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現在的藥店那麼多?

寂靜港灣94025396


不是感覺遍地都是藥店,可以說就是,基本全國範圍都是一樣的。

我前天感冒了我,我去藥店買了感冒藥,主要治扁桃體發炎和發燒的藥,兩盒56元,我當時對這價格都驚呆了。

我當時就回家再天貓上掃碼查詢了一下價格一個8元另一個12元,而且包郵。預計兩盒藥成本也就8元以下,我當時就想“藥店真黑啊”,搞的我都想開一個。

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藥店呢?原因分析以下:

1 以前(15年以前)我們大多數人比較窮,想這些感冒,磕一下碰一下,刀口劃一下這些能抗就扛過去了,但是現在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這些病我們都捨得花點錢看一下。中國人口基數這麼大,誰敢說他一年不感冒一次?而這些藥店的價格都普遍偏高,有些甚至高的離譜。就應了那句老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只要今天來幾個顧客,人家都賺翻了。


2 有些人在醫院看完病以後,不在醫院買,跑出來在藥店買,相比醫院這些藥店價格較低,這也滋生了醫院門口全是藥店這種現象。

3 醫保卡的出現更是助長劑。據瞭解職工醫保是1998年才開始全國實行的,但那時候一個月工資就幾百元,醫保卡里的錢沒有多少。隨著工資不斷上調,現在有的職工醫保卡一個月普遍100元左右,(工資的3.2%-3.4%)一年1000多,而這些藥店基本都可以刷卡使用,而卡里的錢遲早你的刷。假如一個小區有職工醫保卡1000人,每年就會有100萬,所以說這些開藥店的人都精的很。關係好的聽說還可以套現!



我知道的就這麼多,有不足的大家可以在下方一起討論!


魅力發現


這個問題我這個過來人來回答。

1.最初接觸的是農藥,農資。

那個時候還是十年前,也算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雲南當時每個鄉鎮都有一家 天盟農資 ,我們是在一傢俬企實習,也算本地區最大的經銷商,直接進入重點吧,各大廠商的業務員時不時就來公司住宅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多的,他們一個月的補貼都比我們一個月工資高,免費鋪貨,後面慢慢回款,連小農資店都是這樣,想起這些現在就後面,當時創業條件太好了,還都是全國大廠家,利潤從畢業到現在接觸過最大的就兩個一個是藥,還有一個是井巷工程,當時一個非常好玩的同學做倉庫管理員,越是進口的藥利潤越大,十塊錢進的藥到農民手機就是三四十,經銷商的利潤在百分之十五左右,進口的有二三十多,一個業務員的提成才有百分之一,但是大部分一年能提5萬左右,最好的一個是市場好,他負責的地區基本家家蔬菜,花卉,也就是昆明本地區,一年有十萬的提成。老闆年底帶兄弟們出去玩。a6坐了七八個人,上車時候老闆看大家不好意思坐那麼多人,就說兄弟們趕緊上車,壓壞了換寶馬開。

2.後面接觸的就是人吃的藥

這個是畢業後,因為那時候有同學在做這塊,自己也去幹了一久,提成百分之三,還是老闆的侄子跟我們玩熟了,還有個好像是侄女,反正是親戚也每晚跟我們出去玩,後面在打檯球🎱吃燒烤的時候喝酒喝高興了說出來利潤大部分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低的也只有七八個點,但是少數。

那時候國家對這些管理還不嚴,聽說是09年之後開始嚴格了,要有相應的職業人員,資質等,廠家也要求先付款才發貨。

現在街上確實最多的就是藥店💊,我住的這條街500米,藥店八九家,診所五家。一同事的堂姐家就是開藥店。最好的一個店一年利潤三十多萬,最差的十多萬,她家有七家藥店了。

這麼多藥店最大的原因就是利潤大,利潤大,利潤大,然後才是人們生活質量好了,開始注重健康了,尤其現在醫保健全,就拿自己來說,總會備一些在家裡,可是長時間不用,過期又丟了,又要去買。

而且現在藥的價格越來越高,可各大城鎮還是藥店非常多,而且還在開,做其它倒閉的非常多,開藥店的開一家活一家。





雲霧曉暖陽


藥店多很正常唄,醫改,改的醫院從非盈利單位,改成了盈利單位,百姓有病看不起,隨便在藥店買點藥吃吃就行了現,有人說看病有醫保,用了好大的勁,交了醫保,等有病,想看病還是看不成,原因是醫保的政策太坑爹了,不管是什麼病只能住院十天多點,醫院不管病好不好,一律出院,住院的前十天是各種檢查,等檢查出結果了,醫生應該治療了,不客氣,醫院通知出院吧,要想治療的重新辦理入院手續,,又開始了重複的各項檢查,第二次入院必須得自費,醫保是不給報銷的,省吃省喝交了醫保,到了真正要看病了,還得自費,百姓這醫保用一生的節餘交了醫保,看病還得自費,所以看不起病,只能從藥店買點藥吃唄,所以說藥店多是正常的,是醫改的必然結果


虹石


遍地是藥店,這早就知道。但最近牙齒有毛病,這才開始發現: 青島的“牙科診所”,或者說“口腔醫院” 也是遍地開花,到處都是!治了幾次,還沒做“種植牙”,這與妻子兩人,近2萬塊,就花進去了!



