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合肥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九門大提督tt


合肥――一座美麗讓人留念的城市……

我在合肥上學快兩年了,偌大的合肥基本都遊了一遍,整體而言可以這樣概括合肥:旅遊資源豐富,經濟飛速發展,城市正在崛起。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所在地,面積為1144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為800萬(2018年),下面直轄四個區,分別是:蜀山區、瑤海區、包河區、廬陽區(濱湖新區,新站區,政務區)。4個縣,分別是:肥西縣、肥東縣、廬江縣、長豐縣。

蜀山區是合肥的主城區,是合肥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也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區內有蜀山森林公園,植物園,天鵝湖等景點。

而合肥的文化中心則是在廬陽區。眾所周知,合肥古時候稱之為廬州,一個充滿歷史韻味的名字,不過可惜的是城市改名了,不過,也不影響廬州(合肥)的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廬州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很聞名。現在若想要感受廬州的歷史文化可以去淮河路步行街,城隍廟,古逍遙津等地去看看,廬州的很多傳統節日有關活動基本都會在這舉行。

瑤海區……,包河區……

總之而言之合肥是一座優美的城市,一座令人留念的城市,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合肥正在朝著國際大都市的方向前進!






易心讀書


筆者青少年以前都生活在巢湖市,現在巢湖市已經被劃入合肥。高考時,筆者從未考慮過安徽的任何大學,最終進入北京讀大學。


那時,筆者雖然愛自己的家鄉,但是,家鄉在筆者的眼裡只不過是落後、貧窮,甚至是愚昧的代名詞。所以,離開家鄉就成了筆者高考後,唯一的選擇!筆者之所以迫切離開家鄉,倒並不是嫌棄養育自己的鄉土,只是想讓自己瞭解外面的世界,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思想。

二十多年了,無論筆者走到哪裡,家鄉,都是筆者揮之不去的記憶和牽掛!

而今,筆者的足跡踏遍大半個國土,而家鄉也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早已兌變成一個更加美麗的大都會!

筆者到過很多城市,自然會把這些城市與自己的家鄉在心裡默默做了對比。


二十多年前的合肥,如果不是看望在合肥上大學的高中同學,筆者每次經過合肥都是匆匆而過,幾乎不願意停留。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合肥經歷了一個華麗的兌變,以至於筆者即使遠在他鄉,也能經常聽到合肥,甚至是外國的友人也經常提到合肥!

於是,2017年筆者回到曾經很少願意逗留的家鄉——此前,基本上都是過而不停,除非有事。即使停留,也只是為了陪伴家父家母,卻從來不願意也不曾想過在家鄉走一走,看一看。回到家鄉後,停留了十多天,而且,在這十多天的時間裡,筆者讓同學開著車子,帶著筆者到處跑。

筆者先後到了巢湖市,巢湖市下轄的鄉鎮,合肥市區。總得來說,視覺印象,比以前更乾淨,更美觀,街道兩旁的綠化更好,更有特色。

說實話,今天的合肥不僅在經濟層面有了極大的發展,在市政建設和人文環境都有了質的提高和改善。城市規模更是得到了空前的擴展。記憶中,曾經只需要半個多小時,坐公交就可以穿過整個合肥市區,現在即使是自己駕車,穿過整個市區,也需要兩個多小時!


就筆者同一年所到過的城市,包括南京、杭州、重慶、濟南、青島、長春、贛州、南昌、海口、三亞和南寧等城市,今天的合肥在城市硬件方面,與這些城市相差並不明顯,甚至超過這其中的長春、海口、贛州、南昌和濟南等城市的建設。與筆者2016年所到過的長沙、唐山、石家莊、鄭州、福州和廈門等城市的直觀印象相比,也絕不遜色,甚至超越了其中的長沙、唐山、石家莊、鄭州和福州,但和廈門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今天的合肥,作為中國擁有最多與科學科技頭銜有關的大都會城市,“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可謂名不虛傳!


最近十年來,合肥以427%的總名義增速,傲視國內所有的城市,城市經濟產出排名更是從2005的第75名,躍升至2017年全國第24名!在省會城市中,從2005年全國第18名,躍升至2017年的全國第9名!

