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老俗話說“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是什麼意思?能吃嗎?

農村老俗話


農村老俗話說“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是什麼意思?能吃嗎?

幾月茵陳幾月蒿,幾月只能當柴燒,各地有不同的說法,我們這兒一般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只有當柴燒”,這只是個大概,主要是根據各地的物候來確定,但所說的道理是一樣的,就是茵陳開春所發的幼苗時叫茵陳,可以食用,等到長大,就長成蒿子了(所以又稱白蒿、蘆蒿等,白蒿因其色白,蘆蒿因為長得較高似蘆葦),不可食用。而夏季非常茂盛時,藥用價值也不大,只能當柴草燒了。下圖的茵陳,葉子就是春天剛發出來的茵陳,而那些老杆,就是隻能當柴燒的老茵陳蒿了。

茵陳做為一種中草藥,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並且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以久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20餘種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益身保健功能。所以春天多被採挖了當野菜吃,做法很多。幾月茵陳,就是指春天這個時期。因為這種植物經冬不死,春來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幼苗時比較鮮嫩,像大多數野菜一下,採摘後經開水焯涼水浸,然後可食。隨著天氣暖和,茵陳不再鋪地而生,而是長成秸稈狀,所以稱為茵陳蒿。作為藥用,一般是採用茵陳蒿。茵陳有兩個採收期,一個是春夏之交時採,這時候剛成蒿狀,秸稈不硬,俗稱棉茵陳。到秋後秸稈硬化後,全株入藥,稱為"茵陳蒿"。

所以,幾月茵陳幾月蒿,就是根據這種植物的生長習性,說明其不同階段的用途。如果想把茵陳當野菜吃,一定要趁春天茵陳幼苗時採摘。食用方法有很多,比如涼拌茵陳,

將茵陳洗淨焯透,撈出擠幹水,加入精鹽、味精、白糖、麻油,攪拌均勻即可食用。還可以茵陳蒿肉絲,將茵陳焯水後撈出擠幹水分,切成小段,豬肉切絲,和普通炒菜一樣炒食即可。民間還有用茵陳做窩頭,用茵陳熬粥的,也有的加上米粉做茵陳糕、團等。在北方,茵陳現在尚未露頭,若要採挖,恐怕還得半月左右。

如果以茵陳入藥,建議諮詢當地中醫,按方子服用,因為是藥三分毒,一定要慎重服用。雖然是中草藥,如果不按要求服用,或者沒有效果,或者起反作用。


齊東晏子


茵陳,即野艾,野菊花。別名因塵,綿菌陳,菌陳蒿等。

屬菊科蒿植物。根,莖,葉,花皆可入藥,也可嫩食。

它多生於海拔低地區的河岸,海岸近處的溼沙地之中和溝邊路旁等。分部面廣,我國中南部大部地區都有。

它含氯原酸,香豆酸,咖啡酸等為治肝,膽病的主要成份。

它的莖葉主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等。它對多種桿菌,球菌有抑制作用。它含的揮發油有抗黴素的作用。

它味苦,性辛涼。可清熱利溼,利膽退黃,用於黃疸,膽囊炎,膀胱溼熱,風癢瘡疥等。還可用於感冒發熱,驚風,黃疸型肝炎,尿路結石,高燒,全身發黃,溼疼瘙癢,面部菌疹痘刺,喉幹疼,肺病,支氣管炎,明目等。對動脈粥樣硬化,降血脂,降血壓,抗菌,消炎,消腫等有很好的作用。還可提高免疫力。

花可泡茶或入藥。通身是寶。

對於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來說,主要是說菌陳採嫩不釆老,嫩葉莖入藥最好,效果好,有功力,驚蜇前後採摘最宜。這東西主要是老的快,一老便變質也就沒有藥力了。南方正月即可採,中部二月可採,北部三月可採。嫩菌陳功放大,一老變成蒿子了,入藥減性,價值不大。但蒿棵可熬水洗身,去皮膚病,幹棵可驅蚊蟲。越老越沒價值。主要對肝膽,消炎,去火,利溼,排溼毒最好,花可去火,消炎,消腫,止痛,常期喝有延年美容效果,但喝過多對腸胃不利,會下瀉,腹痛,瘦身等。


福自福地來wjf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是什麼意思?

