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流浪貓都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幸福的方向


“鐵打的地盤流水的貓”,小區和學校每年都會新來一些貓,不時會消失一些貓。從我看過的多個小區等居住密集區域的情況,談談這些貓的生存情況吧。

首先,糾正一個概念,在小區或學校等固定場所,沒有特定主人的這些貓咪,有個嶄新的稱呼:庭貓。

先看一組照片拍攝於2017年的照片,照片上的庭貓一家7口。到2019年1月,還存活在原地的貓有3只。其餘4只,兩隻遭遇小區內車撞擊身亡,一隻跑失,一隻被居民收養。存活的3只貓裡,兩隻母貓分別生產了一胎共計6只小貓,存活下來的僅有2只。13只貓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裡,只活下來了5只貓,這還是有人定點投餵、沒有人刻意傷害的情況下。

以上,可以看成是庭貓生存狀態的縮影。

(圖左:母貓,跑失。圖右:有白內障的殘障公貓,車禍亡故。)

(圖:母貓和部分小貓,這兩隻小貓存活下來了)

(圖:這隻小貓被居民收養)

(圖:第三隻存活下來的小貓)

(圖:被車撞死的小貓)

庭貓的來源。

  • 流浪貓的概念,針對的是無固定居所、無固定歸屬地。而這些生活在小區內,和居民毗鄰居住的小動物,已經脫離了以上兩個概念。

  • 這些貓咪的來源一般是:搬家遺棄,主動放出和發情走失。尤其在給動物絕育和結紮的概念方面,三線乃至十八線小城市居民意識比較淡薄,捨得花幾百塊錢給家養小動物做手術的,少。有這個意識,但是當地寵物醫院的手術條件達不到的,無法進行手術的,也不少。這就決定了很大一部分貓咪,在進入發情期後,公貓因亂尿(標記地盤)和母貓半夜嚎叫(發情衝動),被主人嫌棄甚至直接丟棄到公共區域。曾經有媒體報道,每到學校的畢業季和禁止在宿舍飼養的清查季節,校園或附近小區都會多出一堆小動物。

  • 不少人會覺得自己這算是做了好事,畢竟沒有偷偷丟到垃圾場,也沒有扔去屠宰吃肉。但是,恰恰是你丟一隻我丟一隻的行為,導致了後續問題出現——貓的自然交配,大約3個月左右會生產一窩,每窩貓1-6只都有可能。這些無序繁殖的小貓,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很可能收到人為的傷害。因為它們沒有完成相應的限制生育手術,在家裡嚎叫,在外面的聲音顯然會傳播得更遠。

庭貓進入當地環境的基本週期。

  • 庭貓在進入當地初期,一般是瘦弱驚懼的,極少會有油光水滑。

  • 大約1-2個月左右,庭貓開始適應所在地的環境,有較穩定的藏身地和食物來源。

  • 接下來的半年到一年裡,親人的庭貓會被喜歡小動物的居民半放養,提供食物。負責任的居民會將這些貓帶去做限制生育的手術,像幸運土貓在北京不少社區開展的群護計劃,所有無主貓做完手術後打耳標,再放歸社區,人與動物和平相處。

  • 做完手術後的庭貓,如果不發生意外,通常就會在這個環境裡安靜地生活下去,也就是經常看到的慵懶胖貓咪。有部分性格溫順的庭貓會被居民收養到家裡,脫離庭貓這個概念。畢竟,貓並不是一種勤快的動物,每天睡眠十來個小時,唯有食物無憂和居住地安全,才能安心地養小肚腩。

  • 而沒有做手術的庭貓,往往很難在這個環境生存超過兩年,不是繼續跑失就是遭遇各種意外。

庭貓的生存年限普遍遠低於家庭飼養貓,更容易遭受居住區的各種意外傷害。

  • 車禍。以我曾經居住的老居民小區為例,沒有地下停車場,限速“5公里時速”純粹是擺設,每年都會發生超速行駛的私家車撞死小貓或小狗的事情。

  • 人為傷害。近年來新聞報道里多次出現某某小區對小動物投餵有毒食品、惡意虐殺乃至毫無緣故的踢打施暴。印象很深的是在四川大學家屬區看到“請愛心人士餵養後保持環境清潔”的告示。更有甚者,因投餵地點選擇不慎引發投餵者和反感者的衝突,在新聞裡也時有報道。這都是庭貓在人類居住區遇到的困境。而在文殊院裡的庭貓,即使有社會愛心人士或居士的專人投餵,貓群體的組成也是不斷在變化的。間隔一年後再次探望時,你很可能會發現,一年前那隻貓已經不在了。

