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在月薪過10萬的人都從事什麼工作?

市井散戶


大千世界,萬物生長。而人類作為世界的主宰,也是千差萬別。在現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外貌還是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差異。這也導致了他們的社會分工的不同。工資薪酬存在著差異,並且差距也非常之大。作為一個普通人,我非常好奇現在月薪過10萬的人都從事什麼工作。

一、互聯網公司高管。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三大互聯網公司,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是當代發展特別好的公司。作為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高管,月薪都是過10萬的。馬雲,在今年的富豪榜上成為了華人首富,而馬化騰緊隨其後。可想而知,在這三大互聯網公司工作,特別是高管,月薪過10萬都是不稀奇的。

二、房地產行業。

房地產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其實現在從事房地產行業的收入都是非常高的。從現在房地產的市場行情上看,我國目前的房價還是處於上漲的趨勢。那麼,如果你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月薪過10萬,是正常的。如果作為營銷員的話,業績好的話,10萬也不在話下。

三、高新行業。

社會需要不斷的發展,更需要不斷地創新。從事高新技術工作的人員,其月薪也是可以過十萬的。一個高新技術產品的成熟發展,將帶來豐厚的利潤。 如果是這個高新技術產品的骨幹員工,收入肯定不低。

總之,所有月薪過10萬的人,一定是那些知名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技能水平一流的人才、還有就是房地產投資以及從事金融投資工作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擁有一筆很大的財富,但是現實中有工資上萬的人,也有工資一千多的人,差距真的很大。作為年輕人一定要努力學習,爭取縮小差距。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我第一次拿10萬月薪的時候,是靠30人的銷售團隊,拿團隊管理提成,5個點,那一次我的團隊做了幾百萬的業績,往後每個月最低也有7萬,最高的時候拿了有近30萬

後來自己出來開公司,每個月的收入也都有十萬

其實月入十萬的方法並沒有多麼神秘,找一款產品,比如App,或者某一項服務,確定好要賣什麼,然後招一批銷售人員做推廣,就專攻銷售這一塊,技術方面可以外包,一個月賺個幾萬幾十萬的還是可以做到的。當然,前提是得需要優秀的銷售。


妃妃說網紅


我以前一起工作的一個同事,17年底去做了醫療美容行業,現在開了一家美容整形,機構月入多少不知道,只知道做不到半年就買了一輛奔馳,今年5月份又提了一輛保時捷。感覺行業不錯,但是要有客戶資源,厚著臉皮說跟他混,現在穩定點三四萬左右,離月入10W有距離。



愛美之城


我是醫生雖然比較忙收入還算可以。但歇班閒下來就彆扭不知道幹啥搞了幾個副業。現在最好的是除甲醛,現在房子新裝修的多。還遷房更多,裝修好通風半年,還要繼續租房子也要一萬來塊錢,自己的二套房子早點搬進去老房子出租也是一萬來塊錢的房租。綠色環保對身體也好。所以基本都會除。沒事當地門戶網站發發帖子。發發朋友圈。一般50-80一平米,二線城市30-50一平米。一個月幹幾個活就能賺萬把塊。設備便宜。沒正式工作我都會當主業幹了。





一日穿征衣一生許戰場


月入10萬的工作存在於一些大公司。像BAT這些一些中層就能達到你說的數,高層就更不用說了。還有年終獎金和其他福利。我認識一個博士剛畢業入職就拿到50萬年薪了,雖然離你說的月薪10萬有差距,但是也是可以實現的。還有最普遍的一個崗位銷售,有的銷售也是能達到你說的數的。我就希望有朝一日通過自媒體能夠月入10萬,雖然我現在只有幾十個粉絲,但是我相信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達到。


張小魚愛窩頭


月薪10萬不論稅前還是稅後,都算是國人收入前1%的人了。

本人圈子裡月薪過10萬的還是不在少數的。主要分為四種:

1.大廠的中層以上,非邊緣崗位。華為18級的綜合薪資稅前差不多有這個數了。

2.私企小老闆,中小型企業只要能做到前20%的公司,老闆月入10萬是不難的。(大老闆在月百萬級別不談)

3.門店老闆,各餐飲業,服務業老闆,生意火爆基本都超過10w這個數了。就拿我自己做的美容來講,夏天是減肥和瘦腿旺季,上個月單店減肥就收了十幾萬,除掉房租人力基本剩個10w,高端項目像幹細胞之類的,引導一個就是10w的利潤,有時候三兩個客戶可以養活一家店。

4.抖音網紅,幾十萬粉絲變現月入10w還是不難的。有個朋友在北京開火鍋店,開業找當地網紅做了場探店就花了10w,不過給他帶來了2個月的門店爆滿,早就賺了幾倍了。

總結下來月入10w,打工比較難,大廠的中高層可以達到。中小企業,除了厲害的銷售和企業主,基本不可能。

創業的話月入10w相對多,但是想把門店做好也沒那麼簡單。 這個數字確實代表了一種能力,也許能力+機遇才可以達到。


老劉開美院


首先區分月薪和月收入的區別

有些人月薪不高,但是月收入幾倍於月薪。比如純績效制,月薪三千但月入上萬的有很多;再比如高分紅的公司,月薪1萬,但月收入五六萬一點都不奇怪。

所以這就突出了月薪和月收入的不同,如果一個人不含附加收入,僅僅月薪就有10萬塊,那這要麼企業地區級高管,要麼是行業高精尖人才。

要知道很多上市公司老總的年薪也才兩三百萬,這跟年收入是有著很大出入的。因此公司其他職位也是一樣,2018年報出爐時,福建某市值30多億的企業,首席財務總監年薪只有45萬。

至於行業高精尖人才,這個就無關於行業本身的區別了,只是比例問題。比如銷售作為基層崗位,厲害的能比老總賺的還多,各行各業都有年入上百萬的,他們的境界已經到了不需要親自跑市場,給他們開高薪其實是為了留下大客戶。當然高薪比例最大的還是互聯網、軟件、電子科技、金融、房地產之類的。

拿高年薪遠比高收入難的多,我一表哥是耶魯的微電子博士,高通7年工齡被阿里挖走,年薪135萬,他們部門某985新入職的應屆碩士生,年薪只有35萬,就是一個零頭。所以不要輕易相信某某企業人均年薪幾十萬這樣的鬼話,這是把企業所有人員總收入疊加後做出的平均值,A君月薪五千,獎金一千,老闆月薪三萬,分紅300萬,這倆怎麼平均?平均後又有什麼意義?所以那些企業收入均值也就看個熱鬧,連參考價值都沒有。


城市發展報告


月薪過十萬,年薪就是120萬以上,首先這在我國絕對是高薪行列,如果刨去股權收益,那其實主要的可能性就以下幾種。


1.金融行業從業者

尤其以券商和投行為主,在廣大金融從業者中,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有非常高的薪水,比如股份制銀行,雖然平均年薪也已經超過20萬,但也最多就是在全社會平均情況下收入較高。而投行和券商則不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高盛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投行,其每年實習生入職便有超過10萬美元的年薪,也就是大概70萬人民幣的年薪,所以在高盛這種地方,月薪10萬以上的遍地走,但同時,高盛的錄取標準也非常嚴格,據悉2017年高盛僅僅通過了7個應屆生的面試。


2.地產行業從業者

這裡要說的地產行業,不僅僅指我們熟悉的商業住宅,在我國從事地產行業而言,較為穩定且收入高的,其實是地產項目的設計事務所。但是一線的設計事務所普遍也都是外資企業,以美國和歐洲的企業居多。一個大的項目的項目負責人,月收入超過10萬還是比較輕鬆的,當然接的項目得是“中國尊”那個級別的。