2017年,合肥更是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必然會促進合肥新一輪大建設。而由於合肥的科研實力和國家發展定位,2017年,合肥各種與科學、科技、科研和科技產業化有關的喜訊不斷,以至於讓人開始感到麻木。

合肥,曾經的鐵路盲腸地位,在進入高鐵八縱八橫時代,由曾經不起眼的交通地位,愣是轉變成“米”字型高鐵交通樞紐,甚至開始向“時鐘狀”交通樞紐轉變——時鐘狀,是指以合肥為中心的12個方向都有高鐵線路,而等合肥所有的高鐵線路建成後,實際上是13個方向!


合肥是一帶一路和2025智造的戰略節點城市,是國家努力打造的國際知名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城市之一(全國僅深圳和合肥享有此國家級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的地位),更是國家努力打造的世界級科學中心城市——全國僅北京、上海和合肥三座城市!

合肥是國務院規劃的6+3中的成員之一——我國未來城市發展的格局,將變成6座主要城市和三個城市群——6個主要城市成員包括:成都、重慶、長沙、武漢、合肥和南京;三個城市群,指的是珠江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城市群。

合肥也是未來中國五個一線城市北上深廣閤中的一員——作為世界級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合肥最終擁有這一地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不是合肥的自不量力!


國家的發展定位是一座城市能夠獲得怎樣的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才是這座城市的交通條件、區域輻射能力(包括潛在的輻射能力,合肥居皖之中,是南京和合肥之間唯一擁有最強輻射能力的城市)和其它因素。

曾經有很多網友反駁筆者說,難道合肥在發展,別的城市就不在發展,坐等你合肥超越嗎?也有很多網友拿經濟發展的實際增長率說事,認為合肥未來很難,甚至不可能超越某些城市。


這種看似有道理的說法,實際上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已經被合肥超越的城市,哪一座不也在發展,但還是被超越?看城市的經濟增長,並不是看實際增速,而是看名義增速——合肥2017年的名義增速是14.97%,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依舊處於領漲地位!

也有很多目光短淺的人,說合肥是一座吸血城市,但是,世界上有哪一座城市不是在“吸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就算合肥過去有吸血的嫌疑,但是,今天的合肥不是已經開始輻射周邊城市,反哺其它城市了嗎?!


鄭瑞文2015


綜合來看今天的合肥市的發展,其實合肥發展潛力還是挺大的。現在當然比不過一些大城市,畢竟合肥當省會才不到30年而已。,從幾萬人的小縣城到如今800萬人的城市已經很不錯了,合肥從1995年到2017年超越了70多座城市。


目前合肥經濟增速排名全國第一,國外媒體評價合肥為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最快的城市,沒有之一。1995年全國50強沒有合肥,2017年全國50強合肥排名23位。1995年合肥全國城市排名100多名,2017年全國排名23名。用了不到30年時間超越了近80座城市。

從僅僅擁有幾萬人的小縣城到如今長三角副省級城市,全球科教城市成員,計劃2025年建設成智慧型城市。是中國三大科教中心之一。科教實力是僅次於北京之下的,改革開放合肥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臺EVD,2017年合肥是國內家電品牌大省,合肥更是最近幾年研發越來越強,人造太陽、墨子號衛星、量子計算機、復興號的建設工作。



還有合肥的科大訊飛。更是全球輸入法的佼佼者。合肥京東方生產出薄如紙的屏幕可360度彎曲,合肥是中國科技的象徵。 改革開放中國科技大學準備在鄭州建設校區,被河南拒絕,最後被幾個省會慘遭拒絕,中國科技大學慘遭撤校,那時安徽省會合肥毅然決然的收下了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更是有著原子彈氫彈的開放都有中國科技大學的參與。


合肥當時一窮二白,一個當時GDP還不到1000的城市,收下了中國科技大學,現如今確有很多人說合肥要不是中科大就是個垃圾。要不是合肥也沒有如今的中科大,沒有中科大也沒有如今的合肥。合肥現如今是全球科研城市成員。合肥未來放眼全球。


豫東散人


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合肥

在來合肥之前,就久聞合肥的大名。讓我最初知道合肥這座城市的是那個在民間流傳甚廣的著名謎語:兩個胖子抱在一起,打一個城市的名字。那時候就覺的合肥這個名字不太好,也許是覺得這個名字有點鄉土氣息吧。

