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我有一个家,家在大树下,夏天有绿荫,冬天挡风沙;我有一个家,家在蓝天下,阳光照心扉,雨露润新芽。”日前,这温暖温馨动人的旋律,在二七剧场里轻轻地荡漾着,丝丝入扣的情感打动着每个人的心,观众席间不时地泪光闪闪。这是由第三代韩英的扮演者、歌剧表演艺术家刘丹丽领衔主演的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的演出现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刘德芬的感人故事被艺术家搬上舞台,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戏剧梅花奖双奖得主刘丹丽说:“与其说是我演活了刘德芬,倒不如说是刘德芬感动了我。”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有爱才有家》成催泪大戏

“感人与震撼就在于它的真实性,没有一句是说大话的。”刘丹丽说。故事从刘德芬当福利院院长开始,她是带着一些小情绪来上任的,因为这里实在是太穷了,这个细节很真实,因为刘德芬也是个普通人。但是看到眼前那些孤独的老人以及残疾孩子们,她的心动了。于是,她留下来,同时也挽留住打算离开的青年杨帆。对于杨帆,刘德芬并不是想硬性将他留下来,而是跟他来了个两年之约,到时候亲自送他走。一段“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不记得我记得”,情真意切,真实感人。正是因为这份沉甸甸的爱,传递到离开福利院闯世界的杨帆身上,以至于懂得感恩的他每个月将微薄的薪水寄过来贴补孩子们的生活费和学费。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这部戏演的都是小事儿,为疯婆婆梳头送终,帮助孤儿舒悦和凳子成才,帮助无臂儿三华用脚写字等等,而桩桩件件都很朴实自然直击人心。爱不是一个符号,而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有爱才有家》之所以令人潸然泪下,就是因为它的真实。刘丹丽说,她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几乎都是刘德芬,以至于在公安县演出的时候,刘德芬的女儿上台之后抱着她,一边哭着一边喊着“妈妈,你就是我妈妈”。

福利院里磨出来的感人大戏

倒退几十年,无论是拍一部电影抑或是排一部舞台剧,艺术家动辄数月甚至一年的体验生活是必须的功课。现如今,闭门造车凭空臆想的创作比比皆是。不过,还是有良心艺术家依然践行着生活磨练艺术的原则,《有爱才有家》就聚集了一群脚踏实地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好人刘德芬确有其人,她的事迹感动过无数的人。“体验是表演之本。要想在两小时的时间里打动观众,就要深入到角色的生活中提炼情感。”为了更生动的了解这个有关爱的故事的一点一滴,《有爱才有家》剧组在刘丹丽的率领下多次走进刘德芬生前工作过的麻豪口镇福利院,与这里的老人孩子吃住在一起。刘丹丽为老人们梳头、为小朋友穿衣服,她还走进厨房,端锅起灶、炒菜做饭,深刻体验刘德芬的日常生活。此外,刘丹丽还认真浏览刘德芬的笔记,仔细端详刘德芬生前的照片,还反复观看她生前的视频,尽可能的体会并在舞台上还原她的音容笑貌。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通过她生前的视频、她讲话的方言和她的举手投足,看到她为老人洗脚,一边做一边说话的那种朴实,让我一下找到了人物的真实性。”刘丹丽说:“艺术创作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体验生活,在福利院的生活体验,我也同时把这些当做教学的一部分。我对同学们说,你不了解生活,只是凭借着自己的想象是不行的,在福利院里身临其境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因为有了福利院的体验生活,所以回到舞台上,刘丹丽才将刘德芬这个人物拿捏的形神兼具生动感人,经常令观众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那口充满着烟火气的大铁锅

《有爱才有家》中有一个细节,当洪水即将袭来的时候,撤离福利院的人们发现大家吃饭的大铁锅忘了搬出来,于是刘德芬义无反顾的冒着大雨把那口锅带出来,有时候用力的搬动,有时候还奋力的举过头顶。在创作过程中,在这个细节上争执很大,甚至有人建议把这个细节拿下,但是刘丹丽坚持保留着:“这口锅就是一个家,有锅在家就在。锅没了,家就散了。”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这个细节很真实,在福利院里用的就是那口从洪水里抢出来的大铁锅。虽然在舞台上表现搬锅和举锅的用的是道具,但是她做的动作非常逼真。刘丹丽说,作为戏曲演员自己比较喜欢观察生活,在福利院采风的时候她曾经试着搬动那口炒菜的大铁锅,“很沉,几乎搬不动。回到家里,我反复尝试着无实物动作,尽可能将动作做的很像。”有了生活中的体验,剧中的“顶锅”一场刘丹丽表演得非常真实到位。她说:“每次演出都会让台下观众热泪盈眶。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观众觉得歌剧的音乐好听、人物感人、内容真实、接地气。”

