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民政部公佈互聯網公募平臺2018年度考核情況,5家成效顯著

4月4日,民政部對互聯網公募平臺2018年度考核情況進行了發佈:

2018年,民政部依據《慈善法》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共為全國1400餘家公募慈善組織發佈募捐信息2.1萬條,網民點擊、關注和參與超過84.6億人次,募集善款總額超過31.7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26.8%。

慈善組織通過騰訊公益募款17.25億元、螞蟻金服募款6.7億元、阿里巴巴公益募款4.4億元,通過新浪微公益、京東公益、公益寶、新華公益、輕鬆公益、聯勸網、廣益聯募、美團公益、水滴公益等平臺,募款金額均達千萬元級。

民政部依據兩項行業標準,兼顧日常巡檢、投訴舉報受理情況,組織專家對20家平臺2018年度工作及運營情況進行了評審和質詢。評審情況如下:

專家評審委員會肯定了騰訊公益、阿里巴巴公益、螞蟻金服公益、新華公益、聯勸網的工作,認為這5家平臺結合自身特色,積極為慈善組織提供募捐信息發佈與傳播服務,成效顯著,發揮了領頭雁作用;

肯定了新浪微公益、京東公益、公益寶、輕鬆公益、廣益聯募、美團公益、滴滴公益、善源公益、水滴公益、蘇寧公益、易寶公益

的工作,認為這11家平臺運營規範,主動服務,效果較好。

同時,要求幫幫公益進一步找準定位,服務更多的慈善組織,擴大成效作用;要求中國社會扶貧網進一步加強重視、認清職責、找準定位,主動為慈善組織做好服務;要求融e購公益進一步加強高層重視、明確職責定位、開放內部資源,發揮與公眾預期相稱的平臺作用;要求百度公益進一步找準定位、理順關係、整合資源、提高效能,發揮與公眾預期相稱的平臺作用。

《公益時報》記者對20家平臺(含第一批平臺11家,第二批平臺9家)提交的2018年度工作報告進行了梳理,報告顯示,在募款額增長的同時,2018年各平臺紛紛依託自身優勢,開發了豐富多彩的募款活動和產品,為慈善組織提供了更多樣的服務,也為捐贈人提供了更多樣的捐贈方式。平臺服務精準扶貧項目數、基層慈善組織數佔比均超過80%。

一個鮮活的互聯網慈善的“中國樣本”已經初步形成。

多家平臺募款超千萬

隨著平臺的不斷完善,慈善組織進行互聯網籌款的頻率越來越高,公眾的接受度也不斷提升,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數據的增長。

募款額方面,2018年20家平臺募集善款總額超過31.7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26.8%。其中3家平臺的募款額超過億元,分別是騰訊公益的17.25億元、螞蟻金服公益的6.7億元、阿里巴巴公益的4.4億元。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騰訊公益2018籌款情況

另有多家平臺的募款額達到了千萬級,包括微公益、京東公益、公益寶、新華公益、輕鬆公益、聯勸網、廣益聯募、美團公益、水滴公益等。其中美團公益、水滴公益等是第二批平臺,實際上的籌款時間只是2018年下半年。

公募項目方面,2018年20家平臺共發佈募捐信息超過2.1萬條,平均單個項目籌款額超過15萬元。騰訊公益2018年籌款項目15743個,其中有12811個項目是2018年新上線項目。

異彩紛呈的募款活動與產品

數據的增長離不開平臺和慈善組織的共同努力。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2018年很多平臺都理清了思路,依託平臺自身優勢開發出各具特色的募款活動與產品。

在固定的節點集中開展募捐推廣活動成為平臺的共識。

一方面,開發平臺專屬的募款運營活動。騰訊公益的99公益日已經舉辦到第四屆,以移動化、社交化創新公益為手段,推動全民參與公益。2018年99公益日共募集8.33億元,2800萬捐贈人次,2000+企業參與。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一方面,在重要的時間節點聯合慈善組織發起活動。以9月5日中華慈善日為例,不少平臺在這一天前後推出了包含募款內容的公益推廣活動。

