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流浪地球》對比《星際穿越》

最近《流浪地球》的熱映,讓科幻片成為了熱門話題,我身邊好幾個年輕的導演,都在研究科幻類的劇本。他們都挺看好這個類型的,彷彿又發現了金礦一般。

《流浪地球》對比《星際穿越》

流浪地球

中國電影長久以來,因為技術與目光侷限的限制,一直沒有好的科幻題材,但自從互聯網上映以後,好多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文章,這才打破了出版社的壟斷,把那些被出版社排除在邊緣外,沒錢出書,被埋沒的人才得以重新挖掘出來,也才有了大劉這樣的人才。

《流浪地球》對比《星際穿越》

劉慈欣,代表作《三體》

雖然,《流浪地球》在敘事,節奏,人物塑造,以及題材的科學性方面都有一些缺陷。但相信,都沒有人否認其行業里程碑式的意義,其創造的超高票房,也會大大刺激國產科幻片,也會讓投資市場看好科幻題材,加大對科幻題材的投資,估計中國以後還會有超越歐美的科幻題材。

這無論是對業內人士,還是普通觀眾,都是大大的好事。業內人士有了資金,觀眾有了眼福。

本期,我們這藉助這股科幻浪潮,對比一下,這兩部經典的科幻片。《星際穿越》它就是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2014年執導,馬修.麥康納和安妮.海瑟薇共同主演。

《流浪地球》對比《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

這部電影和《流浪地球》在某些地方很像,都是科幻外殼包裹下的溫情內核。任何一部經典的商業片都是這個節奏,比如《泰坦尼克號》,它就是災難片外殼包裹下的溫情內核。不過,在處理危機方面,東西方採用了不同的思路。這可能和文化有關,都是大洪水,西方《聖經》裡採用的是認命,造一艘叫諾亞方舟的船逃跑,東方是大禹疏導治水,挑戰自然。不過這次,東西方好像反轉過來了,是東方選擇“逃跑”,順便還把地球也帶走,一起流浪了,也能看出,西方文化影響現代中國的影子。

《流浪地球》對比《星際穿越》

還有一點,就是諾蘭並不是大劉那樣,是一個作者型導演。他並不熱衷於講述自己的故事,而是各類通吃,任何種類都拿來用,而且發揮到極點。這就很像《風雲3》裡一個大牛哄哄的人物,十強武者,把刀槍劍棍,拳腿掌指,各類武功都發揮到極致,連吃了鳳血的帝釋天也不是對手。

《星際穿越》是諾蘭繼2010年《盜夢空間》之後,第二次拍攝科幻片。這一次的尺度比上一回要大的多,如果說《盜夢空間》講述的是果殼內的故事,那《星際穿越》就是整個果園,諾蘭的視頻拍攝,影片剪輯,劇本的敘事能力沒得說,為了讓電影在科學方面經得起推敲,諾蘭專門請了物理學領域的大家——吉普.索恩擔當科學顧問,電影拍完三年後,索恩還因為引力波的觀測,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流浪地球》對比《星際穿越》

正因為由於由索恩這樣的物理大家做顧問,所以,《星際穿越》才沒有像《流浪地球》那樣,上映後被物理學界人士,罵成靶子。我看網上還有清華教授,十問劉慈欣的文章。科學的自洽性,《星際穿越》要明顯高於《流浪地球》。

但科幻片,不是科普片,還有一個“幻”字。,比如人類從未去過的五維空間,諾蘭也用電影鏡頭給瞭解答。我認為科幻片,首先是幻想,然後再是科學。

作為一個膠片控,諾蘭在《星際穿越》中採用了70mm的MAX的膠片進行了拍攝,主要集中在電影的後半段,用超大的膠片,展示宇宙的壯闊,在影院的效果,可謂是無與倫比。而且,極少使用綠幕和CG,這就顯得很真實。

隨然現在還有距離,但是,以後,中國在科幻片的領域一定能趕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