來到合肥,才瞭解合肥的尷尬。在合肥所處的都市圈內,繁華比不上武漢,遊玩比不上南京,俊秀比不了杭州,更遑論上海了。省內的兄弟城市蚌埠、蕪湖也在嘲笑合肥,就連合肥人自己也在自嘲。


如今,已經在合肥生活十幾年了。有幸見證了合肥從弱小變強大的過程,見證了由合肥到霸都的華麗蛻變。

合肥是一個迅速長大的城市。

十幾年前,坐公交車從南到北半個小時就可以穿城而過。南二環以南還是一片田園風光,北面過了雙崗就是鄉村結合部了。那時的徽州大道還叫美菱大道,阜陽路還叫榮事達大道。

一個領導的魄力改變了一座城。合肥的大變樣始於2005年,正是那一年合肥開始了規模空前的大拆違。於是私搭亂建不見了,街面變寬了,環境乾淨了。多年無法搬遷的區域也搬遷了。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徽州大道、長江路、蕪湖路等道路相繼進行拓寬,金寨路高架、銅陵路高架相繼開建。


正是那一年,濱湖新區的規劃橫空出世。如今的濱湖已經是合肥人置業、生活、休閒的首選,依然成為合肥的名片。

合肥這些年崛起的當然不止濱湖新區。政務新區在天鵝湖畔拔地而起,已經成為合肥的政務文化中心。北城新區硬是在北邊的偏僻之地建起一座現代化的城區,與濱湖新區南北對望、遙相呼應。

2011年巢湖併入合肥,使合肥城市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意義的一件盛事,從此合肥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湖名城。合併以合肥的區域面積擴大了不少,人口也大幅增加。於是合肥的實力與地位有了質的提升。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合肥的底氣與野心增強了,提出了要成為新一線城市的目標。合肥人也是從那石開始膨脹了,給合肥取了個霸氣的名字:霸都。

合肥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城市。

合肥最近十幾年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2017年合肥的GDP總量為7213億元,全國城市排名24位,名義增速達到14.97%。

2017年合肥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中位居第9位,而在2001年位居第18位。在所有城市都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能這樣的成績真的是太不起了。

再看一下全國城市最近10年經濟縱增速,由下圖可見,合肥在最近10年內增速在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十年,合肥坐看各地雲起雲落。

合肥是一個工業化城市。

合肥最近十幾年工業發展得很快,而且產業結構合理,產業類型先進,基本沒有重汙染企業。十幾年來在在合肥迅速發展的大企業有海爾、美菱、美的、格力、京東方、聯寶、江淮、日立、應流等。他們都是先進製造業的代表。以科大訊飛、晶澳太陽能、工大機器人為代表的新經濟也在快速崛起。在其他城市還在苦苦轉型的當下,合肥無疑取得了發展的先機。

合肥 是一個科技之城。

合肥是全國四大科教城之一,比肩北京、上海、西安。合肥是國家科學工程佈局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各類國家級科研機構200餘個。中科大的科研實力在全國位於第二位,僅此於中科院。

同時一批高校在合肥紛紛建立研究中心。清華創新研究院落戶於經開區,哈工大機器人研究中心也落戶經開區,北航合肥科學城選址於新站區。未來合肥的科研實力必將有更大的提升,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將在合肥孕育,科技成果的轉化也將加快。就算這些新技術新科技不在合肥進行成果轉化,那也是合肥為全國經濟的發展做了貢獻。

合肥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城市,是一個科技之城,一個創新之城。配的上她的口號: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月球以東只有喵


綜合來看:

1房價相對於正常收入水平來說偏高,前兩年的那輪房價上漲,導致合肥居住的大多數人的幸福感降低(拆遷土著及炒房客除外)租房客遇到房租增加,有房的很難再買改善型住房。

2:由於地鐵等道路大建設,交通擁堵日益明顯,上班的時間成本提高。不過隨著地鐵線路的陸續開通,公共交通將越來越便利。

3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有待提高,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不明顯,對比西安,蘇州等二線成市還有很大的差距。

