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19年“北上廣深”的房價會是什麼走勢?

仔仔仔小仔仔


北上廣深的房價其實已經出現小幅下挫的跡象了,之所以還能夠維持高位,並不是需求有多麼旺盛,更多的還是在於調控政策、土地供應、限價、限購一系列“組合拳”的出擊把高高在上的房價“冰封”了。

假如取消一系列的調控,讓樓市根據市場的需求自由發展,一線城市的房價早就崩了。這不是危言聳聽,對於房地產有些瞭解的朋友都知道,其實調控就是在變相保護高昂的房價,不讓它遭遇暴漲暴跌的風險,但是就目前而言,相比於房價大幅度上漲,下跌的概率更大。



一線城市房價的下跌已成定局

大家可能會不解,北上廣深不是由於土地面積的稀缺性導致了價格的飛漲麼?他們依託於完善的基礎設置、優質的教育資源、健全的醫療衛生服務、豐富的就業機會共同促成了房價的上漲,看似這個理由非常合理,但是我們卻忽視了高房價後買房者的實際購買力水平


(1)房產均價與平均月收入水平之間的鴻溝

以帝都北京為例,2018年北京房價的中位數達到了驚人的 67822 元/平凡米,但是根據調查,北京的人均月收入水平卻還未達到 7000 元,最低工資標準更是隻有2120元

(下圖為北京市2018年薪資水平報告)

房價中位數與平均工資之間的差距: 67822 / 7000 = 9.69 倍

房價中位數與最低工資標準時間的差距:67822 / 2120 = 31.99 倍

看到上述計算的差距之後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居民的實際購買力水平,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便房價腰斬,很多人仍舊買不起


(2)逃離大城市的年輕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從大城市逃離,不少在一線城市打拼多年的就業者也迫於生活壓力、結婚負擔最終選擇了離開。。。

浮雲君在蘇州讀的大學,畢業還沒滿一年,將已經有半數多的同學迫於生活壓力選擇了回家發展,更別提那些單間房租動輒一月3000-4000元的一線城市了。

在大城市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歸屬,沒有落腳之地,攢不下積蓄,看著車水馬龍繁華的大都市,一種莫名的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或許,大城市壓根就不歡迎我們。。。

人心都散了,剛需都走了,沒人去買房子了,高昂的房價還能維持多久呢



(3)再過20年,我國就將步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當老齡人口成為社會的主流,社會的消費力水平也會遭遇滑鐵盧,對於房產的需求也會隨之大幅度減少;

當老人去世把一套兩套三套的房產全部留給自己的子孫,那麼房產供過於求的現狀也會越來越凸顯;

當房產的狂熱過去後,留下的又會是怎樣一地雞毛的殘局呢?鋼筋水泥組成的房子除了居住還能派上其他作用麼?


高高在上的房價使得許多追夢的年輕人希望破碎了,奪去了他們本該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青春,給他們瘦弱的軀體帶來了太多不能承受的壓力。。。


浮雲財經觀


作為一線城市,這四個城市的房價將會繼續延續穩中上升的趨勢,若不是調控政策的影響,上升更明顯。這四個城市中的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廣深是珠江三角洲的大哥大,處於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有句話說: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的官有多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的錢有多少。作為十五億人口大國中的核心城市,這四大城市都有足夠的人口吸附能力,不缺人口的城市,僅僅剛需就足以支撐房價。不要幻想著中心城市的房價下跌,除非我們的通脹能控制在國際標準的紅線內,否則二線及以上城市的房價維持高位、穩中上升是今後的常態,上升幅度因區位及配套而異,二環內、學區房、不可複製的稀缺房源永遠是焦點。


程湖國紅


可以肯定的說,2019年北上廣深的房價會繼續下跌,並且今後幾年還有不小的下降空間。


財智成功認為,在一線城市買房的外地人,如果落戶無望,及早賣房,輕鬆實現財務自由,回家鄉做個富家翁更合適。到家鄉省會或者較大的城市先租房住幾年,等房價降的多了再買一套,這輩子都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了。


不知道一線城市的打工者有多少人持有同樣的觀點,真正捨得降價套現的人估計不會多,更多的是想賣高價,但是找不到接盤俠。不管怎麼說,一定會有一部分人做出聰明的選擇,市場供給增加。


由於銀行貸款收緊,融資渠道減少,炒房客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動用高槓杆炒房的人們,套現的難度在加大,資金鍊越來越緊,棄房斷供的會越來越多。


我們在阿里司法拍賣網站上可以發現,其中正在拍賣的住宅用房總數高達78萬套,北京4895套,上海4418套,廣州8672套,深圳3803套。這是2019年1月17日的數據,今後我們可以根據數量變化作為棄房斷供數量變化的重要依據。如果大幅增加,說明棄房斷供激增,房價下降速度就會加快。


