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美國建國200多年裡,為何一直沒有吞併北方的加拿大?

夏天-向日葵在微笑


“當年燒白宮的不是你們嗎?”美國總統特朗普向來不缺主場優勢,不在主場也能創造優勢。2018年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報道,時年5月25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他打電話,就“徵收鋼鋁關稅”進行交談,特朗普任性拋出文頭一句。

不過,特朗普說的也是有道理的,歷史上白宮還真被加拿大人燒過。但是,當年最先惹事生非的卻是美國人,因為他們想吞併北方的英屬加拿大。

美國1776年宣佈建國,1781年趕跑英國人,最初的美國領有原來13塊殖民地,還從英國手裡得到西西比河東岸的150萬平方公里土地。

那時候的列強,流行在全球佔有殖民地,崛起的美國也好這口子,時刻想著擴大自己的國土面積。美國人先花費1500萬美元,從法國拿破崙的手裡,買下260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然後,他們又強佔西班牙的佛羅里達,付點錢就權當購買。

下一步的目標,美國人盯上北方的英屬加拿大,那是一片廣闊的土地……

攻打英屬加拿大,美國人是有理由的,一是大批英國殖民地軍隊讓美國人感到威脅,二是美國國內的親英分子的大本營就在加拿大。

打仗畢竟要死人,還要花大筆的錢,美國人算過賬,能不打就不打。他們就派人遊說加拿大人,希望他們主動要求併入美國,可惜加拿大人沒鳥他們。

1812年,美國向英國正式宣戰,以為英國被拿破崙拖在歐洲戰場,加拿大會很容易拿下。畢竟美國人口750萬有軍隊3.5萬人,而英屬加拿大隻有人口50萬有駐軍5千人。

剛開始,美國軍隊長驅直入,拿下英屬加拿大首府多倫多。美國人沒幹好事,用幾桶油、若干火來放火燒城,很多市內建築成為廢墟。

美國人惡行激怒加拿大人,英國駐軍、加拿大民兵、印第安人同仇敵愾組織反擊,陷入人民戰爭的美軍立刻就擋不住了。

“第二次英美戰爭”的好運轉向北方武裝,他們接連取得軍事勝利,開始攻入美國本土。1814年8月,美國首都華盛頓淪陷,總統府被放火燒成烏黑一片。同年底,雙方軍隊陷入膠著,誰也吃不了誰。於是,英國、美國以北緯49度線為界簽訂停戰協定。

從此之後,美國再也沒發生過吞併加拿大的行動。追究原因是多樣的,比如美國、加拿大長期在統一陣營,加拿大的表現可圈可點,帶頭大哥美國下手就不好看了。或許是全球的侵略時尚發生改變,不再熱衷於領土的控制,而是用資本控制更加無形而有效。也或者是美國人的管理技術還有待升級,治理目前的50各州、1個聯邦直轄特、5個島嶼自由邦和10多個其它遠洋小島 ,已經夠煩心了。


子屠龍


事實上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並不是一直相安無事的友好鄰邦,兩國之間曾經爆發過好幾次戰爭。美國看著加拿大廣闊的國土也很眼饞,曾經也想過把加拿大給佔領了。而加拿大人也不老實,也幻想過先下手為強,把美國給吞併了。之所以能夠維持現狀的局面,也是國際局勢的不斷變換下兩國被迫做出的妥協。

曾經的北美洲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美國曾經都是英國人的地盤。後來美國爆發了獨立戰爭,成功的獨立出來,成立了一個全新的國家。但也和老東家英國人結了仇,英國人一直耿耿於懷,想把美國搶回來。

所以英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上進行騷擾,不讓美國人好過。

而美國人在一系列的吞併手段下,國土面積變的越來越大,野心也越來越大。1812年美國趁著拿破崙正在大鬧歐洲正式對英國宣戰,然後出兵加拿大。可是這場戰爭打的並不輕鬆,英美加三方人腦子都打出狗腦子了,結果誰都沒佔到便宜。

剛開始英國人很神勇,一路打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直接把白宮給燒了。後來又被美國人一步步扳回局勢。後來雙方實在誰都打不過誰,只能和談停戰,一切都恢復戰前的原狀。帶來的唯一結果就是,美國跟加拿大人也結下了仇。

後來加拿大自治,雖然成了英聯邦旗下的自治領,但是外交軍隊什麼的還得看英國臉色。加拿大人一直都擔心美國會來打自己,英國人同樣也有這樣的擔心。於是就在五大湖邊境線上囤了重兵,建了大量的碉堡等軍事設施,現在這些碉堡已經變成了獨特的景點。