4政府政服務中心服務水平明顯上升,社區街道及社區醫療服務水平改善很大。

5通過全國性的和區域階段性嚴打,黃賭毒及涉黑改善明顯,居民安全感提升不少

6土地用途指導政策有待改善,綜合商業體過多

7高教資源相對豐富,部分重點學科相當不錯;普教資源區域平衡性較差,未能及時跟上城市擴展的步伐,完成新的小區孩子沒學上,而老舊破到不能居住的學區房卻能炒到天價。

綜上,這就是我眼中現在的合肥。我不是土著,有壓力但也有動力,有挑戰但更有機遇。相對於一線城市,我的幸福感還是很強的,希望我的描述對大學即將畢業或即將來合肥的肥漂們有幫助。


韓老爺子


作為一個合肥人,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合肥沒有作為東部中心的潛力,不說上海,就是南京,想要超越,很困難。作為一個在兩個城市都居住過超過3年的人來談,我想我的觀點還是有一些可以參考的價值:

1)歷史價值少,作為一個新興的城市,歷史感太少,公園等基礎設施太少;周邊像樣的山沒有,大蜀山也只是個小土包,而且大部分被動物園佔用;水也只有個巢湖,還是最近幾年才並過來的。作為一個生活的地方,不如南京。

2)本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亂,規劃不足,看看合肥南站,打個車需要半小時,特別是城內規劃,等等,不過這些都可以等經濟好了以後補強,所以這個不重要,但是忍不住想要提一下;

3)地理條件不夠優越:作為一箇中部城市,不如武漢的地理位置,也沒有在黃金水道上佔據一個位置;既不靠海,也不靠河,這就是其地理上最大的短板。雖然作為陸路交通樞紐站之一,但是由於現在還是海運時代。

4)在現今社會,要麼佔據交通要點,要麼就要佔據信息制高點,從這兩個方面著手,才能提高城市競爭力,而這兩種優勢,合肥都不具有絕對領先的優勢。


以股易金


我所瞭解合肥:曾經很小很小,毛大筆一揮,定為省會。曾經很差很差,在統計表中尋覓到末尾才能找到。運氣很好,一個河南人李德生幫合肥挽留一個大學,中科大。河南人懊悔的吐血,自己至今沒有一所好大學。合肥近代歷史精英很多,據說宰相級別六七個,最著名的當是李合肥(李鴻章),合肥近幾年發展很快,速度是全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近幾年每年超越一個省會,逼得對手採取非常手段——吞併,西安吞併西鹹,濟南吞併萊蕪。當然合肥也吞併半個巢湖,使得轄區面積超過南京。合肥定位有,四大科教中心之一,三大綜合性科學中心之一,國家2025試點城市,國家高鐵樞紐,長三角副中心。合肥的觀感較好,很現代,高層建築在全國城市算中上游,目前最集中的是政務區天鵝湖周邊,300左右的有萬象城,新地中心,省廣電中心,蔚藍商務港,百利中心,華邦世貿城,安糧廣場大廈。遠景發展好的是濱湖新區,這裡是省府駐地,那裡將擁有全國前幾位的大廈,有500米以上的高層裙樓!合肥目前城市人口接近800萬,市區面積460平方公里。比長沙南昌鄭州大。小於武漢南京。


行走湖上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安徽位於中部。秦嶺淮河一線為中國的南北的分界線,按地理位置來講, 合肥當屬於南方。池州離合肥有點遠,客運大概需3個小時的車程。一直想去拜訪一下這座歷史名城,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行。




對於合肥的瞭解只是來源於周圍人的口口相傳,他們談得最多的就是合肥的傳銷。據說合肥是全國聞名的傳銷之城,傳銷窩點眾多,氾濫成災。這些人不務正業,指望著一夜暴富,不勞而獲。他們坑朋友,騙親戚,誆同學,不擇手段、沒有人性。



希望合肥加大打擊力度,摘掉傳銷之城的帽子。不能因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飄搖的炊煙


合肥,簡稱廬,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是國務院批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合肥現在正處在高速發展期,我是安徽宿州人,在合肥學習工作了11年,對合肥來說印象還是不錯的。交通也很方便,去合肥的任何地點,公交轉車不會超過2次。有公交卡90分鐘內換乘免費。可以去玩的地方也很多,逍遙津、大蜀山、渡江戰役紀念館、肥西三河古鎮、包公園、融創樂園,距離巢湖也很近。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小吃很多,而且不貴,強烈推薦去罍街。在合肥租房子也不是很貴,而且都有床和簡單的傢俱

