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北京的公主墳有什麼故事?

子謙媽媽育兒經


公 主 墳的公主是誰?還珠格格嗎?

NO!乾隆孫女。

“四貞與延齡南下,舟抵淮安,誥封敕書至,以延齡為特進

上柱國、光祿大夫、世襲一等阿思尼哈番、和碩額附、鎮守廣西等處將軍,

其妻孔氏……四貞自以為和碩格格……

—— 留雲居士《明季稗史初編》卷二十六《四王合傳》〉

及有德死事,龍亦戰死,加拖沙喇哈番,以延齡襲。

四貞尚幼,還京師,孝莊皇后育之宮中,賜白金萬,歲俸視郡主。

——《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一》

公主墳,是北京城西一個著名的地名,有一個地鐵站,是一號線和十號線的換乘樞紐。

關於這個地名之謎,一度有文章熱炒:這個公主是明末清初歸降滿清、被封在廣西的漢人王爺——孔有德,之女,也就是上文引用文獻中所說的“孔氏““四貞”“和碩格格”,被坊間稱為“滿清唯一的漢人公主”。

20世紀90年代熱播《還珠格格》,女主角的原型被認為是這個“和碩格格”。

清初“三番之亂”,三個藩王分別是雲南吳三桂、廣東尚可喜、福建耿精忠。除了這三藩,還有一個封在廣西的孔有德,清初文獻《四王合傳》說的就是這四個人。這四個人中,孔四貞他爹,孔有德是唯一忠心耿耿的一個,清廷為了安撫他,孝莊太后在他女兒很小時候,就破例封為和碩格格。和碩,滿語中的意思是“一方”。

很多人以為,清朝的格格就是公主,其實不然,二者有等級的差別:

清太宗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仿明制,皇帝的女兒稱“公主”,並規定:

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為“固倫公主”,“固倫”滿語意為天下、國家、尊貴、高雅;

妃子所生之女或皇后養女稱為“和碩公主”,“和碩”,滿語,意為一方。

公主不能稱為格格,格格是皇家貴族小姐婚前的統稱:

順治17年,把格格分為五等:

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郡主”;

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郡君”;

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縣主”;

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為格格,漢名“鄉君”。

這個孔四貞是“和碩格格”,而紫薇、小燕子被皇帝視為女兒,顯然應該稱為“公主”,瓊瑤老師顯然把人家級別弄低了。按照規定,被破格省為和碩格格的孔四貞只能稱郡主、格格,絕對不是“公主。”所謂“清朝唯一的漢人公主”,純屬意淫。

孔四貞跟他爹、她丈夫孫延齡,在廣西留下了一些活動遺蹟。當時廣西省會是桂林。桂林象鼻山公園,有一處公主亭,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她,附近石刻有“還珠洞”,這也是很多人把其視為還珠格格原型的一個根據。

回到北京公主墳,地鐵站附近真有墳,而且真有公主,但跟這個“格格”沒有關係。

在1965年修地鐵時考證出這兩個公主分別是:

一位是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帝第三女,為和裕皇貴妃所生,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於嘉慶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科爾沁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歲。葬於王佐村,人稱東公主墳。莊敬和碩公主無子,後來由清宣宗選於眾族,立僧格林沁為嗣。

一位是莊靜固倫公主,嘉慶帝第四女,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她於嘉慶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嘉慶十六年(1811年)五月卒,年二十八歲。葬於王佐村,人稱西公主墳。

因為兩個公主去世的時間只差兩個月,所以陵墓建在一起。

——據1967年《文史資料選編 》第21輯

公主墳老照片,後公主墳文物因地鐵修建而遷出。

完整原文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8805823


大地理館


公主墳是北京一處有名的地方,據說這裡曾經是安葬公主的地方。

近年隨著電視劇《還珠格格》的熱播,人們對於北京西三環上的公主墳曾經埋葬的是哪位公主議論紛紛,有人說埋葬的那位公主就是電視劇中乾隆的義女還珠格格,也有人說是金泰之妻,還有人說是奇女子孔四貞。其實公主墳內埋葬的是哪位公主,早在1962年修建地鐵,文物部門對公主墳進行考古挖掘時,就已經給出了答案。經過考古學家們的推斷,公主墳內埋葬的是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也就是莊敬和碩公主與莊靜固倫公主。