排练过程中,刘丹丽都会殚精竭虑,为了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同学的表现等等经常一两点钟睡不着觉。于是,大半夜小演员们有时候会“遭到”刘丹丽老师“骚扰”。她会通过微信,看着视频给扮演杨帆的同学抠戏:“这个地方音准有问题,那个地方表演有问题,我会把有问题的演出视频发给他。因为事情比较多,我早上起来可能就会忘掉这事儿,所以必须连夜把这些问题给孩子们交代清楚。”她要求每个演员晚上不要关手机,但是可以设置静音,因为自己随时有可能把存在的问题通过微信传给他们,或者跟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慢慢儿的,剧组的老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刘丹丽的作息习惯了。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自从接到这部戏后,这两三年几乎一致是这么过的。”刘丹丽笑着说,自己一直想要减肥,但始终不见效果,但是这部戏演下来,身上至少掉了十多斤。有时候,看到刘丹丽太辛苦了,同学们会用自编几句接地气的唱词唱着表达自己的心情:“刘院长,操碎了多少心,洒向人间都是爱……”有趣的是,刘丹丽和刘德芬都是“院长”,一个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一个是福利院的院长。

综合大学联手县剧团打造歌剧大戏

笔者发现,现在很多地方艺术院团推出的舞台作品,虽然号称是地方作品,但是编剧、编导、导演甚至主要演员等主创班底多是北京等大城市请来的艺术家。可《有爱才有家》不一样,包括编剧胡应明、作曲家王原平、导演邓德森在内都是土生土长的湖北艺术家,舞台上的演员也没有一位“外援”,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原汁原味的“地方戏”。这里,特意说说这部戏的演员,并没有为了获奖以及得到国家支持而从北京请来大腕儿助阵,除了艺术总监兼主演刘丹丽是一位歌剧表演艺术家之外,其余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群众演员,要么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要么是原公安县歌舞剧团改制而成的荆州九歌文化在当地招募的具有艺术特长的群众演员。有趣的是,这些演员中有餐馆老板、小卖部经营者、婚丧嫁娶的从业者,也有文化站工作人员,还有的已经是退了休的老同志。他们在舞台上在表演上或许有些拘谨,但感觉上反而很真实很接地气。其实,在观众看不到的乐池里,负责为该剧伴奏的交响乐团也都是武汉大学以艺术特长生组成的“高水平艺术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所综合大学和一个县剧团联袂打造的歌剧大戏,应当是从类没有过的事情。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一部戏催生了一个艺术机构

作为一所综合大学,尽管武汉大学成立了艺术学院,但是生源主要是以影视表演为主,并没有声乐专业更不可能设置歌剧专业,作为歌剧演员的刘丹丽自然希望把自己的本门功夫传授给学生。不过,《有爱才有家》的成功上演成了这一切的催化剂,完成了这位歌唱家的美好想象。刘丹丽兴奋的说:“2017年7月,《有爱才有家》入选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后来,我们又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了经典薪传中国民族歌剧骨干人才培养班,一个班三十个人,居其宏、王祖阶等全国最好的歌唱家和专家都会来讲课。”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刘丹丽透露,每一位学员可以得到国家艺术基金全方位的艺术福利,在迈过了高水准考核这道高门槛之后的吃住行都是免费的,结业后国家艺术基金颁发证书并安排专场演出。

一部戏锻炼了一支队伍

优秀剧目的传承以及艺术人才的培养可谓是相辅相成的事业,作为前辈,刘丹丽表示,她没有“霸占”着这部戏,自己已经逐渐把接力棒交给了学院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特别是在巡演的一些场次以及歌剧进校园的活动中,优秀青年教师雷媛(扮演秋红和刘德芬B角)、周钢(扮演犟爹爹)已经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不断地获得观众的掌声与喝彩。作为教学带头人,刘丹丽不仅将这部戏当成艺术作品来完成,还将其作为一部教学剧目去传承,它的反复上演培养了艺术学院师生的艺术水准,同时锻炼了一支精明干练的艺术团队。青年教师王珊和吴捷功作为副导演,已经完全将这部戏的精髓吃透吸收。该剧一些主要角色的年轻学生成长也非常迅速,张泽远和周莹两位优秀的学生演员将杨帆和舒悦两个角色演绎的活灵活现。让刘丹丽开心的是,她这两个得意门生今年还优异成绩纷纷考上了研究生。学生演员的出色表现不仅获得了观众首肯,专家们更是评价“这些大学生是民族歌剧的种子,而这部戏则是播撒者”。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韩英”刘丹丽倾情演绎好人刘德芬


此外,为《有爱才有家》担任伴奏的这部乐团也很出色。旅美博士青年指挥家吴博给学生排练非常认真,学生水平提高得非常快。作曲家关峡、王祖皆等专家同样对这支学生乐团给予很高评价。这部戏今后还会继续一轮轮的上演,刘丹丽表示,因为才有了《有爱才有家》,因为这部戏大家才成了一家人。从创作之初到一路走来直到取得今天的成就,得到了武汉大学以及艺术学院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全体演员的全力配合,当然她更感谢衣食父母观众们的喜爱和点赞,他们会带着这些爱一路演下去,直到将这部戏演成经典。张学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