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01


入围主竞赛单元角逐最佳影片,一举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参加首映礼的国外媒体纷纷赞叹不已……

《地久天长》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的风光无限,早就吊足了影迷的胃口。

如今,它终于上映啦。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地久天长》无疑彰显了导演王小帅的野心,光从三个小时的片长上就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比起含义模糊的中文片名,它的英文片名《So Long,My Son》则直接点明了影片的主体情感基调。

王丽云(咏梅 饰)和刘耀军(王景春 饰)是一对工人夫妻。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他们和同样有着知青返城经历的沈英明(徐程 饰)、李海燕(艾丽娅 饰)夫妇非常要好。

两个家庭不仅在一个工厂上班、是邻居,还同年同月同日生了儿子,刘星和沈浩。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他们约定两个孩子以后,要一直当好兄弟。然而在一次玩耍中,因为沈浩的无心之过,刘星溺水身亡了。

在这之前,担任工厂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的李海燕为了工作,发现丽云怀孕后软硬兼施拉她去打胎。

不承想,丽云手术大出血,失去了生育能力,只保住了一条命。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沈家和刘家渐行渐远。

王小帅曾在路演时透露,影片的粗剪时长甚至超过了3小时。

因为这部电影试图通过两个家庭勾连起时代变迁中的大事件。

最明显的必然是1982年9月推出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除此之外,影片还展现了返城知青、严打、国企改制、下岗潮、南迁潮、房地产热、出国热等现象。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地久天长》里涉及的东西太多,加上导演有意使用交叉剪辑来营造一种史诗感,很难用有限的字数去表述清楚。

有亲情:丽云夫妇的失独之痛、对养子的爱,英明夫妇对儿子的保护。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有爱情:耀军和丽云自不必说,英明和海燕也始终相互扶持。美玉在爱人新建因为“政治问题”入狱后,守身如玉,不离不弃。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有友情:电影的名字叫《地久天长》,很大概率出自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而这首歌在影片前半部分也出现了很多次。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耀军和丽云离开后,海燕没有放过自己。

余生的每一天都在折磨中度过,甚至在得脑瘤弥留之际,无法释怀的还是对丽云的亏欠。

如果真的要怪谁,那就怪那个时代吧。


02

在中国电影史上,第六代导演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代。

第五代如张艺谋陈凯歌,早已凭着描写古老中国的故事,成为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座上宾。

在国内电影学界对“第六代”翘首期盼之际,王小帅、贾樟柯、娄烨、王全安、张元、张扬等同时代人凭借突出的创作才能被归类于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也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代。

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张元的《北京杂种》、娄烨的《苏州河》、贾樟柯的《小武》、张扬的《爱情麻辣烫》……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冬春的日子》

这些作品因为影像的私密前卫大胆,只能在盗版影碟和网络资源上看到,没有登上大荧幕的机会。

此时的第六代,拍的是“个人”。

而新千年后,地下的第六代们开始寻求转型,主动迎合市场,站到了地上,拍起了“史诗”。

就如贾樟柯从《小武》到《山河故人》,王全安从《月蚀》到《白鹿原》,张元从《东宫西宫》到《过年回家》,娄烨从《苏州河》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王小帅也拍出了《地久天长》,不仅在柏林上获了奖,还在国内上映了。

在历史车轮的裹挟下,第六代完成了从地下到地上的转变,成为了“体制内作者”。


03


《地久天长》是王小帅导演数十年创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他会借影片梳理中国40年社会变迁史并非偶然。

因为将历史融入故事,是王小帅一贯的创作风格。

王小帅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却成长于父母支援“三线”建设的贵州。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王小帅青年时期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童年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线时期的成长经历,也给王小帅提供了肥沃的创作土壤。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从2005年到2015年,王小帅历时十年拍摄了“三线三部曲”,倾诉出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思考和感情。

2005年的《青红》借从贵州迁回上海的工人子女青红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沉重的父权压制。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2011年的半自传电影《我11》,以一个11岁少年王憨的视角,再现了三线建设时期的时空风貌。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2015年的《闯入者》则是“三线三部曲”终章。

它以邓老太太的晚年生活为线索,讲述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故事。

影片审视现代社会生活的外壳里,依然有着探讨和反思特殊历史年代的内核。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从内涵逐步加深的“三线三部曲”,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

王小帅不满足于刻画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国人生活,他正在试图将故事放入更广泛的历史中。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家园三部曲”开篇之作《地久天长》。

吊诡的是,王小帅对待历史的态度却很微妙。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历史痕迹很重的《闯入者》和《地久天长》中。

带出三个时代的《闯入者》故事本身依然聚焦在主角的现实生活中,并未对历史进行反思。

跨越四十年的《地久天长》归根结底讲述的还是两个家庭的故事,社会变迁很大程度上沦为了背景板。

就比如影片中下岗那场戏,一张张麻木的脸,坐等着命运的宣判。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这种仿机器画面,能令观众瞬间体会到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无奈,但也仅此而已了。

这便是王小帅的创作短板。

一方面,他想在叙事中引入历史,为影片增加厚度;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挖掘历史,导致影片缺乏深度。

至少与同为第六代导演的娄烨相比,王小帅在对历史的处理上,显然没有娄烨更加直接、大胆和深入。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被禁的《颐和园》

王小帅的长板则在于对启用演员的调教能力。

这次的柏林电影节,咏梅和王景春同时拿下了男女双奖,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这是一部由“演技撑起来”的片子。

相比于歇斯底里,咏梅和王景春在电影中的演技异常隐忍和克制。

咏梅的脸,像极了万千被生活的洪流裹挟、默默承受丧子之痛苦熬多年的中年女性。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而王景春,无疑演出了中国式中年男性的精髓。

爱妻子但也有欲望会犯错、对孩子的爱就是用打来表现、喝酒用花生米下饭、烟不离手……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除了两位主演,艾丽娅的演技也非常出色亮眼。

前半部分,艾丽娅用戏剧舞台式的夸张演技演出了一个迷恋权力、有些爱慕虚荣的妇女干部,后半部分表演回归克制,合情合理。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3位演员有自身实力加成,那在影片中贡献了毫不违和演技的王源,无疑更能说明导演的调教能力。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04


虽然《地久天长》收获颇丰,但王小帅依然不抱乐观,他觉得在大环境下拍这样的电影很不容易,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圆满完成。

既然不容易,就索性集中来拍,用一个好的故事承载。

于是,我们看到从一个失独家庭切入的《地久天长》,刘耀军与王丽云夫妇一辈子历经了亲朋好友的聚散离合。

如同去年的《小偷家族》能在戛纳拿下金棕榈大奖一样,西方影人偏爱于这种克制内敛的东方式情感表达。

摘下柏林影帝影后,这部华语片撕开了最扎心的中国往事

尽管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另一半人生被丧子之痛贯穿始终。但在采访中,王小帅表示:

生活是流淌的,他们还将继续活下去,下一代的孩子,延续的烟火,也会继续下去。

所以片尾他又仿佛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所有人之间都得到了和解。

曾经的那些爱与恨、对与错,那些纠葛与牵绊都随着时间被消磨。

只剩下,生活地久天长。


本文作者 | 枕云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