這種情況一致持續到了一戰期間,後來美國大發戰爭財,一舉成為了整個歐洲的大債主,美國利用這個情況進一步的壓榨剝削英國,終於超過了英國,成為了當時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

到了1930年美國人醞釀了一個紅色戰爭計劃,主要內容大致上就是如何幹翻英國和加拿大,然後佔領加拿大全境。並且還詳細的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兵分三路,如何一步一步的拿下加拿大。

美國人的計劃很完美,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美國人覺得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準備全面實施紅色戰爭計劃的時候,歐洲發生了一件大事,二戰爆發了。

起初美國人還準備落井下石,在英國人的後院也點上一把火。可是後來戰爭局勢的發展偏離了所有人的想象,德國人的戰爭往反人類那邊越靠越近,如果這個時候動手,幫德國人一起打英國,從道義上站不住腳,在輿論上說不過去。而且德國人在歐洲一家獨大,也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美國在二戰中繼續發揚一戰時的風格,發戰爭財的傳統一點沒落下,一躍成為了第一強國,已經完全不需要靠小動作來打擊英國了,完全可以在北美橫著走了,所以紅色戰爭計劃就被放棄了。

二戰結束後,英國徹底日落西山,再也看不到當年日不落帝國的強大。而加拿大人也機靈,徹底的投靠到了美國人的懷抱。美國人不管是從道義上,還是從利益上來講,已經沒有了進攻加拿大的必要,兩國的關係才終於緩和,變成了現在的局面。



漂浮菌


美國建國後,擴張了100多年,當年為何沒有吞併加拿大?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首先美國曾兩次入侵加拿大,但都敗的很慘。其次是加拿大一直英帝國的一部分,直到其在二戰之後解體,如果想吞併加拿大,就必然會與英國為敵,而這對美國來說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美國兩次入侵加拿大的失敗

美國在獨立戰爭期間其實就曾經入侵加拿大。在公元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激戰正酣時,美國大陸軍就入侵了當時由英國控制的魁北克地區,而此次入侵行動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軍事佔領魁北克,並促使說法語的當地人加入13個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爭。

美國分兵兩路進軍魁北克路線圖

公元1775年6月,美軍一部在名將理查德·蒙哥馬利的率領下從紐約州北部的提康德羅加堡出發,一路北進,先後攻佔了英軍在魁北克地區的重要據點聖讓堡和魁北克最大城市蒙特利爾。在當年11月進行的蒙特利爾戰役中,美軍還差點生擒英國任命的魁北克總督蓋伊·卡爾頓。

公元1775年12月31日,蒙哥馬利的軍隊與另外至少兩路美軍對魁北克城發動圍攻。如果此戰成功,今天的魁北克肯定不會是加拿大領土了,甚至加拿大這個國家也不可能再有了。但結果美軍不但沒能攻克魁北克,蒙哥馬利本人還在攻城過程中陣亡,另一員主將阿諾德也受傷。但此後美軍仍然包圍魁北克長達5個月之久,直到公元1776年5月英國海路增援的軍艦抵達魁北克,美軍才倉皇撤退。

主導美國入侵魁北克的蒙哥馬利

在此期間,美軍對其佔領的蒙特利爾實施軍管,以大陸議會發行的紙質發票強買當地人的各種商品,當時這種票據對當地人來說和廢紙無異,某種意義上等於是明搶,特別是令當時在當地具有重要地位的毛皮商人損失慘重,激起當地人強烈不滿。公元1776年6月18日,英軍收復魁北克,10月11日,雙方艦隊的決戰也以英軍獲勝告終,美軍佔領魁北克的企圖徹底破產。

而在公元1812,美國趁英國在歐洲忙於拿破崙戰爭,無暇顧及北美的時機,於6月18日向英國宣戰,再次入侵了今天加拿大東部的上下加拿大地區。公元1813年4月27日,美軍攻克了上加拿大首府約克城,也就是今天的多倫多,但入城之後,儘管當地民眾是與美軍幾乎一樣的北美土生白人,本應是美軍爭取支持的對象,但美軍卻大肆縱火劫掠,不但將其政府建築和大量民房燒燬,而且還縱容士兵隨意劫掠民眾財富,導致當地人暴怒,此後開始拒絕自稱“美洲人”(Americans,在英語中這個詞和美國人完全一樣),而開始自稱加拿大人,這也是加拿大民族開始形成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加拿大多倫多街頭描繪加拿大軍隊在1812年戰爭中擊敗美軍的紀念塑像