知足常樂6970408560


藥店現在價格沒人管、隨便自己訂價!同樣廠家,同樣藥名,這店十元,另一家十五元,再走一家十八元,不這樣他也幹不了,租房太貴,員工工資,一切水電另費用,賣便宜他早也黃了沒人幹了!


手機用戶81410622067


藥店不是慈善機構,“無利不起早”,生病就自己買藥,又便宜又好得快,把醫生職業取締,把醫院關掉,大家都清靜,輕病自己扛,大病就直接送火葬場,啊,對了,火葬場也要排隊,也要送紅包。……哈哈,一了百了。


仁和300



有人說,這世界上最好賺的錢有兩種,一種是孩子的錢,一總是死人的錢。這兩種錢對應的是家裡邊兩件大事兒,一是大喜事兒,一個是大喪事。

現在不妨再加上一種,那就是賺病人的錢。藥店賺的錢就是這一種。

嚴格上來講,有時候藥店掙了錢,並不是治病的錢,而是防病的錢,經過服務員各種巧妙的推銷,很多人把大量的瓶瓶罐罐買回家,結果一直放到過期,也沒有吃過幾顆。

比如大量的補鈣的、維C的、保健品之類的等等。

舉一個例子,有一次,家中的寶貝需要吃一種藥叫做健兒樂,是一種調理脾胃,安神助睡眠的藥。最初買到這個藥是在個體診所,後來診所斷貨,在一家藥店買過,再後來就幾乎是買不到了。


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了經銷這種藥的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就在同一個城市!醫藥公司給藥店的上價是10塊錢,藥店賣價25塊錢,差價15元!!!

醫藥公司的工作人員說可以快遞發貨,如果快遞十盒五盒去掉快遞費,買家還是省了很多錢,如果不這麼做,那隻能等公司配貨到藥店。關鍵一點是,這種藥並不是普遍配貨,而是隻挑幾家藥店,這裡面的奧妙就很多了。

簡單的從醫藥經銷企業的角度去考慮,去掉物流櫃檯的裝修費,人工費等等,一定是有一個精妙的公式在裡面發揮作用,最終導致的是,患者買藥是完全被動,受制於賣家和這種市場的佈局,沒得商量。


小編能做的建議是買藥,如果不是長期服用,儘量少買為宜,能買一盒不買兩盒;

另外對於醫藥公司和藥店促銷,買多贈送;會員日五倍十倍積分,多買多送的活動,謹慎的做選擇。

你有沒有發現家中有大量的藥,最後真的是放過期成垃圾,通通扔掉?


遼瀋名醫


避免印象流,先說說最近這麼些年的藥店增長情況吧。

在最近的十年當中,除了2012年、2016年這兩年藥店數是負增長之外,除了2014年是0.5%左右的微增長之外,其它年份的增長都基本在2%以上,其中,2018年一年增加了3.5萬家,更是創造了最近十年當中的最高增速~7.71%。

這也讓中國的藥店總數從2009年的38.84萬家遞增到了2018年的48.9萬家。中國的藥店,也從過去每3000人左右一家藥店發展到了現今的每2800人左右一家藥店了。

那麼,主要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藥店數越來也高呢?在李政權看來,主要有這麼5點。


1.藥店毛利高,能產生較高的坪效利潤,對店租和人工等形成有效支撐。

這是第一個原因,簡單而粗暴。儘管對藥店來講,這要看商品結構與前後臺毛利,有的品種不賺錢甚至還有虧損可能,但是毛利在40%-60%的高毛利品種還是大量存在的,加上相對高毛利的保健品、中藥飲片等,使得藥店相對便利店、超市等更能夠支撐店租和人工。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些街道上的便利店、超市不好找了,但是藥店卻變得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

2.除了有毛利,還有剛需+有未來。

只有錢賺,沒有朝陽一般的未來,沒有普遍需要的剛需特徵,也不可能有這麼多藥店。得益於藥店所經營商品的朝陽、剛需特徵,以及消費者們自我診療意識、保健意識等的提升,進一步對將近50萬家的藥店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支撐效應。

3.處方藥外流,刺激了藥店數的增長。

醫和藥分家、推動藥品通用名、4+7帶量採購的落實等政策,加速處方藥的外流。而我們要知道的是,中國藥品零售終端市場的規模目前是將近4000億,而超過3倍的量還集中在醫院市場~隨著相應政策的落地,從醫院市場1萬多億的藥品銷售規模的池子裡,有了加速外流至藥店終端市場的更多可能和機會。

