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辛亥革命在隴原大地的迴響:慶陽會黨起義

1911年10月22日,武昌起義爆發後不久,陝西即爆發了以會黨為主的西安起義。隨即,陝西即宣佈獨立,以響應武昌起義。

就在陝西宣佈獨立之時,臨近陝西的甘肅隴東慶陽,也有哥老會會黨人士在準備起義。據《續慶防紀略》記載,西安北革命黨人佔領後,

“哥老會之人蒲天鵬、彭四海在西峰鎮,鄧彥標在黑河,夏槐在曲子,文化昌在東川,夏蘭亭在教子川,薛士品在何家畔,皆蠢蠢欲動。”
辛亥革命在隴原大地的迴響:慶陽會黨起義

可見,此時的隴東大地上已經有了多股以會黨為基礎做掩護的反清組織,清朝的統治早已是搖搖欲墜,只需一根導火索,一場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起義就會在隴東大地上爆發。

這根導火索就是1911年11月15日在寧州哥老會首領組織下的襄樂起義。起義民眾在寧縣襄樂蓮花池聚眾起義,“糾集數百人破正寧縣城”。

襄樂起以後,周邊的三水、正寧山河鎮等地農民和會黨積極響應,使起義隊伍不斷擴大,發展到三四千人。起義軍受到飽受滿清統治之苦的士紳民眾的歡迎。在途徑早勝鎮時,民眾贈銀300多兩,進入南義時“民眾又獻軍馬十匹”。

當起義軍到達寧州城時“知州周鳳勳聞義軍將臨,即派人納款迎降,並送制錢300串助餉。”起義軍順利的佔領了寧州城。起義軍在寧州城內宣傳推翻滿清,還打擊豪強。“罰左、王二舉人銀各300兩”,聲威大震。

辛亥革命在隴原大地的迴響:慶陽會黨起義

11月下旬,起義軍繼續北上,在當地哥老會成員的幫助下,佔領了合水縣城,繼續擴充隊伍,並且打出“秦隴復漢軍”的旗號。

佔領合水後,起義軍計劃繼續攻佔慶陽府。起義軍圍逼慶陽府,“屯城南藥王洞,謀劫慶陽軍械。”慶陽府(今慶城縣)三面壞水,城高壕深,易守難攻。慶陽知府善昌為滿人,他招募防軍53人,快搶60杆,計劃與起義軍對抗。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招募來的軍丁雖然只有區區五十人之數,但是他們曾是左宗棠部下的甘軍董福堂所部,受過嚴密、正規的軍事訓練,因此上他們並不把這夥剛放下鋤頭、拿起武器,沒有打過大仗的農民軍放在眼裡。

這也在無形之中壯了善昌的膽。當起義軍派人勸善昌投降時,他把來人斬殺,以示他與革命軍對抗到底,絕不投降。

辛亥革命在隴原大地的迴響:慶陽會黨起義

11月25日,農民起義軍正式進攻慶陽府,與守城軍隊發生激烈戰鬥。文獻《續慶防紀略》記載:

初五日黎明,會匪蒲天鵬率其黨數百千人至東河灣,密排如牆。太尊命哨官陳杰、譚世雄;李延棟率防軍五十三人及民團百餘,開小南門出擊。鳴槍數排,應聲立倒,賊急持高粱杆御之,無就死亡。陣斬賊百餘。奪得騾馬驢四五十匹,衣物、刀槍無數。

可見,起義軍由於武器裝備的極端落後與缺乏作戰經驗和有效指揮。即使人數數倍於守城清軍,仍不能取得勝利。

在次日,起義軍再次圍攻慶陽府城,但未敢強攻,善昌則固守待援,不與起義軍交戰。固原提督張行志接到慶陽告急電報後,派千總張鏡堂率軍馳援。清援軍到達後,起義軍無法攻下府城,只得退據合水等地,繼續從事反清活動。

辛亥革命在隴原大地的迴響:慶陽會黨起義

有趣的是,在幾十天前還在抗擊農民軍的慶陽知府滿人善昌,在1911年末知道清朝大勢已去,不可挽回,去了平涼的崆峒山出家。也算是以一種“不合作”的方式為他的大清王朝盡最後的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