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旅行一定要趁早呢?

李香1031


說到旅行要趁早這問題,我個人的理解是得從以下三個方面說

第一早是指年齡早,現在生活條件都改善了,不再愁吃愁穿,家長都有意識讓自己的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利用假期帶著孩子旅遊,很多孩子小小年紀便已經去過很多地方,有特別注重的更是媽媽懷孕期間就會四處遊玩,旅行胎教,我覺得特別好,條件允許的話,讓孩子儘早的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對開闊孩子的眼界有很大幫助的,所謂眼界決定境界,就是這個道理了,這是第一早。

第二早就是去一些生僻地點旅遊,趕在沒有特別多人去的時候先去看看,很多地方旅遊資源開發的比較早,就是那些熱門旅遊景點,大家都去,繁榮了當地的經濟市場可同時也讓那些地方變的沒看頭,利益驅動下原本的樣子都被破壞,取代而之的都是一些人為製造出來的賺錢模式,千篇一律,乏味無聊!真心喜歡旅遊的人就得趁早去生僻地方,那些原生態還沒有那麼多人去的地方玩,才能真正的體驗到旅行的新鮮感哦!這是第二早

第三早那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那就是得趁著年紀還不是很老,腿腳都利索的時候走動走動嘍!年輕的時候必須忙於工作,為生活壓力所迫,沒錢沒時間!唉!特別是咱中國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誰又能灑脫到啥也不顧呢,大多普通人都很少有機會經常出去旅遊的,只能熬到退休了,孩子們長大成人而自己滿頭白髮了才想著該為自己活幾天,該去外面看看時卻發現依然垂垂老矣,腿腳不再麻利,腰桿子再也挺不直,身手更是不再敏捷,望著那高山流水,如詩如畫卻沒有力氣去登高望遠,受不了那車馬勞頓,才突然意識到,年輕時候嚮往的詩和遠方已經離你越來越遠了……早點給自己點時間吧!這是第三早

旅行要趁早,世界這麼大,趁早去旅行吧!

歡迎點擊+關注

本人最近在一次旅行是剛剛過去的春節,去了北京過年,前兩次去北京都錯過了做好漢的機會,這次終於完成了“好漢壯舉”哦😊😊😊




沈偉22258086


旅行不能等,一定要趁早。我非常同意這種觀點,這是我的切身體會,與你分享。

1、其實人生回過頭看我就那麼幾十年,每一年都值得珍惜。早一點出去看看,就早一點擁有美好的回憶。

我和我老公最大的共同愛好就是旅遊。我們從中國有第一個黃金週就開始了旅行。我記得第一站是上海,黃金週,外灘人山人海,老公讓女兒騎在脖子上生怕被人擠了。我們就跟著人流走,那一幕終生難忘。當然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美好的瞬間,一起去野生動物園,一起逛街,一起去看老上海的里弄,這些都是我們一家人幸福的回憶。有的人說孩子小,等孩子大了再說,豈不知就在這樣的等待中喪失了多少讓孩子長見識的機會。每一年寒暑假都安排旅行,現在孩子長大了,她又開始她的旅行,而我們繼續我們的旅行,相信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

2、再從自己的身體看。雖然一有時間就在路上,但是明顯感覺自己的體力在下降。現在出門,早上一直走到晚上就會很累,腿都拖不動的感覺。所以,現在的旅行,開始選擇慢行,不再趕路,早出晚歸,一天做好幾個小時長途車,長途跋涉那樣的旅行感覺身體已經吃不消了,力不從心了,其實自己現在還沒沒有退休呢。所以,旅行要趁早。這些年利用有限的假期跑了很多地方,心裡真的沒有遺憾。

3、從生活環境看。有的人說,現在孩子小,等孩子上大學再出去。可是等孩子上大學,父母就老了,我們的生活又多了另一個牽掛,不如趁他們還能走得動,早早帶他們出去看看,等他們走不動了,也不留遺憾。我現在的感受是雖然自己的工作不忙了,時間多了,但是父母老了,擔心他們生病住院,反而走不遠了。雖然從來沒有停下旅遊的步伐,但是每次行程一般都10天左右,最遠去東南亞,所以很慶幸自己早早遊玩了歐洲,大洋洲,還有一些就要等以後了。

世事無常這些話都不用說了。所以你看,旅遊是不是要趁早?看看下面的風景,抓緊行動吧!

