。印度花比F35的價更高的價錢買陣風,法國人生產線連組裝都不願意讓印度人做,不想讓印度砸了自己的招牌。

所以印度還是老老實實搞工業化吧!航母可不是原子彈,原子彈涉及不了幾個工業門類,航母才是真正的龐雜。



李曉偉


雖然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已經在印度服役了五年了,而印度更是在二戰結束不久就從英國進口了“尊嚴”級航母“維拉特”號,其航母使用經驗是全亞洲最豐富的。 但是印度從21世紀初就提出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建造工程直到現在都僅僅完成了船體的建造,沒有什麼新的進展,並不能說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航母就擁有了建造航母的實力,畢竟那艘航母也不是印度人改裝的,而是俄羅斯人改裝的。



印度雖然航母使用經驗豐富,但並不意味著擁有建造航母的實力。很簡單的道理,會駕駛車並不意味著會造車,甚至可能還不會修車。印度國產航母成為爛尾工程,與印度國防工業太過薄弱、實力匹配不上它的野心有很大關係。


▲印度的國防工業基礎太過薄弱

印度軍隊雖然規模龐大,裝備水平也不算賴,但是世人皆知印度的軍隊裝備幾乎就是“萬國牌”,大到航母、船塢登陸艦,小到驅逐艦上的防空導彈和軍用雷達,印度無不需要從外國進口,而本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太過薄弱,連號稱建造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最基礎的特種鋼板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戰鬥機也頻繁出現墜毀事故,皆因國防工業太過薄弱、後勤保障不力。


▲第二點在於印度的野心太大,印度自以為憑藉自己的國家地位一出手就應該建造最起碼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

建造航母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軍工水平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俄羅斯改裝“維客拉瑪蒂亞”號都用了十年之久,到現在俄羅斯這樣一個軍工強國也沒有發展新型航母的計劃。而印度卻自高自大,一出手就是4萬噸級中型航母,到最後的結果就是讓自己難堪。其實印度如果像澳大利亞、土耳其那樣從20000噸級輕型航母起步則會簡單很多,真的是“一口吃不成胖子”。


標槍毒刺


不久之前,我們的國產航母結束第四次海試回到大連,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它應該能加入海軍服役。有網友連它的服役時間都預測好了:4月23日海軍建軍70週年紀念日。

而我們隔壁鄰居印度三哥家的國產航母也傳來了新的消息。近日,BBC記者獲准上艦參觀三哥家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發現它就是一個空殼,特別是艦島空空如也。

同樣是自造航母,同樣是亞洲航母大國,我們中國造6萬噸航母從2013年開工到2018年下水試航,只用了5年,如今各項試航工作進展順利,服役在即。而印度三哥的4萬噸的“維克蘭特”號從2009年開工到如今還是空殼,兩國差距一目瞭然。

為什麼兩國造航母的差距這麼大呢?造航母要具備哪些條件?有什麼特殊的要求?

造航母必需要擁有大型的船臺和船塢。我國擁有大型船塢船臺數十個,特別是修復了“遼寧艦”和建造了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大連造船廠,擁有最大的船塢達到30萬噸,400多米長,100多米寬,完全具備建造10萬噸航母的能力。而在江南造船廠長興島造船基地,那裡也有一座長520米,寬180米的大型船塢,據說我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就是在那裡建造。而其他的造船廠,像廣船國際、黃埔造船廠等也擁有建造十萬噸大型艦船的能力。正是我國擁有上百個從三四千噸到三四十萬噸的船臺和船塢,所以我們才能如下餃子般的建造我們所需要的各型海軍艦艇,在一個船廠內同時開工建造一支艦隊並不是什麼誇張之事。反觀印度三哥,唯一具有建造航母能力的只有一家科欽造船廠,而且適合造航母的船塢只有一座。2009年“維克蘭特”號開工建造,到2011年它就如抹了神油般開掛下水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其它配套系統跟不上,它長期佔著茅坑不拉屎。為了給商船騰地方,只好先把它趕下水再說。