除此以外,頂級的工程造價、施工負責人等平均月薪很多也可以徘徊在10萬元左右,只不過很多是依靠項目獎金的,而非穩定月收入。


3.高新行業

近幾年比較火的人工智能、AI算法、仿生智能等,優秀的工程師年薪達到150萬的並不新鮮,當然他們普遍畢業於TOP5,有很多還具有更高學歷,智商出眾,邏輯過人。你可以說他們是趕在了風口上,但即便是風口,也不是普普通通的人都能被吹起來的。


4.企業高管

一般年薪120萬以上的高管(不算股權收益),怎麼也得是500強企業雄踞一方的諸侯或者總部的VP級以上了。除了金融、地產和IT行業,想要拿到120萬以上的年薪,實話說是真的非常不容易,實業型企業而言,一個外資的生產型企業,一個廠長或城市負責人普遍也就80-100萬的年薪。往往一個華北區甚至中華區的總經理才能達到年薪150-200萬。

而且這個標準一般還是行業內非常知名的公司才能達得到的,可想而知,在實業型企業中,年薪過百萬的比例是低之又低,很可能不足1%。


5.私營業主

這就是典型的降維打擊了,一個打工者,即便忙到飛起,整天全球各地飛行辦公,想要拿到120萬年薪都不容易。但是一個私營業主,很可能把我一個機遇,全年的營收都不止這個數,我們常常看到新聞,一個賣煎餅的大叔大媽月入都是3-5萬,一年都是40-60萬的收入。所以對很多私營業主來說,只要有腦子,有路子,再幸運一些,年收入120萬並不困難。當然他們拿的不能算是月薪,但月收入能達到10萬的,他們肯定才是最高佔比的那一群人。


6.各種頂尖事務所及廣告公關公司

頂尖的律師事務所、頂尖的會計師事務所、頂尖的諮詢公司、頂尖的廣告公司、頂尖的公關公司。這幾類公司,知名的比如諮詢公司麥肯錫、埃森哲,會計師事務所比如普華永道、德勤,頂尖的廣告公司,廣告公司比如奧姆尼康、博報堂,公關公司比如奧美、羅德等等。這些企業中,月薪10萬的人比例也是較高的,尤其是律所、諮詢和會計師事務所,普遍比例超過8%。

廣告和公關公司略低,但月薪過10萬的比例一般也在3%-5%左右。


未泯雙瞳


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具體月薪是不是10萬我不清楚,但是人家開公司,收入肯定不低。昨晚和朋友約了吃飯,一直吃到店裡打烊,後面各自打了滴滴回家。可能是運氣爆棚,這次居然打到一輛邁騰,司機拐個彎很快就到了。

司機看起來年紀不大,戴著眼鏡很是斯文。看著車內飾不錯,感覺車子肯定價格不菲,於是我打開APP看了一下司機的基本信息,居然才接了十幾單,開滴滴才兩天。處於好奇,問了問司機:“你是才開滴滴嗎?看你單量才16單。”

司機很驚訝的反問道“居然有16單了嗎?我昨天才回省城,想散散心就開滴滴了。” “散心?是最近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了嗎?”司機並沒有反感,反而同樣也有很想聊下去的想法。“最近事業不順,入股的公司虧了錢,最近想自己做算了。”

後面聊到裝修房子的事,我說現在裝修很坑,司機聽完後說我以為你才20出頭呢,我打趣兒道:“怎麼的?我本來也才20多呢!難道你覺得我有30歲的樣子嗎?”司機可能覺得自己說錯了話,紅綠燈路口回頭看了我一眼說:“不是,你看起來才20多,可是你都自己買了房子……”他停頓了一下,“我的意思是,以你這個年齡應該自己買不起房子裝修吧?”

