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富?

不婚不戀不生


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富? 如果按人均GDP計算,大概是4萬美元前後,在世界上僅僅能排在第18位。但是《論語》裡有句老話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日本雖然人均GDP在世界發達國家裡排名並不靠前,但是貧富差距卻很小。

日本人口大概1億2千多萬人,日本人號稱“1億総中流”,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有1億人都屬於中產階級,大家貧富差距都不大。

那麼這一億中產階級大概收入如何呢? 日本人平均年收入大致在400-500萬日元之間波動,最近略有下降也大概有4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5萬元。

這些中產階級的存款儲蓄又如何呢? 統計顯示二個人以上組成的家庭所擁有的存款儲蓄額近20年來一直在1700-1800萬日元左右波動,大概合著100萬元上下。

所以綜上所述,日本一個極其普通的工薪階層老百姓,大概是拿著25萬元左右的年薪,家庭的儲蓄存款有100萬元。

除此之外,因為社會福利待遇以及保險制度完備,生病時只需自費負擔30%的醫藥費,意外死亡或者得了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大疾病時,購買房產的房貸會全額免除。這樣就避免了“一場大病毀掉一箇中產家庭”這種現象。

最後歡迎大家有機會來日本旅遊玩耍,關於日本的方方面面如果有什麼需求可以私信作者,或者關注作者的頭條號。


司馬看日本


日本是個藏富於民的國家,日本經濟趴在地上三十年沒有發展,日本還沒有出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民富有。日本雖然經濟三十年沒有發展,但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富?

第一,日本的普通老百姓,不願意工作,比如,有的人就願意當流浪漢,政府每個月給發最低生活保障14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7000元。

第二,日本非常乾淨衛生,日本的環境優美是出了名了,到過日本的人都有這種體會。

第三,日本沒有小偷,日本的社會治安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在日本你根本不用擔心小偷的問題,社會福利太好了,沒有會去偷東西,所以,日本的警察非常少。

第四,日本人的醫院人非常少,日本的醫學發達,發達到醫學主要用來防止生病,日本有各種神藥。日本人去醫院看病不用花錢,各種社會醫療保障非常健全。

第五,日本的物價和房價比中國低,日本人的收入比中國高。正常工作到五十歲以後的日本人都非常富有。

第六,因為日本人民太富有了,導致現在的日本人沒有賺錢的動力,導致日本人成了低慾望的人。這就好比一個富二代,因為太有錢了,不需要奮鬥不需要努力,根本就沒有賺錢的慾望,當大部分日本人都沒有賺錢的慾望時,日本就成了低慾望的社會,一個社會一旦進入低慾望的社會,整個社會就失去了動力,任何措施和政策對社會都無效。於是,有一部分日本人不結婚,不生小孩。當整個日本陷入低慾望的老齡化社會後,對於整個社會的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

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按照GDP來說,日本國民的平均GDP在4萬美金左右,雖然已經被小國新加坡超過,但整體而言,日本仍然是經濟強國,富國,現代化國家。


不過,這個富,最近十幾年,呈現了分化態勢。那就是50歲以上的日本老爺爺,老奶奶們成為了日本最有錢的人。有日本調查機構調查,50歲以上的老爺爺老奶奶,平均存款在2000萬-3000萬日元。他們這群人生活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代,有較為豐厚的收入,也一般都有自己的房產,股票。


相反,承擔著日本未來的20-30歲左右的年輕人,存款不多,其中不少還是月光族,負債族,對賺錢也沒有父輩那麼大的動力,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經濟低速發展、低慾望的時代。日本的宏觀環境,微觀環境已經發生了360度的變化。


老年人有錢,他們做得更多的就是把錢存入日本的銀行。雖然日本銀行的利率已經為0了,但這仍然不妨礙日本的老年人把錢存入銀行。其結果就是大量的錢,進了銀行,成就了日元的低利率及好用。但對消費的活化沒有太大助益。


年輕人最需要用錢,但沒有錢花,導致日本的年輕一代都沒有了慾望,都不願意結婚生子。這就是日本財富的結構性矛盾。



北京不冷東京熱


這個問題要看對“富”的理解。如果只說工資收入和住房價格,國內大城市現在不但不比日本差,基本上比日本還高。但是“富裕”有時候可能表現在單純的工資收入和住房價格之外。

