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主攻深度貧困村 ——商南縣“2019決勝脫貧摘帽”系列報道之一

新修尹家窪通組水泥路4.5公里、下河組水泥路兩公里、柴廟溝組水泥路1.8公里,白魯礎至寬坪10公里的通村路項目已全面啟動建設,投入30萬元新建成高山谷物深加工廠並投入運營……這是商南縣深度貧困村十里坪鎮寬坪村脫貧攻堅取得的新進展。

3月26日,在商南縣深度貧困村過風樓鎮耀嶺河村,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在板栗基地開展技術培訓,就板栗嫁接、定植整形、剪枝修枝、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領作系統講解、操作演示,解答貧困群眾的技術難題。

像這兩個村一樣,入春以來,商南縣深度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有條不紊地推進,不斷呈現出新的變化,加速衝刺脫貧摘帽。

今年,是商南縣整縣脫貧摘帽之年。但該縣脫貧任務依然較重。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底,21個深度貧困村仍有18個沒有脫貧退出,其中,十里坪鎮8個、趙川鎮4個,過風樓鎮水溝片區4個、城關街道辦1個、清油河鎮1個。這些深度貧困村大多數地處商南縣丹江以南,交通相對落後、自然條件較差,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基礎薄弱,脫貧難度較大,是全縣脫貧摘帽的“硬骨頭”,是“貧中之貧”。

為確保如期脫貧摘帽,年初開始,商南縣委、縣政府就著手將領導關注的重心、扶貧工作的重心、幫扶力量的重心、政策支持的重心、社會幫扶的重心,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向全縣未脫貧的深度貧困村聚焦、傾斜、分配、佈局。縣上制定出“三六九十”四個時間節點,即3月底前全面摸清底數、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9月底前全面查漏補缺、10月底前全面鞏固提升。堅持“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實現高質量、確保可持續”的思路,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577”標準,聚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著力在補齊補強短板上下功夫。主要補三個方面的短板,即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持續深化“三帶一創”“三產聯動”產業脫貧模式,做大茶、菌、果、畜、遊優勢產業,做強生態豬、冷水魚、散養雞、中藥材種植等特色產業,做優光伏、電商等新興產業,健全長效機制,增強帶貧實效;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實施深度貧困村安全飲水、新修通組道路、“油返砂”道路整治等項目建設,高質量完成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任務;補齊村莊環境不優短板,健全環保設施、配置環衛設備,用好保潔員隊伍,加強宣傳教育引導,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為推進深度貧困村各項補短板工作高效落實,商南縣進一步夯實各級黨委、政府抓脫貧的政治責任,認真落實《商南縣脫貧摘帽工作職責及要求》,層層壓實責任,逐級落實任務,強力推進工作。年初以來,特別是3月4日,縣上召開脫貧摘帽工作推進會後,商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立即前往深度貧困村最集中的趙川、十里坪、過風樓3個鎮,出席脫貧摘帽誓師大會,督戰指導、“鼓勁加油”;分別深入包抓的深度貧困村趙川鎮店坊河村、過風樓鎮耀嶺河村,到貧困戶家中、到產業基地、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過篩子”“解麻雀”,拉家常、聽意見、查實情,研究解決問題,撲下身子抓攻堅、切切實實強引領。

在商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實幹帶動下,縣委、縣政府分管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以及包抓深度貧困村的其他縣級領導加大頻次,深入所包抓的村蹲點調研,督促檢查,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各鎮辦黨、政主要負責人不甘落後,拿出主要精力用於“啃硬骨頭”,抓謀劃、抓落實,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深度貧困村。各包扶深度貧困村的單位,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民營企業,均選派過硬的幹部職工駐村,狠抓既定脫貧事項的落實。

至3月底,在商南縣深度貧困村,“黨政主抓、部門主幫、鎮村主攻”的良好局面已形成,各村競相抓產業、搞建設、優環境,掀起了眾志成城、不脫貧不收兵的攻堅熱潮。(來源:商洛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