而雖然美國主動挑起了這次戰爭,但英軍在歐洲搞定了拿破崙之後立即重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不但很快收復了加拿大地區,還在公元1814年8月24日反攻佔領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麥迪遜被迫逃亡到弗吉尼亞州。而且為了報復美軍對多倫多的劫掠,英軍放火將白宮付之一炬。直到公元1815年1月,美軍在新奧爾良戰役中擊敗英軍,雙方的戰事才逐漸穩定,最終在當年2月雙方簽署和約,保持戰前邊界。此戰過後,加拿大人和美國人之間的親近感被打得蕩然無存,美國也意識到根本無力自己把英國人逐出北美,因此事實上已經放棄了武力吞併加拿大的野心。

反攻英軍燒燬白宮

美國對加拿大的承認

而在公元1812年戰爭之後,雖然美國和英國,也就是和英國北美殖民地之間實現了冷和平,但雙方敵意仍存,美國人雖然意識到沒法在北美徹底打敗英國,但美國國內探討如何吞併加拿大仍然是比較熱門的話題,比如在公元1844年的美國總統競選中,美國民主黨提出的競選口號還是“54度40分,不然就戰爭”,這個意思是美國在西部俄勒岡地區與英國北美殖民地的邊界應該向北擴展到北緯54度40分,不然就應該和英國人再打一仗。

美加邊界,北緯49度線

而雙方之間關係真正的改變則在發生在公元1846年開始進行的美墨戰爭期間,此時的美國因為需要英國支持其一系列領土擴張舉動,比如在早期希望英國承認在其支持下從墨西哥宣佈獨立的德克薩斯,所以英美關係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加拿大在此期間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加拿大西部的定居點大幅擴展,美國人逐漸認識到吞併加拿大是不可能的了。在公元1846年,美國與英國簽署《俄勒岡條約》,接受了美國與英屬北美殖民地,也就是加拿大之間以北緯49度為邊界的現實。

公元1867年,美國又從沙俄手裡購買了阿拉斯加。而當時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其實就是為了防止這塊土地被英國吞併,因為當時英國的國力仍然要遠遠超出美國,因此沙俄把美國拉來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和西伯利亞之間做緩衝。但美國購入阿拉斯加之後,也要考慮英國的感受,即不能讓英國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不然英國也會找阿拉斯加的麻煩。因此在公元1871年,美國和英國又簽署了《華盛頓條約》,其中約定美加邊界要非實現軍事化。而這個條約雖然是美國與英國簽訂的,但之前不久建立的加拿大自治領也派代表作為正式談判方參加了條約的談判,等於在此條約簽署之時,美國已經從法律上正式承認了加拿大的政治地位。

英國和加拿大出席《華盛頓條約》談判的代表,此條約簽署也意味著美國承認了加拿大的地位

而在進入20世紀之後,雖然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但其在國際事務上仍然長期需要英國的支持,特別是在歐洲事務上。而加拿大雖然在公元1867年成立自治領之後就已經接近獨立,但在二戰之前仍然是英帝國的組成部分,比如在二戰期間加拿大就還曾派兵為英國作戰。所以美國如果吞併加拿大,等於還是直接與英國為敵,對它的全球佈局來說得不償失。

而在二戰之後,美蘇一同促進全球殖民地獨立,全面瓦解了英法兩個殖民帝國,而他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則可以通過強大的經濟、軍事與政治實力實現對不同國家相當程度的控制,這時的美國就更不能也更沒必要對加拿大直接動手了。這也就是加拿大能在現代保持獨立國家地位的根本原因了。


不過雖然美國沒有吞併加拿大,但應該認識到其對加拿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還是極其巨大,因此加拿大在很多時候都會在國際場合配合美國,對於美國來說,可能有些時候這甚至比直接吞併加拿大的獲益更大。


桃花石雜談


作者▎寶劍鋒

美國自1776年7月4日建國至今2019年7月7日,整整有243年的歷史,但相比我們中國的上下5000年的文明歷史,實在太短了。美國對於北方的鄰居加拿大,歷史上不是沒有嘗試過吞併加拿大,只是失敗了,當時實在沒有那個能力;現在美國有能力,但是時代不同了,也沒有必要。