日本總務省今年5月16日公佈的“家計調查報告”裡面有這麼一個數字:日本家庭的儲蓄去年增加了0.8%,達到了1820萬日元。

這筆錢大約相當於105萬人民幣,不是一個小數字,在東京大阪之外可以買一個小套了,到了三線以下能買一個大套。但是不少日本人會說:“怎麼可能?我家哪來這麼多儲蓄?我們家只有負債,房貸還不知道什麼時候還完呢。總務省一定算錯了或者是在胡說八道”。

日本總務省既沒有算錯也沒有胡說八道,這平均每家1820萬的儲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一般人所不計算的“保險儲蓄”。

前年,我看到過一位平時挺牛的在深圳衛視工作的大姐因為生了一種怪病每天要用多少多少錢的藥,結果群友發起為她募捐,這種現象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我曾經在悟空問答裡提到過日本的全民醫保制度中的“高額醫療費”制度有效地抑制了治病的開銷,使得日本家庭一般不會因為治病而陷入貧困。在這裡再說幾句商用的醫療保險

我在回答“為什麼日本醫院允許先看病、後付錢?”的問題時說過“我曾因患心肌梗死在2011年動了7次手術裝了5個支架,醫療保險為我支付了2000萬日元(大約120萬人民幣),但我實際上自己支付的不到60萬日元(大約3萬元人民幣),而這些醫療費也是其他商用醫療保險幫忙付的”。那麼商業醫保為我付了多少錢呢?手術費全部,每天住院有補助,最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用商業醫保的時候居然還有這麼一條:“因為你在投保了十年之內從來沒有用過錢,所以在第一次用的時候支付10萬日元獎金”,我第一次手術是急救手術,在醫院裡面住了四個星期,工資被扣了不少,但保險給的更多,當然沒人會希望生病哈。

在日本,“一場疾病把一箇中產打回原形”是絕對不可能的。

加一句,這種醫療制度和病在年初還是年底無關,我第一次急救手術還就是在2010年年底。

基本上日本有工作的男人都有一億日元以上(大約100萬美元左右)的生命保險,這個保險額隨年齡而下降,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可以養家。

日本的住房貸款裡都含有保險,原來就只有死亡保險,也就是說貸款人在還款期間死亡的話,剩餘的貸款就不需要還了,現在這個保險擴大到了疾病,因患癌症,心肌梗死和腦梗阻等三大成人病甚至其他的疾病喪失勞動能力時也可以不還貸款了。

丈夫在退休之前去世,妻子可以在大約相當於丈夫收入70%的“寡婦年金”或者自己的年金之間選擇較高的那份。

這種社會體系,保證了一家之主在遭遇事故時這個家庭還能繼續生活而且生活水平不至於大規模下降。

2010年我在日本出過一次車禍,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開車把我給撞了,不打不相識,現在那位老太太和我成了朋友,她開水果店,沒事會給我稍點難弄的水果來。

出事之後她覺得特對不起我,主動到醫院來看過我好幾次。一般情況下在日本車禍的相關人員不需要見面,在保險公司理賠,老太太覺得特對不起我,來看我。我也在警方徵求我的處分意見時提出能不能不要吊銷老太太的駕照,因為70多歲的人上哪兒考駕照去?汽車是人家生活必須的嘛。

在日本開車除了政府的強制保險之外肯定還有一份商業災害保險,這個保險肯定有這麼一條:“對人對物賠付無上限”。哪怕你哪天開車出去不順,接連撞扁了十輛奔馳,捎帶著撞死了裡邊坐的五個上市公司的老總也沒事,該賠多少都是保險公司的事,你該喝酒的去喝酒,該泡妞的去泡妞,不需要煩惱,反正不要你出一分錢,因為你的賠付無上限。

其實這就是日本經濟學家在計算日本到底有多少金融資產時常說的“保險資產”,平時不被人注意,似乎是隱性的,但這些資產是支持一個家庭不至於會因為一個事故而崩潰的有效因素,這些因素體現了日本社會的富裕程度,也體現了日本國民的富裕程度。


冰冷雨天


因為我爸在日本打黑工十幾年,所以我去過日本好幾次,雖然還是沒有找到爸爸,但是對日本的生活還算熟悉。要說日本普通老百姓到底有多富,不如直接問我,日本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到底怎樣?一般正規公司上班的,一年收入才350萬日元左右。日本的七稅八稅,扣除以後,也就剩下一般家庭的生活費,所以日本人一般不成家,不成小孩,這也是一個原因。那350萬日元相當於21萬人民幣,那麼一年21萬人民幣,放在中國首都北京,你就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富,生活水平如何?不要只看,日本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收入高,但是人們往往忘記它的物價高,稅收高,扣除以後,到底還剩多少,就明白日本人為什麼只吃白飯配納豆,味曾湯的道路。