無論是製藥企業還是醫藥零售企業,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和機會,加速佈局,也刺激了藥店數的增長。

4.近年來,主流連鎖藥房的成功上市,有了更多的能力和動力加速開店擴張~除了在一二三線市場保持合理的佈局密度之外,還積極的向三線以下的地、縣、鄉鎮市場下沉擴張,並企圖因此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大規模優勢。

類似一心堂、益豐藥房、老百姓、大參林等主流連鎖藥房成功走向了資本市場,這從而讓它們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動力加速開店擴張。

這四大連鎖再加上國大藥房,在2018年的淨增門店數就超過了4700家,要知道整個中國市場大大小小的連鎖藥房總共超過了5500家企業,而除了連鎖之外還有單體藥店。

5.資本助長。

自2017年新零售浪潮興起之後,醫藥保健大健康產品零售,就成為了一個潛在的爆點品類(具體緣由及新零售潛在爆點品類遴選標準,見李政權頭條號主頁專欄《新零售8大進化趨勢》),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都在積極的佈局。

比如,阿里就投資了山東漱玉平民大藥房、安徽華人健康醫藥、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等多家醫藥連鎖企業。

新零售的興起、大資本的積極佈局與爭奪,讓一些人看到了把藥店養大、養肥再賣個好價錢的潛在機會。而怎樣才能更好做到這一點,前期最直接做法就是開店、擴張,把點位和規模做起來。

以上種種,即讓我們看到了藥店越來越多,同時也加大了藥店零售市場的競爭與風險。未來,藥店零售市場的洗牌並不會太遠。

欲知更多有關新零售、新商業,以及大公司佈局動作背後的秘密和機會,關注李政權頭條主頁相關專欄,或者是加入圈子#未來商圈# 價值深聊。


李政權


因為有錢掙!

原因有三:

首先,藥品利潤高,很小一片藥輕輕幾克就數元數十元,而且還是一般藥品 (特效藥暫且不提),居民有個感冒或小病小痛一般都選擇去藥店搞點藥吃,實在不行才考慮去診所或醫院(主要是麻煩,耗時間,特別是醫院還得排隊掛號),這是其一;

其次,藥品店裡非藥品,同樣掙錢,什麼長白山人參呀枸杞呀,還有茉莉花呀菊花呀,還有什麼阿膠等等,同樣是利潤驚人。而且,很多人還認為藥店的更真!這是其二;

第三,可能不仔細的同學沒發現,就是每家藥店賣的藥並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雖然名字差不多藥效功用差不多(或者真是差不多,大家自己理解)!有些牌子的藥真是好呀,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我流鼻涕買了幾包牛黃解毒片等,真是太懷念那次感冒了簡直不能呀。可是如今,她們會強烈推薦你一系列組合套餐(價格至尊),關鍵是還得費我幾大包面巾紙,相當於沒吃藥!問題,離開那家店,找不到那個藥了(我是指特定品牌的藥),唉,不說了,大家應該知道原因了,一感冒就鼻塞鼻涕到處流的人應該能體會我!

最後,還有一點,現在依然很多人不當醫保卡里的錢當自己錢,花起來特爽快!

謝謝!歡迎評論討論……


體檢直通車992


曾經說人說過,中國街道上最常見到的就是藥房,幾百米就有一個,只要有公交站的地方就有藥房。而美國街道上最多的是健身房,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個。不知道國外是不是這樣,但國內的確如此。

就拿我家來說,出門100米範圍內就有三家藥房,大森林,中智和同仁堂。每天從他們門口過都會看到裡面不少人光顧,還經常促銷,有時促銷的廣告和大喇叭都擺到了大馬路上,嚴重影響了行人的正常通行。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仔細想想,中國人的本質是勤勞善良的,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對於自己的身體,從來都不重視,也沒有定期做過各項的檢查。為什麼?因為我們中國人窮啊,醫院去不起,更別說那些多如牛毛的各項檢查,那能要了我們的老命,於是我們對自己的身體開始了不愛惜,身體一旦有個毛病,能對付就對付過去了,去醫院花那冤枉錢幹啥,還不如省下錢來給孩子娶媳婦。

醫院去不起,但生病了總得吃藥吧,怎麼便宜怎麼來唄,隨便去個藥房抓點藥,回來應付下了事。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現狀,拼了命的工作賺錢,不知道為了什麼,有的人直到死都沒想明白,這是多麼可怕。

隨著健康意識的逐漸提高,現在的人已經開始加強了身體鍛鍊,有去健身房開卡的,有各種晨練廣場舞的等等,但這部分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人是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閒錢的,所以一旦有病,這些藥房就成了救命稻草,只有迫不得已才去醫院。

現在吃個藥就跟吃飯一樣平常,所以出現在我們身邊這麼多的藥房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