美國吞併英國屬地加拿大的嘗試

國際背景

1812年,英國的注意力轉向了歐洲反法同盟戰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法國入侵沙皇俄國。法國的拿破崙一世在征服了除沙皇俄國以外的歐洲大陸國家後,於1812年5月開始率領57萬大軍入侵沙皇俄國。

下圖 法國 拿破崙一世

英國已經看出了法國拿破崙一世的戰略,那就是第一步 征服歐洲除沙皇俄國外的歐洲大陸國家;第二步 征服沙皇俄國 ;第三步 征服大英帝國。

英國將注意力重點關注歐洲戰場,導致對北美的關注度下降。

美國的如意盤算

19世紀初,美國和法國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貿易關係,而英國則是在打擊這種貿易關係,查扣美國貿易船隻,引起美國強烈不滿。

1812年,美國的如意盤算是“趁著英國注意力在歐洲而不在北美,趁機吞併英國北美的屬地加拿大地區”。於是在6月份,美國先發制人對大英帝國宣戰,勇氣可嘉!

戰爭的結果是美國慘敗,1814年8月24日,英國軍隊攻入美國首都華盛頓,7000名美國民兵望風而逃;總統和政要也逃離首都華盛頓,英軍為了報復美國入侵英國的北美領地加拿大,火燒白宮和國會山。1814年12月聖誕前,英國與美國簽訂協議,規定兩國領土回到1812年戰前狀態。

看來,英美的特殊關係也不像聽起來的那麼美好。

加拿大人也逐漸醒悟了,在1867年7月1日建國,實行議會君主立憲制,並尊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女王派出總督。美國自此以後,逐漸打消了吞併加拿大的企圖。

現在的美國,是唯一超級大國,有能力但沒必要去吞併加拿大,時代畢竟不同了。

當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電話裡面爭吵時,特朗普問“難道當年你們沒有火燒白宮麼?!”,對於這句話,寶劍鋒這裡要做個特別分析:

A 作為國家加拿大來講,它確實沒有火燒白宮,因為1814年的時候,加拿大這個國家還不存在,加拿大是1867年建國的。

B 從參戰的人來講,1814年當年火燒白宮的很多英國屬地加拿大地區參戰士兵,好多在1867年加拿大建國的時候仍然活著,成了加拿大人。這個層面講,加拿大人確實當年火燒了白宮。


寶劍鋒


已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了,這次悟空又邀請,簡單再回答一下:


美國不是沒侵略加拿大,而是反覆了幾次,沒有成功。

1774年,美國還沒獨立之前,就入侵加拿大一次,意圖拿下魁北克當北美十四州,一開始很順利,不過後來美國主要將領蒙哥馬利戰死,美國人被加拿大人趕回了老巢。


1812年,美國人趁英國法國歐洲爭霸,再度兵分三路入侵加拿大,結果陸軍數千人被英軍700人擊敗被加拿大人俘虜了2500人。歐洲戰後的英國騰出手來,反攻美國,打下了華盛頓,白宮也被加拿大人放火燒了。

到今天,加拿大仍然留在英聯邦裡,那就是和英國捆綁在一起,美國入侵加拿大,那就是進攻英國,英國二戰前是頭號強國,美國討不到便宜,二戰後,英國衰落了,但英國又成了美國最忠實的跟班,加拿大更是不對美國設防,所以美國也不好意思吞併加拿大了。

所以美國不再想吞併加拿大了,因為吞併加拿大以後,也不過如此。強扭瓜不甜。何必呢!


詩人的眼睛83314


難道真的沒有嗎?白宮最初可不是白色的,而是被人家焚燒過後,門羅總統下令在外面塗上的油漆才變成今天這樣的顏色,那為什麼被焚燒呢?又是何人所為?

事實上就是當時在加拿大的英軍所為,也就是當時的加拿大人的傑作,而且這是一次反擊戰,美國在當時才是入侵者,他們以“推動航海自由”為藉口,企圖吞併加拿大。

本來英國人正在忙於歐洲戰爭,拿破崙實在太厲害了,英國從各地大量調集軍隊與之對抗,其中也有本來守衛加拿大的軍隊,造成加拿大兵力空虛,讓美軍有機可乘,以美國人的預計,他們很容易就會拿下加拿大,不但要佔領魁北克,還要佔領哈利法克斯,直到把英國從北美徹底趕出去,然而英國人可不願因此就範,於是第二次美英戰爭爆發了。

