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糖尿病可以用中藥治療嗎?該怎麼治療?

旅途137650738


中醫中藥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其記載的消渴病,多以“三多一少”為主要表現。這與現在的認識有相似之處。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又稱之為“三多一少”症狀。糖尿病在中醫稱之為糖絡病。分為肥胖型和消瘦兩大類型,肥胖型以過食肥甘、久坐少動為始動因素,以中滿內熱為核心病機,包括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消瘦型多為臟腑柔弱,情志拂鬱或衛分鬱熱為始動因素,以氣分熱盛為核心病機。



中醫認為糖尿病全程分鬱熱虛損四個自然演變分期,鬱-多見於糖尿病前期;熱多見於糖尿病早期;虛多見於糖尿病中期;損多見於糖尿病的晚期。

根據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關於中醫藥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指出: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時需要進行辨證論治,綜合性治療。


1、2型糖尿病前期氣陰兩虛證,建議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聯合口服天芪降糖藥;

2、2型糖尿病前期氣陰兩虛證,在單獨應用二甲雙胍療效不佳的基礎上,建議加用口服津力達顆粒。

3、糖尿病早中期腸道溼熱證,建議口服葛根芩連湯;

4、糖尿病早中期肝胃鬱熱證,建議口服大柴胡湯加減。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雖然近些年,中醫藥對於糖尿病的治療相應的臨床研究明顯增加,部分研究顯示部分中藥治療可以幫助降低血糖水平,但是還沒有達到共識,且關於中醫藥的長期治療能否減少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發生以及長期服用藥物的安全性還有待驗證。因此還是建議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治療。


急診科鮮醫生


糖尿病中醫學名消渴症,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徵的綜合症狀。若做實驗其主要特徵是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腎、基本病機胃陰虛津虧,燥熱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則陰損及陽,熱津虧血淤,而導致氣陰兩傷,陰陽兩虛,經脈失養,氣血逆亂,臟腑器官損傷而出現癤、癰、眩暈、胸痺、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兼症。

常用的降糖中成藥有:

1、降糖甲片,補氣養陰,生津止渴,口渴潮熱的2型糖尿病適合。每日三次,每次6片

2、線油靈芝孢子粉,補心安神、陰陽雙補、補氣血,適用於血糖高引起的虛勞氣短、失眠心煩、體倦腎虛等,每日2次,每次4克,適合1型和2型糖尿病。

3、降糖舒片,比起楊穎,治療便秘等,對二型糖尿病每日3次,每次6片。

4、玉泉丸,益氣養腎,清熱消煩,對腎虧氣虛內熱心煩的糖尿病適合。每日3吃,每次5克

5、參芪降糖片

含人參皂甙、五味子、山藥、生地、麥冬等可補氣養陰,又可健脾補腎,適用於氣陰兩虛,脾虛便溏,腎虧腰痠的Ⅱ型糖尿病。每日3次,每次8片。


可欣高級健康管理師


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的範疇。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為特徵的一種疾病。消渴之名,首見於《黃帝內經》。東漢著名醫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將消渴分為三種類型:渴而多飲者為上消;消谷善飢者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為下消。

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素體虛弱等因素均可導致消渴。

中醫辨證如此,我們更多的說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中醫治療方法目前應用很少,301醫院曾做過200多種中藥的臨床試驗未發現一種中藥具有降糖作用。

許多中成藥劑中起降糖作用的也是其中的西藥在起作用,如著名的消渴丸,含有的是格列本脲,每粒消渴丸含0.25g格列本脲。而市場上號稱能夠降血糖的藥物,含有的都是格列本脲,引起用量最小,效果不錯,價格最便宜。而其中的中藥,部分對併發症有好處,更多的是增加了藥物成本,提高了中成藥價格。特別是某些不法商販,號稱根治糖尿病,大量添加,可能很快降低血糖,但會引起嚴重低血糖,增加腎毒性。所以不建議血糖高者選用中藥治療糖尿病。




孫醫生講糖


二型糖尿病,是可以用中藥治療的,一劑見效,是我對患者的承諾。

中藥的療效,取決於中醫的水平,中藥治療二型糖尿病是:一劑見效,以血糖值為標準,不運動,不控制飲食,不吃一粒西藥。

做不到一劑見效,就是不對症。別忽悠病人說中藥療效慢,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提高自已的業務水平,不懂裝懂,永世飯桶,是千古名言,我覺得是真對中醫說的。


京城名醫張一帖


糖尿病可以用中藥治療嗎?該怎麼治療?

