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商譽減值個股中如何尋找未來的機會?

屠龍刀fei0598


目前絕大部分的股票都出現了商譽減值的現象,甚至許多前期公佈業績預告盈利的個股也突然“變臉”出現大肆虧損的商譽計提!其實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得出是一種機構和主力故意而為之的策略!簡單的說這個不是巧合,是故意的,有見過那麼大批量,並且還無恥的通過業績修正來扭贏為虧的嗎??


其實都是所謂的套路!!大部分的股民不知道何為商譽減值,更不知道何為商譽計提!商譽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兼併收購行為的所產生的附帶產物。比如,A是上市公司,收購一個創業公司B,B的淨資產2億,但A花了5億收購,那麼多花的3億元就是商譽。商譽體現了被收購企業的品牌價值。那麼當經濟效應環境不好的時候,當收購企業沒有達到原有價值的時候,這個商譽就會被減值!


而如今各個上市公司所做的商譽計提其實無非就是把所有的以前和未來的“壞賬”、“虧損”和“消耗”所需要的費用一併提到了2018年的業績之中!讓2018年的業績報表裡一次性把過去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所有的“負面”、虧損可能全部提前釋放!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壓低股價形成對散戶的打壓,騙取散戶割肉,還能在低位進行吸籌抄底,更重要的是未來的2019年開始的所有業績都會相對於2018年的虧損以倍數的增加!舉個例子:一家公司商譽計提2018年全年虧損了10億,那麼是不是2019年賺了1萬就是業績大幅提升?2020年賺了20萬是不是也是相對2019年大幅提升?


所以目前A股這種大面積的商譽計提行為其實說得好聽點就是真實版的“刮骨療傷”,說得難聽點就是條路!!!而這裡面最大的機會就是那些超跌嚴重和錯殺嚴重的績優股,但是千萬別碰垃圾股!記住,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2019年1月30日晚間,A股市場天雷滾滾,各家上市公司陸續公佈或者修正業績預告,其中商譽減值引爆的業績虧損預告引人注目,經歷了2018年的政策底,2019年A股市場仍然風險巨大,約1.4萬億的商譽存在著多少貓膩?中小投資者該如何在“地雷”中尋找機會?

商譽減值的個股在2018年報公告期間內儘量還是少觸碰,減值後的上市公司雖然會反映出企業的真實情況,但是也可能會埋下地雷。試想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之時,為何會產生如此龐大的商譽?那就是高溢的收購價買下低廉的標的公司。那現在為何又急於減值呢?就是告訴我們貨不值那個錢。或者在收購之時所謂的評估、財務之類的數據並不真實反映企業的情況,或者大佬們各種操作造成高溢價,等等。所以謹慎對待此類股。

當然,商譽的減值長遠來看也給上市公司減輕了負擔,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將逐步接納商譽的攤銷,意味著商譽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同時也一定會成為企業經營的一項費用。巨大的商譽攤銷是上市公司每年都要承受的痛楚,如果一次性減值或者大部分減值,未來期間上市公司承受的痛苦將會小很多。

因此,在商譽減值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創業板,可以關注在商譽較小並且在併購重組後經營穩步向好的上市公司,警惕頻繁有收購動作的上市公司;在當前“政策底”的大環境下,要保持信心和耐心。

以上觀點不做投資建議。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限於在下才學有限,如有失誤,敬請海涵或指教。

謝謝您的瀏覽,給我的辛苦勞作澆(點)點(個)水(贊)吧!想知道更多問答,可以加關注!


松下Doer


最好不要碰。

中國股市的商譽和美國不同,美國股市是一個嚴格監管的市場,即便如此,也還存在道德風險,但肯定是中國嚴重得多,中國市場的造假、利益輸送非常普遍。因此,用巴菲特對商譽的理解套用A股,是東施效顰。

所謂商譽減值,是公司以過高的估值購買資產,形成了和資產真實價值之間的差值減值。

商譽減值導致上市公司破產,國外成熟市場也時有發生。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由北方電信在上一輪互聯網泡沫中改名的北方網絡。在上一輪互聯網泡沫中,北方網絡敏銳地認識到電信市場的變化,電信已經由基本的電話轉接功能轉向信息交換功能,這種潮流是順者昌,逆者亡,應該說北方網絡判斷是準確的。

但判斷準確不等於行動沒有問題,在上一輪互聯網泡沫中,北方網絡為了實現轉型,在泡沫高峰,以很高估值買了一大堆網絡、光纖公司,並在泡沫退朝的時候,被人發現是裸泳者:北方網絡因為商譽減值,竟然出現虧損大於年度銷售額的情況,最後破產。