能順利留下來的庭貓實際處於半放養狀態,有較為固定的覓食地點和活動場所。

沒有順利留下來的庭貓,大部分都已經出了意外。

所以,你看到的庭貓,很可能在度過它生命裡最後的半年到一年時間。有條件救助的,固定地點投餵,不能收養的,帶去做限制生育手術後放歸,都遠比漠視好得多。



講故事的貓小姐


在比較大的居民區裡面,流浪貓還是比較容易存活的,主要是吃的比較容易找。


一方面,小區的垃圾桶比較大,而流浪貓晚上最喜歡光顧的地方就是垃圾桶附近,總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吃的。最主要的,人多的小區,肯定有人家裡養貓。但凡家裡養貓的人,總是會額外留意附近流浪貓的情況,也更願意幫助這些流浪貓。



幫助流浪貓,最簡單的方式,除了帶回家養,那就是經常給流浪貓餵食。


所以,如果你平時稍微留意一些,就可以在小區裡面的花壇、綠化帶等地方,發現餵食用的貓碗,我自己餵過流浪貓,就是每天出門的時候帶一小包貓糧,放到固定的地方,然後第二天再帶。


還有,較大的小區,一般周邊也都有一些小吃店、早餐店,這些店主也經常會喂,也經常留下來。



而且,最重要的是,流浪貓有時候會去各種不同的地方,有時候去副食店要吃的,有時候有人喂貓糧,也可能去早餐店了,畢竟這些地方誰都不會限制它們的行蹤。


只要流浪貓不生病,身體不是太弱,一般都能勉強活下來。但是,因為飲食等各種原因,流浪貓的壽命一般只有兩三年。所以,它們最好的歸宿還是被收養,即使半散養,也比之前的日子好過多了。





喵星事兒


社區群護瞭解下。


我們小區多的時候有十幾只流浪貓,有的是別的小區跑來的,有的是原來流浪貓生的流二代。有個心腸好的阿姨會定期喂貓糧,本人也每天早晚各喂一次。貓咪們習慣了就不走了。


朋友戲稱我們小區是個刷怪點,總能刷出新的貓咪。好像貓咪們口耳相傳“那裡有吃的,大家快來吧”似的,經常有陌生的貓咪來到我們小區,就在這定居下來了。



也有貓咪待著待著就不見了,其中有隻白手套白圍脖的狸花,特別乖巧,有一天突然就消失了,我們猜測是被人抱走了,希望它能遇到一個好主人吧!


還有一隻奶牛貓,從小在小區里長大的,也是不見了。



只要有好心人每天固定投餵,流浪貓還是能存活下來的。去年冬天本人還用泡沫箱給貓咪們做了貓窩。


所以,只要大家都有愛心,小區裡好幾個人一起餵養貓咪們,每個人的負擔也不會很重,貓咪們也不會餓死。這就叫社區群護啦。


如果社區裡流浪貓很多,還可以去公益機構申請成為群護點,有機會領取到公益救助貓糧。不過本人還沒有去申請過,小區裡目前的貓咪數量,我們勉強還能負擔得起。


還是要努力賺錢,才能養得起更多的貓咪們,哈哈。


八隻喵的後院


現在疫情期,好多人都不敢下樓,有的人家裡生活垃圾,一個星期才丟一次,另外還有人在遺棄狗或者貓咪,加上我們這裡菜場也沒有開,現在的流浪貓和流浪狗,真的是太慘了啊。

我一直在喂流浪貓,每天下午和晚上,因為早晚都有人遛狗,(現在是都有牽狗繩),好多狗子都去吃我放的貓糧,實在供應不起,只有避開高峰期。

前天下去喂流浪貓,結果看到二隻流浪狗在那裡等我(平時都是二隻到三隻流浪貓),昨晚下去送貓糧,聽見貓咪的求救的叫聲,順著聲音找過去,有二隻流浪貓在那裡,我就放了一碗貓糧,在原來放貓糧的地方,有放了一碗。