我是@萬水千山走遍lily,一個熱愛旅行的人,關注我,我們一起走遍世界。








萬水千山走遍Lily


旅行要趁早,年輕的時候有體力,90年去泰山,我真是手腳並用爬上山頂的,93年走絲綢之路,從蘭州去敦煌坐長途車“大黃海”,車座位的距離特別近,坐了一天一夜才到敦煌,第二天腳都腫了,但一路上看見雪山連綿起伏的雪線,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然後從柳園坐火車去哈密,吐魯番,坎兒井就在村莊邊上,那裡的人特別好,zuoz也沒有現在這樣修成博物館,從吐魯番去烏魯木齊,公共汽車上被人偷了,四個人買了機票,差點連飯都吃不上了,那時的天山藍色的天池,碧綠的草地,美麗的博格達峰,草地上的牧民,小孩也就5、6歲,騎在沒有馬鞍的馬上,真是彪悍的民族。十幾年前去麗江和現在去麗江的感受也不一樣了,從揹包旅行,住招待所,(男女要分開住的年代,一起住要出示結婚證),到96年自駕到海南,到自駕祖國大好河山,再到自駕美國,歐洲,英國、新西蘭,東南亞,世界那麼大,要早點去看看,還有句話說“趁著青春年少,抓緊時間拍照”留住青春歲月,旅行要趁早。


沿著國道去旅行


旅行一定要趁早,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尤其是上了歲數的人,更要儘早將計劃付諸於行動。因為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

父親是江蘇人,十七八歲時跟祖母遷到山東。母親年輕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到父親從小生活過的地方看看。可那時日子過得艱難,又要伺候老人、孩子,還要上班,這個願望一直沒能實現。後來弟弟上了大學,我出資讓父母去弟弟上學的城市轉了一圈。回來後母親感慨說,要是每年都能出去旅遊,該有多好。父親承諾說,等我退休了,就帶你出去旅遊。

不料想,父親在59歲那年,突發腦溢血,患了偏癱。這一躺,就是18年。18年來,母親既要照顧年邁的祖母,又要照顧偏癱的父親,還照看大了三個孫子,相當辛苦。父親去世後,母親身體也累垮了,做了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為了滿足母親旅遊的心願,弟弟開始帶她四處旅行,先後去過三亞、長白山、西安等地。剛開始時,母親還很歡喜。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出行變得越來越困難。再加上母親患有糖尿病,做過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每次過安檢門也不方便。為了不給別人增添麻煩,母親開始減少外出,但心情明顯不如從前。

後來,弟弟開始自駕帶母親旅行。吃飯不方便,就自備上粗糧。長途坐車累,每到一個服務區,就下車休息。母親不能爬臺階,遇到這樣的景點,弟弟就坐在長凳上陪母親聊天。就這樣,弟弟又帶母親遊玩了山東周邊幾個城市和內蒙等地方。

現在,母親已經81歲了,無論誰勸她出去旅遊,母親都不點頭。母親說如果再年輕10歲,你們帶我出國旅遊我都敢去。現在,實在走不動了。

母親的話,讓我們很傷感,同時也意識到,旅遊一定要趁早,尤其是帶老人旅遊更要趁早,趁他們身體還結實,多出去走走。





穿上跑鞋去旅行


您好, 分享供參考。

看到這個題目感觸很深。以前的時候總想著,只有退休以後才有時間出去玩兒,也許到時候資金多了,可以去更遠的地方。但是我發現等上了年紀以後,很多時候出去玩兒的時候只能跟團,而且太遠的地方坐飛機實在是太難受了。

前幾年帶著媽媽去南非,和今年5月份帶著媽媽去北非摩洛哥,坐飛機都需要在十五、六個小時。第一次去南非的時候,不用中轉,直接坐飛機直達。第二次去摩洛哥的時候從迪拜中轉。說實話,在最後快要降落的前四五個小時,實在是暈的不行了。

媽媽是60多歲,體質很好,每次登山都比我快,但長時間的飛行時間讓她頭暈目眩。在高空中待時間太長的話,很多老年人是可以的,但確實比較累。

所以還是建議,有條件的話,其實也不一定非得有很多錢才可以出去玩。沒錢也可以窮遊嘛。年輕的時候多去國外玩一玩,等到上了年紀以後,可以多在國內玩兒一玩兒。國內能玩的太多了,每個月出去都玩兒不遍。


講道理的北極熊


為什麼旅行一定要趁早呢?