一線城市房價高,普通工薪階層已經無力承擔。即使掏空六個錢包,也難以湊齊首付,更不用說買房後夫妻二人大半工資都要還房貸了。買完房不要說養育子女了,還完月供後兩個大活人的生活都成問題了。


炒房客們找不到接盤俠,剛需買不起,剛畢業的大學生租不起房,這是一線城市的現狀。


房產稅一定會在三年內落地,持有多套房的炒房客這兩年也會抓緊時間出售房產。隨著廉租房、共有產權房的入市,未來住房供給還會增加。



一線城市日益增長的生活成本,一部分人會選擇返鄉就業或創業,一線城市對於住房的需求也會降低。從供需角度來看,供應增加,需求減少,一線房價必然失去支撐,過高的漲幅有著遠超其他城市的下降潛力。


當然了,房價下降過快不符合幾方利益,每年以10%左右的下降速度更為理想,不至於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氣球也可以慢慢撒氣,最終房價迴歸理性區間。


財智成功認為,高房價是一種稅,只有房價下降了,並且是大幅下降了,我國經濟才能走出避實向虛狀態,製造業才能重新起步,經濟才能進一步穩定發展。


財智成功


房價上漲的根本支撐是貨幣,沒有貨幣超量供應,房價沒有這麼快的漲幅。

但是。。。我們看看2015年到2019年發生了什麼。座標廣州,4年時間房價漲了3倍,亞運城從9k到27k,星匯園3w多到9w。but,貨幣供應呢,m2增長只有不到50%,這中間差了6倍。

最近4年房價漲速6倍於貨幣增長,大家覺得泡沫大不大。6倍啊,我是覺得很恐怖的,最近4年透支了未來10年內的漲幅。如果按現在8%貨幣增速的話,可能是未來15年。


法眼大師


首先表明我的觀點:2019年“北上廣深”的房價會穩中有降。

2019年在房住不炒的最高綱領指導下,密集的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也有強勢如遼寧省上段時間出臺的政策,只許房價下降不許上漲。政府真正要將“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這一原則貫徹到底,而調控政策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首當其衝的就是一線城市,近階段各大房企如碧桂園,恆大等也都頻頻降價以保證業績,一線城市2019下半年的房地產市場註定是一場房企的肉搏戰。

不過房價,短期看供給,長期看需求,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一線城市的房價在未來十年內還是看漲的,只是不會再出現由於政策原因導致的暴漲(不能否認的是房地產為政策強敏感型行業)。中國人口數量趨於穩定,都市群不斷擴大,必定會導致大批的三四線城市由於自身原因收縮,房價大幅下降。而強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由於人口不斷的湧入,房價穩中看漲。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討論。


嚼菜根的人


我不分析宏觀經濟,不分析老齡化問題,說說我的真實感受:上海二手房價高峰在2017年,目前較17年高位已經下調了20%左右。我所在的小區屬於郊區剛需盤——緊挨地鐵小戶型為主。我們小區入住率超過90%了,且很少有租戶。我周邊鄰居很多都希望能置換大戶型或往市區遷移,但一部分受制於上海限購(外地人只能買一套),另一方面苦於置換成本太高(非普通住宅5.6%增值稅如果房價翻倍則交房價2.8%,1.5%契稅,1%個稅,2%中介費,一套置換下來稅費普遍在房價的8%,且首付70%)。我也有一些年輕同事和周邊城市客戶想在上海買房(上海教育資源優勢),但要麼沒錢,要麼沒有購房資格(上海63個月內有60個月社保,且已婚)。試問這些限購限貸政策將多少需求擋在了門外。限購政策真保護了房價,起到防止他下跌作用了嗎?我看不出來!


希門炊雪


認真看看我分析的!扛不住了!人口負增長、高空置率!未來樓市“路”在何方?樓倒萬事興,磚頭成不精,房死誰手,時間會證明,房價漲上去,人口降下來。窮人買不起!富人活著累不敢吃不敢得病!急用錢賣房!抵押!借貸!太可怕了!房價帶來的人口暴跌!人口老齡化!沒有工人!房源過勝!大家說可怕不可怕!老人說的話在中國實現了!最後房子給大家帶來身體全是病吃也沒吃著享受也沒有享受到!悲哀呀為了一塊破磚頭!風裡來,雨裡去!最後也是一場空!!!


老隊長999


永遠不要相信專家說的話,因為專家不缺房子住。有些專家可能只是個託

有一個很明顯的事情:買房的時候,都會找銀行貸款。除了新房之外,二手房銀行是按照“評估價”來放貸,“評估價”一般為實際成交價的80-85%,評到9成的很少。就是說銀行有一個允許下跌的區間,因此房價下跌的波動並不會太大。然而,房價從始至終都是在上漲。

如果房價跌到評估價以下太多,那就是災難的到來,會引起動盪,例如金融

個人撿漏還行,想集體撿漏就是做夢了



走你123


全國基本都是一樣,瘋漲。


事義217


可以去我主頁裡邊看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