居住和工作都是不錯的地方,生活節奏比較一線城市慢點。



辦公室小夥


總有許多人認為,合肥除了高昂的房價以外一無是處,還有人認為合肥在中部崛起依靠的是集全省之力打造一城的結果。

然而,合肥所真正的特質和屬性他們卻選擇性地忽視掉了。

因為他們不瞭解合肥,只會在人云亦云的以訛傳訛中自欺欺人,用自以為是的答案製造出一種讓人發笑的淺薄觀點。

合肥是名副其實的科技之城,這一點請看下文。

領域一:智能語音 填補我國在智能語音領域研究空白
科技成果:智能語音技術
代表:科大訊飛

窗簾拉開、電視打開……不需要動手,運用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只需“動嘴”就能發佈指令,而且還可以實現英漢口語雙向翻譯,粵語、天津話更可以實現“秒翻”。不僅如此,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還具有人臉和聲紋識別功能,科大訊飛利用聲紋識別可以將任何人說的話實時轉譯成郭德綱、林志玲等明星的聲音。

科大訊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文智能語音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中國在智能語音領域的研究空白,扭轉了中文語音產業由國際巨頭控制的局面,佔有中文語音主流市場70%以上份額。

領域二:機器人
代表:中科大、科大訊飛、合肥欣奕華智能機器有限公司
我國首個服務機器人世界冠軍
科技成果:“佳佳”、“可佳”

身高約1.60米、體重不到50公斤,一頭披肩長髮,說話時低聲細語、含情脈脈,有著精緻的五官與細嫩的皮膚。這位“女神”就是由中科大自主研發的機器人 “佳佳”。它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臺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平臺,平臺功能包括面部微表情、人機對話理解、大範圍定位導航和雲平臺服務等,主要應用於養老服務、迎賓解說等領域。

除了“佳佳”外,“合肥造”的機器人大家族還有眾多成員:科大研發的“可佳”填補了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空白,被人工智能頂級雜誌《Artificial Intelligence》評為全球機器人認知兩項首要技術,連續三年在國際服務機器人標準測試保持第一,是我國首個服務機器人世界冠軍。

機器人平穩搬運不到1釐米厚的大玻璃

科技成果:半導體晶圓潔淨搬運機器人

在合肥欣奕華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一塊長為2米多、厚度不到1釐米的大塊玻璃板,在機器人的輕輕托起下,它便吸住玻璃塊,平穩地將玻璃塊抬高、降低、送向前。

由合肥欣奕華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的“半導體晶圓潔淨搬運機器人”,該機器人屬國內首創,技術指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填補了國內潔淨搬運機器人及控制技術空白,具有佔地面積小、上下手臂可同時高速取放晶圓的特點,主要應用於平板顯示領域的玻璃基板及半導體領域晶圓的搬運。

領域三:電子信息
代表: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龍迅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君正科技有限公司
造世界最大超高清顯示屏
科技成果:110英寸超高清顯示屏

合肥新型顯示產業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創新能力最強、產業鏈最完整的產業集群。

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世界最大超高清顯示屏達110英寸。產品在室內外公共顯示場所均能夠實現高品質顯示,而10bit色彩技術可呈現10.7億色,畫面更加豐富豔麗,畫質更為清晰流暢。

8檯筆記本就有1臺聯寶製造

科技成果:筆記本電腦

在合肥聯寶,有一支600多人的研發隊伍,聚集了國內外筆記本領域的高端研發人才,並已經建成18個業界先進的研發實驗室,全球每銷售8檯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是聯寶製造。

中國第一可穿戴智能設備提供商

科技成果:智能手環

智能穿戴、運動健康已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智能手環等系列產品,已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可穿戴智能設備及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領域四:裝備製造
科研代表:合肥美亞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氣輪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合肥芯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我國首臺X射線口腔CT診斷機
科技成果:光電識別技術研發

我國首臺X射線口腔CT診斷機由合肥企業研製——合肥美亞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色選機、工業檢測裝備和高端醫療裝備,成為亞洲最大的光電識別技術研發生產企業。