像中國最平常的三菜一湯,在日本算是好日子,算是富的。






光影自賞


日本除了和美國一樣藏富於民以外,日本還是一個藏富於海外的國家。作為亞洲唯一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自2010年之後,日本就一直都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看一看日本經濟方面的數據

根據2018年日本經濟總量GDP來看,達到了4.968萬億美元(548.5萬億日元),比歐盟最大經濟體的德國GDP還要高出0.968萬億美元。按照實際人口1.268億計算,則日本2018年的人均GDP約為4萬美元,相當於我國人均GDP的4倍多(我們實際上是9800美元)。

事實上,日本還是史上首個最接近美國同期GDP70%的國家(1995年日本GDP5.45萬億美元),而這之後的20年裡,日本的經濟總量GDP也曾多次達到5萬億美元,甚至還有過6萬億美元以上的幾年。比如說,2008年的5.04萬億美元、2010年的5.70萬億美元、2011年的7.57萬億美元、2012年的6.20萬億美元,以及2013年的5.16萬億美元。

從日本經濟增速來看,2018年全年,日本GDP的實際增速為0.7%,名義增速為0.6%,但都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預測的0.9%。對比之下,去年我國GDP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6萬億美元),但我國的實際增速6.6%,遠遠高於日本,儘管目前日本人均GDP為我們的4倍,但按照這樣的增速來看,中國與日本的人均GDP之差正在逐漸縮小。


特別要說一下,2018年全球的GDP增速為3.7%,人均GDP為1.14萬美元。日本人均GDP達到了全球人均GDP的3倍多,而我國的人均GDP距離世界平均水平尚有一段路要走。

從全球人均GDP排名來看:

人口只有50萬,領土面積2500平方公里的盧森堡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澳門特區在人均GDP方面排在世界第三。而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人均GDP也是排名世界第六。此外進入前五十名以內的還有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中國香港及臺灣地區等等。其中日本排名第26位,中國香港第17,中國臺灣第39。最後當然要說一下我國的排名,去年位居世界第72位。而人口僅次於我國的印度,則是以人均GDP2036美元排在第146位。


日本海外資產規模位居世界之首

早在2017年6月末,日本企業和個人在海外持有的資產總額就首次突破1000萬億日元,約是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兩倍。日本海外總資產是全世界第一位的。

日本作為全球少有的對外債權國,經常將出口等掙得的資金投向外國股市和債市,然後將投資收益再次投向海外的動向非常明顯。

另據報道稱,日本個人的海外投資意願也比較強烈。從日本央行的數據來看,2017年時日本的個人的投資信託首次突破100萬億日元,其中比較受歡迎的是以不動產和美國低評級債券為對象的投資信託。尤其是以高齡者為首的人群正在將出售日本股票所得資金經由投資信託投向海外。

日本是少有的對外債權國,用海外資產減去負債所得的對外淨資產也同樣達到了約350萬億日元,連續刷新歷史最高記錄。


綜合來看,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的國家,高度發達的製造業是其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其科學研發能力十分強大,擁有大量的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每年科研經費約佔全國GDP的3.1%,該比例位居發達國家之首。但日本面臨著老齡化、少子化非嚴峻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


東震木


我曾在一個日企裡打工,與廠裡的日本人一起吃飯,對日本人瞭解一些,日本廠裡的生活十分好,菜品花樣多,真跟在高檔餐館吃自助歺一般,但日本人十分注重節約,從不浪費。節能,節水,節約材料,日本總公司經常有人來,來了請我們外面吃飯,每次讓我們每人點兩三個菜,點酒,吃光喝完還問吃喝好了嗎,沒有再點。這樣幾次下來,吃好喝好了才完。而且日本人很大方,會給女的送禮物,衣服,戒指,項鍊什麼的,讓人感到日本人富有,又不高傲,又有禮節,又不浪費。


阿豐518


現在北上深杭的平均工資應該都超過了一萬元,也算是改革開放的一個成果體現。但在國內大城市人口總量巨大的情況下,平均工資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體現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指標,有多少人的工資真的在一萬元以上?以及又有多少人能負擔起住房的支出?



