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世界各軍事強國不發展輕型戰鬥機了?

海軍貓


現代空軍體系下,重型戰鬥機已經越發成為主流,輕型戰鬥機的研製就像是曾經的製造業轉移一樣,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已經不將空軍戰鬥機發展的重心放在輕型戰鬥機上了。


(圖為埃及空軍陣風戰鬥機)

由於作戰半徑、航程、機載火力等上先天不足,輕型戰鬥機越來越跟不上大國空軍的發展,以米格29為例,曾經米高揚是和蘇霍伊齊名的優秀戰鬥機製造商,可是米格29真的是一個錯誤的發展方向,多年的國外客戶使用經驗和出口量的慘淡不僅僅是米格29自身問題,而是輕型戰鬥機已經跟不上大國空軍的建設需要,米格29航程過短,火力又遠遠不如蘇27系列戰機,推重比、機動性等更是遠遠落後於重型戰鬥機,在1999年埃厄戰爭中,厄立特里亞空軍米格29戰鬥機在面對埃塞俄比亞空軍蘇27戰機時,完全不是對手,厄空軍先後4架米格29被擊落,而埃空軍無一架蘇27戰機被擊落。


當然輕型戰鬥機被證明遜色於重型戰鬥機,但是不意味著就放棄發展了,重型戰鬥機有其奪取制空權的優勢,輕型戰鬥機也還是有自己的市場和定位,畢竟輕型戰鬥機相對來說性能足夠,價格低廉,利於維護,很受廣大發展中國家歡迎。美國F16戰鬥機、瑞典“鷹獅”戰鬥機、中巴合作研製的“梟龍”戰鬥機、法國達索“幻影2000”戰鬥機等還是在世界三代機市場中獲得了廣泛讚譽,出口量也不在少數,F16戰機因為優異的性能更是到現在都被很多國家作為空軍的主力機型。

世界上能夠有把握奪取制空權的國家是不多的,而奪取制空權必須要擁有重型戰鬥機為主體下的大空軍建設。對於世界多數無力奪取制空權的國家,輕型戰鬥機對於國土防空和國防建設的作用已經遠遠足夠,所以輕型戰鬥機是不會被終止發展的。


標槍毒刺


世界軍事強國不發展輕型戰鬥機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輕型戰鬥機功能單一,不符合當下的作戰環境,

二,新型戰鬥機的研發和採購成本需要龐大的投入,

三,作戰半徑和載蛋上不去

四,現代飛機設備多,輕型戰機吼不住

其實,輕重搭配還是挺合理的,畢竟日常戰鬥值勤,輕型戰鬥機維護成本低,效能高,而且對付多數國家,性能是可以滿足需求,何況價格相對便宜,但是,核心問題是 從戰後第一代戰鬥機到目前的四代戰鬥機,每架戰鬥機的採購跨越一代,成本上漲五到十倍,就算是從f16到f22 當初16出來時一兩千萬美金,22出來就破億,所以,以後搞研發的國家會越來越少,短期內,可能就歐洲,中國,美國還可以玩,俄羅斯估計都夠嗆,就算歐洲,不聯合研發也沒得玩。在這種情況下,不大可能像以前米格27蘇27,一樣進行輕重搭配,實在是壓力太大,不過,美國和中國還是可以玩的,財力和國力都允許,

所以最終結論,有錢的輕型,重型都在玩,比如35 22 我們的20和31 沒錢的啥也玩不了,扣扣搜搜的 又有本事玩的 當然會選擇重型,有一個國家除外,就是三哥,三哥畢竟一般人看不懂他的操作。


80後遠去



關於世界各軍事強國為什麼不發展輕型戰鬥機的問題,這裡面存在的以下幾種原因。

1.現代作戰的飛機需要搭載的電子設備及雷達功率大、體積大和質量重。輕型戰鬥機的單薄機身結構在搭載航電雷達等系統上,不能發揮出最佳性能。

2.現代作戰空域多是遠程截擊或者奔襲,輕型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嚴重不足,充其量比機場保衛者好不了多少。

3.現代空戰的武器主要是導彈,不是以前的航炮追尾截擊戰。輕型戰鬥機在這方面有嚴重的不足之處。

4.現代發展的五代機都強調隱身技術,武器等都要埋藏在飛機體內,更是增加了飛機的體積與重量。這是輕型戰鬥機所做不到的。

5.五代機以後追求的是4s指標,其中超機動,超音速巡航,對發動機的要求比較高。需要配備重型的大推力發動機,而且是雙發。輕型戰鬥機更是無法勝任。

6.未來戰機的技術要求更為嚴格,不但要有導彈武器,還要肩負戰時預警指揮機的任務,還有可能搭載激光武器等等,這樣對戰機重量更是考驗。

以上六種情況是各大軍事強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不得不放棄輕型戰機的發展。一心一意發展中型與重型戰機。


心學智聖


並不是停止發展輕型戰鬥機需求決定相應的發展,近年來,一直技術走在前面的歐洲在發展五代機上格外安靜。在世界另一面的亞洲,隨著殲-20,心神,FA-XX等機型或者計劃在推出,戰鬥機低探測性和一系列相應的技術競爭在亞太地區生根發芽,各國展開軍事競賽已經成為必然趨勢,然而很少有人思索這種趨勢對未來戰鬥機發展的影響,隨著戰機越來越重,在四代機上輕重戰機的劃分已經十分模糊,在更新型的五代機上只是相應的作戰任務更“輕型”,那麼像梟龍這樣的戰機究竟該何去何從。難道以鷹獅和梟龍代表的輕型戰鬥機真的不適應時代嗎?其實不然。