造航母必需要有大型龍門吊,讓它將大型的艙段和配套設施像搭積木般的安裝在艦上。目前,世界上的所有大型龍門吊出口幾乎全被我國壟斷。2011年,英國為了建造“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花了1.3億美元從我國購買了一座1000噸級的龍門吊。完工後印度三哥馬上上門求購這座二手大型龍門吊。沒辦法,之前三哥家那座老舊的龍門吊倒塌了,還殃及了正在船廠維修的其它軍艦。當得知英國要出售二手大型龍門吊後,急忙上門求購。英國也不客氣,狠狠的坑了三哥一把,將原來1.3億美元買來的龍門吊以2.6億美元賣了出去。將冤大頭當到這份上,這世界上也沒誰了,呵呵。

造航母必需有特種鋼材。特別是航母甲板鋼,不僅要能承受二三十噸艦載機起降時的巨大沖擊,還要能經受得住艦載機那幾千度的高溫燒灼。我們的鞍鋼、撫順特鋼和上海寶鋼都具備有建造特種鋼材的能力。另外,除了能建造特種鋼材外,還需要有大型的軋鋼機。完全具備這一技術的全球也就只有中美俄法英等少數幾個國家。印度三哥本身不具備建造特種鋼材的能力,一開始只能花高價向俄羅斯購買,後來花巨資引進了相關技術。但三哥家混亂的管理和鍊鋼廠工人低素質的工作能力,著實令人堪憂。此外,由於三哥家沒有大型的軋鋼機,不能像我國那樣軋出大型的鋼板,只能將中小型的鋼板一塊塊的焊接起來,這無疑又增加了工作量。

另外,動力強勁的燃氣輪機,結實耐用的攔阻著艦設備,艦上的各種電子設備、防禦系統……都是必不可少的。這需要有統籌的規劃,保證各子系統,各零部件按時按質按量送到造船廠,隨便哪個子系統出現了拖沓,都將影響整艘航母的建造進程。

2013年的時候,“維克蘭特”號再次下水。這回為了滿足印度那虛榮心,它不惜裸奔上陣。艦島位置空空如也,屁股還穿著“開襠褲”。在這之後,整艘航母的建造進程就幾乎是停滯不前,直到2017年才把艦島裝上。如今,三哥家的航母不是拿不出相應的設備就是向國外訂購的零部件還沒運到,要不就是設備有了自己卻不懂得安裝需要求外援。反正,三哥家的航母建設就是弄得一團糟。正如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說的,要將“瓦良格”航母(即遼寧艦的前身)建造完工,他需要蘇共中央委員會,蘇聯國防部,蘇聯工業部,需要蘇聯國防科工委及下屬九個機構,需要蘇聯的六百多家科研院所和八千多個配套工廠,總之,他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這一切,我們中國都有,但很抱歉,印度三哥沒有。所以,三哥說的2023年國產航母服役鬼知道能不能實現啊?畢竟比航母簡單得多的“阿瓊”坦克和LCA“光輝”戰機三哥折騰了幾十年都折騰不出來,想要建比它們更復雜,難度更大的航母,實在是強人所難了。


血染戰旗紅


印度租航母很長時間了,於是打算擺脫困局自主建造,可是印度缺乏重工業基礎,從俄羅斯引進庫茲涅佐夫級別航母,動力系統就出現好幾次問題,有時是耐火磚問題,有時又不知什麼問題,根據當時出售協議該印度航母必須由俄羅斯進行維護,同時還要購買俄羅斯米格29艦載機,還有雷達等部件維護,俄羅斯人的商業頭腦也是可以的了,出阿題拉回俄羅斯船長進行維修,問題又來了,俄方將價格提升了近二十億美元,誰讓印度有錢啦!要知道,瓦良格號曲折來到中國前,中國早已購買了澳大利亞的墨爾木號還有其他的一些別囤役航母進行研究,在一窮二白們基礎上,遼寧號總設計師沒日設夜的研究犧牲了,中國航母科技人才為了牽夢想,利用退役航母一遍一遍測量研究,最終摸透了其內部構造。

另外研究明白了結構,還需要上百上萬家工有配合,光螺母,遼寧號就有上萬個,雷達需要專門研究所提高,動力由四臺燃氣輪機十的成,幸運的是瓦良格的發動機完整保留下來,後來我國從烏克蘭引進艦用燃氣輪機研製出效率更高的發動機,另外航母甲板要承授高溫高壓,所以它的鋼板必須承受住600兆千帕以上的壓力,鞍鋼經多次實驗最終制成航母所需鋼板,就憑這點印度也難以自造航母,另外我國研製出大功率激光切割機用來切割航母甲板,再者印度也無法

自己生產製造航母艦載機,據目前來看印度艦載機米格29已摔的差不多!