茵陳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是什麼東西,其實這個東西在農村還是比較多的。它一般是一種野生的野草,在農民眼裡跟雜草差不多。為辨別,下圖就是。

茵陳本來是一種中草藥,它具有清熱、利溼的作用。其最主要的使用部位是其幼嫩的莖葉,我們在藥店裡買到的茵陳就是幼嫩的莖葉經過炮製加工而得到的,一般購買到的茵陳顏色為灰白色。

清水塘自己對於茵陳的使用還是比較多的,以前幫助朋友抓藥用過這個,自己也用過,另外再搭配黨參、甘草、金錢草,它們四味中藥我們合稱為“四味”。其主要的作用可以去體內的旺火。

為何說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呢?

其實這句話也是有另外的說法,也有說是“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只能當柴燒”的。但不管哪種說法,這都不變一個宗旨:那就是茵陳作為一味中草藥,只能選擇在它幼嫩莖葉的時候採摘才有用,過了那個期間後茵陳就長高變老了,這個時候就已經失去了該有的藥效了,所以也就只能“當柴燒”了。

大家應該認識這種草吧?😃


洞庭清水塘



成都大叔


我們這邊老人說的是: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了當柴燒。😀看來不同地方的氣候溫度不同,這個叫做茵陳蒿的東西的生長還有一定的差別啊。

我是北方人,我們這邊對茵陳蒿的叫法是按照它採摘或者使用的時間來算得。在我們這邊清明節之前採摘的一般叫做茵陳,而過了清明以後,茵陳蒿就長的快起來了,幾乎一天一個樣子,幾天功夫就長大了。到了五六月份,就長的有半人多高,真的就不能再採了食用了,只能砍了回家當柴燒了。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長週期,每個時期適合用來做什麼,我們的古話就是老人都總結的非常到位。我們按照老話去做,就不會有什麼差錯了。茵陳是一種生命力非常頑強的植物,它的根在底下,可以生生不息。春天一到,萬物開始生髮的時候,就有幼苗從去年的在地下的老根裡生髮出來。剛剛生髮出來的幼苗叫做茵陳,茵陳是一種非常好的有藥用價值的野菜。因為茵陳是帶有老根的營養生長出來的,老根在冬天在底下吸取和儲存了很多的營養物質和能量。說它是野菜,是因為它可以有濃郁的特有香味,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和在麵粉裡面做很有特色的麵餅小吃,或者洗淨沾上自家制的美味醬,那真是個個讚不絕口啊。

茵陳曬乾了,再烘焙一下,儲存起來就可以當做一種飲料喝。口感清爽,還有喝了有養肝護目的功效。喝酒的人喝了既解渴又解酒了。

茵陳長的了,變成蒿了就很少有人去採來吃了。因為口感變差了,而且藥用價值也基本失去了。這個時候就只能被人們砍了回家當柴火燒了,因為不能連根拔起。它的根到了來年就又變成了有眾多好處的茵陳了啊😀😀😀


美嘉2978


茵陳:別名濱蒿,白毛蒿,油蒿子,茵陳蒿。用幼苗,未長主幹的,穀雨前採收。到四月初就開始長主幹了,就叫蒿子啦。幹後只能燒火了(柴火鍋)。


手機用戶61047663158


正月茵陳(白蒿)剛出土很嫩,可以釆集回來粉蒸,涼拌,鮮香可口,二月已經成了野草白蒿了,為什麼?因為已經長老成了木質化不能食用了。三月已經枯死,因為因陳這種植物自然生長期只有三個月,到了它的牲命終點,就乾枯了,所以乾枯了的白蒿只能拿來當柴火燒 了。當然,因陳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材,它不但有食用價值,更重要的是有藥用價值,


痴騎朽翁


二月的茵陳三月的蒿,茵陳又叫米蒿,白蒿。進了二月天氣變暖白蒿開始生長,幼苗的白蒿白絨一團,在這個時候採回家去曬乾為茵陳,可入藥,剛分娩的新生兒,脫離母體後面部會產生黃膽。用茵陳熬水服用,效果很好。到了三月白蒿就會拔節長高,就沒有了藥用價值,成了真正的蒿子,白蒿繁植能力很強,既可根生又能籽生,一稞白蒿來年就會變成一片。

說到吃,我們這裡的人都不吃,可能不習慣它的味道,口感也不行,看見大家都稱它為野菜,可能是地域不同,飲食習慣也不同吧。


鄉村糧油坊


茵陳是一種中藥材,一般在農村裡很很常見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炎利腫,正月的時候就開始發芽生長,到二月就長成大的,和蒿一樣,三月就長出蒿杆,為什麼正月的茵陳是藥材呢?因為茵陳正月剛開始生長,這會他具有藥材的功效和價值,到了二月就慢慢失去這個功效,就是很普通的蒿,三月長出蒿杆就只能用開燒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