看到這個題目,感覺更適合我們老年人,既然自己喜歡旅行就趕緊行動起來,加快腳下步伐,到外面看看世界,還年輕時愛旅行的夢。

自從退休後我和老伴就開始實施旅行的夢,近三年時間自由行走過58個城市。緊走慢走一年也走不了幾個城市,2018年掐著手指頭一算也就走了18個城市,海寧、嘉興、常州、黃山、歙縣、長沙、株洲、湘潭、南昌、杭州、滁州、宿州、丹陽、無錫、南通、台州、臨海、湖州。在2019年我們一定要加快步伐多走幾個城市,我們想啊,到我們這個年齡,說不定哪天早晨起來,就走不動了,所以趁著現在身體還行,多走一個城市就是賺下的。

我們在崑山車站

我們旅行的部分車票


愛吃鋼絲面的老劉


世界上的風景很多,留給我們的時間卻很少。

兒子去美國讀書了,我辦了十年的美籤,準備隨時買張機票就可以飛去看他。我很篤定,肯定會去的,而且不止一次,不然,十年籤不如辦一次簽好了。

誰知,他都快畢業了,我的行程還遲遲沒有排上日曆。我完全忘了這件事了,雖然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要去美國。

有一天,我打開微信,突然跳出一行文字:你總說你要去美國,到底什麼時候出發?

我一驚,這是誰發給我的警告?正中要害!

我張口結舌、面紅耳赤,不知該說什麼好,遲疑很久,才打開文章,原來是一家旅行社的廣告!真是嚇死我了,我還以為是微信發展出了能知道使用人心思的黑科技了。

可是,微信怎麼能那麼精準的把旅行社的美國遊推送給我?這難道還不是黑科技?

從此,我在面對手機時都非常小心,少刷微信,少發朋友圈,遠離黑科技,保護自己內心的自由天地。

話說回來,因為這個廣告,我的美國之行定下來了,期間波折不斷,但總算趕上了兒子畢業。

去一個地方旅行,總要千思萬慮,所謂的“說走就走”,都是在準備妥當,出發當天說的。心裡的嚮往,實際上已經醞釀了N多歲月。

想起當年去西藏的往事,渴望了十多年後,才最終成行。去之前,特別忐忑,怕高原反應;去之後,特別開心,征服了內心的恐懼,欣賞到了世間最美的風光。

當年在成都工作,我身邊的同事都知道“我要去西藏”,我總以為成都裡西藏這麼近,去一次是很容易的,不著急,結果,直到回上海工作了,也沒有去成。

離得遠了,願望反而變得強烈,我把“如果夢想,就去實現!”的座右銘貼在了我的格子間內,在下方貼上大大的“西藏”兩字,每天都要不斷地看到,刺激著我去實現夢想。

兩個月後,我就去了西藏,還帶上了九歲的兒子,擠進了先生帶的觀光團。臨行前,我媽激烈地反對,不讓我帶兒子去西藏,怕出意外。我說,我是他親媽,父母都在,能有什麼事?

現在看來,按照風險原則,一家人是不能坐同一班航班、同一輛車出行的。但是萬幸,什麼事也沒有。

下了飛機,兒子就高反了,發燒。我則在5013米的米拉山口倒下了,頭痛欲裂,腦袋上像帶了個緊箍咒,邊上還有個唐僧在不斷念咒。先生忙著為我倆找醫生,醫生為我倆各打了一針,安慰他說,“放心,打一針就好。”

果然,一針見效,之後啥事沒有,我和兒子可以在高原自由奔跑,大喊大叫,還拍了很多照片,吃了好多根蟲草。回家後,兒子跟同學說去了拉薩,給他們看在布達拉宮前拍的照片,沒人信他,都說他是在照相館拍的佈景照。

去年,我去了被稱為“最後的香巴拉”的稻城亞丁,當旅遊車盤旋上山,我們一路尖叫,美如伊甸園的秘境,多少人渴望而不能達,我們就像上帝的寵兒,被賜予視覺的饕餮大宴;但身體是真的吃不消,4200米的海拔,讓你連笑出聲,都累得直喘氣。