因此印度想真正自主建造航母的路還很長,必須擁有雄厚重工業基礎,雷達制專業,等


miaomiao791


印度自造航母非不能也,是不能為也。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從上世界九十年代轉型民主化後。印度的政治體制,普世價值觀得到歐美西方主要國家的認同。所以印度要自造航母不會象我們中國一樣,我國自造航母必須什麼都要自已來做。不僅歐美西方國家技術封鎖,俄羅斯也參與其中。還好我們中國人爭氣。工業基礎也紮實。再加上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所以能自造航母水到渠成。

印度就和中國完全不一樣,和歐美西方國家也不一樣。

印度在尼赫魯時期以及後來英迪拉,甘地夫人時期。實行的民主社會主義制度,和我們中國的社會主義有共同點,但區別還是不小的。但師從蘇聯老大哥這一點是共同的。所以在蘇聯解體前,所有的印度武器都是蘇聯的。就是印度自造的,也用蘇聯的武器系統。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蘇聯解體後,印度就開始向民主體制轉型。到現在。其轉型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汄可。就連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都說印美關係是世界上最強的民主國家與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沒有根本利害衝穾。

所以說印度要自造航母與我們中國自造航母完全不一樣。可以全球採購而不會受到技術封鎖。經濟都可以全球化了。印度自造航母全球採購不存在障礙。

就是美國造航母也是全球採購的。印度自造航母全球採購也就不奇怪了。

那麼為什麼到現在印度還沒有自造航田呢,主要有以下幾亇原因。

一,印度的鋼鐵工業在世界上也算是領先的。世界上最大的鋼鐵老闆是印度的鋼鐵廠的老闆。可見基材是沒有問題的。但印度如果造蘇聯即俄羅斯系列的不甘心。認為不先進。並且與歐美國家的武器不兼容。而且和印度國家發展方向不一致。

二,由於印度獨立後前三十多年的國家政體師從蘇聯。所以從人們的思想意識,武器裝備到現在絕大多數還是蘇制或俄製的。要完全脫鉤蘇聯或俄製武器要有不短的時間。

三,印度是所謂的民主國家。國防用度不能用舉國體制也沒有舉國體制。所以沒有這筆鉅額費用可用於自造航母。如果要造美國糸列的造價更加不菲。對於印度來講絕對是不可承受之重。

四,客觀上暫時不需要。印度現在的政體與西方雷同,價值觀與價值取向也無大的差別。世界上沒有敵人。巴基斯坦不足為印度慮。

所以印度自造航母非能也,是不能為也。


茅茅35


印度沒學會製造航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國內工業基礎太差,沒有實力生產和設計出製造航母所用的部件。

眾所周和,目前能夠獨立建造真正意義上航空母艦的國家屈指可數。主要原因就是航空母艦的建造難度太大。建造航空母艦所用的鋼材要求很高,其必須具備耐腐蝕性,高強度,高韌性,可焊接性。單單航母所用的鋼材印度就不能獨立生差出來。

此外,航空母艦所必備的動力,電子系統,指揮系統,雷達系統,火控系統等等也不是一般國家能夠研製出來的。雖說印度的軍事實力不差,但很多裝備都是購買的。其國產戰鬥機,主戰坦克的研製週期長達十數年。更別提難度最大的航空母艦了。