平時有好多人餵它們,可能是現在都沒下樓,另外家裡吃的魚也沒有了,確實沒有東西餵它們,我是在春節前買了二十斤貓糧,所以才有貓糧餵它們。


夢妮子


大致一些貓咪在各個小區裡都能看到,我來說說我們小區的貓咪。我看到的幾隻大貓和好多隻小貓,小的應該只有1個月左右,一隻白貓和一隻花貓生下的,因為母貓剛剛生完小貓,看到有的人把剩飯菜放在它們周圍。

一般都是2到3個月4個月左右的貓咪吃,大貓在身後趴著,剛生下的小貓在母貓身上吃奶,因為成年白貓是流浪貓,可能有些披著人皮的“東西”對她施過虐,臉上有已經結好的傷疤,還有隻3個月大小的橘貓一隻眼睛被戳瞎了,很害怕人,我每次過去它都是第一隻跑走。

在外面它們吃的是從垃圾桶翻的剩飯艘菜,有的小區人不錯,願意在每個角落地方放貓糧和飲用的水,但是當貓咪在小區氾濫,業主投訴,物業驅逐,它們再找新的地方。


不過有句話我覺得說多少遍我都要說 你不喜歡它們,請你遠離,但是不要傷害。


喵的手創


流浪的小貓是很容易找到吃的,有了這一點,它們就存活下來的比較容易,因為,貓只要有吃的,那麼它們就一定不會餓死,因為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們小區周圍的流浪貓,有很多都在垃圾桶附近轉,或者是在其他一些地方的流浪貓,都會鑽到垃圾桶的旁邊,這樣的話是它們在垃圾桶裡面找我們扔掉的剩飯剩菜,以及其他可以吃的東西。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會去扔垃圾,而這些垃圾裡面或多或少的就有我們不吃的東西,這樣一來,流浪貓就可以找到它們每天需要吃的東西。所以說自然就可以存活下來了。

只要流浪貓不生病的話,它們是很容易存活下來的,因為它們每天都不缺吃的,在吃飯方面,它們是一定不會餓死的,但是我們知道,貓咪有可能長時間在外面會生一些病,生病之後他們就很容易病死。其實對於流浪貓來說,生病這件事情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它們長期流浪在外,一些細菌等等之類的問題,它們都已經有些免疫了,就算生了病也能夠自己很快的就好了,並不像我們家裡養的貓那樣比較嬌慣,很容易生病,所以說,流浪貓是很容易生存下來的。


小猿有話說


自我2006年9月來北京學習並工作後,十二年多的時間,先後在六個不同的小區住過,每個小區,甚至包括工作過的寫字樓,現在住的小區和工作單位所在的寫字樓,都有流浪貓和流浪狗出沒,當然,流浪貓的數量,要比流浪狗多好幾倍,一般至少有五六隻,多的話有十幾只,而流浪狗,一般只有一隻,或兩隻。

畢竟,貓沒有攻擊性,比較乖巧,而狗攻擊性強,遇到不熟悉的人,就會叫幾聲,甚至可能咬人,所以,流浪狗,往往被捕捉或處理了。而貓,遇到陌生人,也比較溫順,所以,流浪貓生存能力,遠遠比流浪狗強。

這麼說吧,流浪動物在城市裡生存,最主要的本領,就是得討人喜歡,否則,很難生存下去。

每一處流浪貓的聚集地,都會有該小區的一眾老人,或者該寫字樓附近小區的老人,在小區或寫字樓僻靜而能夠基本遮風擋雨的地方,搭建的窩,住幾到十幾只流浪貓,那是沒問題的。