莊敬和碩公主生於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並於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下嫁給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卒於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莊靜固倫公主,為嘉慶四女,生於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於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卒於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因清朝祖制,下嫁的公主,不能葬入皇陵,也不能進入婆家公墓,所以這兩位公主在去世後,被葬在如今的公主墳。至於傳言最多的說公主墳內安葬的是孔有德之女孔四貞,是因為明末清初時,原明朝大將孔有德降清後,屢戰建功,所以在順治時,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被孝莊太后封為和碩公主,成為了大清朝第一位漢族公主。因為她的封號和碩與嘉慶的女兒莊敬和碩公主一樣,所以被人們誤認為是同一個人。


京蜜


北京城有很多地方名字都很讓人遐思,比如北京西站附近就有一個地方,叫公主墳。

不是北京人對這個地方可能並不是很熟悉,初聽這地名可能還會頭皮一麻,怎麼起這一名。

公主墳最出名的算是烏鴉,每每到了晚上,大批烏鴉聚集於此,成了一景,宋冬野那個胖子便在他的民謠《郭源潮》裡提到公主墳的烏鴉,算是北京一景。

公主墳原來被人戲稱為城鄉結合部。至於這個地方是不是真的埋著公主,倒是不用懷疑,確實在大清年間這裡有公主入葬。但年代久遠,到底這裡埋了哪位公主,這說法可就多了。

主要說法有三種

第一種流傳最廣,說這裡埋的是一位叫孔四貞的公主,她本來是孔有德的女兒,不過他父親去桂林打仗讓那裡的地頭蛇李定國給坑了,圍困了很久不得脫身,最後只好身殺殉國了。因為這分剛烈,當時的孝莊把這個孤女收養在自已身邊,認了幹閨女。聽說還挺受寵的,後來去世之後據說就葬在了這裡。

第二種說法是來自於民間傳說,說當年乾隆皇帝最喜歡魚龍白服的跑出宮去玩樂,一次走到一家村子,到一家人求助討口湯水,這家只有爺孫兩個人,老漢心很善,就讓孫女趕緊給客人做飯。酒足飯飽後的皇帝看小女孩心好又可愛,就隨口對老人說要認這個小姑娘當二閨女,於是就這麼著,他就有了個義女。臨走的時候,他還給了爺孫兩個一塊自己的手帕,以作日後相見憑證。“

後來,老爺爺去世了,姑娘拿著這塊手絹還真跑北京城裡來找乾爹,乾隆便將此女封為格格,予以公主的待遇,後來這位“格格”死後,就埋在了公主墳。

後來聽瓊瑤女士來北京玩兒,聽說了這個公主墳地名和這個故事,靈感一發,便寫了一部還珠格格,於是捧紅了小燕子趙薇和紫薇格格林心如?

按這個說法,公主墳葬的就是紫薇格格,你說紫薇在公主墳下葬的時候福爾康得有多傷心啊!

但是呢,這也只是一個民間流傳的“龍門陣”罷了。公主墳到底葬的是哪一個公主呢?

真相其實早就大白於天下,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北京修地鐵的時候,曾經對公主墳這個地方做了考古方面的考察,並研究了很多史料,經過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們的嚴謹考證,公主墳確實埋有是大清的公主,但既不是孔四貞也不是紫薇格格,這裡葬的是人嘉慶爺的兩位閨女。

對不是一個,是兩個,東邊是嘉慶的三女兒,和碩公主莊敬,是位貴妃生的。

西邊是固倫公主莊靜,是皇后所生。

這兩個公主還算是得寵,嫁得也都是蒙古的貴族,一個嫁給了一位親王,一位嫁給了一位郡王,不過兩位格格命不是很好,嫁出去不久就去世了,死的時候都還挺年輕的一個三十一歲一個二十八歲。

既然她們都是嫁給蒙古貴族,為什麼沒葬在蒙古,而是下葬在北京公主墳,還葬在一起呢?

第一是皇家閨女死了不能進皇陵,但也不能葬在夫家的墳城,因為公主是君,還得下葬回北京,所以只好找了這麼一個地方來下葬。

第二個原因,當時這兩位格格都是在嘉慶十六年死的,前後相差不到三個月,正好當時的公主墳也夠大,於是就都葬在了公主墳這個地方。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籬上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