因為市場嚴格監管,北方網絡收購那些資產肯定不是造假利益輸送引發的道德風險,而是在變革中慌不擇路,最終導致走向末路。

與成熟市場不同的是,我們的A股因為監管不到位,可以說造假利益輸送遍地。這輪商譽激增荒唐最高峰的時候,幾個演員或者導演拼湊一個沒有任何業務的公司,也可以賣個幾億,吃相非常難看,一大堆公司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利益輸送,掏空上市公司。

今天商譽大幅減值的公司,裡面有沒有不是因為利益輸送,正常收購的,肯定有,但僅僅是判斷失誤的正常公司,肯定很少,大多數是利益輸送,掏空上市公司的。

因此,按巴菲特對商譽的理解來買A股股票,得小心在淘金中踩到狗屎,因為這個市場真正閃閃發光的金子很少,但狗屎遍地,說所有商譽大幅減值的公司都存在道德風險可能有冤枉,但大多數肯定有道德風險。

買公司就是買管理層,有強烈道德風險管理層的公司,還是迴避為好。


魚眼貓眼鷹眼


一、商譽減值背後的秘密

“無收購,不商譽”。商譽減值起因在於對併購標的的收購價格估值過高,標的公司的價值作出了超過其本身最大價值的估值,導致的虧損一次性提計。導致估值過高的原因有可能是利益輸送、有可能是為了抬高上市公司的股價從中獲利,也有可能是2015、2016年併購熱潮下公司估值被推高……

而這一次上市公司集體大規模一次性進行商譽減值或者商譽提計,也是為自己洗澡,同時也有暗喻目前的大a股基本是底部了,在底部將所有虧損和不好的一面全部展露出來,對上市公司來說,跌幅也不會太大,但是,通過這一次洗澡後,反而能在2019年輕裝上陣,重新開始,有著更大的上升空間,以及比較容易能企及的漂亮業績。對上市公司來說,這次的商譽集中減值,利大於弊。



二、在業績大爆雷下如何尋找出路?

那麼對於題主提出的“商譽減值個股如何尋找未來的機會”這個問題,就有了更清晰的答案了。

一來,因為目前基本是大a股的底部,在底部一次性進行商譽的減值或提計所面臨的風險是可以預測和接受的,而通過這次大洗澡,對個股而言,反而是重生,拋去過去不好的,輕裝面對未來。

二來,商譽減值最根本的原因是被收購標的估值過高,但公司的快速擴張不外乎兩種途徑,一是自己做強做大,另外一種是併購擴張。併購擴張是常用的手段,更不可能因為這次的集體商譽減值而消亡,只會說未來監管機構會更關注併購定價的合理性、是否存在關聯交易、是否存在操縱股市的情況。



對於個股而言,還是練好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修煉自身的內核,把公司的優勢和長板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這才是最關鍵。


曉君有說法


最近兩天市場呈現出明顯的二八分化,權重藍籌股一路向上,上證50甚至已經突破了前期重壓區的中位線,但是中小盤股卻是一片慘淡,走出了大幅度調整,市場信心已經跌到了冰點,賺錢效應等同於0,而且很多散戶股民在最後一週虧損額度超過了20%,可以說是農曆春節前的一片哀嚎和慘淡。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各個上市公司業績的大變臉,商業虧損的一次性計提讓很多上市公司下猛藥,治理自己的財務報表,由盈利到虧損只是在一個公告之間,甚至天神娛樂還出現了一年的虧損基本吃掉兩倍市值的笑話,讓股民欲哭無淚。


現在業績修正的日期已經過去了,雷區暫時平靜,那麼就有很多股民會想,應該在這波調整的個股中尋找被錯殺的優質股,為未來的反彈做準備。這個思維是有一定可取性的,畢竟考慮A股的特性,跟風效應比較明顯,前幾天確實是天雷滾滾,讓很多人都風聲鶴唳,誰也不知道哪天自己手裡的股票就是一個大雷,所以出現了一定的拋售現象,也確實把一些好股票也帶溝去了,如果想挖掘這類的機會。

首先要分析個股的財務報表,對於那些計提商譽損失佔比較大的,直接刪除自選股,而對於那些業績比較穩定,沒有商譽計提虧損,而股價出現大幅下挫。可以給予重點關注。

其次,雖然業績爆雷現象已經結束了,但經過這一波洗禮,相信很多表面繁榮的上市公司會被股民們徹底拋棄,比如像天神娛樂這樣的公司,所以很多已經爆雷的個股股價還會進一步下挫,甚至會走向殼資源的地步,在選股上一定要注意甄別,儘量靠近白馬績優股。