糖尿病在中醫學裡屬“消渴症”範疇,治療糖尿病用中藥治療,確實效果明顯,不會出現抗藥性,用藥可以適量減少,中藥治療糖尿病減少併發症,調理五臟六腑,滋陰潤燥,平衡陰陽,慢慢恢復人體機能,平穩血糖。

中醫治療病症主要是以抓住病因,對症下藥,用藥以補,瀉,為主,而糖尿病用藥,應辯證屬,陰虛,陽虛,血虛,氣虛,從而施以滋陰潤燥,昇陽補血,增營養衛的方劑,視症狀而增減藥物劑量等。

而通常用藥初期需要劑量足一些,中期要視初期服藥效果增減,後期配藥需在中期藥物配伍上增加養元氣,調理脾胃肝腎等中藥。

中藥使用上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視病症變化適量增減,該加量的時候一定要敢於加量,該減少的時候一定要視上一服藥劑的療效,逐漸減少。

感謝閱讀,歡迎大家關注我,為大家解答關於中醫藥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有什麼問題也可以評論留言,我會及時回覆。


養生醫者


《中西醫結合治糖尿病最好》

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範疇,中醫治這種病已有上千年曆史了。可是,部分糖尿病患者是依然疑惑,究竟選中醫治療還是西醫治療呢?

答案很簡單,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最相宜。近年來,醫學工作者對中醫治療糖尿病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機理,是通過綜合調節作用,強調平衡陰陽,進行整體調節,補五臟,益精氣,祛淤血,標本同治。中醫藥治療,可使體內陰陽失調,氣血紊亂,臟腑功能虛弱的狀態恢復正常。
中醫藥在治療糖尿病上的優勢


,還在於可預防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防治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這些病症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可分別導致失明,腎衰,截肢等嚴重後果。
一些中醫大家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在防治糖尿病併發症方面取得顯著的療效。數據顯示,如果在基礎治療的同時,再配合中醫治療糖尿病,那麼,超過8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恢復狀況更為理想,其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併發症的發生率同比還可下降60%。此外,中醫倡導綜合治療的方式,除了藥物以外,飲食,體育鍛煉等,都是防治糖尿病的綜合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
,中醫治療糖尿病,並不排斥西藥的介入,在控制血糖上,西藥能起到更快,更好的效果。對於血糖經常波動,包括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還應該以西藥降糖為主。對於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則可以在堅持服用西藥降糖的同時配合一些中藥湯劑。
中成藥

,或者外用中藥來鋪助治療糖尿病,以延緩併發症的發生。人們常說,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導致足部潰瘍,發黑壞死,需要截肢,而備受糖尿病患者關注。除按時服用降糖藥,長期控制血糖外,積極採用中醫治療法進行早期預防,可獲得不錯的療效。
在糖尿病足的防止上,貴在一個早字。患有糖尿病五年後,如果發覺足部偶爾有發涼,發麻,腳趾顏色不紅潤時,得儘早使用足浴的方法改善,以防範糖尿病足的發生。生薑水泡腳,可以促進末梢血管微循環,散寒止痛,尤其是對糖尿病早期足部皮膚髮麻,發涼有預防作用。

醋水泡腳,曲老陳醋30~50毫升,直接倒入適宜的溫度的洗腳水中,趁熱泡腳。醋水泡腳,能活血散瘀,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軟化血管,對糖尿病伴有血管硬化,高血壓等均有輔助的治療作用。


義膽禪心逍遙俠


民間中醫治高血壓病,有人只需要一帖中藥就斷根,糖尿病會找不到方法治嗎?只是不準行醫,少了研究的動力。據我所知降血糖,降血肌有人只需要三帖中藥就可正常了。想和我換藥方,不準行醫,沒有興趣。自己也不會糖尿病,有什麼病,早就開始研究實踐了。


古醫探秘



HLH王泓


重複一下,斷食療法


馬幫運動處方創始人


糖尿病是代謝類疾病,運動和飲食是控制血糖的關鍵,但我不知道這屬於中醫還是西醫,柳葉刀上寫的實驗讓二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只攝入二百卡的熱量,六個月後這些人大部分都實現了逆轉,只有飲食和運動失敗才採用藥物輔助,而目前沒有發現任何植物或礦物成分能促進胰島素釋放,提高利用率,干擾糖的代謝和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