至此,我的高原之行算是結束了。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看出門也要趁早,趁走得動、吃得香,去更高更遠的地方旅行,晚了,你只有仰望星空,低頭嘆息的份了。





半旅


這句話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更應該趁早出去旅遊。

拿我自己的情況來舉例吧。大學的時候我也趁假期在學校周邊玩玩,我是在鄭州讀書,期間去了洛陽,開封,安陽等地。畢業後由於找工作等原因沒有時間也沒有錢去旅遊,所有計劃只能一拖再拖。結婚之前只有一次一個人的江南遊。當時我的想法就是等結婚後帶著媳婦兒周遊全國。

一開始的蜜月遊的確是在計劃之內的,我們在雲南痛快的玩了半個月,回來後的半年時間都沉浸在快樂之中,並且詳細地規劃了下次出行的時間和地點。可以說剛結婚沒孩子的時候真的是特別自由的。然而一切的計劃都因為媳婦兒的懷孕而取消了,之後就是帶孩子,陪伴她長大,直至上學。經歷過的人都知道,孩子三歲之前帶著出去旅遊真的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

稍有好轉的是女兒上幼兒園以後,可以不用長時間抱著她,還能隨意請假,還能免費坐高鐵,我們一家人在這期間進行了三次全家遊。好景不長,上了大班後學習的任務明顯多了,而且女兒又開始學習鋼琴,我們只好趁週末在周邊自駕一下了。現在二寶即將出生,父母的年紀也越來越大,旅遊真的成了一種奢望。如果非要出去的話只好分頭行動,或者把孩子扔給老人,但心裡又割捨不下。

所以說,長大成家以後,壓力和責任越來越多,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很難再放下一切出去痛快的玩了。有些人可以說暫時不要孩子,但我總感覺人就應該到什麼歲數幹什麼事,等四十多歲再生養孩子的時候,難度係數只會更大。更不要說等退休後再去旅遊這種話,人生在世,誰又知道未來幾十年以後會如何呢?就像我母親一樣,膝關節的毛病讓她很難長時間行走,就算有錢有時間了,又有多少選擇呢?

所以,如果年輕的時候有條件,有機會,還是多出去走走吧!不要總想著未來還有大把的時光,也許你年輕時候做的每件事都可能是屈指可數的?






唐山土著八零後


兩天前我碰到一個大半年沒見的老同事,得知她膝蓋多處毛病做了手術導致行走不方便,她是個非常愛玩愛旅行的人,她說“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居然會有一天行走不便。所以,趁著身體還好,你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想愛的人,一定要趕快去做 去走 去表白!”

而這其實也是我這幾年一有時間就出去旅遊的原因。

我今年五十歲,身體一直都不錯。20來歲的時候和同事一起去張家界,幾乎每座山頭我都是第一個爬上山頂,而且一點也不覺得累。但是前些年和朋友去西藏,對比之下,我發現我體力居然比不過他們了。2年前和同事爬衡山賞雪,走下山途中,膝蓋居然疼痛了很久,我很震驚,終於意識到自己身體機能已經不再年輕。

而這幾年,連續有大學同學中學同學因為身體原因早早離世,更讓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無常。我愛旅行,但別說環球旅行,連大中國,我都還有那麼多名山大川從未涉足,我不希望自己有一天走不動的時候再去後悔。

所以現在,只要有時間,我就在路上!


啦理啦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所以,珍惜當下,享受生活,生命很貴不能浪費!人生苦短必須性感!

大多數人會選擇退休以後去旅行,我等不到那麼久,退休了就有錢了嗎?未必,我父親退休後每月4000多退休金,我母親2000多,也僅僅夠他們生活而已,哪兒都去不了,即使是我花錢請他們出去玩,他們也沒興趣和熱情了,身體也不允許了,我不想自己也這樣度過一生,年輕的時候不敢,老了不想。

所以,我在25歲那年果斷從國企裸辭,後面慢慢走上自由職業,最近十年每年都要出去旅行兩個月以上,也許正是內心深處對外面世界的嚮往,不斷推動我走向自由職業這條路,我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我做主!

如果你特別渴望一件事,發自內心的,傾注所有的熱情,你就一定能做到!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