我忍不住笑了,“沒錯,房子是我父母買給我的,裝修也是他們幫我裝修,我負責房貸。”他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我們聊起來竟像相識多年的老朋友。

車程只有6公里的路,晚上並不堵車,應該十幾分鍾就能到,可以感覺到他開得很慢,大概是想跟我多聊一會兒。我並不趕時間,也沒催促。

兩個陌生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壓力,聊過之後也還是陌生人,各自繼續各自的生活。深夜裡有一個陌生人能夠暢聊也是算一種緣分吧,也許他開著價值不菲的車做滴滴司機,只是想和陌生人聊聊天,釋放一下生活中、工作上的壓力。

車程不遠,再慢也很快就到了。他反頭看我,情緒顯然比我剛上車時輕鬆了很多。還囑咐我:“記得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下車注意。”我也很開心,接受了這份來自陌生人的善意:“謝謝,開車注意安全。”


科技邦


作為資深HR,首先糾正你的提問,月薪過10萬的人,應該準確地說是平均月收入10萬。因為高收入主要靠績效獎金和期權分紅收入,低收入者才是靠月薪。再說,即使要定月薪10萬,也是不合適的,因為聰明的HR不會這樣發,因為這樣按月薪發,個人所得稅太高了,總收入要放在年底發,按照稅法,有一次平攤到十二個月後納稅的機會。

根據薪酬機制,把月薪定在10萬的很少見,但平均月收入10萬的人很多。既有固定的年薪制,也有彈性的獎金、提成、股票、分紅、期權、年金等收入形式。

一是民企、私企、外企的骨幹中層和高管。月薪10萬合年薪百萬(120萬),不少企業的高層都可以達到這個百萬級別的,有一些互聯網、高科技、金融、貿易、醫藥、銷售等先進企業,也有中層骨幹可以達到百萬年薪。比如,阿里華為等互聯網高科技企業的骨幹中層業務總監,年薪百萬不是夢。比如,一些創業板中小新興企業高層,年薪百萬是一個標配。

二是國企的高層和海外人員。國企是限薪的,但是許多老牌國企的高層也達到了年薪百萬。在金融、投資、貿易、銀行、科技等行業的國企,個別高層年薪可達到數百萬,比如證券公司高層。但是,許多人忽略了一個很大的群體,就是外派海外的骨幹中層也是可以達到年薪百萬的。比如,一些國企外派到中東等危險地區,外派到美國新加坡等高收入高消費的地方,一些骨幹中層的年薪是百萬以上的,當然這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是屬地補貼(如租房補貼)。

三是銷售類崗位。有些銷售類崗位,執行無上限提成制度,甚至銷售額越大提成比例越大。比如,有的房產中介,好的月份,每月提成就超過百萬。還有些國際貿易人員,比如,做石油黃金期紙貨的,玩石油紙貨的交易員,年入百萬也不奇怪。還有一些醫藥銷售代表,這個就不展開說了,這些群體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做的。

四是技術專家。目前,阿里華為百度等互聯網高科技企業招聘雲計算、人工智能專業人才,起薪就達到三四十萬,工作幾年後,年薪百萬也不是一個奇怪的事。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有了金剛鑽就要賺百萬。人家就值這個價格,你不給,別的企業就搶走了。

五是自媒體人、作家、畫家等靠才華吃飯的人。有的自媒體人都是兼職的,工資不高,業餘時間玩自媒體,玩的好的年收入過百萬不是不可能。還有網絡作家,白天是小職員,晚上就是大作家。還有能畫畫的,能設計的,聲音好聽的,知識變現的,等等。這個年代,有本事的人都在撈錢,年薪百萬的人,其實就在你身邊。

總之,年入百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些創業者、企業家、經營業主,還有職業投資者、專業炒股的、做投機生意的,等等,他們的收入不可估量,但不能以月薪來計算。作為普通人,要想達到年入百萬,還是要靠能力收入和投資收入雙驅動,從年輕時就要樹立理財理念,做時間的朋友,做複利的朋友,也許你中年之後,可以讓你的財富滾動增長到百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