阿里系的阿里巴巴公益、螞蟻金服公益有95公益周,調動阿里系的眾多資源進行推廣,2018年的公益周3800萬人開啟公益賬戶;微公益聯合23家慈善組織發起#為愛一起捐#活動;美團公益發起“生活在此愛在此”地方公益主題行動……

基於平臺商家的存在開發購物捐贈產品的平臺越來越多。

阿里巴巴公益的公益寶貝已經運作多年,賣家自願把店鋪里正在出售的商品設置成“公益寶貝”,並設定一定的捐贈比例,選擇一個公益組織或項目。在商品成交後,會按照設置的比例捐贈一定數目的金額給該機構項目,用於相關公益事業。

2018年在阿里巴巴公益,有超過201萬賣家參與了捐贈,公益寶貝籌款3.6億元,增長了46.3%。

阿里巴巴公益的成功經驗得到越來越多平臺的認可。京東公益開發了愛心東東,美團公益設置了“青山公益商家”;蘇寧公益推出了蘇寧益品;易寶公益則表示2019年將依託易寶支付技術與通道優勢,探索企業公益模式,打造企業公益“消費捐”……

媒體屬性的平臺在傳播方面大步邁進。

新華公益在線募捐服務平臺發揮新華網傳播優勢,將全媒體傳播矩陣與公益項目結合,助推公益項目募集善款。微公益則依託微博的屬性,在社會熱點發生時,採用新媒體+短視頻+公益機構+救急難新聞事件的方式進行傳播、募款。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打通捐贈生態鏈上的各方的產品也開始出現。

公益寶的醫療眾籌項目通過與醫院結算系統的數據對接,實現患者信息的自動比對及結算功能,助力慈善組織解決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幸福家園項目以以村社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形成慈善組織動員,引領有能力的村民及扶貧企業進行幫扶。

關注基層,賦能慈善組織

募款產品與活動的開發為更多慈善組織開展互聯網公開募捐提供了機會,但慈善組織能否用好這些產品與機會?為了推動慈善組織的發展,在主管部門的倡導下,平臺將關注重點轉向基層,採用多種方式賦能慈善組織,為中小型慈善組織能力建設提供支撐,包括提供平臺入駐、諮詢、培訓、輔導,以及技術、資金、傳播等方面的支持。

首先,引入更多省市慈善組織。由於能力、意識差異的存在,一直以來,少數頭部基金會成為互聯網公開募捐的寵兒,這一狀況在2018年有所改善。雖然各平臺排名前五的慈善組織依然高度重合,但從平臺服務的慈善組織來看,省市及以下慈善組織佔比在大幅增加。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螞蟻金服公益服務的90.43%是省級及以下慈善組織;公益寶2018年新增的公募慈善組織95.45%是省級以下公募機構;聯勸網為為18個省(直轄市)的公募慈善組織提供了服務;廣益聯募則依託廣州市慈善會為廣州當地的近百家包括社工機構在內的中小社會組織進行了籌款……

其次,開展能力培訓。慈善組織的互聯網募捐能力是參差不齊的,等待慈善組織的能力上來了平臺在開展工作就太遲了,開展培訓賦能慈善組織成為平臺共同的選擇。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2018年,新華公益總計在34個省市與近2000家社會組織通過路演分享了互聯網籌款的傳播技巧以及推介新華公益在線募捐服務平臺;

聯勸網為超過20家公募慈善組織提供了一對一的籌款活動方面的指導,併為全國多省市地區累計超過600家慈善組織開展了能力建設方面的培訓、沙龍經驗分享等支持;

廣益聯募為廣州市區各類公益慈善組織提供品牌傳播、政策法律解析和募捐實用技能等相關培訓,提升機構依法規範募捐意識和籌募能力;

善源公益邀請法律專家及中銀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專業人士為40多家慈善組織解讀《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並從實操層面進行分享……