多種微小型燃氣輪機在肥研發

科技成果:燃氣輪機

燃氣輪機是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氣輪機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微小型燃氣輪機,中國首臺0.1MW、0.2MW、1MW微小型燃氣輪機已在合肥研發成功。

填補國內無掩模光刻設備空白

科技成果:光刻設備

合肥芯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研發成功集成電路65納米制版光刻設備,填補了國內無掩模光刻設備的空白,已被中電科集團、航空航天集團等使用。

領域五:公共安全 合肥助力首顆量子衛星“墨子”飛天
科技成果:量子通信衛星
科研代表: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奠定了我國在全球量子通信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這一令世界矚目的科技成果,離不開中科大科研團隊的支持。這支來自合肥的團隊,再一次讓合肥走在了科技創新的前沿。

2001 年,31歲的潘建偉從歐洲回國,在中科大組建了量子信息實驗室;2003年,潘建偉和同事們已經萌生了“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的初步構想,“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是這個構想中的關鍵節點;2005年,潘建偉團隊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13公里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實驗,從而驗證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正是這種對量子科研“不忘初心”的堅持和努力,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使得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勁旅。而這十多年間,從構想、攻關、立項到突破,人類歷史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終成現實。

領域六:新材料 合肥造新材料解決環保大問題
科技成果:新技術處理水汙染經濟又環保
科研代表: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匯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霖中科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傑事傑新材料有限公司

在合肥高新區,有一家名為“中霖中科環境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它專門通過納米材料等新技術處理水汙染。目前,該企業與中科院合作共建了水處理研發中心,集中了飲用水處理技術的頂級科研團隊,擁有獨立實驗室和全國最大的淨水設備產業化基地,並已幫助多地農村解決了地下水砷、氟超標等問題,讓數萬名農村群眾喝上安全水。今年4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科大先研院還專門視察了他們的創新成果。

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企業,在短短三年間就實現了新突破,它不僅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而且項目廣泛應用於皖北、中國西北和內蒙古地區的地下水深度處理。這種新技術處理水汙染既便宜又環保,更重要的是為當地百姓帶來了福音。

據悉,在蒙城縣的示範工程中,當地水源地主要為高氟水。中霖中科示範工程於2015年7月建成運行,日處理水量2400噸,解決了三義鎮9200餘戶共約5萬人飲用水含氟量高的問題。

領域七:生物醫藥 世界首個生物經濟實驗區揚帆起航
科技成果:打造世界生物醫藥中心
科研代表:安徽未名生物經濟集團有限公司、合肥欣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安徽貝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徽瑞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北大未名集團在合肥半湯建立了世界首個生物經濟實驗區,與美國貝勒醫學院合作進行的CAR-T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在治療癌症這一領域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目前,巢湖半湯已經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個生物技術試驗區、世界第一個生物經濟孵化器和世界第一個生物技術研究院,力爭把巢湖半湯建設成為“精英的部落,圓夢的天堂”。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將在巢湖半湯建設世界最大的抗體藥生產基地,未來將生產100種抗體藥,全部建成將投入200億元,預計每年銷售額達到1000億元。目前先期投入資金為30億元,不久將實現藥品生產。

目前該公司已經為多例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患者進行了臨床治療,4例完全緩解症狀,血液裡已完全檢測不到癌細胞。

北大未名準備用5年時間,讓半湯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的中心;1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生物醫藥的熱點,15年的時間成為世界生物醫藥的中心。

領域八:無人機 無人機成信息消費創新產品
科技成果:賽為智能無人機
科研代表:合肥賽為智能有限公司、合肥佳訊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天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應急救援、邊界監視、國土測繪、緝毒緝私……當前,無人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安徽,無人機也以氣象監測、攝影攝像、噴灑農藥等方式快速進入了合肥人的生活。

省經信委在7月份公佈的安徽省第四批信息消費創新產品名單中,無人機入選信息消費重點領域的100件產品之列。無人機早期出現在軍事領域,用於執行軍事任務。隨著製造成本不斷下降、性能不斷提升,無人機的大眾市場正在爆發式增長,逐步轉向民用領域。