1812年美國向英國宣戰,並攻擊加拿大各省,鑑於英軍當中超過半數都是民兵戰鬥力明顯不足,讓美國人嚐到了一些甜頭,然而不幸的是歐洲戰爭結束了,拿破崙失敗了,還被囚禁了,大量英軍增援北美戰場,不愧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不是美國這樣新興的國家能比的了的,到了1814年英軍展開全面反擊,佔領了美國的緬因州,還攻擊了華盛頓,燒了白宮。

不過美國人民也很勇敢,在後續戰爭中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路上海上都是如此,比如路易斯安那戰場,尚普蘭湖戰場,新奧爾良戰場,均以英軍失敗而結束,最後戰爭的雙方很快意識到誰都無法把對方徹底消滅,所以只能達成妥協,於是《根特條約》誕生了,英國確立了美國的獨立地位,美國也不再攻擊加拿大,和平再次到來了,看來真理還真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我是煙雨醉逍遙,喜歡的小夥伴點個贊吧?


煙雨醉逍遙


美國之所以沒有吞併加拿大,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學習加拿大歷史以及國家概況,就可以知道加拿大有一個地方叫做“魁北克”,這個地方的人說著法語,而且一直都鬧著獨立。

魁北克也有反政府武裝,而且這個反政府武裝也被稱為恐怖分子。

長話短說。加拿大當年的成立,以及魁北克能夠在當年英國殖民地中享有保留語言文化特點,實際上是英法兩個老牌殖民主義交易的結果。

英國用“魁北克”換取在西太平洋群島(原本是法國殖民地)的所屬權。

而美國獨立後,英國移民中的“保皇黨”跑到了加拿大,表示了對美國獨立的不支持。

這些人到了加拿大,根本上改變了加拿大的政治立場和加拿大居民的歸屬感。因此,加拿大政府事務一直由英國人主管。

而美國這邊獲得獨立,從此擺脫了英國統治的一幫人也是見好就收,以“五大湖”為界,兩國從此相安無事。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到目前為止,加拿大沒有發現石油天然氣儲藏,有沒有如加利福尼亞那般發現黃金引發一波波“gold rush”(淘金潮)。

加拿大因此獨樹一幟,成了G7, G20國家。

  


閒看秋風999


如今的美國和加拿大親的就如同一個國家一樣,但在美國剛剛獨立不久,美國就打算將當時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的,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加拿大兼併入自己的版圖。



然而這個想法卻沒有順利實現,美國的攻擊遇到了當時加拿大的駐軍的堅決抵抗,而增援而來的英國紅衫軍團更是當時馳騁世界的強大軍團,美國那些由民兵臨時拼湊組成的軍隊根本就不是紅衫軍團的對手,美軍也被當時的英國的紅衫軍團打的屁滾尿流而被攻入美國領土內,剛剛建成的首都華盛頓也被紅衫軍團攻入,作為總統府的白宮也遭受了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焚燒。



隨後戰局進去了拉鋸戰,歐洲當時劍拔弩張的態勢也讓英國沒有耐心繼續擴大戰果,在法國的調停和支持下,美英達成了停戰協議,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恢復到戰前的位置。

這場損失慘重的擴張讓美國意識到當時的英國還是世界上絕對的力量,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和英國對抗,只能在歐洲大陸大國博弈中尋找機會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實力,挑釁的也不過是一些過氣的世界性國家和身邊沒有後臺的小國,逐漸的發展出現在的版圖。

而在那次戰爭之後,美國一直和英國保持了比較密切的關係,因此為了維持這種關係就不再對英國的勢力範圍下手,而在美國擊敗西班牙後,獲得了美洲大陸的主導權,從此也開始了美國主導北美的時代,而加拿大在一戰後獨立,美國當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英國為了對付歐洲的德國,也默認加拿大和美國的關係,為的就是獲得美國的支持,因而就造就瞭如今的美國和加拿大的關係。


涇水書生


美國曾經真的想過吞併這個北方的鄰居。不過不是在最近,而是在200年前的19世紀。


這裡其實有個比較有趣的歷史故事!

美國在18世紀獨立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認為自己的實力增強,足以在北美地區隨心所欲了。因此對在美國北方依然存在的英國殖民勢力非常不滿。

當時的美國人其實還是很具有革命思想的。認為英國殖民者在北美搞壓迫、搞侵略,這對北美是不公平的。而美國作為北美的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應該承擔起解放北美大陸的責任,將英國人趕回歐洲去。

於是美國幾次三番地找茬,最終發動了針對英國人的襲擊。英國勢力當時在哪裡?當然就是在美國北邊的加拿大嘛!所以美國人的這次戰爭,其實也是針對加拿大。

加拿大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有眾多軍隊防守,同時加拿大也有自己的民兵,他們和英國人是一條心的,認為美國人的目的就是侵略,就是佔領加拿大。

所以這場戰爭的雙方立場就很清楚了:美國為一方,為發起戰爭的侵略方,而英國和加拿大為一方,其實算是防守方。還是挺有意思的吧!