然後,老人們,當然,也有一部分年輕人,會每天給貓咪們送來貓糧和水,流浪貓,不缺吃缺喝,只是缺家罷了。

而流浪狗則沒有這麼幸運,只能晚上吃垃圾、白天躲在小區不知道哪個旮旯裡。因為流浪狗這種生物,不討人喜歡,如果這些老人和年輕人來餵它們,大概率被咬傷。

貓除非你給它洗澡,否則,它根本不會咬人。可狗不一樣,狗只不咬他一個時間內唯一的主人,其他人(包括主人的家人)那是一律咬,根本不給面子。

流浪狗,那就是見人就叫,就咬。所以,流浪狗生存的很差,一般城市,顯眼的地方,現在很少見到流浪狗了。


董江波


你好,我是喵九九,我家的貓咪五一曾經就是一隻流浪貓。

是的,校園小區公園等地,你能看的見貓咪的地方,別人也能看得見呀,這就意味著有好心的人類在給流浪貓們投食。你是不是經常聽見貓咪喵喵叫呢?這就是貓咪在對人類說:“我很萌,來,來,快給我點吃的!”然後順便打個滾,膽大的貓咪可能還會跑到你的腳邊蹭蹭顯示親暱呢。

話說我家五一在兩個月多的時候也是隻流浪貓,它直接躺在了我老公腳上不起來……導致我們直接把它送到寵物醫院做了個檢查然後收了它!其實它啥啥毛病都沒有,只是餓了(汗),醫生說這太瘦了,回家好好補補……

流浪貓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1.向人類賣萌撒嬌,讓人類給它們投食。

2.成為一群貓中的老大,讓其他貓把好吃的讓給它。

好的,我的回答結束了。


喵九九的喵


個人認為其實對於流浪狗來說,人們對於流浪貓容忍度會更高一些,人們不會像嫌棄流浪狗一樣嫌棄流浪貓。其生存下來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貓愛乾淨

貓特別愛乾淨,一天除了吃飯和睡覺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在舔毛,貓能舔到身體的大部分,臉部它還會用前腳沾上自己的唾液,認真撫洗自己。所以我們會發現,現在的流浪貓比流浪狗要多,因為乾淨所以會更招人喜歡。

二、小區居民餵養

很多人自己可能養不起貓,但是她很喜歡貓,看到流浪貓會特意買東西給貓吃,還有很多自己養了貓的人,知道自己不能養很多了,會選擇經常到上班或者居住的固定的地點投餵流浪貓。如果我們細心的話,會發現很多地方放著餵食貓的碗。附近的早餐店之類的店鋪老闆偶爾也會餵養。

三、垃圾桶

相信大家自己也清楚,我們很多食物吃不完就會選擇扔掉,那這些東西也就會成為流浪貓狗的食物來源。

四、流浪貓救助中心

現在有很多地方已經成立了流浪貓救助中心,救助中心會收養流浪貓給他們提供住的地方和吃的,所以朋友們想領養貓的話,可以選擇去這裡選擇哦。

其實流浪貓和流浪狗都是可愛的小天使,如果我們不能領養,也記得不要傷害哦。


灰大胖家的鏟屎官


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很多各種各樣的流浪動物。特別是流浪貓,因為流浪貓的繁殖速度比較快,大家都知道在冬季,有大片對流浪動物會出現死亡的現象。因為寒冷和飢餓。甚至會有時候發生小貓被大貓吃掉的現象,這些都是因為食物的原因。他們生存下來有幾個可能性:


第一,愛心人士的救助。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多的愛心人士他們救助流浪動物。他們用自己的零花錢。每天去喂他,有些自己通過省吃儉用的方式,然後飼餵流浪貓。

第二,有些流浪動物會自己去一些食堂或者垃圾堆裡面尋找食物。這樣子的結局是為了爭奪食物,他們經常被抓、有時候會打架、身體的傷害,最後造成敗血症出現的死亡的貓咪也不在少數。

第三,就是專門的一些救助的地方。當然這些救助的地方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主要是因為金錢、空間等方便的限制,還有包括醫療條件的限制。

不過現在隨著人們的意識。越來越多的願意救助小動物。所以就會出現的情況是。很多人願意花錢去免費救助這些動物。

當然,如果中國的政府給予更多的幫助就會很好,中國小動物保護法或者動保護法這塊還沒有實施,同時動物福利這一塊做的不是很完善。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