合肥賽為智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研發的全自主飛行自動駕駛儀,填補國內外多項技術空白。同時,他們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儀作為無人機的最核心組成部分具有顯著的系統優越性。其採用的波段,抗電磁干擾能力極強,同時採用總線控制、冗餘式設計,極大提高了飛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領域九:智慧能源 為世界帶來清潔能源
科技成果:清潔能源
科研代表: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太陽能/風能電源產品,先後成功應用於北京奧運鳥巢、上海世博會等眾多重大的光伏和風電項目。陽光電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為新能源電源行業第一股。

作為合肥本土成長起來的光伏行業領軍企業,陽光電源多年來一直位居中國光伏逆變器市場第一。近年來,陽光電源緊緊抓住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擴大和合肥光伏產業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依託自身在新能源電源領域的技術積澱和品牌優勢,快速佈局光伏電站的開發與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光伏電站系統集成商。

領域十: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推廣合肥領跑全國

科技成果:iEV6S純電動汽車
科研代表:安徽江淮汽車股份、巨一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合工大新能源汽車工程研究院

合肥戰略性新型產業增速之首是什麼產業?答案是新能源汽車產業。

自2010年合肥啟動全球首條全部應用純電動公交運營的公交線路至今,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合肥獲得了政策和資金的鼎力支持,培育了一批骨幹企業,產業體系得到完善,正在加快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據瞭解,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iEV6S採用了全新的電動車專用平臺,起步加速快,噪音低,和前五代相比,iEV6S整車功能新增和優化達30多項。

預計到2020年,合肥將推廣新能源汽車10萬輛,全市將建成公共快充樁6000個以上、慢充樁8萬個以上,建成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業化基地,產業規模達500億元以上。

領域十一:等離子體所 推進國際合作,攻克人類頑疾
科技成果:質子治療
科研代表: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中俄超導質子聯合研究中心

中俄超導質子聯合研究中心落戶合肥,將研製我國首個緊湊型醫用超導迴旋加速器治療裝置,建成我國首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公共平臺,並在合肥建造先進水平的離子醫學中心,為合肥打造大健康產業奠定了重要基礎。

被喻為“眾病之王”的癌症是世界死亡首因之一,而更讓癌症患者痛苦的是現在的放療手段,合肥離子醫學中心將用精準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等高科技領域為癌症患者帶來諸多福音,尤其是被稱為質子的“布拉格峰”的能量釋放軌將會極大地造福於腫瘤病患,為他們減輕痛苦。

據瞭解,中心將集合俄聯合核子研究所與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優勢,共同開展中俄第一臺超導迴旋質子癌症治療裝置的研發及產業化等。

震驚全世界的合肥黑科技

合肥籍“人造小太陽”,將讓人類擁有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

“人造小太陽”是啥?告訴你,可不是冬季取暖的家用“電熱器”,它可是國際首個、國內唯一的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是國家熱核聚變實驗堆(學名ITER)穩態物理最重要的前期實驗平臺,專家指出,藉助託卡馬克裝置,首先是要建成等離子體實驗堆,其次是要建成工程示範堆,最後研究建成聚變能電站。屆時,人類將真正擁有“人造小太陽”,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新能源。

還有同步輻射裝置,是國內唯一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裝置是國內唯一、指標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強磁場實驗裝置。加上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光憑這高大上的三個大科學裝置,合肥就能勇奪榜眼,成為全國除北京之外大科學裝置最密集的地區。(北京有五個,包括人們熟知的正負離子對撞機。)

這三大裝置在技術上具有共性,在支撐的學科方向上相互關聯,滿足綜合交叉科學研究發展需求。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依託現有裝置群,在無機低維半導體、量子功能材料、核聚變等研究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並持續刷新高約束等離子體放電時間、穩態磁場強度等多個世界紀錄。

知道麼?合肥擁有近1000個各類研發機構!隨便拎出一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所,被稱為“整個軍工電子行業的骨幹力量,國家隊。”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主要的核聚變研究基地之一,是世界實驗室在我國設立的核聚變研究中心,也是中國科學院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

合肥這幾年建設並運行了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等10所新型研發和協同創新平臺。

國家科技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合肥就獨佔兩個,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

合肥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56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到GDP的2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