最開始的時候美國人打到了加拿大的多倫多。當時是總督府所在地,類似首都吧。美國人把這座城市給燒了,很多建築一片廢墟。

後來英國人和加拿大民兵反擊美國,打到了美國本土,進入首都華盛頓,把這座城市的很多官方大樓也給燒了。比如國會和白宮。國會燒的比較嚴重,最後重建了。白宮則重新粉刷上白油漆,白宮的名字隨之而來。

因此,歷史上的這次被稱作第二次英美戰爭的戰役,是美國試圖染指加拿大的最重要證據。只是美國人沒有得逞罷了。


你怎麼看待美國和加拿大的歷史關係?


木春山談天下


北美十三個殖民據點召開了大陸會議,崛起的北美殖民地新貴們希望得到了不列顛帝國的國民待遇,不過同一時期的英吉利在進行全球擴張冠狀動脈,急需要個殖民地的野蠻輸血,這侵犯了他們的利益。

清教徒們乘五月花號登陸北美新大陸的時候,就達成了共識,建立一個區別歐洲的新秩序,這個秩序裡繼承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理念及天賦人權和三權分立的法治精神。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後,北美十三個殖民地需要建立維護商業資本利益新秩序,這與英帝國利益形成衝突,於是大陸會議召開了,決定軍事反抗帝國不公待遇和壓榨。



大陸會議任命了喬治•華盛頓為民兵武裝的司令官,不過沒有充足軍餉和武器彈藥,一切都需要以戰養戰,新生的政權得到革命老區法蘭西人民的大力贊助和支持,法國人希望報復英國人在兩國百年戰爭中對自己欺壓。經過數年的戰鬥,華盛頓部隊得到了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法德重新洗牌的政策紅利,英國人沒有能力繼續堅持與北約民軍作戰,於是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了。

資本需要流動,流動投資獲得最大利潤,美利堅西部開發開始了,通過戰爭,兼併,買賣獲得了西海岸大片領土,形成了現代美國版圖雛形。1815年拿破崙稱帝后,開始了新一輪擴張,英國人及其他歐洲大牌殖民統治面臨重新洗牌命運,於是抽調全球殖民地駐軍回師歐洲與拿破崙死磕。

美國新上任總統威爾遜看到了機會,集結了五倍於加拿大英軍的兵力,向英國開戰。美國人人雖多,但是大多是民兵,缺乏職業訓練,戰術不佳。英國人雖少,但是大多是職業軍人,訓練嚴格,戰術嫻熟。兩支隊伍接觸後,美國民兵一路敗北,英軍殺向了美利堅首都,焚燬了國會和總統辦公地方,徹底乾淨消滅了美國國防力量。幸虧西部牛仔們都自持傢伙,兩次伏擊英軍成功,獲取了談判桌上的主動權,雙方達成了協議,美軍重此不再對加拿大產生慾望了。



1895年,美國建國百年之際,終於在經濟上超過英國,有機會再次鯨吞加拿大。可是,這個時候德國人枕戈待旦帶著萬年打醬油意大利及拜把子弟兄奧匈帝國準備重新洗牌歐洲,英國人再次陷入困境中,美國鑑於全球投資收益,選擇了孤立主義,不願意插手歐洲事務,也不願意打破歐洲均勢政治平衡,於是沒有入侵加拿大,以免削弱英國,對自己也無好處。

兩次世界大戰下來,美國人在軍事及經濟和政治上全面超越英國,這個時候他發現北極熊正炯炯有神看著自己阿拉斯加土地,美國與蘇聯之間只有一道淺淺的白令海峽,美國需要更大戰略緩衝地帶,很自然這個重任落到了北約小兄弟加拿大人身上。

綜合而言,歷史上數次機會窗口出現,美國可以吞併加拿大,但是均勢政治及孤立主義都冷凍了機會,進入新時期加拿大於美國完全可以通過談判形式合併,不過特朗普考慮的是美國優先,美國政治控局者軍工利益集團和華爾街財團及普世價值觀媒體,也希望美國保持孤立主義,避免自己擁有利益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