究其原因還是印度國內的工業基礎薄弱,不能生產出製造航空母艦所用的材料以及電子設備。




江山何沉


眾所周知,印度作為南亞一個地區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在國防建設上可謂是嘔心瀝血,不遺餘力的發展壯大著,北有宿敵牽絆南有大洋需要守護。所以印度政府在國防建設上既要求能夠實現成為一支戰鬥力強悍的多元化部隊,同時在武器裝備的採購上一直以來也在尋求自主化,但是奈何與印度國內工業發展比較落後,所以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中,印度政府雖然在海陸空三軍的武器裝備製造上更傾向於自主,但是事實證明當下印度在國防武器裝備的採購上還是依賴於外國。比如印度一直想要稱霸印度洋的夙願中,能夠裝備多艘戰鬥力更強的航母就是稱霸印度洋的道路上所必須走的一個大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的確作為南亞印度洋周邊國家中,印度的國防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還是很強悍的,當然這個強悍主要還是指周邊國家中。特別是藉助較好的經濟實力表現和天生的地理位置優勢,印度在國防建設上一直以來可謂是順風順水,東西方很多國家的各種海陸空武器裝備,只要印度能夠看得上,買到的可能性很大,比如現在印度三軍裝備了大量的蘇系武器裝備,從戰機、反艦導彈、驅逐艦、坦克等都是從早期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採購的,當然現在印度軍隊也裝備了一定數量的西方國家的現役武器裝備,比如美國的C-17戰略戰術運輸機、P-8I海神反潛機、M777超輕型榴彈炮等眾多西方武器裝備。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把印度軍隊稱為“萬國軍”的原因所在。
特別是印度一直以來傾向於採購蘇系武器裝備的傳統下,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很多武器裝備印度都有大批量的採購,比如空軍早期裝備的米格21戰鬥機,現在的蘇27家族,陸軍的T-90MS坦克,海軍的塔爾瓦級護衛艦,這些武器裝備甚至已經實現了印度自行授權制造的時代。當然作為印度洋周邊實力最強的國家,印度在海軍的建設上更是看的比較重,從水面的大型軍艦到水下的常規動力/核動力潛艇印度都想要全面發展,但是還是奈何與印度國內的工業實力落後的原因,印度早前裝備的很多軍艦都是外購的,近幾年才逐漸實現了自行建造,但是在自主設計環節上還沒有真正實現印度化,就現在印度自行設計建造的號稱“亞洲最強驅逐艦”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雖然是印度實現自主裝備武器的國產化產品,但是看看加爾各答級所使用的自系統就可以看出其國產化程度到底有多高?比如艦上裝備的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是俄羅斯的、動力系統採用的是烏克蘭的燃氣輪機、法國的聲吶系統、以色列的相控陣雷達/防空導彈、意大利的主炮、加拿大的平臺指揮系統,就連最後的各個子系統的整合工作都是在瑞典的幫助下完成的,所以加爾各塔級看似是印度自主設計製造的國產化大型導彈驅逐艦,但是實質上很多關鍵設備都是外購的,印度只不過自己造了個艦體罷了,而且這個艦體結構設計還是法國設計的,印度只不過美曰其名“印度製造”罷了。
當然印度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不可能只有這麼一款產品,畢竟這是印度宣吹印度實現“印度製造”的明星產品,所以宣傳隊伍還是要儘可能的大一些最好。特別是這幾年印度已經裝備多年的航母到了年邁的時代,印度想要效法早前的做法購買國外二手退役航母的做法已經不現實了,畢竟以前的老東家---英國海軍已經成了日落帝國,自己的皇家海軍軍艦都不夠用,那還有多餘的航母這種進攻性武器出售給印度呢,再加之英國早前唯一一艘無敵航母本身就是一艘輕型航母,和印度早前裝備的維拉特號航母一樣都是一型滿載排水量只有2萬餘噸的輕型航母,原來還可以作為稱霸印度洋的海戰利器,但是現在真的已經是廉頗老矣了,所以在印度政府心中最需要的還是一艘體型更大的航母,但是中大型航母買二手的可能性比輕型航母更低,主要是現在中型航母數量稀少,大型航母只有美國有退役的二手大型航母,但是美國不可能輕易將退役航母出售給印度。所以印度想要裝備新型航母就得另想辦法了。特別是邁進新世紀階段,俄羅斯給印度發展新型航母拋出了橄欖枝,主動提出了免費送印度一艘二手航母,印度只要出錢改裝一下就可以了。這個橄欖枝對於當時的印度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所以印度滿口答應了俄羅斯的要求,當然這艘現在終於進入印度海軍服役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既讓印度海軍裝備了一艘更大、戰鬥力更強的中型航母,也讓俄羅斯有了能夠自主建造航母的造船廠。
而且印度在接受俄羅斯免費送的這艘“天價”航母的同時也在實現航母這種大型軍艦的國產化,而這就是印度建造了將近10年還沒有正式服役的“維克蘭特”號,也就是早前的“藍天衛士”號航母,只是印度政府為了紀念印度歷史上第一艘從英國購買的“維克蘭特”號而使用了前者的名字。說起這艘充滿情懷的航母,且不說其建造時間上延續了印度國產武器裝備建造時間長的優良傳統,光是在航母下水上就前後經歷了4次下水,當然這還只是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因為這艘航母到現在還沒有正式服役。
的確按照建造一艘航母正常的建造時間來說,輕型航母的建造時間基本在2年左右,就是美國裝備的10萬噸的大型航母的從開始建造到正式裝備服役也不過8年,而印度這艘國產航母建造了長達10年到現在還只是一艘半成品,而且據傳在2018年整年時間裡似乎看不到任何工程進度,因為早前經過多次折騰剩下基本就是航母艦島和一些外部的舾裝工作了,至於能不能在印度宣稱的在2020年進行海試前完成所有舾裝工作真的很難說。當然現在看來印度這艘難產的航母雖然現在已成雛形,在核心子系統上還是個萬國貨,美國的動力系統、俄羅斯的艦載機、法國的雷達等都是在向大家告示印度在國產航母的發展上的缺陷-----沒有強大的工業實力,只是單方面的發展軍工肯定是不可能建造出戰鬥力強悍你的武器裝備的,而印度雖然一直以來在武器裝備的國產化上信心十足,但是說到底就是沒有強大的工業實力做後背,只能建造出個裝滿買遍全球的空殼子罷了。