縱觀美俄目前輕型戰鬥機也能找到輕型戰機的未來方向,美俄的F-16,米格29服役時間雖然沒有F-15和蘇27的服役時間長,但是在各國的替換計劃下,這兩款聞名一時的輕型戰鬥機也被推上斷頭鍘。原因很簡單,70年代設計的這兩款戰機的改進終究會遇瓶頸,且改進後的性能雖有很大的提升,都只是在拆東牆補西牆,連性能優異的米格29和F-16處境都如此艱難,那未來輕型機的發展該由誰來引導?

F-35戰鬥機根據任務來劃分輕重形態,也是一種維護輕型戰鬥機發展脈絡的選擇。那麼真正的輕型戰鬥機就只能選擇退出舞臺嗎?實際上對於更多國力有限,航空工業基礎薄的國家,輕型戰鬥機可以作為重型戰鬥機的引路石,比如印度的光輝戰鬥機和臺灣的IDF戰鬥機,在沒有相應的開發重型飛機經驗的國家,從輕型戰機切入更簡單。可見未來先進低強度任務的輕型戰鬥機將由F-35領導,而梟龍才是真正輕型戰鬥機的繼承人。


浩漢防務論壇


發展什麼戰鬥機,首先要看本國的需要。現在還沒有專門研製出口戰鬥機的。歷史上專門為出口研製的戰鬥機只有美國的F-5 。作為軍援,拉攏一些國家不要靠近蘇聯。

中國的梟龍不是專為出口研製的戰鬥機,而是專為巴基斯坦研製的戰鬥機。

對於軍事強國來說,目前是不需要輕型戰鬥機的。美俄英法德意日,都不需要輕型戰鬥機。因為輕型戰鬥機作戰能力有限,多用途性差,只適用於專門用途。不是輕型戰鬥機,就是輕型攻擊機。較小的機體對多用途性能難以滿足。F-16是一個特例,應用了很多新技術才達到二代機較高的水平。當三代機普及後,除非有新技術出現,否則用現有技術,很難再重複F-16的成功。研製的輕型戰鬥機不會超越輕型三代機的水平。拿瑞典的鷹獅來說,發動機推力8噸,空重6.8噸,空戰時只能保留1噸燃油,兩枚輕型近程空空導彈。5噸外掛能力只能做對地攻擊機。必須換裝F414才有可能提升性能。但是也僅僅是可用而已。相比於颱風11噸空重,5噸內部燃油,18噸推力,2噸武器外掛,鷹獅如果換裝F414的10噸推力,空戰時也只有2噸機內燃油,1噸武器外掛。如果是EJ200就沒有武器外掛。這就是單發劣勢——單發戰鬥機的結構重量所佔比例比雙發戰鬥機高。

當初F-16可以超過F-4。現在要想讓單發戰鬥機達到F-15的水平,只能期望出現新技術(材料、動力、電子技術)。所以美俄都不會研製單發輕型戰鬥機。歐洲的戰鬥機只是比美國的略小一點。單發輕型戰鬥機更適合純粹的防禦型空軍和小型國家空軍的需求。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誰說不發展了,我國為巴基斯坦定製的梟龍戰機不是在進行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電子系統的改進嗎?

別的國家不發展輕型戰機那是因為沒有很大的市場,而且本國沒有需求。沒有需求就沒有產品,所以發展輕型戰機幹嘛?

我國要不是考慮到巴基斯坦的需求,我國根本不會進行超7項目,當時我國都有殲10了所以輕型的梟龍戰機我國根本就不會買。

所以當時有些網友理解這個戰機如果這麼厲害為什麼中國不買,現在我告訴你主要是不符合中國空軍的作戰要求,戰機光便宜高性價比是不行的。

沒有需求就沒有產品,這是其他國家不發展輕型戰機的原因。


李曉偉


重型戰鬥機,雷達探測距離200公里,攜帶導彈8枚,射程120公里。

輕型戰鬥機,雷達探測距離60公里,攜帶導彈2枚,射程30公里。

你說就這性能,造輕型戰鬥機有毛用啊。人家重型戰鬥機升空打靶,打完回去吃宵夜了,輕型戰鬥機飛行員還不知道擊落自己的導彈從哪來的呢。造多少都是靶子,就別說什麼機海戰術了,幾百輛自行車就能撞的過卡車?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這個問題現在看來似乎定義有問題,輕型戰機?過去因發動機推力所限,單發戰機只能輕,速度載重都是問題。而到了F16這個定論被打破,到了F35A什麼鳥雙發重型戰機除F22全靠一邊去,所謂現重型戰機都是因發動機不行,採用雙發使戰機又大又蠢又笨隱身差,實屬無奈之舉。


梅迪68933759


被非常成熟的新的F16V生產能力和二手的F16C/D的低價格給頂的,我不說具體的數據,也沒有長篇大論,我就希望有人來懟我


竹筍念熊貓


因為沒有重型的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