最後,受到市場整體狀態的影響,這兩天次新股的跌幅也比較大,次新股由於籌碼相對比較乾淨,可以作為反彈的首選,尤其是隨著科創板塊的推進,相關科技股也可以重點關注。

綜上,雖然業績公告期已經過去,但這波洗禮的發酵還有可能持續,選股上儘量做到能規避的規避,能不碰的不碰,重點還是要放在科技股和白馬績優股上。


小散李大鵬


從商譽減值個股中找機會,還不如說是找虧損,因此我不贊成從這些股裡找機會。商譽減值怎麼來的?無非是沒達到預期目標。

現在,上市公司業績大洗澡,一次性的把商譽減值損失暴出來,至少說明了當前的業績有泡沫,市場給出的價格仍然高於實際價格。既然有泡沫,哪就要破,股價就要下跌。在下跌趨勢中去找機會,真是找死。

有商譽減值損失的個股,也說明了公司在收購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水平不怎麼樣,把收購對象的價格定高了。連這點水平都不怎麼樣的公司,你還指望著他能把主營業務做好?二是在收購過程中存在利益輸送現象,有人在收購過程中得益了,最後公司利益受到了損失,反映到股票上就是虛假的價格。這要是在美股上,哪是要強制退市的。這樣的公司,真不值得擁有,更不值得去買他股票。

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有商譽減值損失的股票,都不值得去尋找機會。從近期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的走勢上來看,也反映了投資者的態度,紛紛巨跌。

上市公司一次性的計提商譽減值損失,估計也是想洗白後,繼續在市場上有番作為,如果有投資者跟著去找機會,哪就是幫著上市公司繼續做假得利。還是免了吧,我們手裡的哪點錢,經不起折騰!

以上是小不點的感悟,歡迎朋友們討論!


小不點333


厲害。還想要在商譽減值個股中尋找未來的機會,這個機會是想象出來的吧。

最近幾天,A股市場的頭條新聞已經被商譽減值霸屏了。奇葩的是,隨著商譽事件的演變,竟然出現了利空出盡是利好的獨特論調,而且還獲得不少人的認同。

一些人認為商譽大幅減值的個股在出盡商譽這個不良資產後,上市公司剩下來的就是優質資產,而且未來的業績非常值得期待,有可能走出強勢行情。

簡單想想,倒是不排除有這個可能。利好明顯啊,好像真的可以在商譽減值的個股中尋找未來的投資機會。但真相真的是如此簡單嗎?

作為一個巴迷,深刻的記得巴菲特一直強調,價值投資就是買入一家優秀的上市公司,而且這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必須是誠信可靠,品德優良,真正為股東著想的人。

那麼一個可以隨意把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幾十億的管理層是不是一群誠信可靠的人呢?假設這些公司再次出現扇貝跑路了、100多億元的貨幣資金不夠償還10億元債務等等事件怎麼辦?

所以,如果你知道這些商譽大幅減值的個股中,哪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是誠信可靠的人就選他吧。


白馬華菲特


商譽就是上市公司與被收購單位合夥造出的假的財富價值來欺騙股民,例如,原本估值1000萬的被收購公司被故意標值為10億,(有些上市公司是知情的,有些上市公司是被矇在鼓裡的)從而在股市上吹大市值,影響股民的判斷,造成股價上漲。結果在到期結算時或者在對賭協議到期時發現原來被收購單位並不值10億,只有1000萬,上市公司原來被吹大的多出來的9億多其實是空數字而已,所以不得不在財會上做減值處理。當然上市公司並沒有虧9億多,只是把原來吹出來的數字抹掉而已,造成賬面虧損9億多。這種突然之間報出的賬面虧損9億多會嚇壞股民,所以引起很多人恐慌拋售,從而造成股票創階段性低價位。如果這間上公司產品不錯,市場經營環境不錯,此時的價位,反而是有階段性的買入價值,因為此公司沒有實質性的虧損。但是大多數商譽減值公司是不值得買入的,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各種問題,最好避而遠之。


誠爾思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提一提商譽的“初心”。為什麼會形成商譽?收購了唄?為什麼收購?要麼企業增長遇到瓶頸,要麼要轉型,要麼“蹭熱點”。無論哪一個都不是主營的加持。所以,大部分的收購都是失敗的。但是,也有成功的,成功的案例大部分是收購補足了短板。所以商譽減值其實應該是個常態,不減值是變態。看看那些大白馬,有幾個是靠併購發財的?


沐桂瑛


哈哈,垃圾堆裡找金子,太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