魑魅涅磐


印度正在科欽船廠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這展現了印度力圖自主建造國防裝備的雄心。

但是,由於印度工業基礎薄弱,且一直以來依靠購買國外武器裝備自己的軍隊,要實現武器裝備國產化面臨很多短期內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

製造航母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從材料到設計再到製造施工,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儘管印度正在自造的第一艘國產航母進口了諸多國外材料和設備,即使建成也遠遠稱不上完全國產,但自開建至今十年了還是遲遲未見完工海試。

當然,也不能因此就肯定印度最終不能建成國產航母。古人說得好,只要有恆心鐵棒磨成針,相信印度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自造航母的目標。


老勝算


印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在航空母艦的使用上印度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目前印度海軍擁有一首超日王號航空母艦,這是在俄羅斯海軍退役的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印度就支付了俄羅斯改造的費用。


在印度獲得超日王號航空母艦的同時開始了建造印度國產第一艘航空母艦的歷程。印度建造的是一艘採用滑躍飛行甲板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印度雖然擁有航空母艦豐富的使用的經驗,但是在航空母艦的建造上確實一片空白。印度的好高騖遠在這艘航空母艦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都沒有完成完全設計,這首航空母艦就已經開工了,還在建造過程中不斷地進行修改。

從2013年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第三次下水之後就一直處於舾裝的狀態,這艘航空母艦原本是要在2018年加入印度海軍服役的, 但是最新的計劃是在2021年加入印度海軍。印度在建造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的時候,已經開始把眼光瞄準的第二艘航空母艦,而且這是航空母艦是採用核反應堆,並且採用電磁彈射和阻攔技術的。



印度在航空母艦的建造上就是好高騖遠,而且不按照科學方法辦事,航空母艦的建造牽涉到的工業基礎要求非常高, 目前印度的實力其實是不足以支撐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的,包括產業工人的素質也是一個大問題,基本上都不會按照規矩來做事。這也就是印度航空母艦建造拖沓的一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