再次,對接各方資源。除了平臺自身的流量、資金等資源,以平臺為橋樑幫助慈善組織對接各方資源也成了平臺通行的做法。

騰訊公益推出了創益計劃,首期捐出20億廣告資源、2億資金,推動廣告從業者及廣大社會公眾,為公益提供創意支持,助力公益項目在社交平臺獲得更大的展示空間和傳播力。此外還有輕鬆公益、水滴公益將大病個人求助捐贈人引導向公開募捐項目;美團公益基於地理位置推送,倡導用戶關注身邊公益;善源公益嘗試引入部委、央企、高校等資源……

理解人性,開發更多捐贈方式

互聯網公開募捐最終的落點是捐贈人,在開發產品服務慈善組織的同時,捐贈人服務越來越得到平臺和慈善組織的重視。

為了提供捐贈人的捐贈意願,使捐贈人擁有更好的捐贈體驗,越來越多的具有創新特色的捐贈方式被開發出來。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2018年,互聯網募捐場景越來越多元,相關平臺推出行走捐、閱讀捐、積分捐、消費捐、企業配捐、虛擬遊戲捐等創新方式。騰訊公益的益行家採用了運動捐步的方式;螞蟻金服公益的螞蟻森林等產品讓天天公益成為可能;京東公益打造的東東小鎮讓用戶參與公益更加有趣;滴滴公益推出了愛心裡程功能……

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公益,在單筆捐之外,月捐、一起捐等捐贈方式越來越普遍。人人公益、隨手公益、指尖公益”成為潮流。

為了讓捐贈人可以更深入瞭解慈善項目,平臺對信息公開透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騰訊公益升級了透明組件,要求慈善組織更及時具體地披露項目進展、財務信息。騰訊公益要求,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項目需使用財務披露組件完成截至2017年的財務信息,未完成則無法再進行籌款活動。

滴滴公益的每一筆捐贈都有獨立編號ID,不可篡改有據可查,用戶可實時查看訂單,並作為有效開票憑證,基金會可根據訂單,有效管理對賬工作。

此外,通過引導,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平臺進一步加強了規範,愛心籌、輕鬆籌、水滴籌等三家平臺簽署發佈了個人大病互聯網求助行業自律公約。

問題需要共同解決

在互聯網公開募捐大發展的同時,平臺還面臨著不少的問題。

第一,慈善組織能力建設亟待加強。還有不少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並沒有開展互聯網公開募捐,此外,還有希望通過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認領的方式來開展公募的社會組織,互聯網公募能力的培養(項目設計、平臺對接、募捐開展、項目執行反饋等)將是一個巨大的任務,僅靠平臺很難完成。

第二,平臺之間的合作亟待拓展。平臺作為慈善組織的公共服務平臺,應該給慈善組織提供儘可能多的服務方式,但目前,支付方式還存在壁壘,不同平臺重複募款無法監管等多種障礙依然存在。

第三,捐贈人服務缺乏共識與標準。平臺的捐贈人數據能否給到慈善組織,能給到何種程度,慈善組織如何運用捐贈人數據進行服務,這些仍然處於初步探索階段;捐贈發票開具成本如何解決、小額捐贈如何退款等還沒有答案……

這些問題的解決,無疑需要政府、平臺、慈善組織、企業、公眾等各方共同努力。

民政部表示,下一步將持續貫徹落實《慈善法》及相關規章制度、行業標準,積極發揮各方作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高平臺政治站位,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加強平臺規範建設,引導平臺以開放融合、產品創新、品牌塑造為動力促進互聯網募捐事業新發展,繼續推進平臺資源向精準扶貧項目、基層慈善組織“雙傾斜”,為慈善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做好服務,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 END -

作者/ 王勇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社會組織如何參與脫貧攻堅?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組合拳”顯成效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一文告訴你社工、社會工作是什麼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民政部公布互联网公募平台2018年度考核情况,5家成效显著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