我們也聽過日本人生活壓力也大,但他們的生活壓力與我們所面對的情況並不一樣。日本人的人均儲蓄超過一百萬人民幣,中產階級的人口數量和穩定程度也都超過我們。

現在國內很多人依舊喜歡去日本,去東京購物,去大阪,京都等地漫遊。那種堅實踏實的繁華還是要遠超北上廣,老百姓普遍的幸福指數是要高於我們的。


當然日本目前也面對一些問題,像多年前日本“流行”的“低慾望社會”“下流社會”“老齡化”等,但在富裕程度上他們確實是富裕國家的水準。

你對日本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雖然日本的經濟停滯了二十多年,在增速乃至GDP規模上都不如中國了,但是瘦死的駱駝之所以比馬大,在於它積年累月攢下的家底。二戰之後的這幾十年,整個日本攢下的家底是絕不可小覷的。

平常,我們說這個人或這家有錢,判斷標準無非以下幾條:存款、不動產(房、車)、有價證券(股票、基金、債券、銀行理財)。但是類似於房產、車子這些,一是價值的浮動性較大,二是不一定易於變現;另外有價證券的統計難度較大,因此這些我們不予分析,作為最簡單的最重要的一個衡量指標,我們可以簡單的通過儲蓄存款來在衡量普通日本人老百姓有多富。

儲蓄存款

根據日本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日本家庭共攢下了人均17萬億美元(摺合約118萬元人民幣)的家底。這是日本國民為備不時之虞而攢下的活命錢和生活費。

或許有人會認為好像118萬元似乎也不算多,我們在來看看國內的數據,你就知道差別有多大,根據人行發佈的數據,2017年我國的居民儲蓄存款總額為65.2萬億人民幣,摺合人均存款約4.64萬元人民幣,日本的人均儲蓄存款金額是我們的118/4.64=25.43倍,所以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還任重而道遠,我們還是社會主義的初級國家。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這是衡量一個國家生活水平的變化最終的一個指標。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6萬4864日元,較上年增長3.21%,以今日的匯率:1日元=0.06087人民幣計算,摺合約人民幣107427元人民幣。

而2017年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數為25974元,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中國的4.14倍。或許有人會說,日本的生活成本遠遠高於中國,如果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之前淺草寺發佈的一篇中日生活成本大比拼,會發現日本的生活成本並不會比我們高多少,日本貴主要貴在人工費,其餘方面反而很多比國內還便宜。

總結

總之,衡量一國居民到底有多富,這個很容易說明,畢竟涉及到的方面太多,比如除了上述指標,我們還可以以歷年的人均GDP估算,而物價、消費、經濟等情況一直都不是一層不變的,此外還有很多無法量化的指標,因此具體日本普通老百姓有多富,很難說一個具體的情況。

我最認可的還是的家庭儲蓄,這是比較重要和靠譜的一個指標。它不像房產,說跌,比如日本就能從九十年代初的巔峰,直接跌落90%,變成白菜價。現在北上廣深的老百姓,現在基本上都是千萬富翁。再窮光蛋,只要把住的房子賣掉,幾百萬、上千萬的現金就可以到手。但是,基本人沒有人真的這樣做。大家過日子、消費,還是看每月掙多少工資、有多少存款。


鯉行者


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一提到日本,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跑車滿地走,豪車塞秋名,但日本真如我們想象·一樣麼?

據日本銀行2016年統計,2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的人身上,相比其他發達國家算是貧富差距極小,換算下來人均收入1615萬日元(100萬人民幣),隨著日本老齡化不斷惡化,這個數字正在朝著不利的方向走去。

日本女性的非正規社員的人比較多。日本生活費並不便宜,因此許多人只靠薪水無法生活或買房,必須借錢才行,因此有近乎4成的人是有借貸的,平均約1458萬日圓。日常生活也需要靠借錢才能度過的日本人約為一成,算是最為貧困的人。

除了買房外,子女的教育費用才是日本工薪族的最大挑戰,如果全部都讀公立學校的話,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為止,要花掉1011萬日圓教育費,但若讀私立學校的話,文科則是2369萬日圓,理科則要4643萬日圓。如果連生活費計算,那麼養孩子比買房貴,因此也讓許多日本年輕夫妻對生育子女慾望不強。

總體日本生活壓力還是很大的,但這只是相對於結婚的人來說,如果不成家,日本確實是一個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